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诗五首
您现在的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师备课中心] → 3、短诗五首 共『15』篇教学设计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导学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能够体会每一首诗歌的情思、哲理。    重点    1.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2.能够体会每一首诗歌的主旨,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教学过程】    月夜——沈尹默    一.新课导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沈尹默�...
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一、学习《月夜》    1.认识作者。    作者,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答案:沈尹默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 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答案: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2.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3.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教学过程】    月夜——沈尹默    一.新课导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
阅读全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五首短诗的主旨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的主旨。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
阅读全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
阅读全文』...

    3 短诗五首    上课素材    素材积累    萧红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令人无限惋惜的是,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而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这对于当时同�...
阅读全文』...

    3 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
阅读全文』...

     4 中外短诗五首  从容说课    这些小诗都具有较朦胧的特征,在理解上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因此,本课的教学采用开放的形式,不作逐首诗的讲析,而侧重于学生的独立的、个性化的阅读与鉴赏。在前面已经有了四首新诗的鉴赏学习的基础,本课由学生独立完成既体现学生自�...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3.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设想  结合温庭筠《梦江...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了解一些中国新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3 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及其联系。  教学重点 1 鉴赏诗歌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2 体味诗歌中蕴涵的哲理。  3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
阅读全文』...

     一、整体把握     《断章》    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
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断章》、《风雨》、《错误》    一、教学设想    1、教材解读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就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即由此而来。通过两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2、 理解并分析五首短诗的主旨;    ...
阅读全文』...
点此搜索其他与 短诗五首 相关的文章
点此搜索与 3、短诗五首 相关的课件
点此搜索与 3、短诗五首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