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阅读,我的语文“心理战”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中国教育报     2002-12-27     叶敬之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这个要求不算高,300万字平均起来,三年时间,一天只需要读五分钟就解决问题(以每分钟阅读现代文600个字计算)。但是,我们的很多同学,每天除了做作业,课外书却不愿看。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心理战术”,比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不读课外书的问题。 

  一是指导学生购书。我所在的学校在偏僻乡村,周围没有社区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的书虽然不少,但品种不多,每个品种数量太少,而且新书添置不及时,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阅读要求。所以我倾向于除了借书外,鼓励学生自己买书。学生手里有了书,想读的时候就能读上几页,不想读,又一时无聊,也能翻几页,对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总是有好处的。我所在的学校是民办学校,学生家庭条件都极好,出去旅游一个星期都能花费一两万块钱,买书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可是,由于他们不想读书,让他们买书非常困难。我曾经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愿意购买的寥寥无几,个别学生还向校长提意见,要求校长下令不准老师向学生推荐书籍。可是,大纲规定的任务又不能不完成,学生语文水平又要提高,怎么办呢? 

  这学期,为了配合新教材古代诗歌的教学,我向学生推荐一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价格57元。我知道,这次推荐,如果采取像以往那样的办法——在班上动员一下,让课代表收钱——肯定行不通。于是,我就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耍了个“花招”。我说:“出版社向我们征订一套课外阅读教材,教研组推荐每个同学购买,价格是95元。”不出我的所料,大多数同学“嗡”地嚷开了,都说太贵。过了一两天,我跟同学们说:“我考虑到大家的心情,我也觉得95块钱太贵。这样好不好,我们不买那套书,另买一套便宜一点的,只要57块钱。”大家都喊同意。最后,全班同学都高高兴兴地到书店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是指导学生读书。大纲规定的300万字是阅读的最低限度,而要想提高语文水平,300万字的阅读量也是不够的。但是,对我们班上的不爱读书的学生来说,3年300万字的阅读量也就不错了。可是,当我把这个最低阅读量告诉同学们以后,全班立刻哗然。 

  为此,我动了一番脑筋。我想起了“朝三暮四”这个寓言,这是一个运用心理学的优秀范例。于是,我跟同学们讲,100万还是300万我们暂且不去管它,大家一天只拿出10分钟时间读一点课外书就行了。10分钟哪里挤不出来?课间休息一晃而过就10分钟,一些同学梳个头、穿个衣服就10分钟,等车经常不止10分钟……经过我这么一分析,大家都认可了,表示每天读10分钟。其实,只要每天坚持读10分钟,其阅读量每年大大超过100万字,按低于大纲阅读速度600字计算,每分钟读500字,一年照300天计,也有150万字了。 

  三是阅读内容的选择。据我了解,一些同学也读书,但读的多是不上档次的书,比如言情书,武打书,还有没多少用的时髦书。如果让他们把每天10分钟时间花在这个上面,是太不值得了,甚至还会受其毒害。为此,我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 

  首先是杜绝运用“堵”的方法,因为这只会形成“禁果逆反”,又叫“潘多拉效应”,即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对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是容易产生好奇和探究反射,形成与禁止相悖的意向。凡是当过教师的人,对这些事情都有深切的体会。所以,“堵”,我是不去做的,那只会给自己增添麻烦。我的做法是,从不攻击这些书,我看到一些同学读这些书,我会向他们借来看,看完了跟他们讨论一下,先听听他们自己的意见,然后发表我的看法。结果,合情合理的“共同分析”反倒使学生对这些书非常失望,逐渐减低了对这些书的热情,一天天远离了这些书籍。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