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30分,每一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寥廓(liáo)隽永(jùn)   忸怩(ní)   浪遏飞舟(è)B、百舸(kě)   火钵(ō)   青荇(xìng)  忸怩不安(ní)C、团箕(jī)   悄然(qiā
试题预览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每一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      隽永(jùn)   忸怩(ní)    浪遏飞舟(è)
B、百舸(kě)     火钵(bō)    青荇(xìng)   忸怩不安(ní)
C、团箕(jī)     悄然(qiāo)    长篙(gāo)   叱咤风云(zhà)
D、彷徨(páng)   漫溯(sù)     下载(zài)    自怨自艾(yì)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愤懑 榆阴 神彩飞扬  貌和神离       B.绯 红 凄婉 满目疮痍 妄自菲薄
C.飘泊 剽悍 轻歌慢舞  剑拔驽张       D.笙箫 冰屑 神态安祥  满腹经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越来越多的食物被老百姓提及与回味;它们不只用来充饥,更能体现一种文化、一种态度。
B. 东盟重申了维护南海和平与航行安全,按照国际法律所认可的各项原则解决了一切争端,呼吁有关各方在展开海上活动时保持克制态度。
C.中俄双方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做出贡献。
D.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有人认为这种做 法将引发其他城市的效仿。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要想了解实际情况,这些高管就必须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鼓励员工               。
②奥巴马邀请商业领袖到白宫             ,与医院、制药公司等利益攸关方进行协商。
③“复制”可以快速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然而也有抄袭、剽窃之嫌,甚至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因此其备受质疑,如果时间允许,我愿与您       地聊聊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A.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B.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C.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D.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读书太多则常受别人的思想影响。读书越多,留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
                  ,                    ,                    ,               ,大底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①也浅薄而不生根  ②读书而不加思考  ③决不会有心得  ④即使稍有印象
A、④①②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失其所与,不知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卒惶急无以击轲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7.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荆轲知太子不忍
8、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以其无礼于晋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B、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C、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而:夜缒而出/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9、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C、夫晋,何厌之有?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以其无礼于晋        燕王拜送于庭
10、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的基 本音阶,故有“五音不全”的成语。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C、我国史书有几种编写体例,《左传》是属于编年体史书,《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史书,《史记》属于纪传体史书。课文《荆轲刺秦王》就选自《史记》的刺客列传。
D、春秋爵位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9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B.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果真
C.秦之遇将军            遇:会面,碰到
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 只是,不过
12.下列语句全部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3分)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④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⑤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 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箱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后告知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将军就显得头脑简单,无勇无谋,轻信他人。
1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5分)
译: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译:                                                          
(二)诗歌阅读:(11分)
1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橘诗【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2)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句默写。(9分,每题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5)                    ,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再别康桥》)
(6)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8)复为慷慨羽声,                 ,                 。(《荆轲刺秦王》)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9分)    
微博是新媒体中的新媒体,它的横空出世,迅速改写了中国人的传媒心态。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了一种微小说。它不是微型小说的瘦身版,而是一种新型的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微博不仅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伴随着文学的衰微,文学批评更趋边缘化了。每年的文学圈似乎都有“收成”,也常见镁光灯前的短暂热闹。但这短暂的热闹和轻量级的“收成”,显然与眼下大时代不相匹配。文学批评不仅是艺术批评,也是社会批评。只有掘进时代的地心,接近岩浆奔涌的时代地心,深刻感受其深度与温度,把时代深处的爱恨表达出来的文学批评才会有力量。表面上我们的文学批评越来越专业化,文学批评者操弄着带有专业色彩的批评话语,编织只有在专业圈子内流通的话语云锦。文学批评毕竟是关于文学的批评,文学是“1”,其他是“0”。换言之,文学批评的附加值是建立在对文学的精准把握基础上的。但当下很多文学批评是难以得到文学创造者们的认同的。
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微博突破了文学批评自闭的大门,使得文学批评社会化、媒介化了。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罗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足。
在微博世界里,专业话语不再是文学批评的交流语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研习文学的身份符号,而是被另外一套新话语体系置换了。专业文学批评的载体通常是专业性刊物,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则是微博。微博这一新兴载体在技术上不允许长篇大论,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阳春白雪故作高深。一个人的言论要想获得围观,必须看他的言论够不够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吸引多数人的眼球。
微博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或文学现象,但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评论者也不局限 于专业文学批评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者。著名演员姚晨,一不小心成了微博明星。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开始评论诗歌。文学在微博上变成了一个话题。评论者参与评论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 学,可以无知无畏的表达。当然微博上也藏龙卧虎,经常会有高人显山露水,引 领批评的方向。
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它搅动了满池春水,打破了专业精英的文学壁垒。虽说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拓展了文学的基本面,使得普罗大众都可对文学进行批评。但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负面影响。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浅表性的思想与感兴,批评的纯度被稀释了,厚度被摊薄了,高度被削平了。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 民众声音可能会行之不远。(选自2011年第6期《决策探索》,有删改)
17、下列关于“微博文学批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与专业文学批评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微博,后者通常是专业性刊物。
B.微博文学批评既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C.微博文学批评有其积极意义,但若过了“度”对专业文学批评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D .微博文学批评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准确的说,是一种大众化的话题批评。
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的微小说与微型小说不同,微小说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传播方式。
B.微博语境下的大众文学批评突破了专业文学批评的狭隘视野,使文学批评有更广的空间。
C.在微博世界里,作为文学批评交流语言的专业话语,已被新兴载体微博的话语 体系置换。
D.微博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微博文学批评的参与者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对此应正确认识。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微博里交流长篇大论或故作高深是没有市场的,作者须放下身段与读者平等交流。
B.作者认为微博空间下的文学批评,多是一种碎片化、浅表化的批评,是一种“零星”的批评。
C.作者认为微博这一新兴载体,一定会给当前的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契机,民“声”渐行渐远。
D.作者期待专业精英文学批评能够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开创一个双重勃兴的局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12分)
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冯骥才今年74了。他说:“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看明白自己?”
