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岳阳楼记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10、岳阳楼记
共『50』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孔子儒家“仁、礼乐、礼仪制度”内涵详解
[2023-07-06] [阅读次数:99]
仁、礼、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和礼、乐的关系: 礼是指一套社会规范和礼仪,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社会秩序。儒家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
『
阅读全文
』...
范仲淹与成语“近水楼台”的故事(作文素材)
[2023-04-25] [阅读次数:65]
北宋名臣范仲淹,以〈岳阳楼记〉名传千古,除了是著名的文学家之外,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伯乐,他的识才、爱才、荐才是出了名的。此外,或许您不知道,在“近水楼台”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还有一段与他有关的小故事呢! 大宋第一伯乐范仲淹 被范仲淹提拔的人很多,这些人也大多扬名于后世,像是狄青、张载等...
『
阅读全文
』...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8-10-03] [阅读次数:1811]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
『
阅读全文
』...
儒家“中庸之道”辨义
[2017-03-10] [阅读次数:590]
彭国华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 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 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
『
阅读全文
』...
儒家思想中的死亡观与生命态度
[2016-10-30] [阅读次数:833]
傅佩荣 儒家思想直接谈及死亡的地方并不多;不过,从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反映出死亡看法的倒有不少。我们就由这个角度来看看儒家的死亡观。 第一,儒家认为死亡是自然生命的结束,人既然出生,就无法避免老、病、死,死亡是极其自然的现象,因此在《论语·颜渊》中即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之言,也有...
『
阅读全文
』...
范仲淹《苏幕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6-06-01] [阅读次数:1360]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想一想,上片所写之景有�...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朗读节拍
[2016-03-27] [阅读次数:1616]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阅读全文
』...
标新立异二月花——读《岳阳楼记》有感 教师随笔
[2015-10-09] [阅读次数:470]
标新立异二月花 ——读《岳阳楼记》有感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我的,在这第三节课里我复习了第三节课的《岳阳楼记》。临近课尾,我突发奇想:范仲淹和滕子京的思想境界到底高在哪里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惊目圆睁,有的欲言又止,有的慌乱查询,有的木坐枯等······返回�...
『
阅读全文
』...
语文版八下第七单元课文分析(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2014-06-04] [阅读次数:2224]
语文版八下第七单元安排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篇篇都是千古美文,分量实在是太重了,不敢轻易怠慢。翻开书,一口气把这四篇文章读完,一个词,酣畅淋漓,一句话,前有大师,后无来者。文言文教学要想做到扎实而灵动,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文言功底,底蕴深厚...
『
阅读全文
』...
范仲淹的传奇一生
[2013-12-23] [阅读次数:12539]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遭同僚抵牾,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言事无忌也颇多争议。他入官的推荐人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当朝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但是,他死后的千百年来,士大夫和老百姓却给了他昭若日月的评价朱熹评论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刘漫塘说“本朝人物,南渡前,...
『
阅读全文
』...
仁义礼智信忠恕孝——儒家思想核心介绍
[2012-11-30] [阅读次数:2599]
儒家思想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
『
阅读全文
』...
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周公简介(论语选读备课资料)
[2012-11-27] [阅读次数:865]
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
『
阅读全文
』...
品《岳阳楼记》,敬范仲淹真
[2012-03-08] [阅读次数:1064]
纵观悠悠历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现古人终生有两个人生目标:一是习文,追求文满天下;二是做官,力求造福百姓。这两个目标前者多为后者服务。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些带着文人气质的为官者。可文人书生意气,不媚俗,不转圜,不谙世事。所以在追求仕途当中,总是磕磕绊绊。说也奇怪,文人在这一磕一绊中却悟得...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知识点归纳
[2011-12-22] [阅读次数:9676]
一、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 1.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 (二)文言词语 1.古今异义 【守】古义:做州郡的长官。今义:看护,把守。【制】古义:规模。今义:多指制度。【气象】古义:景象...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11-11-03] [阅读次数:2547]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
『
阅读全文
』...
北宋高官,那些“私密事儿”(范仲淹、程颐、理学、封建)
[2011-09-06] [阅读次数:814]
张继合 北宋时期,高级干部范仲淹的母亲就是个寡妇,丈夫新丧不久,她拾掇拾掇东西就改嫁了。街面上风平浪静,没有谁说三道四,那个再嫁的寡妇也没招谁的白眼。一到理学家程颐那里,完全变了。男人娶一百房小老婆都理直气壮;女人一旦守寡,就倒了大霉,不敢再嫁——也嫁不出去,后半生的幸福幻想算彻底绝望了...
『
阅读全文
』...
唐诗赏析:秋风词、春望、贫女、遣悲怀&其一(悼亡诗)、遣悲怀&其一 行宫、登岳阳楼(备课资料)
[2011-09-01] [阅读次数:1143]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注释】 [译文]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
『
阅读全文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2011-03-26] [阅读次数:14674]
渔家傲•秋思 原文: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 》复习要点 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1-03-19] [阅读次数:4961]
一、文章知识: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
阅读全文
』...
