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阅读教学普适模式的探讨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叶剑刚  

 

  高中阅读教学突出地表现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直接或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

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文分析为主要活动的模式)的束缚。因此,语文教学需

要建立一种符合教师队伍实际,符合阅读教学规律,既有相对高效率,又有普遍适应性

的模式。没有这种普适模式,就很难遏制传统模式的强大惯性。

                  一

  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能力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才能得到提高,而提

高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活动。所以,从阅读活动着手,分析高中毕业生未来

要进行哪些阅读活动,各需怎样的技能,然后据此分别确定目标,则可望使目标既恰当

、全面,又导向正确。

  首先需要对阅读进行分类。由于目的和标准不同,国内外学者对此颇多歧异。根据

学生未来发展和高中阅读教学两方面的需要,这里划分成五种类型:

  1.浏览性阅读。指为大致了解读物内容而进行的阅读。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阅读

。通过迅速浏览,广泛涉猎,可获取各种信息,积累一般知识。也可以初步判断读物的

价值,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

  2.理解性阅读。指为透彻理解读物内容而进行的阅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

。通过深入思考,消化吸收,可学习新知,磨砺思想,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它通常要以浏览性阅读为前导。

  3.鉴赏性阅读。指为获得审美愉悦而进行的阅读。主要以文学作品为对象。通过

涵咏、体味、想象、联想,身临其境,产生共鸣,达到认识社会、陶冶情操、丰富精神

生活的目的。一般以欣赏为主,评价或隐或现,或浅或深。深刻的评价要以深刻的理解

为基础。

  4.借鉴性阅读。指为提高写作能力而进行的阅读。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揣摩

、分析读物在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特点,以指导写作。广义地说,

一切阅读活动都有借鉴作用,借鉴性阅读则因目的明确,作用更为明显。

  5.探究性阅读。指为探讨、研究特定问题而进行的阅读。这是一种极有价值的阅

读。通过精思细审,参照比较,使认识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甚至产生创造性的见解。

它可锻炼并表现阅读主体的实际才干。

  以上划分的五种类型,大致含盖了各个层次的社会阅读活动。高中毕业生应该能够

独立有效地进行这些阅读活动。高中阶段是绝大多数学生接受专门的阅读训练的最后阶

段,上述各种阅读都应纳入教学的范围,只能有所侧重,不能有所偏废。否则,便造成

学生的能力缺陷,不能满足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要。

统观语文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浏览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未受重视;鉴赏性阅读本

末倒置,情感体验被淡化,理性评判被拔高;理解性阅读、借鉴性阅读是重点,但由于

教学中旁逸斜出,枝节横生,效果不佳。这就是高中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具体状况。

                   二

  在讨论分类目标之前,先谈应该遵循的两条原则。

  1.常态原则。如果我们把社会阅读活动称为常态阅读,则目前课堂教学中的阅读

活动可称为异态阅读,这二者区别极大。常态阅读总是主动的,异态阅读总是被动的;

常态阅读依靠独立探求,异态阅读依靠“启发”、“点拨”;常态阅读获得自己的心得

,异态阅读获得别人的结论。从二者关系看,一方面异态阅读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异

态阅读,常态阅读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异态阅读又是手段,是铺垫,没有常态阅读

,异态阅读就失去了意义。高中阶段可视为二者最后的交接点,这样,高中的教学就不

能不最大限度地向常态阅读靠拢。按常态原则确定目标,有以下三方面意义:①有利于

形成梯度。异态阅读有如演习,常态阅读有如实战,初中毕业生已经具有基本的阅读能

力,是通过了演习的新兵,高中三年并未增加多少新的训练项目,如果只是换个场地继

续演习,不经受实战的洗礼,新兵就不能变为成熟的战士。高中只有逐步为学生提供实

战的机会,使之在实战中熟练并丰富各种技能,才能体现出高中的“提高”。②有利于

激发兴趣。阅读应该是一种意兴盎然的活动,为什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对语

文课的兴趣从大变小,甚至觉得索然寡味?可以解释为异态阅读的作用从大变小,常态

阅读的需求从小变大。高中加强常态阅读,可通过丰富多采的阅读活动本身,形成新的

刺激,从而激发并强化新的兴趣。③有利于面向实际。高中阅读教学有求深求细、好高

鹜远的倾向,不符合实际需要,使学生望而生畏或望而生厌。以鉴赏性阅读为例,实际

生活中,除了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一般都重在欣赏,不会为评价而冥思苦想,不会刻意

追求评价的深刻、准确、全面。语文教学则不然,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到艺术技巧

、语言风格,不仅逐一分析,还要统一答案。其实,抛开参考书,有几人能对此侃侃而

谈,谈得接近专家的结论?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昭昭于课内,又岂能昭昭于课外

?按照常态原则,应突出欣赏而不是评价,要让学生进入意境,深入体味,然后形成见

解,这样才能达到目的。见解的正误深浅不是关键,乐于欣赏、勤于思考才是关键。

  2.集约原则。阅读教学点多面广,训练体系的科学化、序列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

的焦点。一个引人注目的反差是:初中的探索成就斐然,不少训练体系比较完善,被推

荐使用的九种新教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高中的探索却举步维艰,真正有广泛影响的

新体系迄今未见。究其原因,大概不是缺乏有志者,而是要使高中的体系既点线分明,

包罗无遗,又保持衔接,体现提高,确乎难度太大。笔者认为,高中不必再走初中的道

路,又弄出几十个上百个训练点来。按集约原则,每种类型设置几个综合性、可测性较

强的终点行为目标,更有利于教学。理由如下:①阅读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智活动,熟

