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共『46』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孤独而幸福的东坡(教师随笔)
[2022-12-23] [阅读次数:71]
文/张继全 为官则得一方百姓拥戴,被贬就有志同道合之人相助,苏东坡凭文名和人品穿越了千古。 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谪居黄州,要一变而为农夫;由于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又要一变而为隐士。这时的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他就是这副面貌吧。 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
『
阅读全文
』...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读《苏东坡传》有感(尹真率)(作品赏析)
[2022-08-15] [阅读次数:226]
苏轼,一个大多数人再熟悉不过的名字,然而苏东坡传之后,我才得以看见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得以走进这位大文豪的内心世界。 苏东坡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上至翰林学士,下至偏远地区的小官,无不闪现着他的身影。得志时,他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国家富强安康;失意时...
『
阅读全文
』...
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9-05-31] [阅读次数:1212]
管如德,黄州黄陂县人。父景模,为宋将,以蕲州降。先是如德尝被俘虏思其父与同辈七人间道南驰为逻者所获械送于郡如德伺逻者怠即引械击死数十人各破械脱走间关万里达父所至是,入觐,世祖笑曰:“是孝于父者,必忠于我矣。”一日,授以强弓二,如德以左手兼握,右手悉引满之,帝曰:“得无伤汝臂乎?后毋复然!”尝从猎,遇大沟,马不可越,�...
『
阅读全文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及赏析
[2018-02-13] [阅读次数:538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
『
阅读全文
』...
至少还有诗——读《苏东坡传》有感(高一习作)
[2017-10-30] [阅读次数:576]
瑞安十中 1701 陈志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至少还有诗。” 《苏东坡传》中的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父母官,是夜游月下的漫步者,是开豪放风的词人,是中华词坛上不可忽视的星,明亮而不刺眼。 于我而言,从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从苏东坡的笔墨间,所读出的...
『
阅读全文
』...
黄州赤壁谒东坡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01-26] [阅读次数:799]
任 蒙 ①我又来了,在这满天秋碧的日子。 ②我是来看苏东坡的。 ③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滚滚江水边这片青松与修竹掩映的江矶兀立于小城一侧,兀立于如烟波一般浩渺的文化时空里;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苏轼屹立在这里,屹立在历史的苍穹之下。 ④江上的霞晖刚刚散...
『
阅读全文
』...
诗人&明月&黄花——苏东坡、李清照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2016-09-02] [阅读次数:796]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
『
阅读全文
』...
独上高楼——李白、苏东坡、辛弃疾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2016-09-02] [阅读次数:1243]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
『
阅读全文
』...
《东坡日课》原文及翻译
[2016-08-30] [阅读次数:1019]
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道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一次美丽的错误(《游石钟山记》备课资料)
[2012-04-06] [阅读次数:1713]
丁启阵 苏东坡的《游石钟山记》是名文,传播久远。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估计大多会像我当初一样,在欣赏东坡先生精彩文字的同时,也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关于石钟山得名之由的结论,跟着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得意洋洋。毫无疑问,这是对位于“澎蠡之口”(今天江西湖口县境内)的石钟山一次愉快的书面游...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为何只给司马光留面子?
[2011-10-28] [阅读次数:1075]
丁启阵 蔡京儿子蔡绦所著《铁围山丛谈》称,苏东坡元祐年间(1086—1094)做了翰林学士后,“以高才狎侮诸公卿”,各有评骘,只对司马光不敢有所褒贬。某日,跟司马光讨论政事,意见不合。回到家里,脱帽解带之时,苏东坡这才发作出来,连声高喊:“司马牛!司马牛!”旧题苏轼撰《调谑编》的记载有所不同,苏东坡...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的确有个聪明伶俐的小妹
[2011-10-14] [阅读次数:902]
丁启阵 宋元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苏东坡之妹“苏小妹”大展诗才的故事:苏氏兄妹以诗句幽默互嘲、苏小妹三难新郎秦少游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元代吴昌龄的杂剧《东坡梦》、明代冯梦龙的小说《醒世恒言》、清代李玉的传奇《眉山秀》、无名氏的随笔《东坡诗话》等,先后都讲述过这两个故事。 但是,...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晚年为何没有女人相伴?
