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潜能,培养高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黄云辉

现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难点,强化高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不但可以带动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于学好其他学科,乃至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十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情况却令人担忧:与其他测试内容相比,现代文阅读丢分最多,效益最差。于是一些老师便埋怨高考现代文阅读偏离课本,与教材严重脱节,对高考现代文阅读产生畏难情绪,感到语文教学的前途一片茫然。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地认识到:只要认真挖掘教材潜能,把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落到实处,得益于课内,运用于课外,教材与高考就能融汇贯通,有机统一。阅读现代文便能驾轻就熟。现以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现代文为依据,按“预习提示—课文—思考和练习”的编排规律为序,谈谈教学中应如何挖掘教材潜能,培养学生现代语文阅读能力。

一、挖“提示”潜能,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快速定向能力。

现行教材每篇课文的正文前均安排有“提示”(讲读课文前为“预习提示”,自读课文前为“自读提示”),认真挖掘现代文“提示”的潜能,可以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快速定向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现代文课文“提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归纳,发现“提示”主要有三种情况:简介式、提问式、比较式。现简要分析如下:

(一)简介式。即在课前“提示”中简介课文的作者、文体、背景、中心、特点等。如高中语文第一册《雨中登泰山》的“预习提示”中便简介了本文的"体裁"为游记,"特点"为①紧扣“雨”字,细描细绘;②以登山进程为序,移步换景。又如高中语文第二册的自读课文《故都的秋》的“自读提示”中简介了本文的特点亦是重点“全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情驭景,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通过“提示”内容的挖掘可以很快确定文章学习的重点,快速定向,提高阅读的效率。

(二)提问式。即就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练习题,起到未读其文,先存其疑的作用,使读者在阅读时带着问题去阅,避免了盲目性。如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预习提示中,便针对文章内容一连提出了三个问:“怎样理解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特征是什么?你能说清楚吗?”通过快速定向,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才能有的放矢。

(三)比较式。即将两篇、三篇或更多的课文进行总括、归纳、比较,此类“提示”突出综合性,暗含有对教法、课型设计的要求。如高中语文第一册散文两篇—《绿》、《荷塘月色》,高中语文第五册《文学评论两篇》、第六册《杂文四则》。通过“提示”的快速定向,便能在对比阅读中抓住要点,求同存异,更好把握所读文章的内容与写作上的特色。

二、挖“课文”潜能,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一篇课文,由标题、作者、正文三要素构成,深入挖掘其内在潜能,都能起到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一)挖现代文课文“标题”潜能,培养学生敏锐的分析感知能力

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由此可见文章标题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认识并强调了这一点。清代诗人陆鲁望曾说:“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俗语道“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妆”。大凡好文章,都有好的标题。因此,认真研究标题,便能知其(文章)要,见其神。

1、标题揭示文体。如高中第二册《黄山记》、《幼学纪事》、《天山景物记》标题中都有明显的记叙文的标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讲话”是讲演稿的标志;《〈呐喊〉自序》中“序”是一种文体;第一册《景泰监的制作》中的“制作”是介绍工艺流程的说明文的标志,第三册《内蒙访古》中的“访”是访问记叙文标志;第四册《错字小“议”》中的“议”是议论文的标志。

2、标题揭示内容。此类标题在教材中占的比例较大。只需一看标题,便可知道文章写什么。如高中第一册散文两篇《绿》《荷塘月色》《灯》《蒲公英》高中第三册的《守财奴》《装在套子里的人》《母亲》《项链》《药》等。

3、标题揭示文章中心。此类标题议论文居多,如高中第四册《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册《作家要铸炼语言》,第六册《欢迎“杂家”》、《学问不可穿凿》等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4、标题揭示内容特点。如高中第一册《一个好树种—泡桐》中的“好”便是内容(泡桐)方面的特点。

5、标题揭示文章的结构。如高中第二册《简笔与繁笔》、第二册《个人和集体》、第三册《义理、考据和辞章》、第六册《文学和出汗》等都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并列短语构成标题,文章的结构大多为“总—分—总”结构,“分”的部分则为并列式。

认真地研究“标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感知标题,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重点,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然形成敏锐的阅读技能,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挖现代文课文“作者”潜能,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篇优秀的文章多是作者心血的结晶,它包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深层文化意蕴、独特的审美视点。因此,要想深入理解文章,我们不可忽视对作者的研究。如:高中语文第一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两篇:《绿》、《荷塘月色》,这两篇文章写得非常美,这都能感觉到,但要想作深层次的理解,则不得不研究作者本人。两文同是写景,但《绿》色调明快、透出喜悦,而《荷塘月色》色调低暗,透出哀愁,原因何在?只有研究两文写作时间及作者的思想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弄清《绿》是作者生命活力的外现,是当时作者勇于进取的象征;而《荷塘月色》则是面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黑暗之中作者的彷徨与苦闷的真实写照,又如对第二册鲁迅先生《〈呐喊〉自序》一文中“梦”的理解,就必须研究鲁迅先生的经历,研究他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再如第二册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一文。作者为何喜欢故都的秋?为何在写景时要选冷色调?这些都与作者的生活思想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深入研究作者,学生才能对作品进行真实的鉴赏,才能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才能为课文阅读、理解、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挖现代文“课文”潜能,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辨别筛选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修辞能力、鉴赏能力。

