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无言之美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15、无言之美
共『50』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遗失在尘世中的梦——评话剧《雷雨》的美学风格(作品赏析)
[2021-03-15] [阅读次数:1715]
与电影相比,我总是感觉话剧没有办法能够让我安静下来,细细品味两个小时。因为,我总是感觉话剧过于简单,但是,《雷雨》则完全颠覆了话剧再我脑海里的印象。在这部话剧中,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所营造的戏剧美学氛围,如刀刃一般在我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
『
阅读全文
』...
朱光潜《无言之美》原文全文阅读(作品赏析)
[2018-12-10] [阅读次数:7850]
朱光潜 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
阅读全文
』...
朴素的外表下的深邃思想——朱光潜《咬文嚼字》读后感 (教师随笔)
[2016-12-02] [阅读次数:1396]
缪加奇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可以说是一篇有关语言运用的学术论文,可是,我们一点不感到隔膜,很容易走进他的思想,究其原因,是他用朴素的文字表达着自己深邃的思想,而不像一般的学者板起面孔用一大堆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名词使读者敬而远之。 说他朴素,是说他写的文章的语气极亲切、举例极典型。在文章中�...
『
阅读全文
』...
梦想与责任——奥巴马总统对在全美学生开学第一课上的演讲
[2016-10-26] [阅读次数:754]
嗨,大家好!谢谢,谢谢大家!你们今天过得怎样?蒂姆·斯派塞好吗? 我现在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韦克菲尔德高中的学生们在一起,全国各地也有从幼儿园到高三的众多的学生们通过电视关注这里。我很高兴你们能共同分享这一时刻。我还要感谢韦克菲尔德高中出色的组织安排,请为你们自己热烈鼓掌! 我知道,...
『
阅读全文
』...
《植树的牧羊人》中的生态美学观 (作品赏析)
[2016-08-31] [阅读次数:1443]
动画短片《植树的牧羊人》围绕布菲耶在普罗旺斯高原多年的种植行为展开,老人通过长期的坚持使陷入生态危机的村庄恢复了生机,涤荡了村民们扭曲的心灵,他的救赎指向了人类的精神世界。短片以对比的手法体现出了鲜明的生态美学观,它对于当今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启示。论文从人类与自然环境、生活家园与精神家园及生态伦...
『
阅读全文
』...
新《学生守则》公布,中美学生行为细则大PK
[2014-08-08] [阅读次数:417]
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原版《中小学生守则》和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的两个《日常行为规范》合二为一。现行的守则自2004年制定,迄今已沿用10年。 与旧版相比,新《守则》增加很多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等与时俱进的内容获得众多网友好评;不过,删除“见义�...
『
阅读全文
』...
对“乞丐美学”的思考 —以网络红人“犀利哥”为例 德育论文
[2012-10-11] [阅读次数:377]
【内容摘要】:当时尚越来越“犀利”,“犀利哥”就为我们提供了“乞丐美学”的最新范例。这是一个价值爆炸的时代,后现代与前现代、现代混为一谈,潮流与原始相互渗透甚至是调情。“犀利哥” 成为了当下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而他的走红或许是因为大众的“恶意调侃”或者说是讽刺与嘲笑,或许是一次审美对生活的善�...
『
阅读全文
』...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
[2012-06-24] [阅读次数:6981]
一、浅析喜剧美 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
『
阅读全文
』...
教师如何赞美学生
[2011-12-19] [阅读次数:22756]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很早就知道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多赞美少批评”,赞美学生比批评学生的效果来得好。人人都需要他人的赞美,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尤其需要。所以,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
阅读全文
』...
美学欣赏 (人教版)
[2011-11-10] [阅读次数:809]
邓冲 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一) —— 读康德《判断力批判》 康德的世界,他就是孤独,他就是自由,...
『
阅读全文
』...
达芬奇蒙娜丽莎微笑中暗藏的美学玄机
[2011-08-27] [阅读次数:849]
《蒙娜丽莎》是著名画家达.芬奇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中蒙娜丽莎的微笑即舒畅温柔,又严肃神秘,既略含哀伤,又显出讥嘲和揶揄。现代各领域专家在被达.芬奇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折服的同时,也纷纷从自己的角度分析画中所隐藏的秘密。在我的眼里,蒙娜丽莎微笑中则暗藏了多个人体...
