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语文教学观的深层思考(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西省广昌一中    徐水平[内容提要]

由于语文学习功能的异化,语文学习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泥淖之中。语文学习的难言尴尬和深刻危机迫使我们不能回避尴尬,而应直面尴尬,走出尴尬,开辟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新疆域,从而让学生走进斑斓的生活,真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真正解放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真正让学生从生活中历练语文学习的能力,发掘其语文学习的潜在能力,进而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成为可能,最终建立科学的生活语文教学观念。一、功能异化,陷入高耗低效之尴尬

为什么本应该最富有人文气息最富有天然的亲和力而且最具热烈活跃基因的语文课堂总是犹如一潭激不起丝毫涟漪的死水?为什么台上教师激情洋溢甚至得“意”忘“形”而台下学生漠然处之甚至无动于衷?为什么语文教材千淘万漉经典毕现反而遭受如此冷遇陷入此等窘境,而且几十年来语文教学总是在高耗低效的泥潭里苦苦挣扎仍然难以自拔呢?语文学习的的确确蜕变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

究其因,语文成为鸡肋的症结在于语文学习的功能被极度异化了。人们对语文学习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功能被极度地强化了。人们热衷的是企图把语文这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也能变成像数学学科这种类型化极强的程式教学的学科,从而达到捷径救“场”的效应。这种善意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整个社会企图超越甚至摆脱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征而去强化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功能的心态异化,对于语文学习的目标来说,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与语文学习的规律更是背道而驰的。

因为只是强化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功能,语文便成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必要性”拐杖,于是高考便成为语文学习的唯一指挥棒,语文学习便成为高考的傀儡,语文教材也似乎只剩语言文字的无序的混沌组合,便完全堕落为工具性功能的赤裸裸的例子和凭借了。于是乎,语文知识的积累便成了“速生林”,语文能力的养成就是“871”,而语文学习中的语文的色彩、言语的蕴涵和韵味、情感的寄寓便由语文王国的宗主变成附庸了。你说这样的语文学习又怎么能够让人兴味盎然、心旷神怡呢?这样的语文学习如何能够“情寄八荒之表”呢?这样的语文学习怎么能够与“伟大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呢?

其实吕淑湘先生早在20多年前就指出:“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10年上课总是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10年时间,2700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二十多年过去了,语文学习却仍然处于少慢费差的境遇中,却依然陷在高耗低效的泥淖中,又岂是一个“尴尬”了得?

二、直面尴尬,开辟语文学习新观念

早在1898年,我国著名的语法学者马建忠就痛心疾首地抨击过语文学习的弊病:“吾国儿童读书者固少,读书而又能文者又加少焉。”语文学习功能异化的弊病到了现在就愈加凸现了。面对社会各个领域天翻地覆的巨变,我们学生书架上中外名著上的灰尘越积越厚了,我们学生手中的文笔越写越枯涩了,我们学生心灵之花也越来越矫情造作了;面对生活的丰富绚丽,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已经越来越功利了,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也越来越粗糙了,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也越来越呆滞了;面对一代代语文教育者不懈的耕耘,我们学生的表达越来越另类了,我们学生的病句越来越时尚了,我们学生的错别字也越来越滑稽了……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可见我们目前的教育,特别是语文学习的教育,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近乎南辕北辙了。语文学习的难言尴尬和深刻危机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埋头苦干,耕作自己的一亩三分责任田,还是唤醒学生的学习潜力,让语文学习之花绽放异彩,便成了我们语文学习的“生死抉择”!

