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死水
共『41』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闻一多《红烛》赏析
[2020-09-16] [阅读次数:28421]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现代爱国诗人。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为闻一多、徐志摩。其中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
『
阅读全文
』...
祈祷 闻一多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03-17] [阅读次数:2609]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红烛》原文及赏析
[2019-09-05] [阅读次数:146008]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备课及教学建议
[2017-01-30] [阅读次数:781]
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汉族。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2017-01-30] [阅读次数:2189]
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 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1] (2017年人教社教材改版,改版后文章恢复初名[2] )。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您仅是普通人
[2016-12-25] [阅读次数:550]
在如此绚丽的背景里,如果你不曾到来,这满目的繁华,这跳动的火焰,这凝视的双眸,只能徒留虚空与寂寥。不问前世,不问来生,多想,就这样醉在静静的拂晓,用你一如既往的关注与默契,抚平我生命的沧桑,拭去我暗夜的清愁,让我感受一片枫叶的静美与精致、一滴露珠的晶莹与纯粹、一缕清风的柔情与向往……多想,就这...
『
阅读全文
』...
《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11-05-14] [阅读次数:4495]
11 邓稼先 一、基础部分 1.下面几组字中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租 诅 祖 沮 &n...
『
阅读全文
』...
与闻一多相关的高考写作素材(语文版高二必修作品赏析)
[2011-02-16] [阅读次数:1860]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闻一多) B、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的心里 (闻一多) 角度点拨:①爱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民族气节) 写作片段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发现》、《闻一多先生的书桌》赏析
[2009-02-19] [阅读次数:5975]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斗士集于一身的爱国民主战士,新月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先后出版诗集《红烛》、《死水》两本。这两首诗,均选自《死水》诗集中。 《发现》 1925年夏天,闻一多满怀赤子之心、爱国激情、报国之志从海外归来,其时正是“五卅”运动之后,帝国主义逞凶、军阀战争频仍,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国家的现状�...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的《发现》《闻一多先生的书桌》导读
[2009-02-19] [阅读次数:895]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斗士集于一身的爱国民主战士,新月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先后出版诗集《红烛》、《死水》两本。这两首诗,均选自《死水》诗集中。《发现》 1925年夏天,闻一多满怀赤子之心、爱国激情、报国之志从海外归来,其时正是“五卅”运动之后,帝国主义逞凶、军阀战争频仍,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国家的现状使他极�...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徐志摩对“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
[2009-02-19] [阅读次数:5392]
闻一多在1926年5月的《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徐志摩在《诗镌弁言》中宣告:我们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构造适当的躯壳,这就是诗文�...
『
阅读全文
』...
《新诗三首》笔记之《也许》(闻一多)
[2009-02-17] [阅读次数:3153]
一.闻一多《也许》一诗是一首悼亡诗。试回答:(1)作者以《也许》为题,有什麼含义? 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 答:a)「也许」一词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於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 故此以「也许」为题,想像女儿只是睡著了,没有死去。 b)诗�...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也许》鉴赏
[2009-02-17] [阅读次数:13237]
一、整体感知 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南浠水,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子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闻一多得知后,又匆匆返回家乡。但已经晚了,立瑛因病情严重,无法挽救,不幸夭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写下这首诗。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葬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者告别死者的哀伤,哀惋而不�...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也许──葬歌》赏析
[2009-02-17] [阅读次数:8003]
《闻一多名作欣赏》·也许2005年7月15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也许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也许——葬歌》赏析
[2008-10-03] [阅读次数:5442]
也许(闻一多) ——葬歌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 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
『
阅读全文
』...
新月诗派论:闻一多、徐志摩
[2008-09-29] [阅读次数:3664]
作者:黄昌勇 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到20年代中期,结束了初期的强劲,进入了一个消歇的阶段,新诗人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新的美学风范的追寻与建立,目的是让新诗的发展向新的路途掘进。面对五四草创时期的白话自由诗、创造社等掀起的浪漫主义的诗学风暴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探索值得关注:一是前...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的诗
[2008-09-29] [阅读次数:9230]
闻一多是新月派中理论和创作全面发展的诗人,尤其在新格律诗的理论方面,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三美”主张,认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格律可从两方面讲:(一)属于视觉方面的,(二)属于听觉方面的。这两类其实又当分开来�...
『
阅读全文
』...
舞动“文史一家”大旗激活语文教学的一潭死水(网友来稿)
[2008-07-01] [阅读次数:719]
湖南省凤凰一中 杨红光 毛泽东曾说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同理,任何时期的历史内容大多都得依靠文学形式记录下来,传播开来。没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就没有办法创作出有历史重量的文学作品,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发现》赏析(人教版高二必修)
[2008-05-21] [阅读次数:19651]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
『
阅读全文
』...
没有"?"思维是一潭死水(网友来稿)
[2005-05-19] [阅读次数:985]
彭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高级阶段。积极的思维状态,对于人们掌握知识、认识规律、提高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思维的解放,就会带来观点的碰撞,而观点的碰撞就会闪烁耀眼的火光,使思维的能力得到提升”。 时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管那种以教师为...
『
阅读全文
』...
回归与期盼——闻一多《七子歌——澳门》赏析(网友来稿)
[2005-01-30] [阅读次数:4717]
邢少山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译论》第二卷第三十期�...
『
阅读全文
』...
《死水》无“反讽”!(网友来稿)
[2004-10-27] [阅读次数:1691]
江苏常州新桥中学 刘成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鉴赏闻一多的《死水》一诗时,认为“诗人借鉴西方文学现代派始祖质疑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为揭露、批判‘死水’的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珍珠’等华丽词语描写�...
『
阅读全文
』...