『
阅读全文
』...
浅谈孟子美学思想 作品赏析
[2011-07-21] [阅读次数:3395]
孔子那样的集前代之大成者,并且作出了划时代的创造,成为百代的楷模,具有化育天下的力量。“神”则是最高层次的“美”,“神”是“圣而不可知”的意思,是说这种人格美仿佛是浑然天成一般,没有刻意的痕迹便达到了“圣”的境界,“善”、“信”的道德原则已完全融入个体中。 “大”、“圣”、“神”都是以“美�...
『
阅读全文
』...
电影《城南旧事》的叙事美学 教学论文(人教版选修)
[2011-03-11] [阅读次数:1377]
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1918~2001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编剧署名伊明。伊明是老编剧、老导演,生于1913年,笔名阮潜,曾导演过《无形的战线》(1949年)《革命军中马前卒》(1980年)。 小说作者林海音祖籍台湾,1918年在日本大阪出生,5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居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回台。林海音�...
『
阅读全文
』...
从距离美学到交往对话美学(网友来稿)
[2010-05-18] [阅读次数:346]
张江 从距离美学到交往对话美学——谈范进与孔乙己的比较 清初的《儒林外史》达到了讽刺小说的高峰,其中塑造的人物也堪称经典,广为人知的人物范进几乎成了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代名词。自清以来,论述其人的文章浩如烟海,其形象也颇有争议。 堪称巧合的是百年之后又有一小说人物横空...
『
阅读全文
』...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必修教学论文)
[2010-04-12] [阅读次数:3253]
冉小 一、舒婷生平和创作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她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二、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 1、忧伤与憧憬并存 舒婷诗歌由于失落、悲哀、迷惘所带来的忧伤、痛...
『
阅读全文
』...
自然、社会、艺术,形体、道德、诗情——语文与美学
[2009-05-06] [阅读次数:806]
语文学习的园地里盛开的尽是美的花朵,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的过程,感知美,欣赏美,鉴赏美,进而表现美,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注意培养感知美的能力,不注意提高审美水平,是一种极大的缺憾。 因此,很有必要在这里给同学们�...
『
阅读全文
』...
废名小说的美学特征
[2009-02-19] [阅读次数:1274]
1.禅趣。废名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也不对人物作详尽的刻画,他的人物从场面、风景、氛围、情调中突现出来。自然与人物浑然一体,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水乳交融,一种高远玄妙的意境弥漫其间,直向读者的心灵渗透。自然即诗,自然即禅,它们仿佛是一种“空气”,弥漫于作品中。在这里,形相归于空无,空无化为形相,光...
『
阅读全文
』...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
[2009-02-19] [阅读次数:3042]
1.欢乐童年——寂寞心灵的慰藉 萧红的一生是被家庭、爱情和社会所放逐的一生,在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深藏着难以排解的无家的悲凉感。她把自己的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通过审美沉思转化为作品的情感基调。《呼兰河传》中的故乡,尽管蒙昧得令人痛心,可是她又是包容的,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都在其中。就像后花园...
『
阅读全文
』...
张爱玲《更衣记》双重美学品格论析
[2009-02-15] [阅读次数:1803]
1942年,张爱玲在英文杂志《二十世纪》月刊上发表了散文《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后重写成中文,名为《更衣记》,刊于1943年12月的《古今》上,1945年收入散文集《流言》中,全文五千余字,记录了中国时装三百年来的变化。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及独特的生活阅历赋于张爱玲散文一股强烈而独特的文化气息,�...
『
阅读全文
』...
古朴、明净的风俗美学——漫谈汪曾祺的小说(曹文轩)
[2008-09-04] [阅读次数:2470]
曹文轩 汪曾祺的文学世界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学术著作包括:《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
『
阅读全文
』...
