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陋室铭
共『45』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古代诗词阅读之托物言志诗考点解读
[2021-12-25] [阅读次数:344]
考点: 1. (宋)韩琦《柳絮二阕》 2. 谢懋《霜天晓角桂花》与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3. 白居易《五弦》 4.贺铸《踏莎行》 5.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考点解读】 一、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秋词二首》赏析
[2017-11-08] [阅读次数:498]
秋 词 (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
『
阅读全文
』...
《陋室铭》《爱莲说》课文字词详解
[2017-06-06] [阅读次数:838]
人教版七下《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陋室铭 (一)课文字词详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①名。水不在深,有龙则②灵。③斯④是⑤陋室,⑥惟吾⑦德馨。 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灵验。③斯:这。④是:判断动词。⑤陋室...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7-02-27] [阅读次数:2228]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诗歌集锦 (高考复习指导)
[2016-10-05] [阅读次数:518]
1、石 灰 吟 于 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主旨: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
阅读全文
』...
读刘禹锡游玄都观诗随想 (教师随笔)
[2016-08-11] [阅读次数:560]
唐朝诗人刘禹锡,到玄都观游玩,做过两首诗。 第一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当时是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湖南常德,十年,被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这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2016-06-01] [阅读次数:152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
『
阅读全文
』...
《陋室铭》复习资料
[2014-10-30] [阅读次数:870]
何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练习检测 一、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仙...
『
阅读全文
』...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译文 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3-10-31] [阅读次数:4708]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 在...
『
阅读全文
』...
记叙文阅读之托物言志 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
[2013-03-01] [阅读次数:1930]
湖南省岳阳市十中 熊宏 邮编 414000 【阅读目标】 1、 通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2、 抓住所托之物的特点,理解其象征含义。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之间的相似点。 【即学即练】...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散文的读写能力培养
[2013-01-28] [阅读次数:3880]
一、能力培养之必要性 1、践行课标理念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 作文指导(九年级上册)
[2012-09-17] [阅读次数:2781]
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赏析
[2012-02-04] [阅读次数:2234]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一说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
『
阅读全文
』...
《陋室铭》知识点归纳
[2011-12-22] [阅读次数:5578]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2011-03-26] [阅读次数:3921]
【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者】:刘禹锡 唐 【体裁】:七言律诗 【赏析】: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
『
阅读全文
』...
中学生写作必备基本技法:借景抒情法、托物言志法、多种描写法、先抑后扬法、伏笔照应法
[2010-08-13] [阅读次数:2726]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36579-1-1.html 长河落日 任务:1、借景抒情法(包含了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动静结合法、移步换景法) 2、托物言志法(包含了以物喻人法) 3、多种描写法(包含了肖像、神态、细节、动作、心理、对话、景物等描写) 4、先抑后扬法(包含了跌宕起伏法) ...
『
阅读全文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桃花源记、陋室铭、三峡、答谢中书书、观潮、湖心亭看雪(人教版八年级备课资料)
[2010-04-21] [阅读次数:12327]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
『
阅读全文
』...
《陋室铭》说课稿(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2009-09-11] [阅读次数:2570]
《陋室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
『
阅读全文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2009-03-07] [阅读次数:53998]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 �...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赏牡丹》赏析
[2009-03-01] [阅读次数:13094]
刘禹锡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艳无比,池中的鞭蓉清净却少了些许情感,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
阅读全文
』...
陋室铭(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2007-06-28] [阅读次数:150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
阅读全文
』...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教师中心稿)
[2007-03-22] [阅读次数:1840]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系列鉴赏之二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0931-3237439 邮编:730010 ...
『
阅读全文
』...
“托物起兴”和“托物言志”的区别(教师中心稿)
[2007-01-04] [阅读次数:2133]
“托物起兴”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系列鉴赏之二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0931-3237439 邮编:730010 ...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2005-11-17] [阅读次数:6875]
一、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即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像《红砖颂》,标题中的“红砖”便是所托之物,《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也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题目不能提示象征物的,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如《荔枝蜜》,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过全文,可以�...
『
阅读全文
』...
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学会分析作者在散文中表达感悟的形式
[2005-11-17] [阅读次数:5316]
深圳市宝安中学 吴名赓 [读法概述] 散文这种体裁,精粹警辟,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它往往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说东道西,谈古论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散文也许就散在这里。在这点上它仿佛散步,步履轻松,神态闲适,不疾不徐。散文不像小说、戏剧,以完...
『
阅读全文
』...
要善于托物言志
[2005-11-17] [阅读次数:1825]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物首先要寄情于物。 1.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 抓住了相似点去状摹事物,为言志架桥铺路,才能使托物和言志契合交融。 2.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
『
阅读全文
』...
