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登岳阳楼
共『50』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杜甫的洞庭人生(教师随笔)
[2022-03-11] [阅读次数:209]
夫子学校高中部 张继全 公元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58岁的杜甫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
『
阅读全文
』...
杜甫《客至》诗歌译文及赏析
[2022-01-26] [阅读次数:781]
客至 杜甫〔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
『
阅读全文
』...
杜甫《登高》备课资料(含译文及赏析)
[2020-10-21] [阅读次数:633]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
『
阅读全文
』...
秋风悲歌为谁鸣——读杜甫的《登高》(作品赏析)
[2019-02-07] [阅读次数:653]
唐大历二年即公元767年,已步入人生暮年的杜甫渐至穷途末路,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突然辞世,使暂时安定之后的杜甫,又失去了生活的靠山,他不得不开始又一次选择自己人生的归宿。生活愈艰难,遭遇愈坎坷,然而从成都一路向东,直到夔州后的两年的光阴,他的才情、诗情如同寒天的梅树,愈枯瘦的枝绽放出的竟然是惊艳脱俗的花�...
『
阅读全文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赏析及练习
[2018-09-20] [阅读次数:850]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白话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
『
阅读全文
』...
杜甫《客至》赏析及练习
[2018-09-18] [阅读次数:1362]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白话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
『
阅读全文
』...
杜甫生平简介
[2018-04-23] [阅读次数:4235]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
『
阅读全文
』...
杜甫《咏怀古迹》琵琶曲《十面埋伏》简介
[2018-03-02] [阅读次数:1126]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至今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中,《十面埋伏》都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
『
阅读全文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译文及赏析
[2017-11-08] [阅读次数:782]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解】 1.选自《杜诗详注》 2.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3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4崔九:崔涤,...
『
阅读全文
』...
“极其遗憾”的错误——谈人教必修三高中语文教材中错之杜甫《登高》
[2016-04-08] [阅读次数:735]
“极其遗憾”的错误 ——谈人教必修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错误(之二) 王万祥 错误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9页,注释⑨和⑩。 错误内容:杜甫《登高》一诗的课下注释:⑨[苦恨]极其遗憾;⑩[繁霜鬓] 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我认为这两个注释是错误的。作者把律诗讲究工整对�...
『
阅读全文
』...
“省识”非“曾识”——谈人教必修三错误之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016-04-08] [阅读次数:621]
王万祥 错误出处: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三38页,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 错误内容:“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中的“省”,课下注释为“曾经”。 我认为把“省”解释为“曾经”是错误的。如果解释成“曾经”那么主语无论是汉元帝还是画工都讲不通。 要准确理解“省识”的...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朗读节拍
[2016-03-27] [阅读次数:1616]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阅读全文
』...
标新立异二月花——读《岳阳楼记》有感 教师随笔
[2015-10-09] [阅读次数:470]
标新立异二月花 ——读《岳阳楼记》有感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我的,在这第三节课里我复习了第三节课的《岳阳楼记》。临近课尾,我突发奇想:范仲淹和滕子京的思想境界到底高在哪里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惊目圆睁,有的欲言又止,有的慌乱查询,有的木坐枯等······返回�...
『
阅读全文
』...
2015年高考语文考前古诗词赏析-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曲江对雨杜甫 (高三)
[2015-05-21] [阅读次数:697]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一首让苏轼、秦观自叹不如的诗 曲江对雨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四才子补缺字的故事: 宋代著名才子苏轼�...
『
阅读全文
』...
成都杜甫草堂(陈祥书) 教师随笔
[2014-12-01] [阅读次数:644]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成都草堂,坐落于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为“成都草堂”。对此,杜甫曾吟诗描绘:万里桥西�...
『
阅读全文
』...
语文版八下第七单元课文分析(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2014-06-04] [阅读次数:2224]
语文版八下第七单元安排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篇篇都是千古美文,分量实在是太重了,不敢轻易怠慢。翻开书,一口气把这四篇文章读完,一个词,酣畅淋漓,一句话,前有大师,后无来者。文言文教学要想做到扎实而灵动,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文言功底,底蕴深厚...