[2011-10-13] [阅读次数:1071]
丁启阵 不久前在海南儋州,一次席上,我信口说了一句“苏东坡在儋州期间似乎没有什么绯闻”。结果,引发了一位当地作家的一番感慨,大意是:这是他们儋州的莫大遗憾。他说,倘若当年儋州有一位大胆追求爱情的美丽女性,能够走进晚年苏东坡的生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慰藉他的寂寞乡愁,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将是千古...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最幽默的诗
[2011-10-12] [阅读次数:982]
丁启阵 我一直认为,幽默是作家的基本素质。不懂诙谐幽默的作家,决不会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因为,人世间有太多的苦难,需要有人来制造一些轻松快乐的气氛。 苏东坡当然是一个诙谐幽默的作家,他的言谈、诗文,往往诙谐百出,妙趣横生。但是,遍读苏东坡诗文,我觉得,写于海南儋州期间的《夜烧松明火》,...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生平最得意的烹饪发明
[2011-10-12] [阅读次数:1000]
丁启阵 苏东坡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美食家。他继承诗圣杜甫将菜肴饮食名目写入诗歌的创作路数,利用自己辗转南北阅历丰富的人生经历,加以发扬光大:荤素菜肴,水陆珍馐,南北水果,软硬饮料,种类繁多的人间食物,被他一一写进诗文作品,其中不乏广为传诵的名句、名篇。古往今来,苏东坡堪称描写、表...
『
阅读全文
』...
东坡与稼轩豪放词风格的异同
[2011-10-09] [阅读次数:3351]
内容提要: 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已经在五代时就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到了宋代,词的发展蔚为大观。无论是在词的题材,还是词的内容,词的技巧上都获得了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在风格上,宋人把词从靡靡之音中解救出来。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开创了词的豪放风格。而苏试和辛弃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但由于他们的个人�...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的明星范儿
[2011-10-07] [阅读次数:671]
丁启阵 毫无疑问,苏东坡是中国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但是,他不同于其他一些明星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诗句),即生前寂寞,死后荣耀;苏东坡无论死后还是生前,都是广受欢迎的文化巨星。 关于苏轼诗文受到欢迎的情况,屡见文献记载。例如: 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记载...
『
阅读全文
』...
揭秘:苏东坡也是一个炼丹好手
[2011-04-10] [阅读次数:957]
从古到今,人都怕死,都想长命百岁,无论是帝王还是寻常百姓都梦想得到不老之药,以求长生不老骑鹤升天,此乃人之常情。唐代的诗圣白居易曾经钟情炼丹。苏东坡有一则《乐天烧丹》的札记,“乐天作庐山草堂,盖亦烧丹也……”说的是白乐天盖草堂是为了炼丹。作为白乐天的粉丝,苏东坡也是一个炼丹痴迷者,他写的《阳丹诀...
『
阅读全文
』...
赤壁下的人生(学生习作,苏东坡)
[2010-05-08] [阅读次数:1010]
梦里。 月光如水水如天。 赤壁下晃动过一道黑影,是苏轼。 苏子不知道自己为何到此,只是心中感到有人在呼喊自己,声音从赤壁传来。 清风,冷月,危崖,寒林,猿啼…… 苏子伫立崖边,心中不觉涌上一层悲凉。他想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毕竟此时此刻他能听到自己的心声。 苏子缓缓拿出萧�...
『
阅读全文
』...
游东坡赤壁,解人生难题(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2010-03-20] [阅读次数:583]
沙市一中 邓金平 自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的阶段,当个人对自己生命有了明晰的意识和价值追求的时候,都会对自我生命的存在产生许多困惑,比如因生命短暂而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怅惘,因思慕追求终不遂愿而有“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感叹,也有总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而生“叹命运之不济,怨苍天之不�...
『
阅读全文
』...
文化名人散文阅读(一):喜欢苏东坡(节选)<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2010-03-12] [阅读次数:3814]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35631-1-1.html 方方 【导读】:大唐的风烟已逝,连同大唐的繁华和那些曾经耀眼的星辰,大宋的帷幕拉开,时光流转,西蜀的山水间走来了一位风骨绝代的大家,顿时划亮了大宋王朝文化的天空。他目光深邃,一脸冷峻,风神俊朗,一袭青衫,几缕美髯。他就是苏轼,中国...
『
阅读全文
』...
我看贬谪人生
[2008-09-02] [阅读次数:1601]
小白 古文单元完成之后,觉得是在引导学生学古人在逆境中的各种生活态度,那多姿多彩的生活态度折射出各种各样的生活情态,折射出多种多样的人的骨骼,于是“我看贬谪人生”的话题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下面是学生初次思索的一些沉淀,特录,以资留念。 程美燕:把幻想塑造成新型的现实,这种�...
