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叶枫

听了一些课,参加了几次各教研组的学习讨论,发现困惑老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课堂效益不高。既有了问题,就会去思考,如何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呢?思考结果如下:

 

一、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我的答案是: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一定要有普遍的关注。 

1、用微笑、目光的交流来流露你的关注。 

记得在铜仁聆听张彬福先生报告时,他说了这样一个现象。外国某教育研究机构曾就老师的视野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作过探究,结果表明,在老师扇形视野区里的学生成绩往往优于这个区域之外的同学,这说明什么呢?一句话——关注很重要。

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一定要找到欣赏、夸奖的理由,找到欣赏、夸奖的方向,找到欣赏、夸奖的那些“点”。学习不好,成绩不好,是与没兴趣、不努力相联系的。如何使他兴趣跟上来,努力跟上来,成绩也跟上来,你就要找——找出那些值得夸奖的、值得欣赏的优点,找到他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积极性,一点点的学习的热情,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一点点的积极性、一点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程翔先生在贵阳讲学中说到这么一件事,在一节课后有学生批评他不公平,原因是课堂上该生举了五次手要求发言,只获准了两次,而邻座的同学也举了五次却被获准三次。可见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地看重那不经意的允许呀!其实藏在背后的是学生的被认可感,是一种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当一个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积极性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 

什么叫中断定势?就是把他原来的思路打断,比如他说,我就是作文不好,你打断他这种固有的想法,告诉他,你某次的作文不是写得挺好吗?现在作文不好了,这不要紧,你能作好文的。比如他不爱学习,你就这样说,其实你挺爱学习的!那一回你复习的时候,一连坚持了十几天,怎么说不好呢?比如他抱怨自己不被重视,你就要告诉他,不,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非常重要的。 

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这时,你的课堂效率就会自然上去的。 

二,从老师的角度去想,我的答案是: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如果一个人对某方面的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学习效率。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其实从老师的角度看,可激趣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课堂中插入电教媒体等手段,改变学习形式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课堂变得高效。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

 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完全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激出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坚持下去,课堂定会高效。

三、从教法的角度想,我的答案是: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尊严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如果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坏、愚蠢。那就没有效率可言。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在教师认为他很好,父母认为他很好,同学也认为他很好,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好时,这个时候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都觉得在这个集体里,自己被认同,被认可。他们能够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没有取笑,没有冒犯,没有孤单,没有被抛弃,没有边缘人物,没有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这样的班级里有最优秀的学生,但他们不会孤芳自赏,也不会离群索居。

总的说来,要使课堂高效,你可让学生每天尝试着问自己下面一些问题: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开始注意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为什么而惊讶?我为什么而兴奋?我为什么而激动?我为什么而悲伤?我今天最希望说的话是什么?说了吗?我今天最想向谁倾诉?倾诉了吗?我今天最想向谁提问?问了吗?我今天参与了发言吗?我今天参与了讨论吗?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让我们的学生这样来思考问题、高效的课堂也就营造起来了,学习也是最有效的了。

同理,要使课堂高效,我们老师也经常反思下面一些问题:今天我有忽视学生的反映吗?上课我有没有漠视学生?我与学生有交流吗?有微笑吗?有讨论吗?我关心了学生的哪些方面?我表扬学生的进步了吗?……什么时候,我们老师能自觉地拥有这种习惯,高效的课堂实际就已经形成了。

我校举行了首届“青年教师拜师”活动

    2002年9月29日下午,我校首届“青年教师拜师”活动在多功能厅举行,活动热烈而隆重。学校领导在讲话之后给指导教师颁发了聘书,同时还举行了拜师仪式。邱祖玉老师和韩义老师分别代表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作了大会发言。

    举办这次活动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教师们的经验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经验优势,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把“老带新”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促进教师形成团队精神,从而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还表示这一活动将作为一种惯例和传统不断传承下去,为此规定了活动的范围及方式。主要内容是:

需拜师的青年教师范畴:大学应届毕业生分配到我校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从非教学岗位转到教学岗位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 虽从事教学工作三年以上,但仍是初级职称,又从未带过毕业班的教师。

指导教师从本校优秀老师中产生,必须具备中教一级以上职称,且与被指导的青年教师教同一学科,最好是同一课头。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搭配由教研组推荐,学校审定。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拜师活动。在拜师会上,学校向指导教师颁发聘书,青年教师向指导教师献花或赠送纪念品表达自己的感情。此后,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负有指导和培养的责任。

同时学校也给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分别提出了要求,主要内容为:

对指导教师而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检查青年教师的教学案,做到课前具体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案须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才能上讲台使用。每月至少听三节青年教师的课,课后要当面评课,详细指导。要指导青年教师处理作业、精选练习、拟订章节或期中期末的试题,每周至少有一次面对面地研讨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动。根据学科特点,要为青年教师开列必要的专业著作或教育理论书刊要求青年教师阅读,提出必要的实验操作、必要的习题让青年教师练习,从而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对青年教师而言,要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请教,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标准的业务素养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走向成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从业务上走向成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学期教学计划,提前一至二周写好下一单元(章节)的教学案,主动汇报自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情况,请指导教师检查,以便听取指导意见。每月至少听四节指导教师的课。每单元(章节)之后,以及期中期末须命一套试题来请指导教师审阅指导。还要按时完成指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的与教学和自身水平的提高相关的能力训练的任务。

首届拜师活动有二十四名老师结成十二对对子。按青年老师和指导老师的方式排列分别是刘敏与胡毅,金欢欢与朱华强,韩义与邱祖玉,杨蓓与罗运梅,胡安平与李卫东,保玉心与瞿清勇,鲍如琴与陈邦强,邹丽娟与马仁权,吴庆与张庆刚,王芳与陆晓娟,朱福贵与代泽明,吴汉江与陈波。

                                                             (教研处)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