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教学的理念阐释和实践探微(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重庆市涪陵中学  李朝林

[摘    要]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阅读应该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如何读懂作者的本意,这种阅读不利于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创新阅读教学无论在理念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更着眼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感受。

[关键词]    阅读   创新    理念    实践

创新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理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就语文学科而言,这一任务又主要是由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来完成的,所以倡导创新阅读是时代的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才是创新阅读,目前尚无定论。我认为创新阅读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更新,更是阅读理念的创新。创新阅读在理念上把培养读者的创新精神作为目标,强调读者的主体意识,要求读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阅读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

创新阅读的这种理念在实践上自然会引起阅读教学的革命性变化,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创新阅读教学有以下不同之处:第一、阅读的目的不同。传统的阅读是为作者、为考试而读,由于考试的要求只是揣摩、理解作者之意旨,所以学生关照得更多的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创新阅读是为自己、为精神而读,由于精神的追求必须以主体意识为基础,所以学生关照得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第二、阅读的步骤不同。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带着作者、背景和文本走进学生,形成了“揣摩—理解—联想”的阅读模式,又由于考试的要求和师生的惰性,“联想”这一最具价值的阅读层面常常被有意无意的割舍掉了,于是就只剩下揣摩和理解;创新阅读教学是教师直接把文本交给学生,构建一种“期待—反思—批判”的阅读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阅读期待是阅读行为的起点和准备,阅读反思是从阅读期待到阅读批判的中介,是阅读能力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阶梯,阅读批判是阅读的高级阶段和归宿,也是最具价值的阅读层面。第三、学生与教师及作者的关系不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作者犹如皇帝,文本犹如圣旨,教师犹如大臣,学生则如平民,学生不得不忍受作者和教师的双重压迫;创新阅读教学则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上,要求教师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共同探究,即使观点迥异,教师也应如孔夫子一笑了之,因为学生也是各言其志罢了。至于作者,因其本意与作品在读者中衍生的新意相比,实在只是沧海一滴,所以学生悟得到是知音,悟不到也不是逆子。第四、阅读的结果不同。传统的阅读因为学生是盲目的、被动的、屈从的读,所以读出的是惰性,是奴性,是鹦鹉学舌的无奈和悲哀,是读他人之书而不能为我所用的窘境;创新阅读则因为学生是有目的、有选择、有批判的读,所以读出的是创意,是个性,是反弹琵琶的新颖和玄妙,是通向自主和自由的蹊径。

把创新阅读的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应把实施创新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高中阶段。人的创新阅读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个培养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三个阶段呈由低到高的发展态势,后者要以前者为基础。虽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虽然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可能在阅读中读出新意和个性来,但如果各个阶段都把创新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也是有违教学规律的。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综合各方面因素看,小学阶段应侧重于实施认知性阅读教学,初中阶段应以实施理解性阅读教学为主,而创新阅读教学应当主要放在高中阶段实施。因为从教学目标看,高中语文阅读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而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正是创新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阅读对象看,高中语文教材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篇目是可以见仁见智的文学作品,这为实施创新阅读教学提供了客体条件;从阅读主体看,高中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生活阅历,而且具备了创新阅读所需的创新需求和批判意识。                                               

第二、应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作为创新阅读教学的方略选择。众所周知,知识的更替是瞬息之事,而人的创新意识却终身受用,所以创新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从文本中悟出点滴新意,而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无意识的过程,我们倡导创新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有意识。语文新课标把实施创新阅读教学的方略定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多角度”着眼于思维空间,“有创意”着眼于创新意识,应该说这一方略是比较全面和可行的。这一方略要求学生突破作者的一致之思,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读出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读出既不属于伊索又不属于钱钟书的《伊索寓言》。要实施这一方略,还要求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受到束缚的思维,为此,教师必须摈弃过去“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鼓励学生自由、自主的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孙子》里读出阴损,从《包身工》里看到今日“芦柴棒”的命运,从《项链》里悟出生活的偶然对人生的影响,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作为方略而不是方法,还在于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习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这一方略的长期性。

第三、创新阅读教学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是师生与作者的关系。在传统的课堂里,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当教师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疑问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问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作者是书的主人,对主人岂能不尊重!其实这种认识既不利于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也不利于作品的完善。我认为作者就如农夫,文本就如稻麦,读者当是食客,饭该怎么做、怎么吃是不由农夫定夺的。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文学创作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所以一首诗、一篇文章、一本书,作者在其中的所指总是有限的。但这种有限到了读者那里也会化为无限,由于读者与作者有着方方面面的差异,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读的人越多,累积的信息也越多,作者的本意也就趋向于无穷小了。文学作品的开放性和读者的创新阅读使读者读出了作者并不想表达的新意,看到了作者自己也道不出的好处。由此看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

其次是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创新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我认为作者不一定能成为学生的知音,但教师却一定要做学生的朋友。教师既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要积极发挥帮学作用。阅读前,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和阅读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后,要和学生一起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既要认真反思、正确评价,又要充分阐发,大胆质疑。总之,教师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

最后是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这种观念不但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关心社会,关注未来,养成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都必须养成习惯才行。”一个人如果在做学生的时候养成了创新阅读的习惯,将会对他的终身阅读乃至终身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创新阅读的习惯又必须在长期的创新阅读行为中才能养成,所以我们必须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创新的意识融于生活之中,而不是把创新阅读作为一种技法圈定在课堂里。

综上所述,创新阅读是一种理念,它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代表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创新阅读也是一种方法,它是学生阅读的高级阶段,是教师阅读教学的理想追求。创新阅读教学从理论上看是可能的,只要做好选择、理清关系,它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

本文字数:3500字。本文获2002年涪陵区语文教研成果一等奖。

〖作者简介〗李朝林  男  一九七一年一月生。九四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重庆市涪陵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教科室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涪陵区中语会理事,曾在《德育报》、《教育信息》、《涪陵师范学院学报》发表论文数篇。

通讯地址:重庆市涪陵中学              邮编:408100          

电话:(023)72102743        E-mail:  chaolin708@sohu.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