练的阅读,其心理过程呈现自动化、简缩化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对所运用

的各种技能并无明确注意,而这些相互连贯的技能,通过反复运用,可得到更好的进一

步的协调发展。②从训练角度看,分解性训练和综合性训练都必不可少,但不同阶段应

有不同的侧重点。初中宜侧重分解性训练,兼顾综合性训练,高中宜侧重综合性训练,

兼顾分解性训练。整个中学阶段,形成一个由分到合的过程,符合能力发展的规律。③

阅读学研究告诉我们,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因素

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背景知识以及各种心理、思想等因素。阅读不是一

种纯技术活动,对逐点训练不可过于迷信。

根据上述两条原则,试拟如下分类目标:

  1.浏览性阅读

  ①能经常浏览书报杂志;

  ②能快速提取主要信息;

  ③能准确筛选所需信息;

  ④能有目的地积累材料。

  2.理解性阅读

  ①能发现并解释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②能概括复杂语段的中心,并分析层次;

  ③能对文章整体和局部内容进行转述和阐发;

  ④能根据文体特点简析文章的各个要素;

  ⑤能概括、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鉴赏性阅读

  ①能经常阅读各类文学作品;

  ②能进行较生动的表情朗读;

  ③能表达阅读时的内在体验;

  ④能辨析作品中的美丑善恶。

  4.借鉴性阅读

  ①能通过阅读积累词汇、丰富句式;

  ②能自选角度评析语段的表达特点;

  ③能自选角度评析范文的整体特色。

  5.探究性阅读

  ①能围绕专题搜集、整理相关材料;

  ②能针对专题提出自己的某种见解;

  ③能利用工具书、参考书解决疑难。

                     三

  传统模式的顽症久治不愈,说明对课堂教学缺乏有力的调控手段。不惜耗费巨大人

力物力编写各种教材,其主要目的正在于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但叶老早就说过:

一位好教师,即使用一本质量不高的教材,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过来,即使是

一本非常好的教材,那也是教不好的。可见教材的调控力度也是有限的。上述分类目标

也许可以说有较明确的导向性,但要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还需要比更新教材更为

有力的调控手段。笔者认为,一个简便易行的选择,就是划分课型,为笼而统之的语文

课设置几种指向明确的阅读课,以明白无误的形式告诉师生双方:这节课不是要学习某

篇课文,而是要进行某种阅读活动,要在这种阅读活动中锻炼相关的能力。根据五类目

标,可设置五种课型,展开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

  1.泛读课,进行浏览性阅读。可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浏览书报;也可介绍泛读技

巧,进行速读训练。

  2.精读课,进行理解性阅读。可组织学生就文章的重点、难点、特点质疑问难,

达到深入把握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目的;也可介绍理解词句、段落、篇章等的规律和方法



  3.欣赏课,进行鉴赏性阅读。可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或课外的经典名

著、精美时文。也可介绍文学知识、鉴赏文章的方法等。

  4.读写课,进行借鉴性阅读。可组织学生揣摩、分析范文,选定一个角度进行仿

写;也可介绍写作知识、写作方法。

  5.专题课,进行探究性阅读。可组织学生按要求探讨课文难点,整理语文知识,

或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某个热点问题搜集材料,进行探讨;也可

介绍一些易于学习的治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课型的步骤安排,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明确任务;②进行阅读;③显示结

果。

  2.教师的任务是定向、示范、答疑、检查、评价。根据情况,也可逐步让学生承

担各项任务。

  3.要根据文章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课型;课外读物要注意难度适当。

  4.各种课型不能平分秋色,要侧重精读课、读写课。

  5.定向,要参照分类目标确定具体任务。检查,可采用说、写、测等多种方式。

  6.对课文可采用一次多篇或一篇多次的方法灵活处理。一次多篇,即在某课型的

一节课里,组织阅读多篇课文;一篇多次,即同一篇课文,先后用不同课型处理。

  7.根据个别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8.把课外活动归入教学计划。

  普适模式不是最佳模式,所谓具有相对高效率,是把与一味讲解的传统模式和支离

破碎的逐点训练相比,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投入阅读实践,而不仅仅是

被动听讲或盲目做题,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学效率会相对较高。所谓具有普遍适应

性,是指模式只确定了高中阅读教学的宏观框架和活动程序,为课堂教学留下了相当大

的弹性空间,不同的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找到不同的操作方式,教学效果虽有优劣之别

,但必定高于传统模式和逐点训练。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作为一种探讨,期

待抛砖能够引玉。

     * * *

读后简评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东莞市长安中学青年

教师叶剑刚多年来有志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他的论文《对高

中阅读教学普适模式的探讨》试图用新的视角,探讨如何落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问题

。其基本思路是打破以课文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阅读教学的“普适模式”,即

以实际阅读活动和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拟定教学目标,并以五种课型作为调控手段。

所谓“普适”,是指适合各类中学教学。这种模式,目标明确,各类课型指向集中,可

操作性强,效果易于检测,教师处理教材回旋余地大。文中提出的阅读教学“常态原则

”和“集约原则”,我以为符合阅读的实际需要和阅读教学规律。我和叶剑刚老师多次

探讨过阅读教学问题,他雄心勃勃,又踏实肯干,努力汲取中外名家的阅读教学经验,

我们期待着他在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及树楠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11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