『
阅读全文
』...
中国古代被“贬谪”的文学史
[2008-09-02] [阅读次数:2901]
中国古代的文学十分丰富,从《论语》《诗经》到《史记》再到《资治通鉴》,汗牛充栋。当我们看古代历史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古代有名的文学家大多都有被贬或政治上不得志的经历,而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或被迫逃难时,却写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诗篇文章。或叙述人民苦难,或描述风土人情,或寄情山水,或淡泊�...
『
阅读全文
』...
贬谪黄州的苏东坡垦荒:劳动者最快乐
[2008-09-02] [阅读次数:1703]
贬谪黄州的苏东坡,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农夫的短衣,自己动手,开荒种地。 在错综复杂的政局中,苏轼成为新党围攻的目标,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他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被降职,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经历了人生巨大落差的苏轼将面临怎样的生...
『
阅读全文
』...
柳宗元的贬谪诗
[2008-09-02] [阅读次数:3190]
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古文成就详见下节,其诗今存—百四十余首,大部分写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他的一些感时伤世之作,表达了“利安元元”、“济生人之患”的思想情怀,表现对国家、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如《田家》三首揭露胥吏之凶狠、赋税之苛重:“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公门少推恕,鞭...
『
阅读全文
』...
贬谪之不行也
[2008-09-02] [阅读次数:634]
◇刘诚龙 贬谪是一个让古代士大夫谈之色变的词语,千载以降,许多几个士大夫遭受过它的折腾与折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天上人间的霄壤之别,自然叫人痛断肝肠。从白居易到刘禹锡,从韩愈到柳宗元,从范仲淹到欧阳修,从苏东坡到辛弃疾,从魏源到林则徐……无不遭受过贬谪之痛。以往我因对文人们...
『
阅读全文
』...
贬谪的心(柳宗元、苏轼)
[2008-08-20] [阅读次数:1901]
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看到他仿佛很痛快地把那个带着极端情绪的“愚”字强加在那灵山秀水嘉木异石上,看到他很惬意地把个“愚”字在整篇文章里涂来涂去,不禁觉得对柳宗元起了同情之心。柳宗元年少得志,二十岁中了进士,并且受到当时王叔文革新集团的重用,本来在仕途上大有作为,未想因宪宗即位,马�...
『
阅读全文
』...
贬谪文化谈屑
[2008-08-20] [阅读次数:1199]
□车前草 闲翻《山水中国•广西卷》,有两个人物引起我的兴趣:柳宗元和苏东坡。他俩一唐一宋,但先后都被贬谪到广西,都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值得大书一笔。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柳宗元了解到柳州人民的困苦情况后,一种责任感使他忘却了自己的失意,他...
『
阅读全文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东坡的悼亡词
[2008-08-20] [阅读次数:2125]
苏东坡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他的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画留下了“胸有成竹”的典故;他的书法更是在当时位列“四大家”之中;他的诗在宋诗中也是居于一流水平,直指盛唐。而他在词方面的成就,更是在开创豪放一派之余,兼容并蓄,写得多种风情的词篇。下面就以他的一篇悼念亡妻的《江城子》为例说一说吧。 ...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
[2008-08-20] [阅读次数:7970]
江 城 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本词作于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东坡梦见亡妻,醒来颇多�...
『
阅读全文
』...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师中心稿)
[2007-03-05] [阅读次数:680]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题解】选自《小畜集》。王禹称(954—1001),字元之,北宋巨野(现在山东巨野)人,诗人、散文家。做过右拾遗、翰林学士等官,敢于直谏。黄州,州名治所在黄冈(现在湖北黄冈)。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chuán,放在檀子上架屋瓦的木条。成语有“大笔如椽�...
『
阅读全文
』...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点评(网友来稿)
[2007-03-03] [阅读次数:561]
韩建平 王禹偁 【题解】选自《小畜集》。王禹称(954—1001),字元之,北宋巨野(现在山东巨野)人,诗人、散文家。做过右拾遗、翰林学士等官,敢于直谏。黄州,州名治所在黄冈(现在湖北黄冈)。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chuán,放在檀子上架屋瓦的木条。成语有“大笔如椽”)...
『
阅读全文
』...
