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节日里的青春校园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3-05-06     翟帆 储召生 

 

  在五月灿烂的阳光里,青年人又迎来了自己的节日——“五四”青年节。84年来,“五四”精神在一代代青年人心中薪火相传。爱国、进步的传统,促进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民主、科学的大旗,推动了社会和历史前行。 

  今年的“五四”由于SARS的来袭变得不同寻常,走进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记者听到和看到的是青年学生在灾难和考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爱校、爱社会、爱生活的真诚和热情,他们的言与行赋予了“五四”精神以新的时代光彩。 

  国旗下的宣言 

  时间:上午8点整 

  地点: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外广场 

  “发扬民族精神,高擎‘五四’火炬,实践‘三个代表’,坚定信心,听从召唤,爱国爱校,勤奋学习,依靠科学,夺取胜利!”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外,飘扬的五星红旗下,105名学生发出铮铮誓言。 

  “五四”,对于新思想发祥地的北京大学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除了是青年人的节日外,还是北大的建校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北大筹备了很久,但在“非典”肆虐的此时,出于安全考虑,北大放弃了大规模纪念活动,只是通过简朴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学生们激荡的誓言也感染了许智宏校长,他深情地说,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着非典型肺炎的灾害,成百上千的人民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如果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的话,在战场上进行殊死拼搏的人群中,处处都有我们北大人的身影。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到稚气未脱的医科学生,从夜以继日钻研病理的科研人员到坚守岗位为抗击“非典”各自竭尽所能的广大的师生员工,都在用实际的行动承继着光荣的“五四”传统,发扬与国同兴的精魂和挺立潮头的品格,和全国人民一道,弘扬民族精神,依靠科技力量,为夺取防治“非典”的完全胜利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他勉励同学们,在非常时期里,要以奋战在防治非典型肺炎第一线医务工作者为榜样,勇敢无畏,砥砺意志,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在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努力攀登科学的新高峰,在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不懈奋斗中展现风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信念,携手同心,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去赢取抗击“非典”斗争的最后胜利,去完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 

  特别服务队在行动 

  时间:上午9点30分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刚进人大校门,记者就接过志愿者递来的一张报纸《青年人大》,上面醒目的大标题:献给抗击“非典”一线最可爱的人。这是一张志愿者献给奉献者的报纸,上面介绍了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人大志愿者队伍能够为一线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早就听说人大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志愿者队伍,却没有想到他们行为这么勇敢,行动这么迅速。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一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将记者引到学生活动中心。记者了解到,今天是人民大学特别志愿服务队出征的日子,首批150名“关爱天使,抗击非典”志愿者正整装待发,将前往北京市胸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慰问一线医务人员。 

  人民大学团委书记高祥阳告诉记者,“关爱天使,抗击非典”行动是针对北京市几家医院抗“非典”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开展的义务家教支持活动,采用网上疑难问题解答、心理辅导、专线电话辅导等方式进行。“招募志愿者消息发出半个小时,就有100多人报名,这么踊跃,我都没想到。”高祥阳笑着说。他还说,除了为一线的白衣天使奉献外,特别服务队还有一群成员每天佩带专门的胸卡、帽子、口罩、手套,战斗在宿舍、食堂、教学楼等学校“防非”一线。 

  “只要社会需要,只要一线需要,我们时刻准备走出校园,为‘抗非’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去胸科医院慰问的路上,志愿者管丽丽对记者这样说。 

  尽一份社会责任 

  时间:12∶00 

  地点:北京急救中心120 

  “您好,这是‘非典’热线!” 

  5月4日中午,记者拨通北京急救中心120“非典热线”咨询电话后,听到这样亲切的声音。接电话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专业99级二班学生张兴。说明采访原因后,他告诉记者:“用自己所学知识,解答市民关于非典的问题,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非典”疫情蔓延,市民心急如火。北京急救中心120咨询台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北京市政府紧急增拨10条专线,开设了“非典热线”,专门解答市民有关“非典”方面的咨询。30部电话需要接听,北京急救中心人手不够,一时间120咨询台告急! 