《渔家傲》范仲淹(高二作品赏析)
[2011-02-14] [阅读次数:1285]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词作鉴赏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
『
阅读全文
』...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要点: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马说、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人教版八年级备课资料)
[2010-04-21] [阅读次数:6215]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要点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nb...
『
阅读全文
』...
儒家思想简介(人教版七年级选修备课资料)
[2010-04-15] [阅读次数:1033]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于佛道有一特点,即它的“入世”精神。基于此“入世”精神而抱有较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自孔子以来,从中国历史上看,儒家学者多对社会政治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儒家的这种“忧患意识”也许可以说是儒家不同于现代知识分子的...
『
阅读全文
』...
孔子、孟子:儒家之道,道则高矣,美矣(原文及译文赏析)
[2010-04-01] [阅读次数:2439]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陆洋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禅解】此叹境也,即叹观也。盖天地万物,何一而非“逝者”?但愚人于此,计断计常。今既谓之“逝者”,则便非常;又复如斯...
『
阅读全文
』...
孔子、孟子:儒家之道,吾道一以贯之
[2010-04-01] [阅读次数:1750]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陆洋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
『
阅读全文
』...
孔子、孟子:儒家之道,士志于道
[2010-04-01] [阅读次数:2502]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陆洋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
『
阅读全文
』...
儒家"爱有差等"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2009-12-14] [阅读次数:6832]
墨家主张兼爱 由于墨家主张爱无差等,而儒家主张爱有差等。换句话说,在爱人的问题上,墨家强调同等,儒家强调差等。《墨子》里有段话说明了这个分歧,有个巫马子对墨子说:“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墨子·耕柱》) ...
『
阅读全文
』...
儒家是中国最早的政党
[2009-12-13] [阅读次数:800]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深刻全面变革的时代。百家诸子都兴起于此时。 《汉书.艺文志》将先秦诸子划分为十家,认为每一家都是出于某一种“王官”(政治分工中的官属专业)。 但是作为历史学家的班固忽视了极其重要的一点:先秦诸子之分并不仅是不同的学术思想之分。这种...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上显风流——浅析《登岳阳楼》(其一)(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论文)
[2009-10-08] [阅读次数:1397]
城关中学:付娟 夏菲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的春天,随着开封城破,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北宋灭�...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2009-05-04] [阅读次数:2679]
目录 1.原文 2.译文 3词义现象 4主旨分析 5.段意总结 6.文章成语 7.作者简介 8.整体感知 •9.问题研究 •10.写作背景 •11.相关资料 •12.文学常识&...
『
阅读全文
』...
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写作背景
[2009-03-01] [阅读次数:2864]
大历四年春,诗人离开岳阳至潭州、郴州等地时是由白马潭(今湘阴境内)裴隐宅出发的。《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一诗,“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谢 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他文章清丽,善长五言�...
『
阅读全文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2009-03-01] [阅读次数:5943]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
『
阅读全文
』...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2009-03-01] [阅读次数:8949]
背景介绍及赏析: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他系舟岳阳城下,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杜甫一生仅此一次登�...
『
阅读全文
』...
魏明伦呼应范仲淹,岳阳楼有“新记”(网友来稿)
[2009-01-16] [阅读次数:503]
童华池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家喻户晓,而近日,由“巴蜀鬼才”魏明伦撰写的《岳阳楼新景区记》则在岳阳楼新景区落成。 “八百里洞庭湖水,三百字岳阳楼记。文章何其短也!生命如此长哉!”近日,在岳阳楼新景区魏明伦撰写的《岳阳楼新景区记》正式与游客见面。这篇碑文雕刻在一整块太行石上,魏明伦...
『
阅读全文
』...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2008-07-23] [阅读次数:68181]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韵译]: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2008-05-21] [阅读次数:1206]
岳阳楼记 1)为什么藤子京被贬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为何愿为他作记? (因他俩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 2)“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故不必详述,再者,此文写景是为下文议论、�...
『
阅读全文
』...
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在当代中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必要性(网友来稿)
[2007-04-09] [阅读次数:4170]
俞俊 孔子的思想核心为仁,仁的核心就是“爱人”。“仁”是一种合乎礼义,发而中节的情感。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为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他认为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和扩充恻隐之心。今天,德育无论怎么改革,都离不开情与爱,德育“掘池”不能忘记“蓄�...
『
阅读全文
』...
读千古美文,悟人文情怀——赏读《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网友来稿)
[2006-10-18] [阅读次数:3429]
衡南县宝盖中学 廖湘衡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课文,这三篇文章都是千古美文 ,作者分别是陶渊明、范仲淹、欧阳修,在备课时考虑到这三篇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从文章特色、人生际遇、人生态度三个角度去赏读文章,同时侧�...
『
阅读全文
』...