泼向“死水”都是“火”——闻一多《死水》赏析(网友来稿)
[2004-10-10] [阅读次数:3832]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其笔法之辛辣老到、隐晦曲折,其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之典雅富丽、意味悠长,向来为人称道。不过,对于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却一向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死水》...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的两次转向
[2004-08-26] [阅读次数:1207]
作者: 雷颐 在20世纪20年代以诗集《红烛》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闻一多,在40年代成为“民主斗士”倒在血泊中。综观他不长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发展,充满急剧的变化:由感情奔放如烈火腾烧的诗人突变为埋首故纸堆的冷静学者;又由躲在书斋不问世事的学者一跃而为怒争民主自由的勇士——也由对共产党的长期不理解转�...
『
阅读全文
』...
《一代名师》:闻一多
[2004-08-26] [阅读次数:1394]
主持人:作为诗人、美术家、学者的闻一多,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他一生把“爱”看成是诗人的天赋,而一旦这种爱冲出了书斋,他就成了一位斗士,他的生命也就成了一篇真诚、刚烈的诗篇。 闻一多,著名诗人。他的新诗曾一度影响了二十年代的诗风。他提倡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
『
阅读全文
』...
公朴、闻一多被暗杀案侧记
[2004-08-26] [阅读次数:1623]
一九四六年七月,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在昆明先后被暗杀后,许多人都认为是军统特务干的。我当时在军统局任总务处处长,不知道这件事的内幕,连军统局局本部主管这类工作的负责人也不清楚。蒋介石从庐山打长途电话到南京责问毛人风的时候,毛人凤也回答不出是什么人于的,只能说他没有叫人干这件事。据说蒋介石当时对这件事...
『
阅读全文
』...
鲁迅、闻一多的《庄子》散文艺术研究
[2004-08-26] [阅读次数:2075]
聂永华 在20世纪前期的《庄子》散文艺术研究中,鲁迅和闻一多以其精辟而新锐的理论洞察,奠定了《庄子》散文艺术研究的基础,故特拈出予以评述。 鲁迅倾心于庄子的哲学和文章,思想和文风上受到庄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郭沫若在194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详细列举了鲁迅在词语、题材方面对《庄子》的引用,...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在长夜中探索的足迹
[2004-08-26] [阅读次数:1345]
内容提要 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在思想倾向上交织着作者爱国主义、反帝思想和追求美好祖国的抱负未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这些诗印下了诗人在漫漫长夜的旧中国探索前进的足迹,表现出他在早期寻求理想的祖国时充满希望和失望的思想反复,反映了诗人民主主义思想的局限,并 由此而导致他在《死水...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曾站在革命对立面吗
[2004-08-26] [阅读次数:1056]
千龙新闻网 闻一多所作《七子之歌》 闻一多全家福。 数月后,遭国民党暗杀身亡 我很喜欢看《文摘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等报纸,因为其中常有佳作,观点新,资料新,读后使人受益颇多。但我最近看到一篇题为《站在革命对立面的闻一多是如何转变的》(编者:见附件)的文章...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李公朴死得其时!
[2004-08-26] [阅读次数:2075]
许志林 我写下这个题目,决不是希望我心中所崇敬的民主战士早死,而实在是阅读 最近刚出版的鲁迅儿子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的一些记述、和新 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以后,不得不发出的感慨。现把这一段内容原文 摘录如下: “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网友来稿)
[2004-08-13] [阅读次数:1821]
彭瑶萍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 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
阅读全文
』...
一柄致命的铁锤——试论《死水》的杀伤力(论坛帖)
[2003-08-16] [阅读次数:2644]
论坛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6466 郭成杰 闻一多的《死水》写于1925年4月,写作的初衷是抒发对当时诗人所处社会现状的绝望及愤慨。闻一多真是诗人中诗人,他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拍案而起的激越也体现在《死水》中。诗歌首段即对“死水”作了一番直描的盖...
『
阅读全文
』...
解读《死水》《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2002-12-08] [阅读次数:11287]
415000 湖南常德市一中 杨智慧 宅电:0736-7260126 《死水》《再别康桥》是新月诗派主要代表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的经典名作。仔细赏读这两首诗,我们能够咀嚼出新月诗派绘画美的丰富意蕴。 “死水”激起人们的总是肮脏、腥臭、死气沉...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2002-07-03] [阅读次数:2601]
雷颐 在20年代以诗集《红烛》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闻一多,在40年代却以倒在血泊中的“民主斗士”震惊全国。纵观闻氏不长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发展,却充满了令人心惊的戏剧性变化和内在的“紧张”:由感情奔放如烈火腾烧的诗人突变为埋首故纸堆的冷静学者,又由躲在书斋不...
『
阅读全文
』...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2001-08-15] [阅读次数:2148]
朱自清 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 的大损失。关于后一方面,作者知道的比较多,现在且说个大概,来追悼这一位多年敬佩的 老朋友。 大家都知道闻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红烛》,尤其�...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故事梗概
[2001-07-27] [阅读次数:6681]
闻一多,本世纪最有个性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1925年6月,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到中国,准备在国内开展戏剧运动,并和一批热血文人创办大江会,奉行以国家强盛为本旨的国家主义,想借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来振兴中国。 �...
『
阅读全文
』...
缅怀闻一多先生
[2001-07-27] [阅读次数:3319]
长江日报 柏书霁 1999年11月24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和杰出的诗人、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一)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族的家庭。5岁...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死水》赏析
[2001-07-27] [阅读次数:128108]
死 水①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
『
阅读全文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2001-07-27] [阅读次数:7235]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散文精品·名人纪念与回忆 臧克家“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一句话》赏析
[2000-10-22] [阅读次数:22531]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月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
『
阅读全文
』...
闻一多《死水》赏析
[2000-10-22] [阅读次数:8605]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闻一多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死水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死水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