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核舟记
您现在的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师备课中心] → 14、核舟记 共『48』篇教学设计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搜索本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搜集关于微雕的信息和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大意。    2.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4.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5.体会本文空间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
阅读全文』...

     知识与技能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掌握本文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重...
阅读全文』...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句式。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3.理清文章的 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积累常见文言文虚词,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学习简单事物说明文写法,并进行写作训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
阅读全文』...

     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文本语言的简洁、严密和生动。    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3.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    4.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
阅读全文』...

    李冬梅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我能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 我能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我能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学习重点    11、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    2 2、�...
阅读全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新)语文第7单元第29课《核舟记》教学实录及点评  上海市娄山中学 王荣    (说明:本教时为第二教时。据执教者讲:第一课时,主要是教了一些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介绍苏轼、佛印和鲁直。具体的说,让学生解释每一句话。一个学生负责解释一句,其他同学补充。这大概用...
阅读全文』...

     23《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⒉学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⒊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总分总”的结�...
阅读全文』...

     23、《核舟记》导学案  一、学习内容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难点)  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4.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
阅读全文』...

     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之课内文言文2               姓名      班级  ...
阅读全文』...

     一、 自主学习,回顾内容  1、核舟的雕刻者是____,概括他雕刻艺术的词是____。  2、雕刻者的手艺奇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他雕刻的“________”这一作品。  4、作者观赏了这...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积累一定量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  【学习重点】  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习清单】  1、 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 ...
阅读全文』...

     赵文学  班级 八(3) 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
阅读全文』...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本文描写生动的特点和按空间来说明的顺序。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阅读全文』...

      【资料先知】  魏学洢生于1566年,卒于1625年,其所得之核舟为王叔远1622年(天启壬戌年)所刻,为王氏晚年所刻。    当第一个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1562年生,1633年卒)在他的有生之年终于用洋人的望远镜观测到日食时,这也就标志着放大镜将给中国人的微雕艺术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阅读全文』...

    刘凝    《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
阅读全文』...

     13.《短文两篇》  活板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实词,翻译全文。  2.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疏通文言语句;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
阅读全文』...

     一、简介:    本课件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核舟记》而设计,该课文是侧重于中华名族传统的工艺品,以及人文性的课文。课文注重文言文的词义解释,句读分析,赏析佳句。     二、教学对象:   本次授课对象是八年级上的学生,这部分的学生已经...
阅读全文』...

     课前分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这种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
阅读全文』...

     第23课《核舟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说明顺序 。    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二、教学重点: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教学难点: 古今词义的异同、...
阅读全文』...

     核舟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顺序。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
阅读全文』...

     《桃花源记》(9.21-23)  学习目标  1、 背诵全文。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 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  4、 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  5、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以及他的局限性。  课前�...
阅读全文』...

         《核舟记》  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主备:滕涓  审核:八年语文组  时间:  教学目标:  一 读准课文中的字音和句中的停顿。  二 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 了解我国古代艺人...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能力目标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德育目标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
阅读全文』...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明末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二、课文导读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其他如箬篷、窗、楫、壶、炉等,无不应有尽有;还有三十四个字,勾画�...
阅读全文』...

     《古文两篇•核舟记》教学方案    学段:初中                    &...
阅读全文』...

     《核舟记》学案  学习目标:  1、文言文知识与技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回忆已学知识,解释并积累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背诵二到四段。  2、学习过程及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赏析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结构特点,同时要学习文章对舟上的人和物细致入微、生动形象的描写与说�...
阅读全文』...

     核 舟 记    一、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精美工艺品的说明文,全篇语言生动严密,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由于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因此,在以理解文句为基础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特点进行说明也就成了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  2、教法分析:  本文结构清楚,层次分...
阅读全文』...

     八 年 级 语 文 教 学 案    课题:《核舟记》  主备:徐以利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 总分总的结构  2、 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  3、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  教学时数:两课时  �...
阅读全文』...

       单元提要:  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文章从体裁上看,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有诗歌,诗歌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文章或表达对美好社会生活的的向往之情,或表现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或抒发自己清白、高洁的情怀,或鞭挞战乱的祸害。本单元就是在诵读、理解、背诵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常...
阅读全文』...

     《核舟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级学生共有50名,其中男生 23...
阅读全文』...
  • 核舟记 [2006-04-18] [阅读次数:48214]

                   核舟记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  二、能正确翻译课文。  三、学习本文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nbs...
阅读全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2.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说明文...
阅读全文』...

                《核舟记》教学设计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教学目标: ...
阅读全文』...

      教学目的        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
阅读全文』...

      教学目的        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
阅读全文』...

    备课组 初三 学科 语文 执笔 范国伟  课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方面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  3. 领会和掌握本文一些实词的意思,比较少数语句在词序上与...
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上。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第一堂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和参看注释细读课文。并随时记下难懂的问题,等下节课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一 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  二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巨大成就和劳动人民的卓越才智。  三 领会和掌握本文一些实词的意思,比较少数语句在词序上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教学设想:  一&...
阅读全文』...

    语默    教学目的    一、学习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突出重点的写法。    二、认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    教学设想    一、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核舟”的形象。掌握这...
阅读全文』...

    宋丽梅  教学目的  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2、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  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教学时数:三课...
阅读全文』...

        作者:魏学洢  执教:上外大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岳化宇  教学目的:    1、 解决本单元教学要求——段篇质疑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2、 通过对说明文的学习探讨作者如何选材组材为中心服务的特点。  教学重点:围绕学...
阅读全文』...

                    马新平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并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和默写重点段落。  2、借助工具书与注释�...
阅读全文』...

                   絮影萍踪             ...
阅读全文』...
  • 核舟记 [2001-07-29] [阅读次数:1021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设想      1.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简...
阅读全文』...

      教学目的  一、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的一、二是教学重点。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进行说明,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可运用道具...
阅读全文』...

      魏学洢    阅读提示  魏学洢(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浙江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著有《茅檐集》。本文是记一件工艺美术品(一位民间艺术家在一枚桃核上雕刻的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故事),文章对核舟的描述也就是生动的说明。全文只用了400多字,却描述了核舟的全部景物。语言简洁、周密、生�...
阅读全文』...
点此搜索其他与 核舟记 相关的文章
点此搜索与 14、核舟记 相关的课件
点此搜索与 14、核舟记 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