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回家看儿子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安娜回家看儿子
共『48』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托尔斯泰名著《复活》导读(作品赏析)
[2021-10-15] [阅读次数:8752]
女主人公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爱上了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男主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被迫沦为妓女。生活的磨难令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天真,也不再相信什么善,开始吸烟酗酒麻醉自己。一次,玛丝洛娃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到审判,男主恰好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
『
阅读全文
』...
借助人物塑造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托尔斯泰《复活(节选)》讲义及练习
[2020-09-24] [阅读次数:5829]
知识导航: 托尔斯泰犹如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善于运用各种手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复活》(节选)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精妙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形象。 我们阅读小说,就是要通过作者精妙细腻的文字,探寻背后反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挖掘小说反映的思想主...
『
阅读全文
』...
跟老师一起读《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赏析(教师随笔)
[2014-09-24] [阅读次数:3179]
第一章 走进内心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将和老师一起阅读《安娜•卡列尼娜》这部非常了不起的文学巨著。 ...
『
阅读全文
』...
《战争与和平》各章情节摘要(娜塔莎教学辅助)
[2013-03-19] [阅读次数:6579]
战争与和平.笔记. 第一册.第1部 1... 1805年7月(嘉庆十年)的一天,俄国亚历山大一世皇帝母亲的女亲信安娜·舍列尔正在家里操办私人晚会,迎接陆续到来的客人。先到的贵客瓦西里公爵与安娜讨论起了风头正盛的拿破仑,而公爵此行的目的是请托安娜为次子阿纳托利谋求俄国驻维也纳使馆一等秘书的职位,...
『
阅读全文
』...
七年级上册单元作文导航及范文展播——战争与和平
[2012-12-21] [阅读次数:810]
单元作文导航 本单元作文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机会、珍爱和平生活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对战争知识的掌握和对战争性质的了解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课文设置的“铸剑为犁应有日”包含四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是为了让我们对战争的根源和战争的历史有所了解�...
『
阅读全文
』...
墨子简介(战争与和平)
[2012-11-24] [阅读次数:944]
墨子的政治主张体现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十个方面。 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
『
阅读全文
』...
关于“精神境界”的作文范文(托尔斯泰的简朴生活)
[2012-03-21] [阅读次数:1591]
高尔基曾说过,托尔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这世界的财富。这位不可思议的老人,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他一直是以燕麦粥、面包和菜羹为主食。而且,托尔斯泰不食用糖、茶和咖啡,甚至也放弃了牛奶、黄油和鸡蛋。他自己料理自己的全部生活,下地犁耕、做木工活、自己补鞋子,还给农民编写民间故事和识字课本。谁能想到,托�...
『
阅读全文
』...
《 爱情何所寄,恰似一浮萍 ——比较安娜和子君的爱情命运》
[2011-11-15] [阅读次数:666]
摘要 爱情,一个学史上永恒的主题。安娜和子君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国度,却都义无反顾地冲破封建腐朽的道德礼教的樊篱,不惜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演绎了两个叛逆女性追求爱情,追求自身独立解放的相似的命运悲剧,展现了宗教法制下农村的生活图画。 关键词 追求爱�...
『
阅读全文
』...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2011-03-06] [阅读次数:2037]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生在图拉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1845年入喀山大学东语系学习,后来转到法律系。1847年辍学,回到自己的庄园雅斯纳亚•波良那,一面自修,一面兴办农民子弟学校。1851年春随哥哥尼古拉赴高加索,参加沙皇政府...
『
阅读全文
』...
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和非暴力抗恶伦理观(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2011-03-03] [阅读次数:934]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俄罗斯的文学巨匠。在人生哲学和社会伦理问题方面也是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他的文学作品以探索人生与道德伦理为主题。其影响大的伦理思想是生命理论和以非暴力抗恶的伦理观。另外,关于道德自我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也有一定的影响。 尽管人们对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和道德哲学评...
『
阅读全文
』...
