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周末定时检测卷(三)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周末定时检测卷(三)(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语文周末定时检测卷(三)一、(山东省淄博市2016届高三年级12月摸底考试试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福建土楼是一种客家居民的建筑群。形状众多,各具特色。福建土楼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巨大),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葩”。登上福建土楼,居高临下,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有争奇斗艳的鲜花,有
试题预览
高三语文周末定时检测卷(三)
一、(山东省淄博市2016届高三年级12月摸底考试试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福建土楼是一种客家居民的建筑群。形状众多,各具特色。福建土楼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巨大),被称为“世界建筑奇葩”。登上福建土楼,居高临下,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有争奇斗艳的鲜花,有红绿相衬的果树,________,还有开心歌唱的鸟儿,到处都是祥和之景。
    来到福建土楼,就像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一样,怡然自得、无拘无束,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与繁杂。福建土楼上的居民比较淳朴善良,他们还保留着以前的生活方式,好多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合睦相处,互帮互助。福建土楼(精湛/精细)的设计、美丽的造型外加齐全的功能,逐渐被世人熟知,被世界(关注/关照)。_______,福建土楼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不是语言可以概括的。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奇葩     居高临下    B.祥和    怡然自得
C.淳朴     世外桃源    D.合睦    争奇斗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庞大  精湛  关注    B.巨大  精湛  关照
C.巨大  精细  关照    D.庞大  精细  关注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松柏的郁郁葱葱  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艺术
B.有郁郁葱葱的松柏  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座建筑
C.有郁郁葱葱的松柏  这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艺术
D.有松柏的郁郁葱葱  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座建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那些与文化格格不入、有口皆碑的“奇怪建筑”,以后很难获准建造。
B.教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通行证,但总有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不足为训,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放纵自我。
C.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其出生地却始终存在争议,可谓众说纷纭,风生水起,难有定论。
D.断臂维纳斯为什么最美?是其自身独有的神秘美感,还是因为她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对此莫衷一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作品,特别是阅读第一手的经典原著,不仅给我们知识的滋养,更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B.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梭罗那样的人,但对自然怀有一份敬畏之情,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是可以做到的。    
C.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中国本土进行    科学研究而获得的诺贝尔奖。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原创真人秀节目,以全新的节目形态、寓教于乐的节目形    式,唤醒和弘扬了更多人学习汉字文化的意识。
二、(山东日照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明与革新的思想。
开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如班彪所说的“从谏如顺流”,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也是治国的要求。三是举贤授能,《礼记》说:“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四是以法为准,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些盛世都是比较开明的。以唐为例,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事”,玄宗从谏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政策。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约。宋仁宗表示,处理天下事不专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这便是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中华文明中还包含着变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诗经》赞美周文王的话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是对“维新”的赞美。《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指出了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周易》又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从穷到通的关键。其实,《周易》的这个“易”字,就是变易的意思。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先生举了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学家的言论,总结说:“中国哲学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这种变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学的突飞猛进。
中华文明中也包含着因循守旧的因素,所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诸如此类。回顾历史,凡是革新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文明就得以健康发展;凡是因循守旧的势力占据上风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便受到阻碍。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明,唯开明才能广得人心,唯开明才能云蒸霞蔚;革新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6.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开明,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的“民为贵”思想、班彪的广开言路论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是有开明思想。
  B.《礼记》说的举贤授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唐太宗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 
  C.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公认的因比较开明而闻名的盛世。
