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诗三首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7、诗三首
共『26』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作文素材集锦
[2022-09-03] [阅读次数:1257]
一、源头活水:课文素材 【知人论世】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一说本姓夏侯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
『
阅读全文
』...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及名句填空
[2022-06-07] [阅读次数:336]
静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收,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
阅读全文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导读——志向
[2019-09-16] [阅读次数:3141]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话题链接——志向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志”,形声字。声旁原是“之”,隶书之后讹变为“士”或“土”。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 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
『
阅读全文
』...
《短歌行》教学反思 (高一必修二)
[2014-11-06] [阅读次数:879]
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以,虽然已经讲读了三首古诗《诗经》、《离骚》,但是学生对于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备课时,我就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 诗歌的鉴赏方法有很多,有的可以从题目入手,如《归园田居》。有的可以知人�...
『
阅读全文
』...
《短歌行》教材分析和课例分析 教师随笔
[2014-08-16] [阅读次数:2529]
教材编选既要依据课标,又要符合学情,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一套教材编选出来的时候,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和使命。要使教材对学生发挥作用,教师是一个重要的中介。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整套教材的内容,理解教材思路。更具体地说,教师要把握每个课题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每个课题的教...
『
阅读全文
』...
《语文课可以教给学生什么——浅谈《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反思(高二必修四)
[2013-03-19] [阅读次数:998]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我们的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上,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更多得能够有所启迪,有所感悟的知识。本人结合《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歌教学让学生通过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体会诗人诗意的生活状态,从而明确今后自己可以选择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工�...
『
阅读全文
』...
回归的不只是田园—《归园田居》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高一必修二)
[2012-05-30] [阅读次数:2372]
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其诗作通过语言所描绘的田园之景,通过诗句所呈现的田园之境,以及透过文字所传达的“归园田”之情,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竞相仿效却始终无法超越的,正如他笔下的“桃花源”一般独一无二。然而,浅显易懂的十句诗,四十分钟的课堂重点讲什么?七十三个学生,四十...
『
阅读全文
』...
曹操毁誉皆因《短歌行》
[2011-07-28] [阅读次数:897]
丁启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
『
阅读全文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2011-03-30] [阅读次数:31580]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
『
阅读全文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2011-03-25] [阅读次数:7379]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
『
阅读全文
』...
从历史和小说的角度解释曹操用典 ——《短歌行》注释商榷 (教学论文)
[2010-11-16] [阅读次数:15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在《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下注释:“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这个注释,...
『
阅读全文
』...
《诗三首》备课资料: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饮酒(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2010-10-11] [阅读次数:1142]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 一、拓展阅读: 泰戈尔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正像所有的爱情悲剧一样,彼此深爱着对方,但却不能长相厮守...
『
阅读全文
』...
从历史角度解释曹操用典 ——《短歌行》注释商榷(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2010-09-01] [阅读次数:158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下注释:“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
『
阅读全文
』...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反思)
[2010-03-16] [阅读次数:1357]
摘要:高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又要求对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笔者把传统的创设情景法和现代化手段多媒体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
『
阅读全文
』...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2009-05-20] [阅读次数:3440]
2008年12月5日是山西省示范高中专家组来我们原平一中评估验收的日子。我的语文课被学校推荐为必听课,接受专家的评估检查。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归园田居》(其一),学习班级是0802班。课前我让同学们充分预习,发现问题。 一上课,我由初中所学课文《桃花源记》导入,接着复习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然后请�...
『
阅读全文
』...
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2007-09-07] [阅读次数:3284]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
『
阅读全文
』...
杜康难解此忧——曹操《短歌行》赏析
[2007-03-28] [阅读次数:2988]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
『
阅读全文
』...
诗五首(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课文评点及说明
[2007-03-28] [阅读次数:9436]
课文评点及说明 归 园 田 居(其三)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
『
阅读全文
』...
追悔落尘网,庆幸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网友来稿)
[2006-10-20] [阅读次数:7845]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
阅读全文
』...
别解《短歌行》(网友来稿)
[2005-09-07] [阅读次数:2466]
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中 李殿林 曹操的《短歌行》共八节16句。抒写他渴望求得贤才,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每句诗的内容不难理解,但要理解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就很费脑筋了。八节诗似乎使人感到不很连贯,从而影响了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其实诗也是要求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的。《短歌行》的八节诗到底有什么...
『
阅读全文
』...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网友来稿)
[2005-05-19] [阅读次数:3389]
陈法强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质量质量却上乘的诗篇。他登高必赋,且多悲凉之句,诗作以慷慨悲凉之风骨见长。其中〈〈短歌行〉〉就是他的一篇代表作。〈〈短...
『
阅读全文
』...
《归园田居》(之一)教学笔记(网友来稿)
[2003-11-25] [阅读次数:3852]
刘顺阶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教这首诗,应该让学生体会它的“五美”:结构美,田园美,意境美,人格美,语言美。 结构美。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合缝接榫,...
『
阅读全文
』...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2003-05-24] [阅读次数:4682]
于雪棠 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与中国文学�...
『
阅读全文
』...
《涉江采芙蓉》赏析
[2001-10-15] [阅读次数:3187]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作以终老! 【评析】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
『
阅读全文
』...
君子固穷隐田园 豪华落尽见真淳--从《饮酒》《归园田居》论陶渊明的德操与诗风
[2001-08-09] [阅读次数:10831]
湖北省十堰市第六中学 邹立群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结庐在人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
『
阅读全文
』...
短歌行
[2000-11-01] [阅读次数:5442]
诗 词 赏 析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其诗今存二十二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有《曹操集》。 &nb...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涉江采芙蓉
相关的文章
』
『
点此搜索与
7、诗三首
相关的课件
』
『
点此搜索与
7、诗三首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