旷达入诗,质朴自然——苏轼《初到黄州》赏析(网友来稿)
[2006-09-23] [阅读次数:4962]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①员外置:唐初只有760员定额编制,后来又有所增加,称“员外置”,且�...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水龙吟》解译
[2006-09-10] [阅读次数:2456]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人们说她是花,...
『
阅读全文
』...
试论苏轼黄州时期的书法创作
[2005-03-30] [阅读次数:2285]
江山中学 岩风 一、综述苏轼书法的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北宋时期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在诗、散文、词、书法、绘画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是宋代尚意书法的代表,与尚韵书法的代表王羲之、...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其人禀性
[2004-08-22] [阅读次数:2144]
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书、画俱佳,他的人格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的精神闪耀着千年的中国历史,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还被誉为第一千年世界历史的12位英雄之一。 苏东坡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可是封建官场之于他,...
『
阅读全文
』...
中学古代贬谪文学教学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网友来稿)
[2004-02-09] [阅读次数:1392]
安徽省当涂一中 陈帆 邮编243100 电话0555---6726918 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囿于文本的分析目前已到了穷途末路,语文教学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个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机器学生”。辛勤的语文教学换回的是辛辣的嘲讽和批判。 ...
『
阅读全文
』...
苏东坡常州之缘(网友来稿)
[2003-08-16] [阅读次数:1656]
江苏省城镇建设学校 陈雅娟 苏东坡,北宋杰出的文学大家,一代文坛盟主。他于文学、艺术、医学、经学,以及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创作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就是这样一位文化巨人,他的一生与我们江苏常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他本是四川眉山人,他却选择了常州作为他的终老之地。常...
『
阅读全文
』...
韩愈贬谪潮州前后(网友来稿)
[2003-06-02] [阅读次数:2348]
杞人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的《左迁...
『
阅读全文
』...
黄州快哉亭记(教师中心稿)
[2003-04-10] [阅读次数:1831]
郁洪千 (参考译文)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才流到平坦的地方,它的水流逐渐奔放强大起来。南面同沅水和湘水相合,北面和汉江汇合后,它的水势更加强大。到了赤壁的下面,江水浩荡,与东海相似。清河张梦得君被贬住在黄州,就着他的屋子的西南方建造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水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苏轼)给它起名叫“...
『
阅读全文
』...
永州与湖湘文化——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网友来稿)
[2003-03-30] [阅读次数:2838]
周先友 潘文 (永州八中 425000 浏阳教师进修学校 ) 内容提要 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此相关联的贬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州作为当时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是古代特别是...
『
阅读全文
』...
“学以致道”与实践活动——苏东坡学习法之三(网友来稿)
[2003-01-26] [阅读次数:1694]
周鲁 东坡治学,反对闭门读书,坐而论道,倡导实践;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培养起自己的能力。他曾以“眇者问日”和“北人学没”比喻,从反面说明了“不学而务求道”必然导致谬误和失败的道理。他引用《论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
『
阅读全文
』...
“八面受敌”与研究性学习——苏东坡学习法之二(网友来稿)
[2003-01-24] [阅读次数:1827]
周鲁 治学要求博也要求精。要做到既博又精,不妨学学苏东坡的“八面受敌”学习法。东坡在《与王痒书》中说道:“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
『
阅读全文
』...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苏东坡学习法之一(网友来稿)
[2003-01-20] [阅读次数:3475]
周鲁 古今治学,大致可分两类,一是精读,一是博览。“专”与“博”其实是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成就事业者,往往“专”中显“博”,“博”中有“专”。“博”是更基础的治学要求,试看学有所成者,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年。苏东坡治学,强调“博”和“厚�...
『
阅读全文
』...
矛盾的苏东坡——也谈苏东坡《水调歌头》的主题思想
[2001-11-26] [阅读次数:5212]
梁朝康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以其奇逸的笔调,健朗的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宋代文学评论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评价甚高。这首词是他乞得外调,在密州任官时写的。关于词的主题思想,历来颇有争论。词中表达了苏东坡对人生的达观态度和怀念子由的...
『
阅读全文
』...
凤凰台上忆吹萧·送友东坡
[2001-01-23] [阅读次数:1130]
秋水轩主(黑龙江) 月洒清光,蓬舟渐远,夜凉独对危峰。 千古凭栏意,到此伤情。 万里青山旋去,孤身迥,谁伴行程? 白衣染,霜飞鬓,好梦频惊。 凄清。 此夜须醉,方不负雅怀,星照画屏。 一去归何日,樽酒平生。少年哪知风尘, ...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黄州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