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您现在的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师备课中心] →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共『50』篇备课资料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淡薄、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单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脱节等。如何让传统...
阅读全文』...

     一、作文题目及材料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
阅读全文』...

     一、作文题目及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视频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美食、旅游、音乐、舞蹈、搞笑等各个领域。一方面,短视频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娱乐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短视...
阅读全文』...

    褒词误用贬义:    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
阅读全文』...

     修辞手法简表    名称 特 点 类别 举 例 说 明 修辞作用    比喻 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相似点。 明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者缺一不可。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简言之,就是使语言形...
阅读全文』...

     学考必背文化常识    【年龄称谓】    赤子(0岁)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垂髫(3-9岁)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    总角(9岁-13岁)9岁之后,...
阅读全文』...

     必修(上)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芣苢》 (《诗经国风周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    《诗经》�...
阅读全文』...

     《庆余年》剧情介绍    范闲十五岁的时候,父亲范建及监察院院长陈萍萍派用毒高手费介教他识毒用毒和武功,四年后范闲武力已属上乘。在破解了一场投毒事件后,他带着危机感和对真相的探索前赴京都。在熟悉京都的过程中,范闲见识了柳如玉和弟弟范思辙的下马威,对未来的妻子林婉儿一见钟情,也看到了亭亭玉立的...
阅读全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外交部: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材料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礼记中庸》     料三:习...
阅读全文』...

     112.科技创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说:“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
阅读全文』...

     15.高考热点主题 自在与收敛    (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但随着这种“自在”发展到极致,他被�...
阅读全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整体思维。如中国的文艺创作、鉴赏注重整体把握,所谓“气象”“神的”“格调”等,都是文艺作品给予欣赏者的总体感受。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分析的方法在西方发展起来,要求把事物分割成尽可能小的部分,分别加以考察。分析方法的发展...
阅读全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加坡媒体AsiaOne网站报道称,自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问世后,中国的动画家们一直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近年来,中国的动画电影产业推出了几部根据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改编的热门电影,如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和2019年的�...
阅读全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命名,源自中医的《汤头歌》,小汤可理解为“药”,取“药到病除”之意。    材料二: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命名,源自中国古典神话传说,火神祝融和雷神雷震子都是正义之神,而瘟疫是邪恶的瘟神所为,取火神和雷�...
阅读全文』...

     第一单元: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文学常识积累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
阅读全文』...

    北宋名臣范仲淹,以〈岳阳楼记〉名传千古,除了是著名的文学家之外,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伯乐,他的识才、爱才、荐才是出了名的。此外,或许您不知道,在“近水楼台”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背后还有一段与他有关的小故事呢!  大宋第一伯乐范仲淹  被范仲淹提拔的人很多,这些人也大多扬名于后世,像是狄青、张载等...
阅读全文』...

     51、(2023秋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申遗”,令国人  ①  。这对保护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大有裨益。非遗传承人要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非遗品牌,做好制茶技艺的...
阅读全文』...

     1、(2023秋四川眉山高一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日来,各地博物馆为了吸引游客可谓  ① 。“声声慢心弦动——古代音乐文物展”“花开并蒂——青钢文明特展”“且闻乌鸣静待花开——馆藏花鸟画作品展”……一个个展览的名字,听着就让人怦然心动。尽管众口�...
阅读全文』...

    安贫乐道:指安于贫穷,仍乐于坚守信仰。    清心寡欲:指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大体(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微不足道:指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谆谆教诲:指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耳提面命: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
阅读全文』...

     一 内容简介    《中国奇谭》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包括《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小满》《玉兔》《小卖部》《飞鸟与鱼》。      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
阅读全文』...

    2021年开春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节目仅播出《尚书》《天工开物》两期,全网热搜就有近60个,视频播放量超过2.5亿,节目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1亿。    在《天工开物》这一期里,老年宋应星在“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的带领下,感受三百多年后的“天工开�...
阅读全文』...

     【考情概览】  2020 选择题 成语(全国I、III卷,辨析类)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I卷 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
阅读全文』...

     高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已经不再是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提供的语境,让考生加以辨析。因此辨析成语使用,除了对成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     1.审视成语的意义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一致。有些成语,由于不了解成语的准确意思,容易因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而误...
阅读全文』...

    一、班会主题:轻轻松松抓学习,健健康康盈发展    二、班会背景    我所带的九(3)班学生,是从九年级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中分流出来的20人。文化课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薄弱。但是他们的爱好广泛、能力较强。    长期以来,学校为了升学率,教师为了得“光环”,总是让学生游弋在“题海”中。我班的�...
阅读全文』...

       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的风景和独特的习俗,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也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和情感。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走进家乡,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习俗、非物质文化以及历史名人,挖掘家乡的传统文化因素,感受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期望家乡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深入交融,让传...
阅读全文』...

      【年龄称谓】  赤子(0岁)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垂髫(3-9岁)古人会以头发命名年纪。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  总角(9岁-13岁)9岁之后,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
阅读全文』...

     【话题解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要坚守传统、融通中外,更要面向未来。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
阅读全文』...

    (一)比喻、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借代    类别 作用 示例    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赏析:梨花是洁白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梨花,形象地描绘出杨贵妃的美貌。    夸张 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
阅读全文』...