&《摘星铭》——仿《陋室铭》以诫儿
[2005-09-29] [阅读次数:1299]
2006.9.18. 前天教《陋室铭》,让学生给自己的书房起一个雅名,有起“雅梦斋”的,有起“寻味斋”的,有起“致远楼”,有起“美欣阁”,有起“如玉阁”的,我儿子范再春起的是“摘星阁”,有志气!故有感而发,为他仿《陋室铭》作了一篇《摘星铭》,以示勉励。不怕见笑于大方,现录于下: ...
『
阅读全文
』...
析《陋室铭》之“德馨”(教师中心稿)
[2005-08-19] [阅读次数:1246]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流露。文学作品能够折射出作者本人的认识水平、道德情操、思想趣味。认真阅读、透彻理解某一作者的作品,完全可以贴近他的心灵世界,感受其内心感受,洞悉其内在精神风貌。对《陋室铭》这样一篇“言志”“抒怀”性的作品,我们完全可以从作品本身出发,分析作品的底蕴、...
『
阅读全文
』...
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网友来稿)
[2005-08-04] [阅读次数:1838]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供稿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
『
阅读全文
』...
非凡的秋词——刘禹锡《秋词》赏析(网友来稿)
[2005-07-29] [阅读次数:2128]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陶晓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
『
阅读全文
』...
一首生命的赞歌——刘禹锡《始闻秋风》赏析(网友来稿)
[2004-12-05] [阅读次数:2680]
刘廷富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级教师,校语文教研组长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飀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咏唱秋风的诗,一洗前人悲秋叹老...
『
阅读全文
』...
大业未成 英雄含恨——刘禹锡《蜀先主庙》赏析(网友来稿)
[2004-11-17] [阅读次数:1994]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钟永辉 陈伯伦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先主,指刘备。这是一首凭吊诗,属咏古诗类。 首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极写顶天立地的英雄刘备,他那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
阅读全文
』...
仿《陋室铭》新作
[2004-10-04] [阅读次数:2013]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想女友。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为官铭 山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
『
阅读全文
』...
析《陋室铭》之德馨(网友来稿)
[2004-09-04] [阅读次数:1226]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流露。文学作品能够折射出作者本人的认识水平、道德情操、思想趣味。认真阅读、透彻理解某一作者的作品,完全可以贴近他的心灵世界,感受其内心感受,洞悉其内在精神风貌。对《陋室铭》这样一篇“言志”“抒怀”性的作品,我们完全可以从作品本身出发,分析�...
『
阅读全文
』...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自然观
[2004-08-26] [阅读次数:1124]
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唐代佛教、道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提倡,唯心主义继续泛滥,从反面刺激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继承了王充、范缜的唯物主义理论和战斗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其中以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为...
『
阅读全文
』...
谈《陋室铭》的写作艺术
[2004-08-25] [阅读次数:1280]
郭霞 人教版的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在“阅读提示”中提到《陋室铭》是托物言志的名作。笔者经仔细思考,颇不以为然。 因为,《陋室铭》并未将“陋室”的物性物态作为描述主体,甚至没有一句写到“陋室”的形状、颜色、结构、陈设等方面的特征,而是在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后�...
『
阅读全文
』...
读刘禹锡《陋室铭》
[2004-08-22] [阅读次数:2623]
苏涵 刘禹锡《陋室铭》的结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个蕴涵深远的引用,一个确定不疑的反问,在行文上是紧扣着“陋室”的“陋”字而结,在意义上却恰恰打破了“陋室”的“陋”字,启发我们作出这样的理解:我的居室虽然狭小而简陋,但由于它的主人有着芳香馥郁的“德”,有着富于诗意的审美化的生活...
『
阅读全文
』...
素琴≠丝竹——兼析刘禹锡《陋室铭》(网友来稿)
[2004-04-26] [阅读次数:2038]
江苏金坛指前中学 213234 施小民 刘禹锡《陋室铭》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语句。如果一句一句倒可理解。“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见教学用书),但作整体理解...
『
阅读全文
』...
了解写作背景是正确理解古文写作主题的前提——《陋室铭》教学一得(网友来稿)
[2002-10-22] [阅读次数:4849]
作者:王秋生 邮箱:74243054@sina.com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一名篇的艺术性倍受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和推崇。但其思想性却被定为“安贫乐道、自命清高、孤芳自赏”,教学时往往要学生“批判的接收”。可是,如果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就会发现,我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是...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诗集
[2001-10-30] [阅读次数:2817]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简介
[2001-10-30] [阅读次数:21684]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
『
阅读全文
』...
语约意丰的抒情诗——《陋室铭》赏析
[2001-10-23] [阅读次数:4636]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初中语文第四册课文《陋室铭》就是一篇这样的文章,...
『
阅读全文
』...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
[2001-04-23] [阅读次数:6469]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2000-11-15] [阅读次数:80342]
yiwei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孙权重建改用此名。 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相传诸葛亮观看山头形势,叹息“钟山龙 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这是刘禹锡七绝组诗�...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乌衣巷》赏析
[2000-11-15] [阅读次数:41768]
杨义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 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头二句以此桥名、巷 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刘禹锡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陋室铭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陋室铭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