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您现在的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师备课中心] → 关雎 共『22』篇教学设计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与《诗经》有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关雎》《蒹葭》这两首诗的内容。    2.熟读课文,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2.教师设疑,适当...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
阅读全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关  雎    ●重点:理解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
阅读全文』...

    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宽广,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有多么宽广。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有哪一些?  生:我认为母爱、亲情、友情等都是。  师:很好,这些情感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小桥流水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爱的赞歌,这些爱...
阅读全文』...

       教学课题:《关雎》  教学班级:九年级(2)班  教学时间:2015年3月23日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启发法  教学教师:周东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
阅读全文』...

     关雎  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章描写一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在艺术表现上,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
阅读全文』...

      课题:24《关雎》《蒹葭》     主备:罗有志     审核:罗有志   姓名:          &n...
阅读全文』...

      诗经•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 写作背景 ...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形象思维、想象增加诗词积累,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审美情趣,提�...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4、增加诗词积累,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
阅读全文』...

     教学内容 《 诗经》 二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
阅读全文』...

     关雎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蕴涵的美的情感、美的意境。  2、揣摩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把握诗歌诵读要领,诵读背诵诗歌。  2、 感悟诗歌感情,揣摩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
阅读全文』...

     关雎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
阅读全文』...

    郑雅艳    第1课时  《关雎》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 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 ...
阅读全文』...

      一、导入——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 历...
阅读全文』...

     《关雎》、《蒹葭》两篇比较阅读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之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
阅读全文』...

    金华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赏析】 西山上皑皑白雪护卫着三城重镇,南浦边清江水...
阅读全文』...

                《诗经》三首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    【教学重难点】    1.把�...
阅读全文』...

        时间:2005年4月4日  班级:2005级4班  上课教师:李益华  【教学目的】  1、 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 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
阅读全文』...
点此搜索其他与 关雎 相关的文章
点此搜索与 关雎 相关的课件
点此搜索与 关雎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