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赏牡丹
共『30』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刘禹锡《秋词二首》赏析
[2017-11-08] [阅读次数:499]
秋 词 (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7-02-27] [阅读次数:2229]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
『
阅读全文
』...
袁枚《牡丹说》原文及翻译
[2016-09-03] [阅读次数:2080]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
『
阅读全文
』...
读刘禹锡游玄都观诗随想 (教师随笔)
[2016-08-11] [阅读次数:562]
唐朝诗人刘禹锡,到玄都观游玩,做过两首诗。 第一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当时是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湖南常德,十年,被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这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2016-06-01] [阅读次数:152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赏析
[2012-02-04] [阅读次数:2236]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一说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
『
阅读全文
』...
风度何来:三更有梦书作枕-----牡丹江公益大讲堂讲稿(董一菲) 作文指导
[2011-06-30] [阅读次数:995]
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中午好!今天和大家谈“风度”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应该说,我也不十分了然,只是谈谈自己的感悟而已。“风度何来”后面是个冒号,实际上是设问,选用琦君的一句话作为解读,琦君是这样说的:“三更有梦书作枕”。温家宝总理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伟大的�...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2011-03-26] [阅读次数:3923]
【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者】:刘禹锡 唐 【体裁】:七言律诗 【赏析】: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
『
阅读全文
』...
《牡丹亭》捕捉爱情神话的春影(人教版选修教学论文)
[2011-03-03] [阅读次数:1033]
《牡丹亭》:捕捉爱情神话的春影 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传奇敷演备受礼教约束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怀春慕色的故事,她因情成梦,因梦成痴,又因痴而亡。然而死犹未已,一灵不灭,继续在死亡里追寻到梦中情人柳梦梅,最后又还魂复活回到现实世界,排除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剧作,经过四百多年的流传,在舞台�...
『
阅读全文
』...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举隅 (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2011-02-28] [阅读次数:1600]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举隅 一、在《牡丹亭》产生的历史环境中了解剧作的意义。汤显祖所生活的明代万历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代。其时,东南半壁自明代中叶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从繁荣走...
『
阅读全文
』...
《牡丹亭》和《红楼梦》爱情描写之比较(高三选修教学论文)
[2010-05-21] [阅读次数:1148]
陈龙 一、历史背景相比 1、天启、万历年间的明代社会,城市经济相对发达,物质条件充盈,中上层生活侈糜,加上王学后劲恣肆,知识人士有较大的精神空间,于是谈“情”说“性”成为时尚。所以《牡丹亭》畅意地写情和欲、爱情和婚姻合一的男女之情,是顺理成章之事,当时的作者和读者均不以之为异。 &nb...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赏牡丹》赏析
[2009-03-01] [阅读次数:13096]
刘禹锡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艳无比,池中的鞭蓉清净却少了些许情感,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
阅读全文
』...
汤显祖与《牡丹亭》
[2008-10-03] [阅读次数:5808]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出生于读书世家,十四岁补为诸生,二十一岁中举,文名渐隆。因拒绝当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几次会试均落选,直到张居正去世,他才于万历十一年(1583)考中进士,此时已三十四岁。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升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
阅读全文
』...
牡丹亭
[2008-09-26] [阅读次数:1676]
〖戏剧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
『
阅读全文
』...
浅谈《牡丹亭》(教师中心稿)
[2006-06-25] [阅读次数:1834]
浅谈《牡丹亭》 湘子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于十六世纪末创作的一部描写爱情的杰作。一百多年以后,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回,写林黛玉听了悠扬婉转的《牡丹亭》曲词,竟“心动神摇”、“如醉如痴”。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以一种特殊的...
『
阅读全文
』...
《牡丹亭》何以屡提澳门(网友来稿)
[2005-09-07] [阅读次数:1024]
湖北汉川实验中学 王健龙 〈〈牡丹亭〉〉是明朝汤显祖(1550---1616)的代表作,里边多次提到澳门。在第六出〈〈伥眺〉〉中韩秀才说道:“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到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列于香山岙多宝寺中赛宝,那时一往如何?” 第二十一出〈〈谒遇〉〉写道:“[光光乍 ] (老旦扮僧上)一领破袈裟,香�...