美感——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语文教学的美学初探)(网友来稿)
[2007-02-18] [阅读次数:1459]
广西马山县马山中学语文组 黄大达 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喜欢学语文,已是一个大家都公认的事实。作者试图从美学的角度找到语文教学新的突破口,其观点新颖,其理论充足,其方法切实可行,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感 新的突破口...
『
阅读全文
』...
《淡极始知花更艳》——浅谈白描及其美学特征(网友来稿)
[2006-09-01] [阅读次数:2563]
李锡林 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苏轼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说:“淡极始知花更艳。”它们既可以理解为是对文学艺术作品风格的高度评价,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人品性气质的赞美。而我认为,它们都极生动地诠释了白描的美学意蕴。那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表达方式——白...
『
阅读全文
』...
蒹葭架设水中蓬莱——《诗经·秦风·蒹葭》折射的美学思想(网友来稿)
[2006-08-06] [阅读次数:3003]
黄智平 湖北黄梅第一中学 [摘要] 本文探讨了《诗经·秦风·蒹葭》所折射出的美学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有:文本选择的物象隐含的美学意蕴,包括自然风物的形式美和自然风物的人情美;读者反观文本能动地曲解其隐含的审美内涵,包括“幻境红尘”、“若即若离”等。 [关键词] 诗经 蒹葭 美学 接受�...
『
阅读全文
』...
乡归何处——浅析刘亮程散文的美学内涵
[2006-07-26] [阅读次数:3375]
一、刘亮程散文的几个主题 刘亮程是二十世纪末崛起的一位散文家,在这位生活在大西北的作家眼中,世界是平静的、纯粹的而又近乎平庸的。这一个自然之子,一个惟美主义者(李锐)[①],时常站在村庄的田埂上、屋顶上,用心理文化偷窥整个乡村生命的潮起潮落;也只有他,才能有如此独到敏锐的嗅觉,能有如此超�...
『
阅读全文
』...
刘亮程和美学隐身衣
[2006-07-26] [阅读次数:374]
□张柠 我在一篇关于当代散文的文章中,捎带批评了知识分子的散文代言人刘亮程。我的基本观点是: 刘亮程的散文被“反抗现代性”的知识分子和文学评审团相中之后,由文学摇身一变成了畅销文化产品。刘亮程借着审美批判立场的名义逃离生活现场。他伪造了一种与“现代性”相反的生活场景――稻草、牛、锄头、粪�...
『
阅读全文
』...
浅谈形象思维的美学意义(教师中心稿)
[2006-06-18] [阅读次数:1001]
【杨清健社科论文系列】(47) 浅谈形象思维的美学意义 •杨清健• 这里要谈的是美感和形象思维的关系。凡是能刺激起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就能引起美感;而美感中的情感和想象又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所以,考察形象思维的美学意义,就可以直接阐述情感和想象的发生,以及如何引起人们的美感的。...
『
阅读全文
』...
立足语文教材,渗透美学教育(教师中心稿)
[2006-06-18] [阅读次数:1757]
福建长汀河田中学 赖滢涛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注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的熏陶。但长期以来,在高考升学指挥棒下转悠的语文教学,严重忽视了美育。讲解一篇课文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即开篇介绍作者背景,主体部分再分层归纳总结,最后概括写作特点。这样固定死板的模式,不啻把文本�...
『
阅读全文
』...
反“咬”朱光潜对“推敲”之“咬”(网友来稿)
[2006-05-22] [阅读次数:1505]
洛阳一高 韩军红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高中语文第二册第13课)里对几乎人人皆知的韩愈和贾岛的“推敲”典故又推敲了一番,“咬嚼”了一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虽然“古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但自己并不这么看,认为“‘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因为:“‘推’...
『
阅读全文
』...
给学生创造一块美的空间——浅谈作文教学中美学思想的渗透(网友来稿)
[2006-05-06] [阅读次数:1479]
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中学 聂爱萍 写好一篇作文,恰似塑造一位佳人:题目即其双眸,要左右顾盼,脉脉含情;内容即是身体,要丰满耐读;主题是其灵魂,要纯洁高尚;形式语言似衣裳,或艳丽或朴实,要因人而异。 传统作文教学侧重于选材、炼句以及结构(过渡、照应)等的指导,作文评改也是侧重于对错...