爱情何所寄,恰似一浮萍 ——比较安娜和子君的爱情命运 (备课资料)
[2010-10-14] [阅读次数:849]
爱情何所寄,恰似一浮萍 ——比较安娜和子君的爱情命运 摘要 爱情,一个学史上永恒的主题。安娜和子君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国度,却都义无反顾地冲破封建腐朽的道德礼教的樊篱,不惜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演绎了两个叛逆女性追求爱情,追求自身独立解放的相似的命运悲剧,展现了宗教法制下...
『
阅读全文
』...
安娜之死(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助读)<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2010-09-08] [阅读次数:2480]
jianghong http://bbs.ruiwen.com/thread-37869-1-1.html 8.安娜之死(列夫・托尔斯泰) 简介 • • • • • •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之一。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
『
阅读全文
』...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及评论
[2010-03-24] [阅读次数:13496]
在世界文学[2]的巍巍群山中,堪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这几座高峰比肩而立的俄国作家当首推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博学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展现的社会画面之广阔,蕴含的思想之丰饶,融会的艺术、语言、哲学、历史、民俗乃至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之广博,常常令人望洋兴叹。《...
『
阅读全文
』...
阿那托尔与娜塔莎(四)(《战争与和平》节选)
[2010-03-07] [阅读次数:1143]
三个条件 彼埃尔从德米特力叶芙娜夫人家告辞后,立刻到阿那托尔可能去的地方去寻找他。 彼埃尔所到过的茶房或俱乐部各处,大家都正在那里谈论着娜塔莎被诱拐的事。彼埃尔听了感到内心很不舒服,但他表面上还是笑嘻嘻的,故意装作不在乎的样子。 可是,他要找的阿那托尔到底躲到哪里...
『
阅读全文
』...
阿那托尔与娜塔莎(三)(《战争与和平》节选)
[2010-03-07] [阅读次数:1372]
巴拉加看情势不妙,立刻跑来协助阿那托尔挣脱那大汉的纠缠,跟着朵罗豪夫狼狈地逃上橇车。 娜塔莎的绝望阿那托尔诱拐娜塔莎为什么失败呢?那是有下面的原因和对策的:德米特力叶芙娜夫人看到索妮亚在娜塔莎房间前面的走廊上吸位着,起了疑心,于是逼索妮亚说出了一切。夫人听了这消息后非常愤怒,立刻走进娜...
『
阅读全文
』...
阿那托尔与娜塔莎(二)(《战争与和平》节选)
[2010-03-07] [阅读次数:885]
娜塔莎看完信的时候,女仆走了进来。“小姐,有一个陌生的男人要我把这封信交给你。”这是朵罗豪夫开玩笑代阿那托尔起稿的信。这封信这样开始着:昨晚我的命运已经决定了,那就是能够被你所爱,我便可以快活地活下去,否则我只有死路一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 娜塔莎把阿那托尔的这封来...
『
阅读全文
』...
阿那托尔与娜塔莎(一)(《战争与和平》节选)
[2010-03-07] [阅读次数:1821]
爱的诱 罗斯托夫伯爵一行到莫斯科以后,便寄寓在跟他们有深交的德米特力叶 芙娜夫人家。夫人是个巾帼英雄,她无论在任何人的面前,都会直率地把自 己所想的或要说的全都讲出来,因此,闻名于莫斯科社交界。 娜塔莎的名字也是夫人替她取的,所以夫人格外疼爱娜塔莎,这一次也 是她自动请罗斯托夫伯爵一...
『
阅读全文
』...
《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
[2010-03-07] [阅读次数:15104]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故事梗概] 一八○五年七月,宫廷女官安娜·芭芙洛芙娜在彼得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晚会。到会的有上流社会名流。发·西...
『
阅读全文
』...
