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共『30』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古代诗词阅读之托物言志诗考点解读
[2021-12-25] [阅读次数:344]
考点: 1. (宋)韩琦《柳絮二阕》 2. 谢懋《霜天晓角桂花》与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3. 白居易《五弦》 4.贺铸《踏莎行》 5.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考点解读】 一、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
『
阅读全文
』...
孟浩然,一个隐士对山水田园的情怀 (教师随笔)
[2016-12-01] [阅读次数:668]
缪加奇 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曾隐居鹿门山,又被称之为孟山人。大家熟知的《春晓》可以说他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了。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和生活真是闲适得有点懒散了。一觉醒来,不知春晓,天都大亮了,甚至处处是鸟声,方才微微被惊醒。“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又告诉我们,诗人醒...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诗歌集锦 (高考复习指导)
[2016-10-05] [阅读次数:518]
1、石 灰 吟 于 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主旨: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
阅读全文
』...
浅论即景抒情与托物抒情的差异 中考复习(九年级上册)
[2013-03-01] [阅读次数:466]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中学 熊 翃 邮编414000 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章之所以能引起读者共鸣,多半是因为抒写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有的情感。就抒情方式而言,多种多样:或因人、事或借景、物,或委婉含蓄或直露奔放。在这诸多抒情方式中,学生阅读写作往往模糊不清,常常混为...
『
阅读全文
』...
记叙文阅读之托物言志 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
[2013-03-01] [阅读次数:1930]
湖南省岳阳市十中 熊宏 邮编 414000 【阅读目标】 1、 通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2、 抓住所托之物的特点,理解其象征含义。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之间的相似点。 【即学即练】...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
[2013-01-28] [阅读次数:3880]
一、能力培养之必要性 1、践行课标理念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 作文指导(九年级上册)
[2012-09-17] [阅读次数:2781]
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
阅读全文
』...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原诗及简析——长歌行|野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 (人教版)
[2011-03-27] [阅读次数:2901]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曰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评析】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
『
阅读全文
』...
借宾定主,托物寓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
[2010-09-17] [阅读次数:1994]
柳宗元(773—819)是我国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其与韩愈齐名,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又一倡导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杰出的贡献,由此可知,其散文方面的高深造诣。 柳宗元仕途坎坷,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其间,徒有空闲,百无聊赖,于是乎寓情山水,借“山水”浇愁,渲抑郁幽愤之情�...
『
阅读全文
』...
中学生写作必备基本技法:借景抒情法、托物言志法、多种描写法、先抑后扬法、伏笔照应法
[2010-08-13] [阅读次数:2726]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36579-1-1.html 长河落日 任务:1、借景抒情法(包含了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动静结合法、移步换景法) 2、托物言志法(包含了以物喻人法) 3、多种描写法(包含了肖像、神态、细节、动作、心理、对话、景物等描写) 4、先抑后扬法(包含了跌宕起伏法) ...
『
阅读全文
』...
孟浩然简介
[2009-12-11] [阅读次数:10873]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
『
阅读全文
』...
孟浩然《宿建德江》赏析2
[2009-03-01] [阅读次数:1219]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
『
阅读全文
』...
孟浩然《宿建德江》赏析
[2009-03-01] [阅读次数:22751]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 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
『
阅读全文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析
[2009-03-01] [阅读次数:41399]
【诗文解释】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
『
阅读全文
』...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2008-10-03] [阅读次数:1854]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
『
阅读全文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诗歌鉴赏
[2008-10-03] [阅读次数:1273]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
『
阅读全文
』...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教师中心稿)
[2007-03-22] [阅读次数:1840]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系列鉴赏之二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0931-3237439 邮编:730010 ...
『
阅读全文
』...
“托物起兴”和“托物言志”的区别(教师中心稿)
[2007-01-04] [阅读次数:2133]
“托物起兴”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系列鉴赏之二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0931-3237439 邮编:730010 ...
『
阅读全文
』...
托物咏怀,自抒幽情——李清照《鹧鸪天》赏读(网友来稿)
[2006-10-20] [阅读次数:2145]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裕,晚年遭兵火战乱�...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2005-11-17] [阅读次数:6875]
一、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即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像《红砖颂》,标题中的“红砖”便是所托之物,《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也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题目不能提示象征物的,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如《荔枝蜜》,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过全文,可以�...
『
阅读全文
』...
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学会分析作者在散文中表达感悟的形式
[2005-11-17] [阅读次数:5316]
深圳市宝安中学 吴名赓 [读法概述] 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它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说东道西,谈古论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散文也许就散在这里。在这点上它仿佛散步,步履轻松,神态闲适,不疾不徐。散文不像小说、戏剧,以完...
『
阅读全文
』...
要善于托物言志
[2005-11-17] [阅读次数:1825]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物首先要寄情于物。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 抓住了相似点去状摹事物,为言志架桥铺路,才能使托物和言志契合交融。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
『
阅读全文
』...
吞天吐地孟浩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网友来稿)
[2005-05-29] [阅读次数:1780]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
『
阅读全文
』...
托物寄意,借贝言志——《一只贝》赏析(网友来稿)
[2005-03-25] [阅读次数:1490]
田宗昌 贾平凹先生的《一只贝》最宜在世俗的喧闹归于阒寂、浮躁的心气归于平静的深夜细细研读、慢慢品味。因为,只有这样的环境和心境,才能走入文章的深处,领受到其中的真味。 一、表层解读 文章讲述的是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美丽斑斓的贝壳,却...
『
阅读全文
』...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2004-08-21] [阅读次数:1659]
作者:不详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
『
阅读全文
』...
洞庭湖畔一明珠 ——汉寿三中申报“市名优学校”汇报材料 (教师中心稿)
[2004-07-28] [阅读次数:1556]
在美丽的洞庭湖畔,在如画的沧浪水滨,一颗明珠,吸吮着大地的灵气,日月的光华,在古老的荆楚文化的孕育中,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下,在“三个代表”思想的启迪里,正愈来愈美,熠熠生辉…… 2000年元月,被认定为市“示范性完全中学”;5月,被确定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湖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试点学校”;12月,被评为...
『
阅读全文
』...
论孟浩然的隐逸思想(网友来稿)
[2003-10-31] [阅读次数:2871]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 于傲洋 提要:孟浩然以布衣终身,在唐代著名诗人中是罕见的。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或壮游四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被后世目为“隐逸诗人之祖”。但纵观诗人生平行止与创作,我们会发现孟浩然也曾有过十分认真的求仕之心,只是在经历...
『
阅读全文
』...
高考诗歌简析——孟浩然专集(网友来稿)
[2003-10-04] [阅读次数:2352]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孟浩然专集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怀人之作�...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
[2001-04-23] [阅读次数:6469]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
『
阅读全文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00-11-15] [阅读次数:3670]
mm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 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 ...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孟浩然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