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等级的具体要求(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邱龙涛 一、深刻透彻。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二、生动形象。如,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 三、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的手法、文句有意蕴。 四、有创新。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 【要点讲解】 2000年考试说明中变化最大的部分是写作,总体要求与往年一样,仍为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但在写作能力的要求方面,则发生了极大变化。 首先,对作文能力的表述,由原来的从整篇作文和单项能力两个方面陈述,改为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方面设置要求,删去了原先对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及观察、联想、想象的单项能力的要求。 其次,发展等级以全新的面目出现,明确了对高考作文的新要求。鼓励高中同学作文在“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方面下功夫,这四个标准的设置,突出了对考生语文素质、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改革的方向。 再次,由于“发展等级”部分对立意、语言、结构等有了新的要求,所以“基础等级”部分对作文的整体要求也相应有了变化:保留了“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几项基本要求,把“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改成了“符合题意”,“材料充实”改成了“内容充实”,“字体端正,卷面整洁”改成了“书写规范”,新增加了“标点正确”一项。由“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改为“符合题意”是否意味着对理解题意要求的降低呢?回答是否定的。由“材料充实”改为“内容充实”,这样要求显然更适合各种文体,并明显地表现出重视对文章内容的考查,对避免学生受当前社会上流行的空洞无物的官样新八股文的毒害不无裨益。把“字体端正”改为“书写规范”,意味着对书写要求的提高。原来作文部分所要求的“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由于在基础知识部分语言表达中已有了具体的规定,所以只提了“语言通顺”。从文体的角度,要求: ①会写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兼以适当议论、抒情、说明的一种文体,应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个要素。叙述的方法有顺叙、倒叔、插叙、补叙、分叙、合叙等;描写方法有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言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描写的语言要具体、细腻、生动,用好表现力强的词语、修辞手法和群众语言等等。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含小小说),一般应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记叙文常常有贯串、连接材料的线索、线索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感情、某种行动、某一句话,还可以是时间或空间。记叙文的题材是记叙文的“血肉”,对题材选用的要求是:能表现主题、真实可靠、典型生动、具体细腻、新鲜独特。记叙文的主题是记叙文的“灵魂”,对主题表现的要求是:集中、鲜明、新颖、深刻。 ②会写散文 这里的“散文”指的是狭义的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内容精悍,取材广泛,篇幅短小,文情并茂。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为主)、抒情性散文(以抒情为主)和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三种。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是指显露于外的形体;“形散”是指选择题材、安排结构、运用表达方式无拘无束灵活自由,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事物均可联想、联系。“神”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深刻感受而形成的“意”;“神不散”是指散文在驰聘想象,广泛联系时一定不能离开“意”,也就是“主题”。散文除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外,还具有抒情性、知识性的特点。散文的语言要求词汇丰富,优美隽永,富有诗意。 ③会写议论文 议论文也叫论说文,它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兼以叙述、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对客观事理及其规律性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思想、观点、见解的一种重要文体。议论文有立论和驳论两种表达方式。立论是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驳论是反驳敌论观点的错误性。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点要求正确、鲜明、新颖;论据有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要求准确、真实、典型、充分;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理论论证、事实论证、归谬法论证等。要写好议论文,除了用好三个要素以外,还要学会辩证分析,运用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要注意学习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概括性。 ④会写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叙述、描写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解说事物的状貌、构造、性质、特征、成因、功用,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说明文的特点是具有知识性(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说明性(说明特征、方法、规律、事理等)和科学性(准确反映事物的实现情况、客观规律和科学道理)。说明文的形式有阐释性说明文(解释事因、说明事理)、述说性说明文(记录物象变化、人物经历、生平简历、工艺流程等)、实用性说明文(说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实用价值的问题,如说明书、 内容提要等)和文艺性说明文(多用比喻、拟人、对话、讲故事等文学手法说明)。 【例题分析】 [2000年春季高考作文题] 当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人类居住的地球的时候,我们回首百年,一定会被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进步深深感动,同时也会为人类在20世纪所遭受的困扰与危机感到惶恐不安。为了人类在新的世纪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世纪青年》杂志特开辟“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等专栏,向广大跨世纪的青年人征稿。请你为其中某个专栏撰稿,把面向新世纪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 要求: ①内容要具体,想像联想丰富。 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自拟题目。 ④不少于800字。 世纪感悟 蔡省悟 每临一个什么节日,不少人都要欢天喜地庆贺,或是老早著文造势迎接,好像这个什么节日或是被舆论哄炒的什么会议一下子就可以使世界天翻地覆。可不知怎么,经的多了,我反而越来越迟钝了,这时倒是每每会生出一种奇怪的想法:已经逝去的日子证明,炒了多日的这一天与往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耗资不菲,媒体铺天盖地的某个什么会到底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些什么变化呢? 这也并非我生性怪癖,就连还是自己生日的元宵节这天,我也不以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到了元宵之夜,只要那冲天的焰火不使空气环境怎么污染,只要遍地的灯火不是过于铺排,我就会忘了老师曾讲过的古代有个叫什么登的州官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墓志铭。普通百姓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并非只有等到元宵节这一天,天地忽然会美好起来,某个会议一开,立马今非昔比。 除了儿时看过的童话书,现实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事呢? “这一天”,其实与别的日子没有什么大的不同,这个会能否解决一点实际问题,不在媒体事先的炒作中,而在会议之后的落实上。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往年或往常也都有过,就是将来,想来也会有的。 在世纪交替的前夕,恰好又赶上是个新千年,全世界的媒体沸沸扬扬,我们跨世纪的一代又都在心中等待着一个盛大的节日到来,那就是21世纪,心里默默祝愿的一个崭新的世纪! 早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就已有媒体抢先造成势,就已有人开始准备着迎接新世纪到来的那一天。仿佛2000年一到,天空就会特别地不同,社会就会格外地美好,穷人也就会一觉醒来都“一日餐有鱼虾,一个个像座黑铁塔”;腐败分子从新世纪到来的那一刻起,或自觉放下宰杀百姓的屠刀,良心发现,不再腐败,重新做人。总之,新世纪的到来,简直就是《圣经》中“福音”的另一个同义词。从媒体上看到的听到的,老百姓恍恍惚惚觉得,过了这个旧千年的门槛,一旦跨进那新千年的门槛,学生不用在刻苦读书,农民不用再勤心耕田,工人不用再发愁下岗,打工仔打工妹们也都不用再背井离乡,为了给贫穷的家乡父老多寄几个钱,就累死累活地为外国的老板或中国的老板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甚至还难免有时要 被搜身,要被逼跪在人家面前。 若真是如此,那确也非常值得我们去迎接去欢庆甚至去拥抱! 然而我的眼我的脑我的长到今天的经历,使我清楚地知道:好运不会无缘无故降临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从物理课上所学的那点浅薄的知识,我知道所谓新世纪,对于现在来说,不过是地球围绕着大阳又绕了一个圈儿,而天上的太阳带看整个儿太阳系还是以每秒约二十千米的速度在向着一个方向运行。而地球上的我们,学生装还是应该认真读书,农民需要下地干活,工人能有工做,那算是幸运的…… 还有些本来应该是天赋的,但至今还不得不努力去争取或靠大人物发发慈悲给恩赐一点的譬如什么民主啦,言论自由啦,社会风气和社会进步啦,等等,一进入新的世纪是否就有 长进,用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毕竟还是个未知数。半个世纪前四川歌乐山下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关押的共产党人在牺牲前,都是怀着新中国一到来,我们的社会就将红旗招展,劳苦大众就都能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然而时 至今日,半个世纪过去,我们不是仍然有几千万人民食不果腹吗?真是愧对了那些为这美好愿望而牺牲了生命的先烈们! 当然,我们青年人打心眼里也希望正如萧乾老人生前在一家杂志上发表文章“坚信”的那样:新的世纪的理想将会实现。……民主空气将会更加发扬,霸气将不再得逞。吃得太饱的,减减肥;半饱的,能够果腹。 倘能如此,我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就已很满足了。 【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三个打工仔答话”为话题,联系实际,可以编故事,可以议论,可以夹叙夹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三个打工仔在一个建筑工地砌墙。一个教授路过,问:“你们在做什么?”打工仔甲说:“我在砌墙。”打工仔乙说:“我在出卖劳动力。”打工仔丙说:“我在建造一座宏伟的大厦。”三个打工仔的回答引起了教授的沉思。多年后,甲乙二人还在别的建筑工地砌墙,丙却成了小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