『
阅读全文
』...
“横”字妙用美学特征例析(教师中心稿)
[2006-02-20] [阅读次数:893]
近现代美文中,着一“横”字,形象凸现、意境全出的佳句如晴夜明星闪烁,使妙文更著品味。请先看几例: 一、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 二、驼背五少爷的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鲁迅《药》) 三、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
『
阅读全文
』...
咬文嚼字 ——咬一咬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
[2006-01-13] [阅读次数:3788]
朱光潜先生1943年撰写的《咬文嚼字》,已收进现在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朱先生《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其涵义,是《辞源》(1979年修订本)所注释的“指词句上的推敲”。朱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并且还说:“在文字上推敲,骨...
『
阅读全文
』...
从中美学生的“对话”看彼此差距
[2005-09-06] [阅读次数:2965]
新浪教育论坛 近期CCTV2的《对话》节目分二期播出了“不同的青春,一样的世界”的中美大学新生对话节目,其中中国学生是全国选拔出来的,而美国学生则是获得总统奖的学生。从第一期双方交流的节目看,彼此并无多大差距,无非就是双方之间对于家庭观念、朋友观念、择业观念、教育观念等之间不同而已,甚至,我还觉�...
『
阅读全文
』...
“东施效颦”的美学辩白(网友来稿)
[2005-06-25] [阅读次数:994]
长沙市雅礼中学干 徐昌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这种爱美、求美的良好心愿一旦反映到人们的言行举止,那问题就复杂得多。“东施效颦”便是明证。这个成语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可是几乎又是无一例外的,大家一致认为东施的生硬模仿未兔显得滑稽可笑,因此,人们借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只知生硬效尤、仿学�...
『
阅读全文
』...
朱熹与中国美学精神
[2005-01-26] [阅读次数:692]
邹其昌 内容提要: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朱熹是继孔子后的另一座高峰,其精神影响之深远、传播之广泛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朱熹的美学如何呢?这是长期以来研究中国美学的重大禁区和难题。毋庸置疑,朱熹有着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认为,朱熹是宋代美学精神的重要理论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弘扬...
『
阅读全文
』...
宗白华的美学提纲
[2004-08-26] [阅读次数:429]
叶朗 宗白华先生去世后,人们在他的笔记本中发现一份美学提纲。这份提纲后来发表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宗白华全集》中。 宗白华在提纲中指出,中西哲学的形上学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唯理的体系,一个是生命的体系。唯理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秩序理数;生命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意趣�...
『
阅读全文
』...
漫步于未名湖畔的美学老人——宗白华
[2004-08-26] [阅读次数:496]
彭锋 来源:《巍巍上庠 百年星辰——名人与北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 1952年院系调整,宗白华先生从南京大学调至北大。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中央大学的前身是东南大学,解放后中央大学分为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南京工学院现又改名为东南大学),宗先生一直讲授美学和艺术学,其间还做过...
『
阅读全文
』...
宗白华译文与中国现代美学
[2004-08-26] [阅读次数:1461]
李育球 摘 要:宗白华作为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以西方美学为参照,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本源,以体现生命意识的中国艺术为核心,形成了人学色彩浓厚的独特美学思想,为中国现当代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范式。宗白华译文通过对歌德人格的欣赏,对康德的审美判断力批判的注重,以及对黑格尔关于艺...
『
阅读全文
』...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2004-08-26] [阅读次数:1537]
作者:刘成纪 在中国美学研究中,《庄子》是一个常解常新的文本,这和它建基于否定—超越的本体论、建基于怀疑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有关,也和它哲学视野的开放性以及语言方式的暗示性有关。可以认为,这些特点,注定了庄子美学不可能“一语道尽”,而只可能是“一言难尽”。下面,...
『
阅读全文
』...