问他到底看明白没有呢?他回答说 ,看明白了。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各个领域来回穿梭,刻意或随性。到了这时,他终于觉得,这样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采访他时,他说起什么来都高兴,惟独讲起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和村落来,表情就变得格外严肃。 “我想我的岁数大了,我更希望年轻人接着做下去。”他对我们这些在座的年轻人说。
1994年、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那段时间,他写出了一批“俗世奇人”的故事,共18篇,都是天津卫的奇人奇事。也是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一场旧城改造的风波。为了“抢救”这座600年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专家进行文化采风和地毯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市长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
法国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曾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冯骥才觉得,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这么一种全 面考察。他当时也提了一个口号,叫做“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他还在两会上提议说,中国也应像欧洲那样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后来提案通过,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3年,61岁的冯骥才受法国文化基金会之邀去了一趟巴黎,在那里住了两个月,研究了法国大量的文化资料。回国后,就开始着手做田野调查工作。
从木板年画、唐卡到口头文学、文化传承人名录,冯骥才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民间艺术 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工具材料、制作方法、传承谱系等都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冯骥才把这叫做“摸家底”。十多年过去,“国家级的‘非遗’是1372项。”冯骥才脱口而出。
但他担心的是,日韩等其他画家“非遗”虽然相对少,每一项却有学者团队支持,而中国80%的“非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丢失了就丢失了,丢失了也不知道”。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时隔十年,2013年,71岁的冯骥才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作了一 场演讲,回顾这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但这却并没成为一个收束性的成果展示会,反而又成了一个起点。他游览了欧洲几国的乡村,惊讶地发现那里“像童话一样”。“牛在山上吃草,篱笆上编着花,人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几百年来没有变化。”而中国的村庄,不少已濒临瓦解和空心。
从欧洲回来,冯骥才又发起了传统村落认定保护的工作,他认为,“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承栽着民族精神文化的DNA”。从去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希望能先尽快建立出档案来。似乎,他又要忙上若干年了。
坐在研究院敞亮的会客厅里,聊起小说来,冯骥才依然是滔滔不绝,“我现在写东西的感觉一丁点儿都没有丢。”去年,《收获》出版社交代他续写《俗世奇人》18篇,他一下子写超到21篇,只好把3篇“收回”。 
冯骥才说他收集的本地奇人素材足足有一百来个,在脑袋里“闹腾”,他还说起自己最近有灵感一现,想写一个“会吃鱼”的美食家。“不定哪天,想写的话,半天就写出来了。”
但问题是即使“半天”也不是个容易事。《俗世奇人》的前18篇和后l8篇之间隔的20年,正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遗产保护的20年。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时间越来越少。他已远离作家的光环,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
然而当了许多年的作家,冯骥才不能完全放下。他有一个“苦恼”,就是“做文化遗产抢救的时候,无法拥有小说家的纯虚构式的思维。写小说“有段时间一定要活在虚构里”,但他已经无法获得一个完全离开现实的纯虚构环境。比如几天前河北定州的一位82岁老传承人告诉他说,当地的一个民间戏快要灭绝了。“他一呼叫,我就得从虚构的世界里出来。”
《俗世奇人》这样的故事很短也好写,每篇大约2000字左右,冯骥才称它为“超短篇”。
“只能写这样超短篇的小说了。想写的太多,不知有没有时间.”冯骥才说,却是一副释然的样子。
“我随缘,看上帝给我多少时间。”
(选自2016年1月2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2013年主 持成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20、 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1994年1996年前后,冯骥才从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彻底转变为文化遗产的保卫者。
B、“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与“大到教堂,小到羹勺”内涵相同,都倡导普查国内文化。
C、没有两次法国出行,冯骥才就不可能着手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田野调查工作。
D、冯骥才认为小说家应该具有纯虚构式的思维,这说明目前的创作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过时了。
21、请找出不属于本文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内容上记录了代表冯骧才成就的典型事例,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B、表达上以叙述为主,遵循“真实”的原则,用事实 说话,作者的倾向暗含其中。
C、文章主体按逻辑顺序安排材料,详写人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略写其文学创作成就。
D、有记者提问、人物对话,较多地保留和引用冯骥才的说话文字,再现现场情景,不同于一问一答的人物访谈。
