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苏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陆宝初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全球化浪潮正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那么,在信息时代到来之际,如何才能既加快步伐实现现代化,又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呢?如何才能在多元化社会中保持人们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然高度的责任精神呢?这也许是未来社会发展必将面临的重大课题。

放眼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有效地抵御全球化浪潮和信息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加强学术性文化科目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人文学科的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教育虽然涵盖面很广,但大多离不开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这两个方面。人文知识包括文化素养、民族文化意识以及STS课程(SCIENCE  TECHNOLOGE  SCIENTY)、综合理科等多元化、综合化科技教育知识;人文精神则主要指理性精神、体验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意识等。人文素质无论在人的文化领域还是科技领域,都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实力。

1989年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几百名中外学者提出了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7条标准,其中的学会学习,适应科技领域的综合化;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类的责任感;积极进取,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意识;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等,都与人文素质紧密相关,说明在未来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而不是经典的科学理论,更多地将人口教育、环境教育、竞争与合作教育、生存适应教育等与现代物质生活方式、文化生活方式、政治和群体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回归生命的本原,创建现代文明。



那么,在语文中教学如何体现现代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高中语文新大纲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比如新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探究;要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等等,明确了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意义。 

因此,可以说,只有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上,才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①  

首先,它有利于确立现代语文的民主和开放意识。传统的读写教学把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客体,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封闭性,阻碍了学生个性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必须突破读和写的旧的框框,注重学生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科学有效地开展好语文读写活动,把读写看作是一种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作为读和写的个体,在读写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不可能相同,课堂上的发散思维和多元化倾向是正常的,健康的,无视差异、千篇一律、抹杀个性的教学应当摈弃。                                        

其次,有利于发掘学生个体潜能,构建学生主体人文精神内核。过去的阅读教学企图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分解和剖析,“找到一把开启所有文本大门的万能钥匙”。②这种工具性的简单重复同样表现在写作中,学生为了写而写,胡编乱造,空洞乏味,自然形成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因此,必须建立现代语文的阅读观和写作观,朝着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方向发展,即把读写过程看作是构建学生情感、精神、人格的过程,在读写中铸造主体人文精神内核。

再次,有利于改变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能力。过去的课堂总是教师唱主角,教师的指指点点,名曰“点拨”、“点化”,实则牵住学生的牛鼻子。因此,开放语文教学的读和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就是要求学生在读写过程中认知情感的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个性潜能,通过紧密相连的读和写的一系列探讨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确立能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发展生命个性。因为“在一切形式的教育中,人的个性独立,生命舒展,灵魂的生长,是最最重要的”。③语文读写教学自然也是如此。

总之,只有在教学的观念、途径、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开放语文教学的读和写,活化读和写的各个环节,挖掘文本人文精神内涵,才能真正开发学生读和写的潜能, 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



在这个不断开放、拓宽视野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丰富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要抓住读和写的切合点,引导学生走进心灵世界。注意将有关知识点、文本内容支撑点和现实生活、个体思考有机渗透和衔接起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读写中不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鉴赏能力,建立多方面人文素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得到了落实,课堂读写的各个环节连成了一个整体,也使语文教学步入了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正如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所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同时需要三个世界的丰富成熟,即社会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一个健全的人的心智系统应该是三者的有机统一。④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课本,汲取科技知识和民族文化素养,关注现实,思考人生,这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和高三备考的必经之路。⑤       

其次,注重个体参与,引导学生以社会化的人的眼光观照和审视自身。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正如主张读写创语文教改的许序修老师所说,语言的习得和运用缘于情感、兴趣和需要,“是生命历程中情感、兴趣、需要的自然体现,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个性和灵性。语言的个性和灵性是语言生长力的最重要因素。”我们按文本对个性的牵引点大体把训练分为情感性读写、意象性读写、哲理性读写、鉴赏性读写和研究性读写五个类型,在情、意、理、趣、知等方面平衡与协调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智能结构,促进良好心智的建立,追求个性精神和人格的完善。并根据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尝试用社会化的人的眼光来观照和审视自身,培养多种能力和素质,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面向社会,适应未来。       

再次,活化生活源头,引导学生寻找对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共振,感悟生命活力。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个性教育、情感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艺术审美过程和社会化过程。用读和写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大方向。因为语文能力提高的“内里,却是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⑥针对现代学生特点尤其是高中学生特点,我们通过读和写不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体验能力、创造精神: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内驱力。寻求对文本和自然、社会的共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⑵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形成表达欲。乐于在作文中显现美丽人生,参悟生活真谛,培养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⑶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开设立意创新、不拘一格的阅读课和写作课,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思辨能力,树立大语文素质教育观。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蕴藏着该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它是该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语文教育的源泉。从根本上开放语文教学的读和写,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也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注: ①方龙云《纠正偏误,加强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2001年第7期。

②黄伟杰《阅读教学: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语文学习》2000年第6期。

③韩军《再论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④秋野《语文教学不是机械运作——陈思和教授访谈录》,《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7期。                                                         

⑤喻宜发《2001年高考语文备考思考》,《语文教学通讯 》2000年第20期。                                                                    

   ⑥韩军《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教育”》,《中学语文》2000年第7 期。  

            (作者通信:江苏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邮编:214211)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