  北京大学医学部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公共卫生学院预防专业99级两个班的学生志愿者共54人紧急增援。“大家都愿意来,积极性很高。全体党员还立了军令状,决心把这项工作做好。”张兴同学说:“防治非典,人人有责。用科学知识给市民心理安慰,消除一些顾虑,是我们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 

  这批志愿者分成两个班,平均每人当班6个小时,要接听百来个电话。不停地接受咨询,不停地解答问题;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声音,为市民排忧解难。他们以理想、毅力和知识同“非典”作斗争,度过一个青年人的节日。 

  一网打尽学校事 

  时间:下午2∶0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天地人大” 

  学校就是学生们的家,虽是特殊时期,学校的建设和个人的发展,学生们却须臾不肯忘记。当记者再次来到人大采访时,正赶上人大校长“现场办公”。“非典”时期应该有非常规的办事规则:网络的那边,学生们就近期学校管理的诸多问题向校方发问;网络的这边,人大校长纪宝成和另外两位副校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不时发布学校的有关安排。 

  对于学生们普遍关心的“五一”假期结束后的学校安排,纪宝成说,学校会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不同的处理,因人而异,离校学生和在校学生将采取不同方法,总体说来学校要调整教学计划。毕业班可能会减少一些教学课程;对于大一的基础课,学校一定会补课,其他年级的专业课也要补课。学校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调节,比如说原来一周五天课,以后可能会上六天课。对于SARS这次突如其来的灾害,我们不可能像往年暑假放的那么长,要根据疫情的发展,结合具体情况而定。总之,不可能按照正常情况开学和放假。 

  对于大四学生普遍关心的实习、毕业、就业等问题,纪宝成说,目前学校从安全和健康的角度,对在校学生采取了比较严厉的进出校门措施,希望大家能理解。但对有实习需要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应该得到特殊处理,但一定要努力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学校会对每一位毕业生持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利措施,总的要求是有利于毕业和就业,尽可能把受“非典”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纪宝成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1966年发生“人祸”时他刚大四,当时学校所有活动都瘫痪了,不少学生对此也产生了恐慌心理,无所适从。而他当时捡起了多年的爱好,研究起了诗词。纪宝成希望学生们在这个非常时期不虚度光阴,要积极面对挑战,利用这个特殊的时候,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将对个人的一生有益。 

  专家“坐堂”解千结 

  时间:下午3:20 

  地点:北京大学团委办公室“未名网站” 

  “非典的死亡率比车祸还低,为什么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用什么方式可以减弱对非典的恐惧心理?” 

  “这一次大家对非典的行为是不是有点过度?” 

  尽管北大未名网站一遍遍通知原定于下午3∶00的心理问题在线访谈将推迟半小时举行,学生们还是把自己对此次防控非典的疑惑,一股脑地向北大心理系副教授侯玉波提了出来。 

  下午3∶20,侯玉波副教授如约来到网站,开始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 

  针对大家对非典产生的恐慌心理,侯玉波给出调适办法。他认为,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当一个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都会产生一些相应的行为,这些行为有些可能在社会中造成人们的从众心理。由于这些行为具有社会传染性,所以也造成了人们的恐慌。比如说,有些人因为听说某路公共汽车上出现过非典病人就不敢乘坐公交车,有人可能会因为和外人有接触而怀疑自己也出现了SARS症状等。这也不能说大家的反应过度了,因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因此,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流言使得人们无所适从,人们的恐慌和恐惧是必然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疗手段的改善,人们的反应自然会慢慢地平息。 

  相信专家的这一解释可以帮助学生们减少心理的恐慌和压力,更好地面对生活。 

  其实,这已是北大第二次举行此类网上心理咨询活动。就在5月3日晚7∶00,同为北大心理系教师的张智勇副教授已就如何调整面对非典的心态问题,在北大未名网上为学生们出了好多好主意。而这一次,学生们更多的是关心整个社会的防控非典问题。 

  据记者了解,随着“非典”防治工作的深入,学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知晓疾病的个人预防知识,转而思考如社会的防控体系建设、社会的心理干预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心态也越来越趋于正常。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2001级本科生许宏伟所说:“要正视非典,要相信科学。目前各大学都有严格的防控非典的措施,大学校园是很安全的。”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