22.冯骥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原文概述。(6分)四、作文(60分)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高中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 着。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 A项,“隽永”应为“juàn”;B项,“百舸”应为“gě”;C项,“悄然”应为“qiǎo”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B A项,彩——采,和——合;C项,慢——曼,驽——弩;D项,祥——详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C(3分)A.暗换主语或语序不当,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改为“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或“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时”;B. 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立场”。;D.表意不明,“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有歧义。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C(3分)本题所给的三个成语都有“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的意思。“畅所欲言”偏重尽情地说;“各抒己见”重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推心置腹”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较少的人,甚至是一个人。
5.B(①即使……也,②生根——淡忘丧失)
6、B  7.D  8.C  9、D 10.C
11、C遇:对待
12、B ②荆轲强调信物的重要④表现太子丹的仁德⑥表现樊於期对秦王的痛恨
13、D樊於期将军的自刎献身,既表现了她的义勇刚烈、甘于为国献身,也表现了她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14、(1)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悬赏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闻”、“购”省略倒装的“以”,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然则”“见”各1分,句意通顺3分)
15、(1)狂风呼啸,朔雪漫天.江南的桂树被催折,漠北的楸树变得枝叶凋零.营造了雄浑、苍凉的氛围.(翻译3分,氛围2分)
(2)写出了寒冬中,桂、楸都凋零了,只有橘树在中州盛开着.“独”是“只”、“仅仅”的意思.(翻译2分)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橘树与桂、楸对比,强调突出橘树的坚韧顽强,品性高洁.(手法2分)表现了对橘树坚韧顽强,品性高洁的赞美.(主旨2分)
16、1.(9分)(1)鱼翔浅底     (2)怅寥廓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到了颓圮的篱墙     (5)波光里的艳影           (6)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7)风萧萧兮易水寒   (8)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7、B   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的是“微博”,不是“微博文学批评”.
18、A   以偏概全,“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传播方式”错,原文第一段是说“是一种新型的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
19、C  “一定会”太绝对;“民声渐行渐远”不合文意.微博这一新兴载体,文章最后一段,“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也会行之不远”.
20、B
21、C
22、①邀请诸多专家对天津进行采风和考察,编成了《旧城遗韵》一书,建议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②提出关于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议并通过,给法国人作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果展示。③提出文化普查口号 “大到村落,小到荷包”,和他的团队进行田野调查,整理出非遗名录,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④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古村落保护,大力推动了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答出3点即得满分,一点2分。)
附诗歌赏析:
一二句写严寒的天气:狂风(冲飙)自西北的陇首(即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在今陕西陇县至甘肃平凉一带)刮起,呼啸着向东南推进;大雪铺天盖地地由北往南袭来.这两句写得极有气势:风是“冲飙”,有着突发的强力,桀骜不驯,似乎吼叫着启程;雪是“朔雪”,寒冷彻骨,原为北地所特有,而如今却在温暖的炎洲(岭表以南之地)肆虐逞威.
三四句接写风雪过处的大地景象:江南的桂树被摧折,漠北的楸(秋音)树变得枝叶凋零.“漠北”指中国北方极远之地.“江南”与上句的“炎洲”相应,泛指整个南方.自北而南,从高大的楸树至常绿的桂树,凡风雪所 经,似乎已无一得以幸免.但不是完全无一得以幸免.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前,诗人将橘树的形象推出:“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在中原大地上,橘树却以其耐寒的凌霜之质迎风斗雪,依然枝繁叶茂,光艳动人.以上几句翻用屈原《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的诗意;由于“朔雪度炎洲”,“南州之炎德”不存,“桂树之冬荣”已矣,但仍有“荣”、“丽”者,这便是“在中州”的橘树.中州地在江南之北,风欺雪虐之苦更甚于江南,橘树居然依旧“荣丽”,可见其凌霜的姿质如何的不同凡响了.
末两句直接抒情,进一步提摄橘树的精神,以热情的语言加以褒扬.“自有节”,指橘树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这是基于眼前的事实加以推衍作出的判断.由橘树的“从来”如此,诗人又进而论断,橘树将会经受住“岁暮”时分新的考验.末两句语气坚定,倾向鲜明,是诗人对橘树的热烈颂扬,也是他本人自信自爱情怀的真诚袒露.这与他歌颂江边竹“挺此贞坚性”(《见江边竹》诗)的精神,正是一脉相承的. (113.220.13.2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崇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