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后的无奈--《雷雨》和《日出》中繁漪、陈白露形象分析(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手机版




狄雪红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①。纵观曹禺笔下的女性:无论是最具“雷雨”②式性格的繁漪,还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陈白露,她们的人生悲剧,无不诠释着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繁、陈二人都是受到过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的接受过文明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聪明、美丽、热情,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渴望被人尊重,渴望过真正人的生活。可同时,她们对现实又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们厌恶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所醒悟但又无路可走,最终被黑暗所吞噬。

繁漪这个长期受传统道德熏陶的“中国旧式女人”③,何以跟继子发生乱伦?这种病态的性爱,只能从病态的社会寻找根源。从作者写繁漪“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④这一段描写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繁漪身上既残存着中国旧式女人忍让、屈从的性格弱点,也有着新式女性的反抗和叛逆性格。在她被骗嫁给周朴园后,不幸落入周公馆这口“残酷的井”⑤,从此便被禁锢在封建家庭的牢笼里。比她大二十岁的周朴园把她视为自己的统治对象,两人之间没有丝毫的夫妻感情,使她过着孤寂、空虚、痛苦的生活,18年来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的空气。周公馆的围墙隔绝了外界的一切,除了家人,繁漪不能与任何外人接触;公馆内的氛围郁闷、窒息、阴森,要扼杀一切生机。这里,是一片感情的荒漠;在这里,繁漪渐渐地被折磨成“石头样的死人”⑥。作者一开始就赋予繁漪“脸色

                                                               

①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坟》

②曹禺《雷雨·序》

③④⑤⑥曹禺《雷雨》

苍白,沉静忧郁,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女的失望的痛苦与怨望”①的外形特征。如果没有周萍的出现,繁漪也许会和《家》中的梅表姐和瑞珏等一些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的女性一样渐渐地麻木,渐渐地枯萎,进而悄悄地死去。是周萍唤醒了繁漪沉睡了多年的情感,唤醒了她对于生与爱的欲求和热情,也唤醒了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人格意识。尤其是周萍身上那种乡野的气息,那种透着纯朴与青春活力的气息,一下子抓住了繁漪,使她仿佛重新又找 回了自己。就好像一棵快要枯死的大树突然间接受到甘泉的滋润一般,感情饥渴的繁漪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爱上了这个丈夫前妻的儿子。她爱的是那样的执著,那样真挚,那样热烈,犹如岩石下的植物弯曲着生长想要接收到阳光的恩泽一般,无法阻挡。她把一切都交给了他,甚至不惜背弃了一个做母亲的神圣天职。这种爱虽然是畸形的,但却是繁漪大梦初醒后决心冲出藩篱,过一种“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正活着的女人”②的生活的抗争。可是,当时的社会,正是中国社会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封建专制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一个柔弱的女子怎么能是它的对手呢?孤寂无助的她紧紧“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引向死亡”。③ 正如她自己说的:“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偏把我救活了,救活了又不理我,撇的我枯死,慢慢地渴死”。 鲁迅说: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她。④繁漪就是这样一个被惊醒的人,梦醒之后,等待她的是一个比做梦更为残酷的现实。

周萍会真的爱上繁漪吗?假使没有四凤,他能把繁漪带出那个“苦难的坑”吗?不能!周萍本是佣人梅妈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被残忍地剥夺了母爱,再加上在周公馆那样一个冰冷、死寂的没有一丝温情的环境中,又遇上周朴园那样一个专制的暴君父亲,病态的环境形成了病态的人格。长时间的专制强压,形成了他“犹疑,怯弱同冲突”⑤的性格,他“会贸然做出自己终身诅咒的事”⑥。所以当他刚见到繁漪的时候,这个

                                                                                                    

①②⑤⑥ 曹禺《雷雨》

③ 曹禺《雷雨·序》

④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坟》

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所带给她的那种来自女性的柔情,以及繁漪每天所经受的那种同样被压抑的境遇,使周萍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也使他这个“美丽的空形”①暂时找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于是他引诱了他的后母,做出了“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②的事。其结果,和所有畸形的爱一样,这种爱不过是一种畸形环境下孕育出来的怪胎,是经受不起生活的考验的。很快,周萍就开始厌恶他们的这种关系。当然,这种厌恶跟四凤的出现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即使四凤不出现,周萍也不会真正爱上繁漪的。因为:

其一,周萍毕竟是一个受旧道德熏陶的青年,封建的人伦纲常在他身上还有着深深的烙印。他虽然不爱他的父亲,甚至有些怕他,但跟继母乱伦他觉得还是有悖人伦的,是一种罪恶,并且这种罪恶感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他,使他喘不过起来。在这样的心理压迫下,他怎么可能轻松地面对繁漪,并与她保持那种不正常的关系呢?

其二,以繁漪的性格,周萍也是不可能真正爱上他的。周萍长时间生活在一种极度压抑的生活环境中,他特别需要一种“活”的,“新鲜”的,“青春”的东西来给他一种动力。而繁漪的阴鸷和她的沉静忧郁,只能使他感到更加郁闷、甚至颓废。这也是他想拼命地摆脱这种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这些,都是繁漪所不能理解也不可能理解的。这也正是繁漪的悲哀。

其三,周萍即使真爱繁漪,他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脱离家庭把繁漪带出去。鲁迅说: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③。也就是说,爱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周萍毕竟是一个对封建家庭还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不可能像鲁迅笔下的涓生,也不可能像巴金笔下的汪文宣之类的新式青年一样,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他还指望着继承父亲的产业,靠着父亲雄厚的经济基础“抱着一件事业向前作。”④成为像父亲一样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把繁漪带出去。更何况诸如涓生和汪文宣之类虽然跟他们所爱的人

                                                                                                   