  D.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配合又制约,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
7.对中华文明的变易思想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包含着变易的思想,《诗经》中有赞美周文王、实质上赞美“维新”的话语。
  B.《周易》的“易”就是变易的意思,《周易》指出,不断的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C.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哲学家的观点都含有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
  D.变易的思想历来被用作为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发展。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中有开明与革新思想,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B.我国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巩固,新型士人的成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变革带来的文明发展成果。
  C.唐太宗与唐玄宗分别任命开明的姚崇、宋璟为相,从谏如流,重视民本,取得很好的政治效果。
  D.革新的力量与因循守旧的势力的并列存在,使得中华文明有时健康发展,有时受到很大的阻碍。   
三、(山东省淄博市2016届高三年级12月摸底考试试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  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盂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昔赵宣孟之绛,见骫①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致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
    孟尝君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吾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齐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选自《吕氏春秋•报更》,有删减)
【注】①骫(wěi):弯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     食:供养
B.羞行乞而憎自取     羞:使……羞
C.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宁:安宁
D.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     陈:陈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宣孟曰:“而名为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先君之庙在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若自在危厄之中/王曰:“若是其甚与?”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B.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D.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即使小,只要用钱财对待天下的贤士,国家就会安定,百姓也会免除灾祸。
B.在去绛的路上,赵宣孟遇到一个饿倒的人,赵宣孟不仅给了他食物充饥,还又给他肉干和钱财。
C.孟尝君对淳于髡以礼相待,后来在淳于髡的劝说下,齐国出兵保全了薛。  
D.齐国出兵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救薛国,更是为了保护在薛国的齐先王宗庙。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戳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5分)
(2)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5分)
14.(枣庄三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学情调查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4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表现作者为了心所向往的美德,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李白用“白发”“青丝”慨叹人生短暂,时光匆促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五、(12分)
16.根据画线句式,再仿写两个句子,与原文形成排比。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与上文语意连贯,不改变原意。(4分)
    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觉得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目前,随着农村人口结构①的变化,农村学校学生数已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出现    ②,在外就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位农村学校校长这样说:“③农村校点分散,④部分校舍陈旧,学生人数减少;⑤增加了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投入⑥和增添现代教学设备的难度,资金不足已⑦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⑧
(1)为了表达简明,划线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划线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和_____。
18.阅读下面的“微写作”文句,请就其内容与表达写几句微评。(4分)
微写作:《感冒》——
昨晚,头发烫,身发冷,眼睛模糊。薄毯换棉被,辗转难入眠,冷,冷、冷!   今早,头发涨,眼发肿,四肢无力。手臂当棉枕,左右难清醒,困,困、困!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好孩子的故事
马克•吐温①
    从前有个好孩子。名叫雅各布。他对父母总是惟命是听,不管他们的话多么荒唐,多么不合情理:他总是好好读书,上主日学校(又名星期日学校。英、美诸国在星期日为贫民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从不迟到。他从不逃学,虽说他明明知道那是最有好处的事情。别的孩子谁也摸不清他的脾气,对他的行为感到费解。雅各布向来不撒谎,不管有多么容易。他只是对别人说,撒谎不对,就是这个理由。雅各布老实过分,叫人看了忍俊不禁。他的那股怪劲也真够厉害,简直无以复加。即便在礼拜天,他也不玩打弹子游戏,他不摸鸟巢,不拿辣味糖给街头艺人的猴子吃;总之,他仿佛对一切正当的娱乐活动都不感兴趣。因此。别的孩子总想搞清个中的缘由,对他能有所了解。可是他们始终得不出满意的结论。
    雅各布读过主日学校的全部课本;这些书给了他莫大的乐趣,这便是他的全部秘密。  他深信主日学校课本里讲的那些好孩子的故事;他绝对相信。他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遇  上书中讲的好孩子,可是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活人。
雅各布怀有崇高的抱负,渴望自己被写进主日学校的课本里去。他希望,课本在介  绍他的事迹时,能够附些插图,描绘他不肯对妈妈说谎和妈妈为此高兴得老泪横流的情  景。这就是小雅各布的抱负。他虽然希望自己被写进主日学校的课本,但是想到好孩子  的结局老是死去。心里不是个滋味。要知道,他是喜欢活着的。要做一个主日学校课本中的孩子,这是最不愉快之事。他知道做一个好孩子是有损于健康的。他也知道,像书中好孩子那样超凡脱俗,好得出奇,那比害肺病还要可怕;他还知道,书中的好孩子们没有一个活得长。尽管如此,雅各布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根据情况尽力而为——也就    是说,平安活着,能捱多久就多久,在末日到来之前,先把临终遗言备好。
雅各布怀有崇高的抱负理想,力求进取,渴望自己被写进课本里去,对他自己的想  法深信不疑。
然而,不知怎的,这个好孩子老是倒霉,他碰到的事情与书中好孩子所碰到的总是两样。书中的好孩子们总是玩得尽兴,而书中的坏孩子们老是摔断双腿;他呢,好像螺丝松了,做啥事情都适得其反。他发现吉姆在偷别人树上的苹果,便赶忙跑到树底下给他读起坏孩子偷邻居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摔断胳膊的故事。说来也奇,吉姆真的掉下来了,不过正好掉在他的身上,吉姆安然无恙,他的胳膊倒被砸断了。雅各布真不明白,因为书中没有这种事呀!
