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常青之树” ——赋予语文教学魅力三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文/姚晓艳 刘传辉 

  语文教学是一个艰辛的劳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简单,缺乏直观性、形象性,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如果能将音乐和美术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赋予语文课以独特的魅力,就会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初步尝试。 

 (一)精选歌曲,相得益彰 我们在教某些课文的时候,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可选与之相吻合的歌曲播放,以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章内涵的目的。比如我在上初一册一单元描写家庭生活的文章《散步》时,为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一家三代人之间的爱,我便播放了《白发亲娘》这首歌,让学生在观赏画面、体味歌词的过程中,去感悟做母亲的艰辛以及我们为人儿女孝敬父母的责任。

 (二)选配画面,引起共鸣 语文是文字学科,怎样使文字叙述化为形象直观,这也是语文教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如果我们在教一篇课文前,能根据内容精心选择一些画面,做到情景交融,那将会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初三册的《乡愁诗两首》时,对余光中的《乡愁》,我选了一片枫叶作为板书设计的背景。这样,在黑体字板书中那像乡愁一样的红红的枫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清新直观。而对席慕蓉的《乡愁》,我则在简单讲解的基础上选用了腾格尔的原唱,并在多媒体设计中选配了一组图片(火红的夕阳、夜晚的月色、雾中的骏马、耸入天际的大树、滚滚东流的江水),来诠释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将深沉而略带忧郁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求既形象鲜明,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形体语言,加深印象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些佳篇名文,令人百看不厌、百读不烦。而这类文章,课后练习往往要求背诵,怎样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背诵这些长长的课文呢?这就既需要学生对课文准确地理解,也需要用一些辅助手段加深印象。而形体语言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有趣的手段。比如我在讲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后,在训练背诵时,我先作示范,边背课文第一、二段,边做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辅助动作,使得同学心领神会。之后,他们居然能举一反三,有模有样地将课文内容用舞蹈的形式演绎完毕,而他们也在表演中背熟了课文内容的90%,而这一切都是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完成的。可以说,我教给学生一个背诵的方法,而学生则还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然,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手段很多,不论方法多少,一句话,就是要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道授业解惑。这样,语文课才能生动、形象、直观,语文教学才能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一棵长青之树。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