浅谈《岳阳楼记》中景物描写的隐晦内涵(网友来稿)
[2006-05-23] [阅读次数:2015]
广东省平远县黄畲中学 杨绵书 课文教参上提到,《岳阳楼记》中的三、四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分别表现“迁客骚人”览物而悲和览物而喜的思想感情。不少资料书在提及《岳阳楼记》中此处的景物描写与人物(“迁客骚人”)的情感关系时,也提到是洞庭湖的“气象万千”之景观使...
『
阅读全文
』...
解读《岳阳楼记》(网友来稿)
[2005-10-27] [阅读次数:1866]
吴云 前几日,给人教网发过一篇题为“解读文本之象”的文章,人教网初中语文版即于8月17日刊出,同时编发人教社中语室温立三老师的评语。温老师评曰:“本文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依据,围绕‘个性解读,对话生成’展开详细论述。如果对《岳阳楼记》一课教学如何‘个性解读’作具体阐述就更好了。”今日,把缺的这部...
『
阅读全文
』...
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
[2005-10-04] [阅读次数:4262]
摘 要:《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在主题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结构技巧、表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却又迥然不同,既可谓异曲同工,又各臻其妙。 关键词:比较 谓异曲同工 又各臻其妙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在创作背景上都是作者因倡导革新不成�...
『
阅读全文
』...
千名中外师生头戴小红帽在长城脚下诵读儒家经典(教师中心稿)
[2005-07-31] [阅读次数:955]
千名中外师生头戴小红帽,今天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放声诵读儒家经典篇章,感动天公作美,原本阴沉的天空,突然晴朗起来。激情满怀的诵经声响彻整个山谷。被中国专家称之为“千年壮举”的“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一举成功。 诵经者,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
『
阅读全文
』...
异彩分呈两奇——葩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教师中心稿)
[2005-03-06] [阅读次数:1780]
——《 东海县初级中学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他们因倡导改革政纪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尽管这两篇佳作在主题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结构技巧、表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却迥然不同,可谓异曲同工,�...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补注三则(网友来稿)
[2004-12-10] [阅读次数:1259]
李玉山 一、“守” 课本注作“指州郡的长官”,是笼统的说法。把郡一级的地方组织的最高长官称为“守”或“太守”,最早起于战国时期。当时的郡主要设在边境地区,称其最高长官为“守”,实际上有保卫边疆、守卫国土的意思,所以郡守这一职务总是由武将担任。秦统一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一级的地...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是一篇精妙绝伦的赞美词(网友来稿)
[2004-10-06] [阅读次数:1552]
崔忠建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多年来,一直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在分析这篇文章时,人们大多认为文章主题表现的是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虽处逆境仍不计个人得失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其主要依据就是文中的最后一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然则何时而乐也...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人生写真(网友来稿)
[2004-09-04] [阅读次数:2357]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历来为人景仰。他的名文《岳阳楼记》更是千古传诵,备受赞美。文章充分表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与虽处逆境仍不计个人得失、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尤其是政治生活的原因,范仲淹也有远避尘嚣、出世归隐的淡淡...
『
阅读全文
』...
儒家系统的人格自尊
[2004-08-26] [阅读次数:871]
就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而言,首先认识一个一个的具体的事物,之后从诸多具体事物之中再抽象出共同的东西,从而对一类事物的共性有所认识,从而造出类的概念。对自然界的认识如此,对人类的认识也如此。 在中国,对人的类别认识,是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开始的。他从追溯人的祖先开始,一直追溯到了人类�...
『
阅读全文
』...
王珪、魏徵:儒家诗教观的履践
[2004-08-26] [阅读次数:966]
聂永华 王珪、魏徵都是北方人[1],皆经历隋末的大动乱而进入贞观宫廷,他们不同于“虞(世南)、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之俦以文章进”,而是象房玄龄、来济之辈一样“以材术显”[2],渐为太宗所器重,成为心膂。在唐初并存的关陇、江左、山东三大地域文化体系中,显然属于以经世致用、致身通显为特色...
『
阅读全文
』...
贾谊——英年早逝的西汉初期儒家
[2004-08-26] [阅读次数:1398]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十八岁即以能诵《诗》《书》、通诸子百家言、善属文而闻名于郡中,为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所器重。后在吴公的推荐下,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其才华出从,很快超迁为太中大夫。 不久贾谊上...
『
阅读全文
』...
范仲淹吃粥
[2004-08-25] [阅读次数:929]
范仲淹年轻时,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就一个人跑到一个僧舍中去读书。每天晚上,他用米煮一盆稀粥,等到第二天早晨凝固成块,然后用刀子划为四部分,早晚各取两块做主食。没有菜,他就切上几根野菜茎,加点盐凑合着吃。 后来,有个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范仲淹每天吃两次稀粥充饥,很受感动,便告知了...
『
阅读全文
』...
北宋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2004-08-25] [阅读次数:2571]
作者不详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毫州(今安 徽毫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 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 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范仲淹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10、岳阳楼记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10、岳阳楼记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