格非谈托尔斯泰及《安娜·卡列尼娜》
[2008-09-30] [阅读次数:1468]
格非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马原有一个说法,他认为托尔斯泰是小说史上争议最少的作家。我理解他的意思,这是所说的争议最少,指的是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说,你可以喜欢或不喜欢托尔斯泰的作品,但似乎无人能够否认他作为一位杰出思想家和第一流小说家的地位。一位小说家获得如此殊荣,在文学�...
『
阅读全文
』...
两部《战争与和平》
[2008-09-30] [阅读次数:2073]
来自: 深山夜读 (郑州) 很多年以前,高中时,看完了《战争与和平》,和一位好友谈起书中的人物。他是男生,最爱的人物是娜塔莎。而我,爱的当然是安德烈公爵。 安德烈公爵不可爱。他说。 公爵的确算不上一个可爱的人物。他太完美,太理性,太深刻,太高贵,太冷傲,其...
『
阅读全文
』...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2008-09-30] [阅读次数:90181]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俄罗斯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那亚波利亚纳。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 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 一八五○年末,托尔斯泰�...
『
阅读全文
』...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
[2008-09-30] [阅读次数:18593]
托尔斯泰于SPAN lang=EN-US1828/SPAN年SPAN lang=EN-US9/SPAN月SPAN lang=EN-US9/SPAN日出生在图拉省可拉皮文县雅纳斯·波良纳的一个大贵族伯爵家庭里,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就先后离世,但是他 童年时代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SPAN lang=EN-US19/SPAN世纪SPAN lang=EN-US50/SPAN年代初期,陆续发�...
『
阅读全文
』...
读“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托尔斯泰)有感
[2008-09-04] [阅读次数:3437]
今天闲来没事,经朋友推荐,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文中的村民帕霍姆苦恼自己土地不够,一再扩充它们,却总是不满意,最终为扩充自己的土地而累死了。而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其实�...
『
阅读全文
』...
略谈安娜
[2008-09-04] [阅读次数:902]
孙甘露 一、普希金“赠送”的开头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像《安娜·卡列尼娜》这么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各种不同的层面,以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读解,去研究的。但是也有一种非常有效和非常简单的方法。 我给大家念一段托马斯·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他这段话...
『
阅读全文
』...
孙甘露谈安娜。卡列尼娜
[2008-09-04] [阅读次数:1355]
一,开场的“废话”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下午来参加这个讲座, 我觉得这更是个“交流”。我知道大家是基于对文学的热爱, 对托尔斯泰的爱,对《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爱, 才来到这里。我想把我个人阅读这部作品的心得和大家�...
『
阅读全文
』...
《战争与和平》中的三个主人公
[2008-03-17] [阅读次数:8311]
《战争与和平》有三个主人公: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 安德烈公爵出身军人世家。他参加了1805年、1812年两场战争,而战争就是要和死亡打交道。第一次他怀着对荣誉的渴望和对婚姻生活的厌倦上了战场,他渴望着他自己的“土伦”。但他没有得到他的“土伦”,反而负了重伤,只是侥幸没死。第二次他在万念俱灰中上�...
『
阅读全文
』...
《战争与和平》中的五个家庭
[2008-03-17] [阅读次数:3694]
战争与和平主要描述了五个家庭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故事以拿破仑扩张进攻的战争为时代背景而展开,互相熟识的俄罗斯年轻贵族在逐步成年过程中生活和世界观的分化,以及他们的父辈们为子女营造生活的不同表现。时间跨度主要是1805-1812的七年,最后又补充了8年后的主要人物的生活状况。充分而翔实地描述了不同类型人物的...
『
阅读全文
』...
《战争与和平》与娜塔莎
[2008-03-17] [阅读次数:5412]
小姑娘娜塔莎 不漂亮,但是很活泼 她是那么快乐 她的笑声那么响亮 就是最古板的人 也不由得被她感染 在过命名日的晚会上 她模仿十足交际家的样子 和身边的舞伴攀谈 母亲取笑她可笑的样子 她脸红地笑了 并直率地嚷着: 妈妈,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年小的�...