『
阅读全文
』...
在历史中解读人间对局:汤显祖《牡丹亭·闹宴》(网友来稿)
[2005-09-06] [阅读次数:1296]
刘俊 我先讲个故事,或者说,先出一道社会经验测试题,大家看看如何对付。这是1837年9月(道光十七年),安徽省宿松县举人段光清遇到一个难题,他自己记载在《镜湖自撰年谱》这本书里。 有一天,段家的佃户,还有几户家境较好的邻居跑来诉苦,说他们忽然被差役传�...
『
阅读全文
』...
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网友来稿)
[2005-08-04] [阅读次数:1839]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供稿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
『
阅读全文
』...
非凡的秋词——刘禹锡《秋词》赏析(网友来稿)
[2005-07-29] [阅读次数:2131]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陶晓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
『
阅读全文
』...
一首生命的赞歌——刘禹锡《始闻秋风》赏析(网友来稿)
[2004-12-05] [阅读次数:2682]
刘廷富 四川省宣汉中学高级教师,校语文教研组长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飀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咏唱秋风的诗,一洗前人悲秋叹老...
『
阅读全文
』...
大业未成 英雄含恨——刘禹锡《蜀先主庙》赏析(网友来稿)
[2004-11-17] [阅读次数:1995]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钟永辉 陈伯伦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先主,指刘备。这是一首凭吊诗,属咏古诗类。 首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极写顶天立地的英雄刘备,他那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
阅读全文
』...
风头出尽观春香 ——《牡丹亭·闺塾》鉴赏指要 (教师中心稿)
[2004-08-28] [阅读次数:3383]
四川省金堂中学 童华池 《闺塾》一出戏,出场人物共有三个:塾师陈最良、杜府小姐杜丽娘及婢女春香。在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单元的四篇中国古代戏曲课文中,较之于《窦娥冤》、《长亭送别》和《哀江南》,《闺塾》的“戏”“做”得最充分,那些则是�...
『
阅读全文
』...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自然观
[2004-08-26] [阅读次数:1127]
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唐代佛教、道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提倡,唯心主义继续泛滥,从反面刺激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继承了王充、范缜的唯物主义理论和战斗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其中以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为...
『
阅读全文
』...
读刘禹锡《陋室铭》
[2004-08-22] [阅读次数:2625]
苏涵 刘禹锡《陋室铭》的结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个蕴涵深远的引用,一个确定不疑的反问,在行文上是紧扣着“陋室”的“陋”字而结,在意义上却恰恰打破了“陋室”的“陋”字,启发我们作出这样的理解:我的居室虽然狭小而简陋,但由于它的主人有着芳香馥郁的“德”,有着富于诗意的审美化的生活...
『
阅读全文
』...
素琴≠丝竹——兼析刘禹锡《陋室铭》(网友来稿)
[2004-04-26] [阅读次数:2042]
江苏金坛指前中学 213234 施小民 刘禹锡《陋室铭》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语句。如果一句一句倒可理解。“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见教学用书),但作整体理解...
『
阅读全文
』...
怎一个“闹”字了得 ——谈《牡丹亭·闺塾》的喜剧氛围
[2002-08-12] [阅读次数:7400]
何铭 《牡丹亭·闺塾》后称“春香闹学”。著一“闹”字,极其恰切地道出了这出戏的诙谐情节和喜剧气氛。 春香之“闹”,被作者泼墨酣写。春香对读书受教本就不感兴趣。在她看来,“《昔氏贤文》,把人禁杀”。古人囊萤趁月、悬梁刺股读书,春香认为是“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a”,更...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诗集
[2001-10-30] [阅读次数:2820]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简介
[2001-10-30] [阅读次数:21687]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2000-11-15] [阅读次数:80345]
yiwei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原为楚国金陵邑,孙权重建改用此名。 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相传诸葛亮观看山头形势,叹息“钟山龙 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这是刘禹锡七绝组诗�...
『
阅读全文
』...
刘禹锡:《乌衣巷》赏析
[2000-11-15] [阅读次数:41771]
杨义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 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头二句以此桥名、巷 名为对,实在是妙手天成。妙...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刘禹锡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赏牡丹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赏牡丹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