『
阅读全文
』...
不太对等的友情——谈李白和杜甫之交
[2014-01-09] [阅读次数:1509]
安徽省濉溪初级中学 任明新 熟悉唐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唐代是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王朝,其中很多诗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被传为千古佳话。其中最为后人们所称道的是两位光耀千古的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结下的深厚情谊,让人为之赞叹和感动。但是很多人却不太知道,两位大诗人的友情是不太对等的友情...
『
阅读全文
』...
杜甫死因探密
[2013-12-13] [阅读次数:787]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在奔波。 虽然后世一提到杜甫,都将其与李白一并视为唐诗的代表与化身,但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在其生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更没有享受到创作带给他的荣耀与富...
『
阅读全文
』...
《杜甫诗三首》资料汇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2013-03-06] [阅读次数:1482]
同学们知道“李杜”指的是哪俩位诗人吗?(大李杜:李白和杜甫。)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走进杜甫和杜甫的诗──《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
『
阅读全文
』...
杜甫诗中的“哭”字
[2012-11-06] [阅读次数:2098]
丁启阵 清人袁枚《马嵬》诗云:“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指的是杜甫《石壕吏》诗所反映的唐朝普通百姓所经受的苦难,比起白居易《长恨歌》所反映的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更加悲惨,更加值得同情。其实,诗圣杜甫不但善于表现百姓的苦难,善于描写百姓的泪水,同时深挚的悲悯情怀�...
『
阅读全文
』...
论杜甫《望岳》诗的练字艺术
[2012-11-05] [阅读次数:2122]
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四中学 杨晓铭 昔人有云:“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杜甫作为诗之大家,其锤炼字句的功夫向为学界所推崇。宋代的黄庭坚断言,“拾遗句中有眼,篇篇有之。”对杜诗的炼字作了极�...
『
阅读全文
』...
杜甫是个穷光蛋么?
[2012-10-20] [阅读次数:863]
丁启阵 似乎不少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只有把杜甫的人生说得很穷困很悲惨,才是对杜甫的尊重与理解。其实,这种观念不但是错误的,而且也是危险的。不尊重事实,必然会导出背离人性、扭曲人性的结论。 这里,我还要讲述一个事实:杜甫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穷。 如今稍微有点钱的人家,私家交通工具...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2-10-09] [阅读次数:2025]
第21课 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 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
『
阅读全文
』...
没有行走,就没有诗圣杜甫
[2012-09-10] [阅读次数:830]
丁启阵 近代法国哲人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曰“诗穷而后工”。当穷困与运动在一个诗人身上交集时,便成就了一位悲天悯人的伟大诗人——诗圣杜甫。 根据“运动”的情况,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35岁之前是主动的轻松的行走,35岁之后是被动的沉重的行走。35岁之前,他...
『
阅读全文
』...
杜甫为什么没有出家?
[2012-08-31] [阅读次数:588]
丁启阵 早在青年时代,杜甫便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高远理想。由于出生在“奉儒守官”的家庭中,从小接受的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教育;由于聪明早慧,有诗才,少年时代即受到了若干前辈名流的赞赏;杜甫对于实现自己人生理,非常自信,认为自己很快便能位居要津,一展才华。 但是,事与愿违...
『
阅读全文
』...
杜甫三首望岳诗隐藏的心灵秘密
[2012-08-23] [阅读次数:2519]
丁启阵 杜甫一生,总共写过三首题为《望岳》的诗。这三首《望岳》诗,望的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写作时间大约分别为:开元二十四年(736)、乾元元年(758)和大历四年(769),正好分处杜甫青年、中年和暮年三个时期。这三首诗,基本上都是借景抒情之作,形象地展现了杜甫一生的三种心境。按�...
『
阅读全文
』...