①②④曹禺《雷雨》

③鲁迅《伤逝》

生活到了一起。可后来也还是因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作后盾,不堪生活的重压,只落得劳燕纷飞、魂消香陨。

那么,假使繁漪没有疯,她能够走出周公馆这个黑暗的牢笼吗?我认为更不可能。像繁漪这类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她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周朴园,一个周公馆,而是整个黑暗的社会。更何况像她这样过惯了衣食无忧的寄生生活的贵族妇人,突然让她离开优越的生活环境去过鲁侍萍式的日子,那比让她死还难受。即便是走出去了也只能是像《日出》中的陈白露一样,掉入一个“更大的陷阱”。

由此可见,繁漪的疯表面上看是偶然的,实际是必然的,是繁漪梦醒后的一种残酷的结局,一种梦醒后的无奈。

鲁迅说:没有看到希望就在睡梦中死去的人是可叹的,而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①那就更残酷了。

繁漪是这样,陈白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陈白露就是因为清楚地看到自己腐烂的尸骸,感到绝望而自杀的。她的自杀也是她自己清醒后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陈出身名门,本是爱华女校的高材生,受到过新思潮的洗礼,有着自己活泼、纯真的“竹均”时代,渴望一个意中的情人和幸福的家庭。父亲去世后,独自到社会上闯荡,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能,能在社会上创出一条路来。与诗人结婚后,因不能忍受婚姻生活的“平淡、无聊、厌烦”②而再一次脱离了家庭的束缚,却不幸落入了黑暗社会的陷阱,沦为一名红舞女,过着“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不是姨太太”③的寄生生活。按理,她如果自甘堕落,一直麻木下去,凭她的美貌,她的聪明,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也还会有李月亭、王月亭及金八

                                                                                          

①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坟》

②③曹禺《日出》

爷之类的阔佬们来赖以委身。最不行也能像翠喜之类的苟延残喘,直到灯枯油尽。可她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澜人静,她就感到一片空虚,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①。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认定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残酷的桎梏,曾试图逃出去,但又无法自拔;她不甘心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方;她虽然不能自救,却还想救人。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摧残,被蹂躏,痛苦地在生活的漩涡里挣扎,想有所反抗。尤其是当她知道小东西打过金八,便连声自语:“打得好!打得好!打得痛快!”因为她从这个女孩子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所缺乏也希望有的东西。同时,她也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肉体在慢性自杀中腐朽。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配沉没在黑暗中,所以,当她赖以寄生的银行家潘月亭破产,巨额债款无法偿还时,她只得在日出前服毒自杀。

难道除了自杀陈白露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吗?她为什么不跟方达生走,不愿意嫁给他?鲁迅说:笼子里的小鸟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走。”②陈白露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鸟,一只被折断了翅膀的鹰,长期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已经使它失去了在自由天空里飞翔的能力。对于这一点,陈白露比谁都更清楚,所以当方达生说要带她离开这儿的时候,她说:“你能养活得了我吗?”她虽然厌恶自己眼前的生活,但她更不能忍受穷书生的清贫。黄省三不就是这样一个穷书生吗?他想靠着自己的劳动来养活一家老小,可在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③的社会,他辛苦一生到头来还是被逼得家破人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更何况方达生这样一个整日长吁短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书呆子,“太阳真会是他的吗?哪一个相信他能够担当日出以

                                                                                                  

①曹禺《日出》

②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坟》

③ 曹禺《日出·跋》

后的重大责任?”①还是白露看得穿,她知道太阳会升起来,黑暗也会留在后面,然而她清楚:“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②多么痛苦的选择,多么无奈的选择。

繁漪和陈白露,她们同属于有所醒悟,而又无路可走的一类。她们中,一个是想靠着一个自己所爱的男人来拯救自己跳出黑暗的坑,结果却走向了死亡;一个是想以对黑暗势力的妥协来换取暂时的安逸,苟且偷生,结果也不得不在日出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正如鲁迅在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说的,社会制度没有变革,也没有经济权,即使像娜拉似的个性觉醒而走到社会上去了,恐怕也只有堕落或回来两条路。《伤逝》中的子君走出了封建家庭,获得了个性解放的自由,可在旧势力的压迫下,又回到了封建家庭,在无爱的人间悒郁而死。《寒夜》中的曾淑生也走出去了,走出去以后又怎样呢?走出去的,没走出去的;反抗过的,没反抗过的,亦或是正在反抗的都要死掉。残酷的梦醒,梦醒后的无奈。

著名剧作家曹禺以他凝重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觉,写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无奈,尤其是上层社会知识女性的无奈,让人们明白:人吃人的社会再也不能让它存在,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不容践踏,同时,也告诫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解放,就必须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投身到广大的民众当中去,而贪图安逸享乐,或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终会堕入与腐朽势力一起灭亡的深渊。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社会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妇女的解放问题都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是不难看到繁漪、陈白露等的影子;尤其是近几年来封建残余势力又重新抬头,剥削思想又沉渣泛起;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仍在上演着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这究竟是一种个人的无奈,还是社会的无奈?我想,这也许正是先生的大作对我们当代人的一个警示吧。

                                                                                                    

① 曹禺《日出·跋》

② 曹禺《日出》

但不论怎样,我还是相信先生《日出》中的那句话: 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面。

光明永远属于拥有未来的人们!

参考书目:

曹禺《雷雨》、《雷雨〈序〉》、《日出》、《日出〈跋〉》、《家》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伤逝》

巴金《寒夜》、《家》

                                               作 者:狄雪红

                                                地 址:宁夏大坝电厂子弟学校

                                           电 话:0953-3025118

                                           邮 编:751607

                                           mail:xiaodi@163.nx.cn

 作者邮箱: xiaodi@163.nx.cn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