语文课渗透情感教育之我见(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秋天的风铃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即情感教育,其实质属于德育教育范畴。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任务之一,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极丰富的情感教育的因素,在情感教育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比如散文。一篇优美的散文,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给人美的享受。语文课上的散文教学,同样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如吴伯箫的《菜园小记》,“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出了九就能发出鲜绿肥嫩的韭菜。”这里用重叠的动词写出了种菜劳动的轻松、愉悦,反映了延安人那种劳动的热情,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这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的教育。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那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里“笔直”是一个开窍的词,写出了白杨树那种挺直向上的外形特征,它激发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比如小说。小说是社会生活的镜子,社会中的美与丑、真与善、假与恶,无不栩栩如生地表现在小说作品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小说,无论古今中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对于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均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如何立伟的诗化小说《白色鸟》,描写的是一幅美丽动人的乡间田野图,纯洁、透彻的大自然与少年率真的心相互辉映,让人感到一种净化的美,质朴的真。但宁静的乡村也逃不过荒谬政治的狂热,结尾远处传来开斗争会的锣声,在“梦”醒时分,让人看到人世间的悲剧,使对“文化大革命”没有感性认识的人们也能看到它的荒谬与罪恶,引发人们对十年动乱的反思。又如节选自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的初三课文《孤独之旅》,写了少年成长的心路历程,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文中对人性中的苦闷、困厄、理解、帮助等倾注了感情,孩子们能从这些生动可感的文字中收获许多,得到人生的感悟。

比如诗歌。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诗教的国度,诗以言志,诗关风化。无论是美轮美奂的古代诗词,还是酣畅淋漓的现代新诗,入选课本中,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极好文本。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梦赴战场,山河复归,表现的是诗人赤裸裸的爱国思想。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李白的《行路难》让人感受诗仙那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雄心。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立志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比如剧本。话剧、戏曲、电影、歌剧,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无一不折射着生活的光辉,放射着感人的魅力。如京剧《打渔杀家》(节选),让人领略京剧这种民族传统文化瑰宝艺术价值的博大精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反映贫困地区儿童失学、办学条件落后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表现的是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重视,以及人们救助失学儿童、帮助改善办学条件的爱心,让学生感到有书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从而激发他们努力求知的欲望。如《泰坦尼克号》(节选)让人感受到在灾难面前,真挚爱情的伟大,生存意志的顽强,向上、向真的伦理道德的光辉。

    比如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历代圣贤思想的光辉,照亮了今人的求知之路。如孔子的《论语》,使人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明白了学习的方法;如《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足以让人振聋发聩,其以“舍鱼而取熊掌”来比喻“舍生取义”,多么地独具慧眼,又多么令人叹服。又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与民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不是在砥砺着学生的人格与情操?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教材的美,善于演绎教材的理,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样,即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情感,又能使得到美的享受,发现课文中的美,联想到生活中的美,从而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融入学生的心田。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