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促织
共『15』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促织》课文详解及教学设计
[2021-05-11] [阅读次数:2889]
(一)课文解说 促织,即蟋蟀的别名。这种昆虫常出现在古人的诗歌中,如《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人把蟋蟀鸣叫的声音附会成“催促织布”,遂称之为“促织”。《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就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的诗句。 蟋蟀的雄虫...
『
阅读全文
』...
《促织》原文、翻译、分析与鉴赏
[2018-12-05] [阅读次数:1487]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
阅读全文
』...
蒲松龄《种梨》有乡人货梨于市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8-04-24] [阅读次数:3044]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
『
阅读全文
』...
我对《聊斋志异》浅见 (人教版)
[2011-04-26] [阅读次数:843]
清代着名作家蒲松龄的名着《聊斋志异》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中国古典文学精品,是传世藏书。 那么,《聊斋志异》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该书作者是一位什么人呢?它留给我们后人什么启示呢?为了共同研究《聊斋志异》这部传世藏书,笔者谈谈对《聊斋志异》这本书的理解,与各位老师商榷。 ...
『
阅读全文
』...
谈谈《聊斋志异》的陌生化审美效果(教师中心稿)
[2005-04-01] [阅读次数:2358]
内容提要: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成就很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小说在载体的选择上、...
『
阅读全文
』...
《促织》艺术谈片(网友来稿)
[2005-01-06] [阅读次数:2121]
广东中山二中 蒋晓辉 蒲松龄的《促织》,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写尽了成名一家的悲惨遭遇。随着成名一家由悲而喜,由喜而悲,悲极复喜的情节的展开,矛盾不断发展,趋向激化,从而使成名在经济上、肉体上,特别是在精神上所受的摧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反动本质。语言多用白描,�...
『
阅读全文
』...
从《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说起(网友来稿)
[2004-09-03] [阅读次数:2364]
缪自钧 在《聊斋志异》这部内容丰富、人物刻画鲜活的短篇小说集中,塑造了许多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青年男女的形象,表达封建社会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压制扼杀个性自由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女性的形象刻画尤为熠熠生辉,在塑造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当中,悍妇形象塑造不是...
『
阅读全文
』...
蒲松龄
[2004-08-26] [阅读次数:2000]
(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
『
阅读全文
』...
谈《促织》的想像艺术
[2004-08-25] [阅读次数:1766]
王征平 《促织》是蒲松龄揭露社会黑暗、抒发内心“孤愤”的代表作之一。这篇作品不仅以其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和心理描写的细腻真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在作者的艺术想像中所表现出来的幻像与理念的巧妙结合也很值得后人借鉴。 首先,作者化主人公的心理幻像为故事情节,真实地展示了处...
『
阅读全文
』...
《促织》研讨四题
[2004-08-25] [阅读次数:2778]
姜仁斌 《促织》是一篇寓意颇深的小说,其寓意绝不亚于一篇寓言。清代南屯阝在题跋中说:“余观其寓意,十固八九。”此言虽未免过分,但该书的寓意的确是既深刻又丰富的。为了更好地挖掘《促织》的思想意义,拟四题以引导学生研讨。 一、《促织》是喜剧还是悲剧? 《促织》的�...
『
阅读全文
』...
上有好焉,下必趋焉——从《促织》一文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本文化本质(网友来稿)
[2004-08-14] [阅读次数:2769]
作者题记: 这篇文章初看之下,属老生常谈拾人牙慧。上课时我就给学生讲,蒲松龄老先生在《促织》里用一根绳索把上至皇帝下至里正的一应大小官员挨着挨着捆起来,然后对其予以一顿鞭笞痛打。所以那些一心想在文章里找一点新奇之感的人多半会感到失望。我作本文,观点为与传统观点并无太大的不同——都是说封建社会官府�...
『
阅读全文
』...
悲苦社会,凄美人生——以对比解读《促织》点滴 (网友来稿)
[2004-05-10] [阅读次数:3554]
四川省中江中学校 邹红军 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促织》,叙写了明宣德年间童生成名,被“猾胥报充里正”后,与促织相关的一系列悲酸故事。小说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特别是对比手法的充分应用,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表现力、主题思想。下面,笔者试从小说中对比手法的应用分析入...
『
阅读全文
』...
亦人亦虫 可叹可悲——浅说《促织》的思想性 (教师中心稿)
[2003-03-27] [阅读次数:6780]
●纪拥军 《促织》是《聊斋志异》里的名篇,也是《聊斋志异》里最杰出的、闪耀着反封建的思想光辉的一篇。它写的是一个“离魂”的故事。其实,这种故事本身并没有新奇之处。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无论是六朝志怪还是唐宋传奇里,这种题材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中的《庞阿》可以说是“离魂”故事...
『
阅读全文
』...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2002-06-12] [阅读次数:6783]
听众朋友,在十八世纪前后,中国出现了一部十分有名的短篇小说集,那就是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著名的小说家蒲松龄是山东人,他的家曾是当地的大族。但是明末清初的战乱,使他的家败落下来。蒲松龄曾多次参加乡试,但都没有中举。为了生计,蒲松龄只好为官僚做幕宾,或为有钱人的孩子做...
『
阅读全文
』...
浅谈《促织》的艺术魅力
[2001-11-02] [阅读次数:6699]
[325802]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 罗明誉 关于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古书有载:“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促织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促织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促织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