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福建省永定一中 俞联斌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语文课堂越来越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并收到良好效果。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思考,笔者认为,语文多媒体教学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避免进入喧宾夺主、鸠占雀巢的误区,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关系 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人”与“机”的关系。这里“人”包括老师和学生,“机”值得是多媒体教学的软、硬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与软、硬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知识、情感 知识、情感 知识、情感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此,在多媒体的使用时间比例上,要突出教师在“教”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老师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因为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因此,制作多媒体的课件,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如音乐、朗读录音等。教学时,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快慢和启发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 二、图形图像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文学艺术注重形象可感。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课文内容,选取许多图形图像制作课件,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带来的美的愉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这个图景可以因人而异。老师用现成的图形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样做的同时也以自己或别人的想象取代他人,忽视了个体差异,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这样可以避免喧宾夺主,也可以减小课件的容量,便于携带和运行。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或缺少相关生活画面但又与课文理解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在课件中加以呈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和再现有关图景。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生动画面,并把它们画下来,在用实物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出来。这样,既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又保护了他们的想象力,还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要注意的是语文课件中的图形图像的作用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在理科学科中,通过课件中的图形图像把抽象的定理、微观或宏观的景物直观地演示或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图解课文描述的人和实物,而是借助图形图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图景,并加以感受或表达,其终极目标是用图形图像唤醒语言文字的感受,进而创造新的生活图景,丰富情感体验。所以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前者在多媒体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拓展、丰富的作用。这样看来,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用二三十分钟看《红楼梦》片断来导入或分析人物形象,是不够科学的。 三、边缘知识与语文知识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工具科。为了体现其工具性及其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天文地理、历史风情都有涉及,学生的知识面显然不足以覆盖这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势必要补充相关资料,创设相关情境。特别是一些说明文和具有深远历史背景的文章。为了创设情境或介绍相关知识,语文老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往往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素材,介绍说明对象,介绍有关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这里就要注意把握尺度,因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而非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说明对象。没有正确处理好边缘知识和语文知识的关系,表现在制作课件的内容上就体现为:语文学科知识弱化,其他学科知识突出。例如,有老师制作高中课文《神奇的极光》的多媒体课件,收入了大量的“极光”图片,意在使学生对极光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却忽略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筛选信息,极光图片并无助于学生筛选“什么是极光”、“极光是怎样形成的”等课文信息,展示大量的极光图片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把学习任务的重点转移,把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课件制作和运用中最为常见,其原因就可能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有关。语文教师要注意避免走入“边缘”误区。 四、课堂气氛与教学密度的关系 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事物的特点,寻找事物的规律,发现现象的本质,等等。这样做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但是,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整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一两个问题去比较发现。一节课下来,回头想一想,头脑里似乎仍然空空如也,只是得出了课本上就有的几个结论或观点。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可课后学生脑子了空空荡荡,所获甚微。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多媒体教学也不过如此,而丧失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实际上问题就出在在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忽视了教学密度,主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突出,学生真正的收获很少,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能有助于课堂上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也要能引导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笔者曾经在题为《功夫在课外》(发表于2002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的短论中指出: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多媒体教学中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图文并茂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演示,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兴趣,甚至改变学生对这门学科教学的不好印象,这是老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即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一定能做到的。兴趣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课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知识向课外拓展,把问题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创新的能力。这样,多媒体课件就不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也成为提出问题的诱导载体。另外,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在教学中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还有其内在的教育作用,例如,培养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等。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育引导学生的。 若能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注重处理好以上五种关系,就能扬长避短,克服多媒体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提高教学整体效益;也能打破一些人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偏见,引导多媒体教学评价走上科学之路,促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普及运用。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