     学生活动一: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2016年全国卷III)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________的诚信精神。    A.一诺千金B.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守信用    一言九鼎有分量    辨析:�...
阅读全文』...

     一、高频根据下面所给高考真题语境解释成语    1、(2017年全国卷I)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眼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2、2008年江西卷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踌躇满志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取�...
阅读全文』...

     一、学生活动一判断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褒贬色彩    1、(2017年全国1卷)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眼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2、(2015年山东卷)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
阅读全文』...

     活动一    一、翻译下列文段,写出成语并。    文段一: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翻译:        &nbs...
阅读全文』...

     考点:    1. 孙迎庆《寻根(节选)》    2. 宋磊《面对“二次元潮流”主流文化不应缺位(节选)》    3. 杨洪涛《现实题材创作应注重艺术性(节选)》    4. 杨小明、任春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节选)》    5. 周志雄《网络文学与当代现实生活...
阅读全文』...

     考点:    1. 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节选)》    2. 木仕华《“茶马古道”文化概念的当下意义(节选)》    3. 彭薇《古代服饰文化“知多少”(节选)》    4.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节选)》    5. 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节...
阅读全文』...

     一、考题分析    成语的使用是全国卷的必考内容。近几年来,全国卷对于成语的考查方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1.四选一式的客观题形式,要求考生在“下列各句中”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句)”;    2.填空式选择题的形式,试题引入三个语句,将三个意义相近的成语编成四组答案,要求选...
阅读全文』...

     考点:    1. 基础题:《冰雪运动》    2. 基础题:《典籍里的中国》    3. 基础题:《中国古建筑》    4. 基础题:《党的伟大精神》    5. 基础题: 《觉醒年代》    6. 基础题:《剪纸》    7. 基础题:《文化软实力》    8...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一、把握散文化小说“考题”的要求和题型。    二、典题训练,提高学生完成散文化小说阅读的水平。    【导入学习】     散文化小说是一种兼具诗意美感与内容深刻性的文体,向来为文学研究者青睐,这类小说的代表人物师陀的《说书人》就被苏教版选录了。近十年来也颇受江苏...
阅读全文』...

     一、姓名称谓    【姓氏】    上古有姓有氏。姓本来是族号,是整个氏族的称号,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支分居各地,每支要有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所以,氏是后起的族号,是姓的分支。上古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亦无氏。到了战国以后,姓与氏合而为一,汉代统称为姓,白天子至庶人都有姓。...
阅读全文』...

     【建筑】    ◆宫室    古代宫室一般向南。内部空间分为堂、室、房。    (前部分是堂,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堂后是室,住人。室的东西两侧是东厢房和西厢房。)    上古堂前没有门,堂上东西有两根楹柱,堂东西两壁的墙叫序。堂后有墙和室、房隔开。室和房各有户(门)和堂相通...
阅读全文』...

     【天文】    ◆术学  古代关于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学问。    《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宇宙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淮南子原道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
阅读全文』...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元元、氓等。    注意:白衣    ①白色的衣服。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成语“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也说“白衣苍狗”。    ②古代无功名的人代称。平民、百姓。《汉书崔驷传》,誓居...
阅读全文』...

     【宗法】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按照血缘关系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血缘的法则以及家族祭祀、婚嫁、庆吊等一系列家法。    ◆族、九族    族,是聚居而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统称。九族,说法不一。①以自己为本位的九代同姓亲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
阅读全文』...

     【书法】    ◆六书    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象形字全是独体字。...
阅读全文』...

     ●受禅    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兄终弟及    也叫“兄死弟及”,即兄长死了,...
阅读全文』...

     【刑罚】    ●五刑    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汉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刺面或额,染上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劓[yì,割掉鼻子]、剕(fèi,砍双脚)、宫(阉割生殖器)、大辟(pì,死刑);隋唐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    ●第一组:摧...
阅读全文』...

     与传统文化复兴相呼应,消失近二十年的文化常识题从2014年开始,登陆全国语文卷。2018年的《考试说明》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列为考点。回顾考题,能发现这一考点呈现出因文设题、结合语境、衔接教材、适度拓展的特点。兹举三例:    1.(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阅读全文』...

     以今释古    (1)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2)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做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借鉴:例(1)中,“南面”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方位名词,意为“南边”;但在古代汉语中却是一个动词,意为“面朝南”,...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明晰考点要求,明确考题类型。    2.区分相似修辞,总结解题规律。    3.归纳答题规范,提高本题得分。    考点链接:    “学习任务群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
阅读全文』...

     考点解析: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要掌握的是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示官职变动的名词;古代礼仪、科举、制度、称谓等有关的名词;古代纪年、纪时、天文、地理、历法等有关的名词。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职官变动的词语、礼仪、科举、制度等名词;由于近年高考文...
阅读全文』...

     1.(2021河北5题1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岑参(人名)。    2.(2014河北6题1分)《己亥杂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人名)。    3.(2013河北7题1分)《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的作者是马致远(人名)。    4.(2019河北3题3分)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nb...
阅读全文』...
点此搜索其他与 修辞 相关的文章
点此搜索与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相关的课件
点此搜索与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