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中“互文”现象的教学(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常州技师学院   陈顺华

我校现行语文教材中选有一篇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开头一节是这样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在预习检查中发现学生对“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理解分岐较大。一些学生望文生义,说此句讲的是“主人下了马,客人留在船上。”果是如此吗?作者被贬官后,郁闷愁苦,在远离京都的浔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枫叶荻花、瑟瑟秋风、茫茫江月,好一幅秋夜送客图,何以主人信马由缰,客人泛舟江上?经过启发,学生猜想可能是“主客都下马登船”之意。猜想是正确的,这其实就是古代汉语中的“互文”现象。

互文,即“互文见义”。《中国语言学大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修辞学”部分是这样解释的:“互文”也叫“互文见义”、“互辞”、“互其文”、“互言”、“文互相备”、“互相足”、“互相明”、“互相成”、“互相挟”、“文相变”、“互文言”、“错见互足”。修辞方式之一。在连贯的话语中,上文省了下文出现的词,下文省了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唐松波、黄建霖主编的《汉语修辞格辞典》是这样论述互文的:“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 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下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省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据上所论,互文属古文修辞方法之一,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 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如果师生们正确地掌握了它,就有助于提高自己阅读和欣赏文言诗文的能力。作为古诗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有必要举例谈谈。

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有两类)。

一、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例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 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晖”意“阳光灿烂”;“阴”意“天色阴沉”。“朝晖夕阴”实际上应理解为“朝晖夕阴,朝阴夕晖”,即“(有时)早晨阳光灿烂,傍晚暮霭沉沉;(有时)早晨天色阴晦,傍晚云霞灿烂”。也只有这样理解才见下文“气象万千”。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同上)“去国怀乡”是互文,即“去国去乡,怀国怀乡”,也就是“远离国都和故乡,都有着深深的怀念与牵挂” 。如果望文生义理解为“远离国都,怀念故乡”,那么“去国”而不怀国,“怀乡”而未去乡,岂非蹊跷?

二、对句互文 (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黄鹂隔叶,啼声空自悦耳。“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写出了空寂、清冷的感受。抒发了诗人面对丞相祠堂凄清寥落的失望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事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象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来匡扶。

(2)忽魂悸以魄动,怳怳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怳

“以”、“而”互文。“以”同“而”。 

(3)谨使臣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奉白璧一双,奉,同捧;奉大将军足下,奉,义同献,上下互文,皆有“奉献”义。

(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上文见下文义,省略“恐”,同样,下文省略“能”。两句互补,完整的话应是“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举”、“胜”同义。

(5)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胜败存亡的理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理”、“数”同义。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弥、愈互文,都是“更加”的意思。

初中教材里的: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句中“悲”、“喜”互文 ,意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同上) 

    这句话应翻译为“无论在朝庭为官,还是不在朝庭做官,都一样忧国忧民。”否则,以望文之意理解原文,则“古仁人之心”何以显出旷达,何以显出高尚?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7)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这两句互文,不能说成“在东西呼叫,在南北骚扰”。 句中“东西”、“南北”互文,“叫嚣”与“隳突”合指兼顾,意为“(悍吏们)四处吵嚷,四处骚扰”。应作: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 北东西骚扰呼叫来理解。只有这样理解这句话,才更显“悍吏”之悍,不能以望文之意理解。 

(8)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个互文句极写塞外苦寒的军旅生活。如果仅从字面理解,意为“将军冷得连弓都拉不开,都护冷得连铁甲都难以上身。”完整的意思应是“将军、都护角弓不得控,将军、都护铁衣冷难着”。事实上,“将军”和“都护”都只是将士们中两类人,应理解为“将土们”方更准确。 

(9)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雪》)

这两句词是互文,即:千万里冰封雪飘,千万里雪飘冰封的意思。

三、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例如现行高中教材里的: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四、排句互文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

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木兰诗》中的一个注释就是由于没有很好地理解互文手法而造成注释不准确。“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教材注: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免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晴时常眯着,所以很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实际上,“脚扑朔”,“眼迷离”是兔子共有的特征,无论雄雌。在余冠英的“乐府诗选”中注明了这一点。诗中所以要分开写,是采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以保证原诗五字一句的整齐性。这几句理解为“雄兔雌兔都爬搔着脚,眯着眼,两只兔子一起跑,你怎么能辨出哪个是雄,哪个是雌呢?”

我校现用教材所选《阿房宫赋》一文中,下面的句子都很好地运用了这一修辞方法。

(1)烟斜雾横……

(2)直栏横槛……

(3)朝歌夜弦……

(4)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5)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例①应理解为“烟雾缭绕”,不能拆开理解。例②应理解为“栏杆纵横”,不能理解为“直的栏杆和横的栏杆”。例③应理解为“日夜弹唱”,不理解为“早上唱歌,晚上弹琴”。④中的“王子皇孙”是“六国王侯的女儿和孙女”,不是“国王的女儿,皇帝的孙女”。“辞楼下殿”应理为“辞别自己国家的楼阁宫殿”,不能理解为“离开了自己的楼阁,走下了本国的宫殿”。例⑤应理解为“楼阁很多,到处都是”,不能理解为“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例⑥应理解为“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不能理解为“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由于运用了互文,上面的语句都只能合起来理解,不能拆开理解。用了互文后,语句工整, 别有韵味;彼此互补,凝炼、含蓄。增加了内容的含量,增强了表达效果,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以上实例都出现在古代作品中,实际上,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才经常可见它的踪迹,如: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贺敬之《回延安》)因本文重在探讨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现象,在此就不在赘述。 

综上所述,“互文”是古诗文中屡见不鲜的句子。古人在创作时有时因对偶、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或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互文修辞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 正因为“互文”这一表达方式出现的频率较高,同时也因上文里含有下文对应处的词语;或下文里含有上文对应处出现的词语的特征,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难度,所以汇集整理这些句子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类句子的意义不仅对于学生理解全文,把握全文的中心有极大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种表达方式的特定规律,理解互文句具有的含蓄性以及句式的对整性,能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蕴,造成文章的句式美和节奏感的美学特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培养阅读兴趣。本文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作者邮箱: CHENYIXIAO168@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