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解答准确率 文言文阅读解题例说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我们试以下面试题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羌乃率众数千,遮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宣言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钞(掠)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合作两灶,日增培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人,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部门出,北部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南入益洲。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解析1、《后汉书》的作者是南朝范晔。“后汉”即“东汉”。(“西汉”也称“前汉”),建朝者是光武帝刘秀。《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这类题目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有知识就能解答。文学文化及历史的常识,是每一个高中生都应具备的,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个基本方面。

  2、文言文的释词原则是“因文释词”,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准确解释词语,决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胡乱臆断。“遮”有“遮蔽”、“遮拦”之义,文章是写战斗,所以这个“遮”应释为“阻拦、拦截”。“宣言”现代是双音名词,古代则是两个单音词。由后文“羌闻之”可知,文中的“宣言”即“扬言,公开声称”之意,是疑敌之计。“或”可以释为“有时、有的、有的人、或许、或者”等。“或问曰”中的“或”是主语,“问”又是人的动作,所以这个“或”应释为“有的人”。“因”

  的解释很多,在前一句所叙之事是后一句叙行动的条件(或机会)时,解释为“趁此、就此”。文中“羌大震,退”是虞诩带兵出城追击的条件,所以这个“因”释为“趁此”、“趁机”。

  3、文言词义的辨误,同样要“瞻前顾后”,注意语境,还要对选项作语法分析。D项“发”是主语,名词,释义正确。B项“发”带了宾语“仓”(粮仓),是动词,释义正确。A项的“发”也是动词,与前文“不进”相反,释义正确。C项释义错误。因为前句说“使强弩勿发”,后文中有“羌以为矢力弱”,即射程短而力量小,此“发”应是“发射”之义。

  4、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准确到位,重要省略应补出,句式特点要把握。此句中“兵法”后省略了“曰”,“而今”后省略了主语“我军”或“君”,“日”省略了“行”,翻译时均应补出。原句中的“日”、“过”、“戒”、“虞”、“且”必须译准确。“日”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每天”;“过”后是路程距离,译为“超过”;“戒”为动词,是“戒备、防备”;“虞”是动词,“意料、预料、预测”之意;“且”在这里是“将近”,与前文中的“不过”照应。所以全句便可正确译为:“兵法上(说)每天行军不要三十里,(为的是)预防不测,如今(我军)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为什么呢?”

  5、此题是归纳类试题,要求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所叙事情进行分析归纳。第一段是虞诩两件事,一是宣言请兵,迷惑敌人,乘机进兵;二是增灶示强,迷惑敌人。第二段写两件事,一是示弱诱敌,二是疑兵惊敌。这样,我们就能组织恰当的语言,准确地回答此题了。

  总之,积累知识,分析语法,切合语境,善于比较,提纲挈领,抓住关键,就能较好地解答文言文阅读试题了。

  解答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要靠知识积累(常用虚、实词基本用法及意义,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重大的历史知识等等);二要靠基本技能(词类语用、不同句式的判定、辨析,翻译、归纳、分析等能力);三要靠灵活运用的能力(依据具体语境、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从而准确解决问题)。只有在这三方面努力,才能真正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刘继鹏)

                             2003/01/08  新闻晚报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