    有一次,几个坏孩子把一个瞎子推进泥坑,雅各布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雅各布    以为,那个瞎子定会为他祝福。可是那个瞎子不仅没有为他祝福,反而用拐杖打他的脑    袋,还说雅各布是想把他抓来重新推倒,然后再装模作样扶他起来。这件事也与书中说    的全然不符。雅各布翻遍了全部课本,想弄清其中的道理。
    同样的事,书中孩子们做了得益匪浅,他做了却总是倒霉。
    雅各布苦头吃了不少,而权威性典籍所描绘妁那种事情却一次也没碰上。后来,有  一天他到处寻找坏孩子,以便进行劝诫。他发现一座老铸铁厂那里聚着一群孩子。他们  正在拿狗开心,他们把十四五条狗拴成一串,还准备把硝化甘油(炸药)的空桶拴到它们的尾巴上?给它们打扮一番。雅各布看了心里非常难过。他坐到一只硝化甘油的空桶上(义不容辞时,他是从不在乎油污的),用力抓住领头的那条狗的颈圈,然后转过脸去,以斥责的目光怒视着那个淘气的汤姆。但是,恰在这时,市参议员麦威尔特满脸怒气走了过来。那几个坏孩子一哄而散,全都跑掉了。雅各布却神态坦然地站了起来,套用主日学校课本中演讲词的庄严词语开始讲话了。演讲词的开头总是“啊,先生”之类的。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讲话从不用“啊,先生”开头。可是,那位市议员哪有耐性听他的下文,揪住他的耳朵原地扭转过来,照着他的屁股狠狠揍了一巴掌。顷刻间,雅各布的身子就冲出房顶,飞向太阳。那拴成一串的十凡条狗像条风筝尾巴似的也跟在他的后面飞了出去。地上那个旧铸铁厂和市参议员的身影也顿时消逝殆尽。
    这个力求进取的好孩子就这样死了,但是,他的结局并不像课本中讲的那样好。除  他之外,别的跟他一样努力的孩子都得到了成功。雅各布的下场确乎有些出人意料。这  其中的原因恐怕永远也弄不清了。
    (选自《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有删节)
    【注】①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9.第一段中,别的孩子为什么对雅各布的行为感到费解?(4分)


20.小说第三段写了雅各布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1.作者在小说中十余次写到“课本”“书”,其用意是什么?(4分)


22.从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种子种在地上,只有向下生出根芽,才能向上长出嫩叶,凭着它们的天生的力量,日后长成枝干和树叶,垂着绿阴,点缀着花儿和果实。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D(“合睦”应为“和睦”)
2. A(“庞大”、“巨大”都是规模、数量大,庞大更形象。“精湛”,精熟深通;指某样技艺十分熟练;“精细”,指比较细致的做工。“关注”,关心重视;“关照”,关心照顾。)
3. C(第一句要与上文结构一致;第二句要符合逻辑认知顺序,递进关系。)
4.D(A项,有口皆碑:比喻受到众人的一致赞扬,是褒义词。用它修饰“奇怪建筑”,欲贬反褒了。B项,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应该用“不以为意”。C项,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感情色彩不当。D项,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5.B(A项,成分赘余,“第一手”与“原著”皆含有“原始”义。C项,语序不当,“首次”应该在“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前面。D项,“弘扬”与“意识”搭配不当,应该是“唤醒……意识”“弘扬……文化”。)
二、(每小题3 分,共9分)
6.C(A.“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有开明思想”有误。B“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不准确。原文说“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D.“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有误,原文说宋代有“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
7.D(“历来被用作为变法的依据”有误,原文说“常常被用来作为变法的依据”)
8.B(A.中强加因果关系。C.“唐太宗与唐玄宗分别任命开明的姚崇、宋璟为相”有误。姚崇、宋璟都是唐玄宗时相。D.“革新的力量与因循守旧的势力是并列存在的,有时健康发展,有时受到阻碍”不当,原文无依据)
三、(每小题3分,12分)
9. B(羞:以……为羞)
10. D(动词,像,好像。A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我。B代词,你的;连词,表递进。C代词,那里;语气词,可译为“啊”)