杜甫和李白的兄友关系
[2012-08-11] [阅读次数:5516]
丁启阵 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是曾经亲密交往的好朋友,诗国的天空中,二星同耀,辉映千古,已然是奇事一桩,堪称文学史奇迹。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一见面,就自告奋勇做起了李白的导师,既指点李白的为人处世,又指点李白的诗歌创作,更是出人意料,奇之又奇。 ...
『
阅读全文
』...
杜甫一生四次死里逃生
[2012-07-13] [阅读次数:796]
丁启阵 杜甫一生,追求仕进实现政治理想的道路荆棘丛生,充满坎坷。35岁以后,在长安多年求官不得的待业状态,得官之后不久即被迫辞去,加上安史之乱爆发,关中京畿地区闹饥荒,粮价飞涨,杜甫一家的经济状况日趋恶化。华州(在今陕西)弃官之后,挈妇将雏踏上漂泊的道路,先后在秦州(在今甘肃天水市)同谷(在今...
『
阅读全文
』...
杜甫的求职简历
[2012-07-09] [阅读次数:1658]
丁启阵 杜甫于24岁那年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因为文章不合时宜(“忤下考功第”),结果落选了。十二年之后,杜甫36岁那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是朝廷临时增设的恩科考试),李林甫阴谋制造“野无遗贤”的盛世假象以奉承皇帝英明,参加这次考试的举子一个也没有录取。35岁之前,因为能够依靠父亲、姑母等长辈...
『
阅读全文
』...
关于杜甫晚年的乞丐生涯
[2012-07-06] [阅读次数:3524]
1、杜甫是个老乞丐 古今中外,文人当乞丐并不鲜见。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八期(1925年11月7日)的《闲话》里说:“有人游历西班牙,他的引导指了一个乞丐似的老人说,那就是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听者惊诧道:塞万提斯么?怎样你们的政府让他这样的穷困?引导者道:要是政府养了他,他就不�...
『
阅读全文
』...
唐之韵杜甫 解说稿(苏教版高二选修)
[2012-05-30] [阅读次数:1461]
千秋诗圣 (上篇)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
『
阅读全文
』...
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经历
[2012-05-05] [阅读次数:9007]
丁启阵 诗圣杜甫,他不太长的一生(杜甫享年59),跟不少地方发生过关系:出生地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童年基本上在那里度过,三十余岁时又曾在那里建筑土室(窑洞),度过新婚岁月;少年青年时期寄居洛阳姑妈家,以青年才俊身份成为上流社会沙龙宴集的常客;青年时期先后漫游吴越、齐赵、梁宋,其中在吴越、...
『
阅读全文
』...
杜甫——一个充满柔情的诗人
[2012-04-18] [阅读次数:1098]
丁启阵 近期网络上流行的“杜甫很忙”漫画集,杜甫被化身各种动漫人物,有戴墨镜的,有骑机车的,有手中握枪的,形象很酷。玩一玩,娱乐一下,无可厚非。但是,请别忘了,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千百年来受到最高的礼遇,他的诗歌,人们代代相传,背诵不辍,决非因为他是一个酷酷的名人,而是因为,他是一...
『
阅读全文
』...
杜甫《孤雁》赏析
[2012-03-25] [阅读次数:67588]
作品名称:《孤雁》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出自:《杜甫全集》 作品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品译文 一只离群的孤雁�...
『
阅读全文
』...
品《岳阳楼记》,敬范仲淹真
[2012-03-08] [阅读次数:1064]
纵观悠悠历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现古人终生有两个人生目标:一是习文,追求文满天下;二是做官,力求造福百姓。这两个目标前者多为后者服务。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些带着文人气质的为官者。可文人书生意气,不媚俗,不转圜,不谙世事。所以在追求仕途当中,总是磕磕绊绊。说也奇怪,文人在这一磕一绊中却悟得...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知识点归纳
[2011-12-22] [阅读次数:9676]
一、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 1.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 (二)文言词语 1.古今异义 【守】古义:做州郡的长官。今义:看护,把守。【制】古义:规模。今义:多指制度。【气象】古义:景象...
『
阅读全文
』...
