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语文素质的培养初探(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荔浦中学 刘 洁 (邮编:546600 电话:7212743) [关 键 词] 可持续发展 语文素质 阅读能力 个性发展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探究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发展性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终生受益。 可持续发展语文素质的培养初探 荔浦中学 刘 洁 所谓可持续发展语文素质的培养,就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是正常人生存、活动的基础,是正常人交往、发展的工具。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行各业中,人们需要总结经验、汇报工作、交流思想、交换成果、互相讨论、相互学习,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必须借助于语文这个工具。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自如地运用语文知识,能自觉地看书看报,写文章作报告,对学生一辈子负责,让他们终身受益。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呢? 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语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近些年来,无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经济和社会在未来世纪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国力的强盛,从而达到提高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实力的目的。在这一历史背景和时代的要求下,我们的教育包括语文教育,就必须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只有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才能够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传统的教育的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导致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个人的学习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考试望而生畏,影响了他们进一步的学习。这样的人才本身就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言,更何谈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呢?为了避免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思考:用哪些知识和能力在未来社会可持续得到运用,用哪些知识和能力武装的学生才有可能在未来社会得到持续发展,进而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其次,要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质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展性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要切实提高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离不开阅读。从古至今,一切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可以说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一生建立一种精神的低子,培养他们的文化气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展性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要象过去那样只停留在对阅读材料的识记和理解上,而要让他们对之进行积极主动的感知、思考、探究,有所领悟和发现,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这样,才会有个性的张扬,才会有创造思维火花的迸溅。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采取新颖有趣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可以通过讲述与文章有关的人物故事、成语故事等,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也可以从寓言、格言入手,让学生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进行阅读,还可以由幽默、笑话切入,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内容或阅读要达到的目标,还可以选取图画、录像、音乐等特殊媒体,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增强他们阅读的敏捷性,感悟文章的妙处。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要真正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内驱力,从而逐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在写作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作文是一个人心灵的展览和人格的体现,是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文化人一生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人们发表见解、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抒发情感,都离不开写作。可见,作文教学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也要重视作文教学,并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作文中大胆地写“我”,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思,及喜怒哀乐,写我最想说想做的事,并有别于他人的见闻感想喜怒哀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学生也才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愉快作文。从心底里真正喜欢作文,并把作文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然而,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受到了限制,他们只能按照老师规定的要求或应考的模式去机械地写作,这样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写作激情,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致使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缺乏灵性和个性,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首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他们自由作文,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宏扬个性。刘锡庆教授说:“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等,只有让他们大胆地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以我手写我心” ,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欲望,自觉地把写作当作一项必备的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在语文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普遍得到了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无疑应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就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这一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就要适时地调整教学观念,变一味地让学生记教学参考书上“思考与练习”的答案,词语解释,段落分析变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研究、探索,去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变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和老师的观点为有选择地接受,鼓励他们对现成的结论进行挑剔,不迷信古人,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变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为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是有独特性,新颖性。要爱护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的火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获得创新的愉悦。在平时的语文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排疑解难,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求新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引导他们学会举一反三,把握规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引导他们注意特殊用法,调动知识储备,产生顿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引导他们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引导善于通过画面,把握意境,进行创造想象,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在当今社会,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得到发展,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创新出人才,人才促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1年9月28日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