“美学老人”朱光潜
[2004-08-26] [阅读次数:1202]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近代美学园地的开拓者和耕耘者,亦是蜚声中外的美学家。近日翻阅其早年著作,联想起这位中国的“美学老人”。 朱光潜是安徽桐城人,1897年出生于“书香门弟”。幼承家教,为科举读书。进入桐城中学后,仍受古训,整日作八股文章。对此,颇感抑郁,极欲冲开精神枷锁,开阔自已视野。其父有一...
『
阅读全文
』...
朱光潜遭遇“朱光潸”
[2004-08-26] [阅读次数:840]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早年出版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当时最流行的书籍之一。 过了不久的1936年初,朱光潜在写《文艺心理学》等专著之余,又写出一部亲切自然的《谈美》小册子。书店在出版时,将《谈美》封面附注上“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字样。书出版之后,受到广泛欢迎。 不久,上海书摊上便出现一本署...
『
阅读全文
』...
朱光潜与尼采
[2004-08-26] [阅读次数:1253]
作者:单世联 朱光潜历来以克罗齐的学生自居,从留学国外到回国教学,他在若干年中,“恭顺地跟着克罗齐走”,对康德─克罗齐一线的哲学美学下了很大功夫。“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等克罗齐的思想,通过他的绍介发挥而在中国知识界产生很大影响。直到50年代批判他时,被深挖的祖宗也主要是克罗齐。 ...
『
阅读全文
』...
欣赏就美――朱光潜的美学观
[2004-08-26] [阅读次数:5343]
朱光潜先生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西方美学。朱先生早期肯定美是主观的。后期的美学观有所改变――融合了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的观点,不再说美是主观的,而是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不过关于美感起因的看法,朱光潜的观点还是没有变,那就是:美感是直觉到,审美无需功利考虑, 主�...
『
阅读全文
』...
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
[2004-08-26] [阅读次数:2437]
文宣 朱光潜(1897.9—1986.3)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朱光潜,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 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 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 了卓�...
『
阅读全文
』...
朱光潜与黑格尔
[2004-08-26] [阅读次数:539]
作者:单世联 朱光潜是个有哲学头脑的美学家。他原是从哲学走向美学的:“因为喜欢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讨论美学的著作。”(1)虽然他的美学摒弃了从哲学体系推演出美学结论的形而上学方法,而采取了19世纪晚期“自下而上”的经验论方法,主要从审美经验、艺术欣赏中概括出美学观点�...
『
阅读全文
』...
读朱光潜《美学散步》
[2004-08-26] [阅读次数:1885]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
『
阅读全文
』...
浅谈《黄鹂》的美学内涵
[2004-08-25] [阅读次数:752]
徐华 一、不协调因素的统一,构成“和谐” 作者第一回看见黄鹂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是怎样的一只黄鹂呢?它色彩鲜丽(“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声音诱人(“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姿态矫健(“迅若流星……一闪而过”),却出现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中。黄鹂的这种极致的美的实体...
『
阅读全文
』...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美学意蕴(网友来稿)
[2004-06-23] [阅读次数:2487]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战国策》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
阅读全文
』...
《春》的美学意义初探(网友来稿)
[2004-06-14] [阅读次数:1332]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春》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对立统一规律的成功运用。艺术统一规律是一条美的规律,人类不断运用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美,并在日复一日的审美实践中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具体说,《春》的艺术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静态美和动态美、...
『
阅读全文
』...
反思·生存·终结——我的美学观(网友来稿)
[2004-05-14] [阅读次数:1202]
※ 潘天波 美学应当是生存的哲学反思。人类关注自身的生存的质量,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的现代本质力量的凸现。人们生活在美好之中时刻感受到美的存在,又面对现实生活的美的严重缺陷,从而,人生至境的永恒追求和艺术化生存的理想成了人们反思的对象。美学的价值取向和最高使命应当是人文...
『
阅读全文
』...
“丑角” 夏洛克的美学意义(教师中心稿)
[2004-05-02] [阅读次数:982]
扬州市甘泉中学 邱龙涛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着力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是一个非常“丑陋的角色”。戏剧反映的是以安东尼奥为代表的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夏洛克为代表的腐朽的封建主义思想意识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以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具有人...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朱光潜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15、无言之美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15、无言之美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