『
阅读全文
』...
真正的美丽与爱情——从《战争与和平》看列夭·托尔斯泰的审美观与爱情观
[2008-03-17] [阅读次数:2931]
2003年3月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3期陈慧敏(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44) [摘要]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宏篇巨著《战争与和平》里探索了一个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川什么是真工的美丽?什么是真工的爱情?这就是:只有内心美与外表美的高度统一,才能称得匕是真工的美、只有那些内心丰富...
『
阅读全文
』...
战争、历史与生命――重读《战争与和平》
[2008-03-17] [阅读次数:1405]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出来就被同时代最优秀的同行认为是世界文学经典。它想不是都不可能。屠格涅夫说,此书一出,作者“在公众的心目中便占据了首屈一指的地位。”福楼拜说:“这是莎士比亚,是莎士比亚!”――尽管托尔斯泰很不喜欢莎士比亚。以后即便作者自己思想转辙,自我贬低自己的文学成就也否定不了这部�...
『
阅读全文
』...
名著微缩: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2008-03-17] [阅读次数:1522]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长达130 多万字,历经7 年艰辛创作,受到列宁很高称赞。 小说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揭露俄国首都彼得堡的宫廷显贵和官僚贵族伐...
『
阅读全文
』...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简介
[2008-03-17] [阅读次数:13440]
【小说】--引言 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
『
阅读全文
』...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研究
[2008-03-17] [阅读次数:3922]
整理者:李晨 一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是托尔斯泰研究专家,我所使用的材料只局限于中文资料,我愿意和大家交流我读托尔斯泰作品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一定正确,也可能存在知识和材料上的错误。我的目的是要通过谈论托尔斯泰和他的《战争与和平》,使我们一起有兴趣重新理解一种历史精神传统,这种传统不是局限于�...
『
阅读全文
』...
读《战争与和平》
[2008-03-17] [阅读次数:1207]
文/柳树下的童年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了。 十二岁的时候我开始读它,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年,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才发现,这本书是我永远也读不完的。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
『
阅读全文
』...
此情可待成追忆——《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和娜塔莎
[2008-03-17] [阅读次数:4977]
芦中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 安德烈和娜塔莎是互相错过的两个人。 他们两个互相错过,不是因为尚华(安德烈的父亲老公爵)那样尖锐偏执的叫:“门第高啊?人挺好啊?啊,我那个小孙子要有后妈了!” 不是因为杨晓(阿纳托利)那充满诱惑和激情的声音:“我爱你爱到发疯了,还能见面吗?” 不是因为苏秀(娜塔莎...
『
阅读全文
』...
祖父列夫&托尔斯泰的葬礼
[2004-08-26] [阅读次数:1046]
欧阳馨编译 1910年秋末的一天,妈妈告诉我们,爷爷乘火车离开了雅斯纳雅 波良纳庄园,途中患病,住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的站长家里。妈妈去 看望爷爷,可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接到噩耗:爷爷已去世。这如同晴 天霹雷,把我们吓得目瞪口呆。 爷爷的遗体运回来时,车...
『
阅读全文
』...
托尔斯泰的日记
[2004-08-26] [阅读次数:1636]
周国平 关于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后人众说纷纭。然而,事实上,托尔 斯泰出走的真正原因也就是四十八年前新婚燕尔时令他不安的那个原 因:日记。 一 一八六二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托尔斯泰几乎通宵失眠,心里只想 着一件事:明天他就要向索...
『
阅读全文
』...
突然发现托尔斯泰有些类似庄老
[2004-08-26] [阅读次数:528]
三叶虫 (分别于2003.11.21—22上贴于“田小野论坛”) 有意思的是:托尔斯泰的一些历史观和方法论有意无意地与老子的无为而治的道学思想极相吻合,他认为历史的发展和突变往往受着其自身的难以“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规律所支配,人们只能顺其自然,放弃主观求因...