其实,语文学习的第一要著是还它人文性的本来面目。“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文字没有色彩的缤纷,只是干巴巴的方块字,其遭遇可想而知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又何尝不是指语言的韵味,语言的蕴涵和情感的寄寓呢?“因为语文不同于理化课程,它是重感情的,必须用心去体会。”(草婴语)只有把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内化为已有,即通过外在的语码组合,借助意象的丰赡联想从而真正领悟了语文的意蕴,人们的语文素养才算有所提高,语文学习也才算真正超越了它的工具性,语文学习也终于返璞归真了。而光是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求正辨误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克隆模仿的技巧和语文阅读的几步几法的玄机,理解也只能是支离破碎的,表达也只能是左支右绌的,而以此来提高语文素养更绝对是舍本逐末甚或是缘木求鱼的伎俩了。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处延相等。”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从语言的习得这个角度揭示了语文学习的本质。而当代的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从叶圣陶到刘国正,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引导他们向其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三、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走进斑澜的生活

周有光教授曾经敏锐地指出:“我国今天四个现代化的流水线,遇到了教育的狭窄瓶颈;教育的流水线遇到了语文学习的狭窄瓶颈。”确乎,语文学习的困境窘态的形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原因是多层面的,但主要由于应试的导向,致使学校、教师过度地侵占了学生学习的物理时间,心理时间和文化时间,叶圣陶先生老早就说过:“学生须能阅读,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的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可是,何谓“训练”?读是“训练”,写、听、说又何尝不是“训练”呢?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又何尝不是“训练”呢?课内是“训练”,课外难道就不是“训练”吗?但除了吃喝拉撒睡的时间之外,学生自主的时间还有哪些?难怪有许多学生说,一天有48小时用来学习都不够!没有了时间,训练从何谈起?没有了课外,训练从何着手?我不由得想起苏霍姆林斯基那句震撼心灵的语言:“当儿童跨进校门之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跑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诗人何其芳曾热情洋溢的把广阔的生活比作浩瀚的海洋,而“生活语文”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习走进广阔多彩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去尽情领略大自然这部伟大的书,去吸取大自然的乳汁,就是让学生去翻阅浏览社会这部鸿篇巨制的无字书,去体悟社会万象的豪放与悲壮。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自由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语)这一点叶老圣陶就曾精辟地论述过:“有些学校是不要学生读课外书的,认为学生学好课本还来不及,哪有功夫读课外书。我是赞成学生读课外书的,我想向那些不要学生读课外书的学校请愿,能不能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前提下,使学生容易而且善于学好课本,如果办得到,学生就有余暇读课外书了”,而且“学生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你掌握课内的基础知识就越容易”。课外阅读不也是走进生活的另一种徐径吗?有此,何乐而不为?

还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征的本来面目,最根本的就是,语文学习要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刘老国正先生说得更为精辟:“读听, 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了生活,读就变成了无意义的活动。写说是运用语言表现生活服务生活;脱离了生活,写就变成了无所依附的文字游戏。而(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盘皆活。至于思想教育,那更是只有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奏效。”走进浩瀚的生活海洋,语文学习如鱼得水。你,可以尽性地与春花秋月吟哦性情;你,可以恣意地与夏日冬雪砥砺意志;你,可以纵情地与文人骚客切磋诗文;你,可以随缘地与凡俗伟人拷问心灵。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积聚未来发展的素质。

“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吕淑湘语)而要治愈这一致命伤,就必须做到:“字要一个一个地识,要一个一个地写,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文章要一篇一篇地背诵,这个功夫是省不得的。”这种训练,就“好像积钱一样,多积一分就多加一分财富的总量”。诚如苏东坡所说:“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薄发”的能力是建立在“厚积”的基础之上的。平心而论,“厚积”是单调的学习过程,而如何让学生在这种单调的“厚积”学习中,都充溢着热灼的激情,贯穿着坚韧的毅力,弥漫着巨大的动力呢?