为何当今出不了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
[2011-11-10] [阅读次数:1403]
丁启阵 有位网友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为什么出不了像李白与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愿意并乐意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确认一个事实:现在的确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其实,李白杜甫生前虽然诗名不小,但是,都很坎坷落魄,灰头土脸的,完�...
『
阅读全文
』...
岳阳楼记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011-11-03] [阅读次数:2547]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
『
阅读全文
』...
对比反衬,顿挫有力 ——杜甫晚年诗歌艺术手法浅谈 (人教版)
[2011-10-29] [阅读次数:2502]
在高中古诗中,杜甫晚年的三首诗歌——《登高》《登岳阳楼》和《旅夜抒怀》很有分量。一般鉴赏都倾向于从情景交融、气象雄浑、忧国忧民之情和精整严密的格律方面进行赏析,这固然不错;但笔者认为,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也是非常突出、值得注意的,它甚至是杜甫晚年(特别是永泰元年后)诗歌的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 ...
『
阅读全文
』...
新材料作文范文——悲歌叹杜甫(陆波美文荐读)(网友来稿)
[2011-10-15] [阅读次数:1899]
悲歌叹杜甫 ——浙江·陆波 平生不大喜欢杜甫。 不客气地说,杜甫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显得很委琐:长身瘦躯,缯衣麻鞋;薄唇细眼,愁眉苦脸,典型的一个认低服小的糟老头子!如果说李白呈现给我们的是浑身氤氲着侠气、仙气、阳刚之气的话,那么,迎面而来的杜甫则是整个...
『
阅读全文
』...
唐诗赏析:秋风词、春望、贫女、遣悲怀&其一(悼亡诗)、遣悲怀&其一 行宫、登岳阳楼(备课资料)
[2011-09-01] [阅读次数:1143]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注释】 [译文]秋天的风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
『
阅读全文
』...
《杜甫的一生》 (人教版高二选修 备课资料)
[2011-08-11] [阅读次数:1211]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又因担任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世称他为杜工部。杜甫的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本人则被尊称为诗圣。韩愈称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自己说:“...
『
阅读全文
』...
吟《登高》品写景 ——探析杜甫诗的写景特点(备课资料)
[2011-05-26] [阅读次数:3740]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对后世影响深远。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时的杰作。大历二年(767)秋天重阳节时,诗人约远亲吴郎来饮酒,吴郎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
『
阅读全文
』...
杜甫《石壕吏》作品赏析
[2011-03-29] [阅读次数:2780]
石壕吏 杜甫 【简析】 《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这是叙事诗。作者按他的行踪,以第一�...
『
阅读全文
』...
杜甫《望岳》作品赏析
[2011-03-29] [阅读次数:13601]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首联两句,从远望角度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景象。开篇以问句领起,形成突兀的语势振起�...
『
阅读全文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2011-03-26] [阅读次数:94044]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
阅读全文
』...
杜甫《春望》赏析
[2011-03-25] [阅读次数:181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
阅读全文
』...
杜甫《望岳》赏析
[2011-03-25] [阅读次数:3925]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
『
阅读全文
』...
试论杜甫笔下的妻子形象(1)
[2011-03-20] [阅读次数:3124]
李舒凡惠州学院 中文系2004级本科3班(指导教师:杨金文讲师) 摘要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他数量不多的关于妻子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他塑造的妻子形象,在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独特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下逐一展现出来,并表现出其时代和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首先,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同时又是劳动妇女的�...
『
阅读全文
』...
试论杜甫笔下的妻子形象(2)
[2011-03-20] [阅读次数:1878]
在中国的诗史上,以夫妻生活为题的诗歌,虽不是创作的主流,但数量也是不少的。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诗经》,《诗经》中描写夫妇之情的作品。有我们所熟悉《周南•卷耳》、《王风•君子于役》等都表现了家中妻子对远游丈夫的思念和关心,她们的形象可以说是思妇、闺中怨妇的雏形。还有一种与思妇、闺怨主题近似的�...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登岳阳楼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登岳阳楼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登岳阳楼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