『
阅读全文
』...
托尔斯泰--反思历史的文学巨匠
[2004-08-26] [阅读次数:1182]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罗斯著名文学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著作的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
『
阅读全文
』...
托尔斯泰:私人话语与大师境界
[2004-08-26] [阅读次数:934]
网易报道 linguiniaos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光辉巨作。读者从这三部作品中能看到托尔斯泰思想总体,感觉出这位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巨擎的思想脉搏,是按什么样的节奏跳动。托尔斯泰世界观中最尖锐的矛盾,历史唯心主义和宿命论,通过他这三篇代表作得以较为完整�...
『
阅读全文
』...
托尔斯泰死在路上
[2004-08-26] [阅读次数:977]
■我是鸡汤 □连岳 连岳: 我明年就三十了。我24岁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干了两年文秘,到新加坡的一家慈善机构做执行员(主要是策划、宣传、组织活动),2003年6月回到北京成立家庭,找了一家外企做市场宣传。此后一年里,工作,学车,上法律研修班,考试,日子过得忙碌而紧张。 现在我...
『
阅读全文
』...
辜鸿铭与托尔斯泰
[2004-08-26] [阅读次数:647]
李明滨 前北大英文系教授辜鸿铭知识渊博,学贯中西,身上具有许多矛盾的现象。他既精通多种外文,又深谙西方文化,对之颇有感情;却信守儒家道德,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身为近代的名牌大学教授,却在民国以后仍拖着稀疏小辫子,穿长袍马褂,甚至提倡纳妾。世称其为京城一景,或誉之曰“文化怪杰”。 ...
『
阅读全文
』...
托尔斯泰的眼泪
[2004-08-26] [阅读次数:1842]
余杰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化的良心。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 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托尔斯泰又是一个极其谦恭的人,他 把每一位客人都当作平辈的朋友 ,他给予每一位来访者以最热切的接 待。最深邃的大海是平静的。 年轻的艺术家夏里亚宾跟友�...
『
阅读全文
』...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的决裂及和解
[2004-08-26] [阅读次数:1070]
杨建民 争吵与决裂 1861年5月的一天,俄罗斯的两位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应邀来到作家朋友费特的庄园做客。这件本来应该是十分愉快的事,不料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辩,使得两位伟大作家的关系决裂,并长久不能弥合。 当时大家在一起闲 ...
『
阅读全文
』...
最真诚的人——巴金与托尔斯泰
[2004-08-26] [阅读次数:818]
高莽 巴金一生都与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维系着精神的交往。他研究这位俄罗斯伟大文学家的生平,倾心阅读他的小说,撰写他的传记,几十年间多次在文章中回忆他阅读《复活》时心灵所经受的震撼。 早在1921年巴金17岁时,在自己的家里与朋友们办了一周刊,名为《平民之声》,从第四期起该刊便开...
『
阅读全文
』...
托尔斯泰晚年三事
[2004-08-26] [阅读次数:1107]
蒋路 落榜诺贝尔奖 托尔斯泰是阿·诺贝尔最喜爱的作家。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得主竟是二流诗人法国的苏利—普吕多姆,而呼声甚高的候选人托尔斯泰却名落孙山,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1902年,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解释说,托尔斯泰落选原因在于他对道德持怀疑态度,对宗教缺乏�...
『
阅读全文
』...
简评: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2004-08-26] [阅读次数:2381]
王佩 自现代以来,流行连篇累牍的传记。传记作者们拼命发掘一切可以搜罗的资料,力图再现笔下人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而古代的人们不是这样。古罗马普鲁塔克的〈名人传〉,司马迁的〈史记〉中每一篇传记不过几千字。古代的作者们相信,一个人一生中只有创造出伟大功业的片段值得详细记叙,其余吃喝拉撒睡的日常生�...
『
阅读全文
』...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2
[2000-12-07] [阅读次数:8628]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安娜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安娜回家看儿子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安娜回家看儿子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