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体,更应是主导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苏省昆山中学 戚增寒 215300

由于封建的教育制度、封建礼教对我国教育的观念、尤其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间的关系产生的根深蒂固影响,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学生走进学堂,就由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块“木头”,被动地接受学校教师随心所欲的“雕琢”,而一旦被雕者不那么如雕者之意,雕者就会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感叹。

这样的教育,忽视了被教育者作为人的概念的存在,培养出来的往往是千人一面的、扭曲的人才。尽管现代化教育学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教师尊贵的地位、身份,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条件,往往使自己自觉不自觉的凌驾于主体之上,替代甚至扼杀了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如许多老师仅以自己的主观好恶评价学生;上课也是精心设问,师问生答, 以自己认定或教参资料上的标准答案为评判标准,这种教育实际上成了“制器”,制造出一个个缺少能动的思想和创新的能力的书呆子。

21世纪的教育必须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必须以被教育的人为中心,以开发人的潜能,按照人的个性特征,塑造完善人格的多种多样人为根本职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相对缩小。校外教育机构、大众传播、信息技术等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的作用正迅速扩大。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传播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教育的发展将依赖于师生关系的重建。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性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新界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其中最关键一点:学生是主体,也应是主导。

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人格的形成,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潜能的挖掘,都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都应成为老师教育教学的主导因素,老师只有针对性地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指导,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格完善的多种多样的人才。当然尽管老师的作用相对缩小,其 “主导”与学生的“主导”的内涵不尽相同,不应是对学生学习的包办代替,更不能是对学生学习方向、兴趣爱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禁锢左右,而是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过程和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承担主要的引导、促进和辅助作用。

如何使学生既处于主体,又处于主导位置呢?

让学生先做,让学生先学。无论是哪一年龄段的学生,他(她)对社会、人生、对美与丑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鉴别和判断,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指导,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的鉴别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而忽视学生的主导,老师就会早早地为学生画好一条条言行习惯之路,学生就会像绵羊一样乖乖地被老师牵着鼻子在画定的路上徘徊。

让学生先学就是每一知识的教学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运用自己的能力,独立地去学习。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疑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让学生先学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权力的尊重,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教学中的重复与浪费,减少无用功。

让学生先问。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而对于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一点比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那就是他能否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的本领。现行教育培养的学生大多不善提问,不敢反问,不勇于挑战权威,因为老师的“主导”往往只教“学答”不教“学问”,重视“答”的训练而忽视“问”的培养与指导。让学生先问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的“问”主导老师的“教”,这样才顺利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的教学活动。

总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重视学生的主导作用,对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新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