11. C(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
12. A(“钱财”之说不全面,文中无“百姓也会免除灾祸”之说)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1)(他)反/转身快跑回答说:“为什么问名字/问名字干什么呢?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与兵士搏斗而死。赵宣孟于是得以活命。(重点词语:反、走、何以、斗、遂)
(2)劝说而不被听从,责任不单单/只在被劝说的人,也在劝说者自己。(重点词语:说、听、任、所说、说者)
14.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15.(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五、(12分)
16.示例: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婉转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就觉得自己是一束明灿的阳光。(每句前后要关联,使用比喻手法)
句式亦可为“我走向……,就觉得自己是一……的……,就觉得自己是一……的……”
17.(1)②⑥(2)⑤⑧(⑤应改为“逗号”。⑧句号应在引号内)
18.①对生活的感受很细微,真切;②描写细腻,仿词句用得也很灵巧,渲染效果明显。(4分,每点2分)
六、(18分)
19.好好读书,不迟到、不逃学、不撒谎,对父母总是惟命是听,(1分)过分老实(1分);对“打弹子游戏”“不摸鸟巢”(1分)等一切正当的娱乐活动不感兴趣。(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存疑!因为问答不对应!先把答案抄下来!
20.雅各布怀有崇高的报负,渴望做个好孩子被写进课本里去;但是想到好孩子的结局老是死去,心里不是滋味,又产生犹豫心理;尽管如此,还是下定决心尽为而为,又坚定了信心做个好孩子。(共4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1.(1)为了突出主题:课本内容与现实不符,严重脱节。(2)为了突出人物:雅各布完全相信课本/迷信课本,一味机械模仿。(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1)对比手法(或者心理描写)。(2分)
(2)通过写雅各布力求做个好孩子,但最后好心得不到好报,表达了对迷信于课本无独立思考能力的这类孩子的悲哀,倡导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不能生搬硬套课本;指出了教育上的缺失——只重说教,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缺乏对孩子适当的引导。
参考译文:
    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到的。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赵盾)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原因所在。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贤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态使他受到屈辱。
    从前,赵宣孟将要到蓟 jì国都绛jiàng邑去,看见一棵弯曲的桑树下,有一个饿倒躺在那里起不来的人,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赵宣孟对他说,“你为什么饿到这种地步?”他回答说:“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宣孟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拜着接受了却不敢吃。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家有老母亲,我想把这些干肉留给她。”赵宣孟说:“你全都吃了它,我另外再给你。”于是又赠给他两捆干肉和一百枚钱,就离开了。过了二年,晋灵公想杀死赵宣孟,在房中埋伏了兵士,等待赵宣孟到来。灵公于是请赵宣孟饮酒,赵宣孟知道了灵公的意图,酒喝到一半就走了出去。灵公命令房中的士兵赶快追上去杀死他。有一个人追得很快,先追到赵宣孟跟前,说:“喂,您快上车逃走,我愿为您回去拼命。”赵宣孟说:“你名字叫什么?” 他反身快跑回答说;“问名字干什么?我是弯曲的桑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与灵公的兵士搏斗而死。赵宣孟于是得以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崇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周末定时检测卷(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