1、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就说明了这一道理。当教师对学生的热切期望的情感感染了学生的时候,这种关心、信任和期待就会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会大力激发学生潜藏的能量,谁没有听说过陶行知的那句对理名言呢?“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应在关爱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而不能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厌恶情绪而放弃了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

2、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记得陶行知曾形象地阐述了学习的兴趣:“你逼迫鸡吃米,或把米硬塞进它的嘴里,它都不吃。但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还是不情愿的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可见兴趣不是强牛饮水,按鸡吃食。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让生活也走进课堂,这种近距离的互动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口语交际训练要和生活交融,就必须选择学生最关心和最熟悉的事件,让他们在训练中诱发听说读写的潜能力。比如就“远离网吧”进行深 入的讨论;就韩寒的人才观作个针锋相对的辩论;对校运会创立“校运会体育大世界”或者举行“校运会五环夜话”节目;对9.11恐怖事件道个子丑寅卯,说个大题小作;对巴以冲突进行深入的剖析……如果能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对不会减退!

有人说,“成功的最大秘诀是兴趣。”也可以这样说:“兴趣的最大秘诀是成功”,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适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让他们洋溢着功能感,有进一步自主动学习的动力。也就是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学习才更为有效。

五、熔铸生活,让学生历练语文学习的能力。

“课堂譬花果,社会乃其根。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是啊,语文要想学得好,还必须到课堂之外广阔的生空间去学习,去历练。“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只有到鲜活语言的环境中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掌握语言。”曹禺如是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扑鼻分外香?”退一步来说,学生们在生活语文的海洋里,举手投足之间接触的是报纸、杂志以及各种文学作品等文字媒体,耳濡目染的是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等各种音像媒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遇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如果这些不仅仅是规范的而且是优美的,熏也会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

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天地非常广阔,令人耳目一新。因为语文跟生活相结合乃至熔铸到一起,从量上说,开辟了一块新天地,教师乐教学生也乐学。“而生活对于语文的意义即是,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发展表达能力的基础。生活的来源来课堂里,但主要还是在课堂以外,在家庭、在社会”,进一步说,失掉了课外这一头,就失掉了语文与生活熔铸的重要契机。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外有所忽视,一手硬,一手软,不能不说是未能有效地消除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实践理念,建立科学可行的生活语文教学模式(详见附表如下页)                    阅     读      课          写    作    课           口    语  课 授课     精讲   精练  泛读   体验  写作  写作     发言   采访 讨论结构      课      课      课    实践   指导   评点    演讲   调查 辩论                                       课       课      课        课      课     课授课     指导  点拨   培养  感受   认识   深入   联系  注意   语言

           规律  方法   语感  生活   生活    生活   生活  对象   晓畅

           授予  养成   转化   积累   表现   提炼  克服  话由   亦庄要求    方法 习惯   能力   材料    生活   生活  怯场   旨变  亦谐学习手段:   利用一切可能的合适手段,(如从报纸杂志中择取时文,利用多媒体手段)直接间接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学习过程   习懂   习得   习用    物化 意化  优化    敢说    能说   善说    1、迅速通读全篇   1、用心感受生活        1、留心生活,          理清文章的思路    抓住生活的细微          能够由此及彼,             与结构。                   之处。                  触类旁通。     2、美读重要段       2、深入思考生活,     2、锻炼思维,   分析欣赏语言特色。 挖掘生活的真正内涵。  追求五  性(思                                                                     维的广泛性、                                                                  深刻性、敏捷性                                                              创造性、批判性)。

    3、品读关键词句, 3、善于联想与想象,   3、挖掘生活,   咀嚼揣摩语言蕴涵。  以我笔写我心、        从 生活中审美(审                                   写我情。                 丑,从本质意义上                                                                说,也是审美。)学   1、中心句阅读法       1、审题立意法          1、偷“语”法

习 (位置法、关系法)  (推敲中心句法)        2、偷“意”法

方   2、筛选信息法          2、选材组材法            3、偷“势”法 法 (标志词法)            (1+2结构法)

       3、概括要点法

     (动词对象法)

       4、揣摩词句法

      (已知求未知法)

走进生活,语文便是生活,生活便是语文。用人文性去内化工具性,你就不必再为语文是什么而牵肠挂肚了!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