“课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材料,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有着重要作用。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其潜能,与高考阅读能力互相契合,既可解救学生跳出题海,还可培养学生较强的现代文阅读综合能力。

1、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现代文阅读最基本的能力,在高考中常包括对词语、句子、中心等的理解。现代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句进行理解,领会其妙处及美感。如《绿》文中“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句中对“惊诧”一词的理解,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惊诧”时的心理特征: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等,从而理解“惊诧”在文中的作用(文眼)。再如《荷 塘月色》中开头句“这几天,我的心里颇不宁静”,通过对此句的理解,可以看到作者思想的郁积、苦闷,进一步理解造成“不宁静”的原因,层层剥下去,则可由一句而知文章深意之所在。

  2、辨别筛选能力。能否在最短时间内辨别筛选出重要的信息是判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那么利用教材范文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①找中心句法。如我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概括全文,确立结构),抓住两个“对于”的纲,非常轻松地带领学生完成了本文的教学。②找关键词语法。如我在教《故都的秋》一文的,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故都之秋的特点(清、静、悲凉),然后循着这根线,让学生观秋色、听秋声,要求学生找出文章写秋色、秋声的词语,既培养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快速筛选能力,课常气氛又非常活跃。

3、分析归纳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一种能力,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了较长的篇章后,能很快抓住中 心,获取有用信息。利用教材范文,我们可以很好地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①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②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③概括文章的表现形式,写作特色;④加小标题法。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归纳的准确、全面、简洁。如在教《风景谈》一文中,我叫学生先自己概括六幅画面,然后叫他们与课后练习一相比较,再进行筛选,并要说明筛选的理由。

4、修辞能力。严格地说,修辞能力包括炼字、炼词、句式选用和修词手法多方面的能力。因炼字炼词在理解能力中已谈到,所以这里仅从句式选用和修辞手法两方面来阐述。①句式选用。它包括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单句和复句等多方面内容。而教材范文中句式选用则有许多典型的例子。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分析辨别句式选用的依据并熟练运用、变换。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天山景物记》一文中,比喻、映衬的手法非常突出。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指出本体、喻体、比喻词,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能比,其相似点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就所找的比喻句或更换本体,或更换喻体,重新写比喻句,培养学生的修辞能力和迁移能力。

5、鉴赏能力。这是现代文阅读中最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就一篇文章而言,可鉴赏的方面很多,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形式,因此,利用教材范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此能力,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如我教《雨中登泰山》一文从内容方面引导学生鉴赏泰山自然风景美——文化意蕴美——不惧困难的精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美。再从形成上分析本文的语言美、结构美、写法美。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领悟鉴赏,从而形成一种能力。

三、挖“练习”潜能,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归位解答能力。

教材每篇课后都安排有“思考和练习”,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不太重视对此部分的研究,或简要带过,或草草告诉学生答案,放过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机会。虽然从每篇课文单独的“练习”并不一定能看出其重要性,然而当我们从宏观上立足高中六册现代文的所有“思考和练习”,再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我们便不难看出: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全部考点及例题,都已分散地归到我们所学的教材“思考和练习”之中。同时“思考和练习”的完成又需调动阅读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将思考练习题正确归位的能力。学生看到课后思考练习题,首要的不是忙于做出答案,而是应明确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即是说,要考查我们现代文阅读中哪方面的能力。以《风景谈》为例“思考和练习”一共4道题:第一题是从12个词语中选择6个能准确概括六幅风景的词语,考查的是辨别筛选能力;第二题要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并口述各段段意,考查的是归纳概括能力;第三题是对在文中起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感人腑的议论性句子的作用的理解,考查的是理解能力;第四题是对课文运用的对照和烘托手法的认识,考查的是分析和鉴赏能力。通过这样的归位,再一门深入,讲要求、讲方法,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能力。思考和练习题的设置,在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面对每一道具体的阅读题,我们又当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①明确出题意图(略);②因题求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完一篇课文后,课后思考练习题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或稍加提示便能完成。③一门深入。然而,做完一道题后我们不能就此了事,而是应当由此为切入点,一门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引导学生不但会解一道题,而且能解这一类题。④积极迁移。一个知识点的考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因此,以思考题为准点,积极迁移,变换考查形式,则可让学生阅读思路开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天山景物记》思考练习(三)阅读题第1小题“在你认为用得传神的动词下面加点,通过调换动词的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它们的作用”后,可以变为“从下面几组动词中选择最准确传神的一组,填在相应的括号中”,通过这样的变换,起到培养学生多角度解题的能力。同时,还可找一道动词使用传神的课外小段落,考查学生的理解、迁移能力。

总之,要改变高中学生现代文阅读丢分多,效益差的现状,我认为既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素质差,更不能丢掉课本搞题海战术。抓纲务本,深入挖掘教材潜能,才是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益的有力途径。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