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试卷(二十)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目前,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科普日活动让人们享受了一顿顿“科普大餐”,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让科普活动变得五彩斑斓、趣味十足。如果说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鱼”,那么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的人文精神,就是科普的“渔”。我们常说,授人以
试题预览
语文试卷(二十)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目前,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的科普日活动让人们享受了一顿顿“科普大餐”,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让科普活动变得五彩斑斓、趣味十足。如果说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鱼”,那么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的人文精神,就是科普的“渔”。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来的科普活动“鱼”多“渔”少,缺了些“精气神”。
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这些宝贵的科学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同时也在约束科技团体的自身行为。而对普通人来讲,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安身立命,这些精神都永不会过时。因为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赋予人崇高的理想,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科学思维在今天的科普内容中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普及科学前沿知识还要重要。现在,科学知识已经汗牛充栋,一般在网络上一搜就能找到,对普通民众来讲,除非个人极为感兴趣,否则并没有熟练掌握的必要。对大部分人来说,形成科学理性的反思能力,比掌握某种或某几种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比如,要让大众明白,科学是有局限性、阶段性的,包括医学在内的各种科学,都不是万能的。这样大众在面对一些诸如“量子矿泉水能治疗各种癌症”等骗局时,才能多一分清醒。
科学的人文精神,和现在网上流行的“心灵鸡汤”大不一样,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关怀为方向和目的,强调科学与人文相互协调和补充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人文观。在做科普时,也要让人们明白,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控制好这把利剑,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
总之,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的人文精神,本身就是科学的一部分,是科学的“精气神”。在科普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对此的传播和普及,否则就会局限了科普的广度和深度。
今天,我国大众科学素养依然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科学思维能力依然有待提高,有关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依旧缺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全国科普日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十多年,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科学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期待,随着这一活动的不断深化,科学的“精气神”能越来越足。(节选自2016年10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及科学的人文精神,本身虽然不是科普中的科学知识,但也是科学的一部分。
B.求实是科学研究的目标,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都是宝贵的科学精神。
C.科学思维是一种科学理性的反思能力,如果人们具备了科学思维,那么就比掌握某几种科学知识重要得多。
D.科学的人文精神是包含了基础、手段以及方向和目的的唯物主义的人文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包括医学在内的各种科学都是有局限性的和阶段性的,也都不是万能的,对这点大众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
B.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二者应该相互协调和补充,人文精神指导得好,就能控制好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
C.宝贵的科学精神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对普通人做学问、生活有帮助。
D.我国科学家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有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科学思维能力依然有待提高,有关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依旧缺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知识就像是科普中的“鱼”,已经很丰富了,一般在网上是能够搜到的。
B.科普活动不能忽视对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人文精神这些精神的传播和普及,重视了就会促使科普向广度和深度前进。
C.由于近来开展的科普活动缺少“精气神”,所以我国大众科学素养依然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是科学领域的一种遗憾。
D.科普活动中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确让活动变得极具吸引力,让人们享受了一顿顿“科普大餐”,但这些科普中的“鱼”多“渔”少现象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莲池老人
贾大山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
“谁晓得,活得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的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要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颗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在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将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地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她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推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写莲池老人不愿买电视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老人的节约,更突出了老人生活的清贫,而最后“先占坟头后又平”一事又含蓄地写出了老人内心深处自私的一面,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
B.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莲池老人”这一形象,既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莲池老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
C.本文写了一个普通的老人,练出了不寻常的本领: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隔着一个池塘,竟能听得出“野物上了钟楼”。他就像一尊雕像,默默地守卫着那唐代遗物——钟楼,不为金钱,不为私欲。
D.这篇小说语言精练质朴,情节曲折,视角独特,主题深远。作者借“莲池老人”之语——“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来讽刺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生活的匮乏。
5.“莲池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目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新增“留守儿童保护”专门章节,其中提出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这一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不仅要求民政部门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还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此外,还规定了学枝、幼儿园、托儿所定期将留守儿童监护、抚养和身心健康情况上报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摘编自2016年12月6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 目前中国共有6102.55万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而湮没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
过去一直说如何重视,但具体到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这次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部牵头,是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儿童不再留守,就是要让他们与父母团聚。让父母返乡,还是让孩子随迁?学者段成荣的建议是,从制度上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大学毕业后,黄湘洁作了一个“逆历史潮流”的选择:留在家乡湘西的老司岩千年古寨,当一名幼儿园老师。黄湘洁的故乡湖南老司岩,明清时期曾富贾云集的千年寨子,今天一切依旧保持地理原貌——很陡很长的石板路,村口岩壁土比谁都老的古树,还有躺在荒野中间破败的祖屋。寂静,是最大的变化。今天的老司岩仅185户农家,685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去了一半。留守儿童39名,孤儿2名。
1984年,一纸中央文件松开了乡村户籍人口“自由出入”城市的高墙。仅1989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就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万人迅速蹿到了3000万人。即使闭塞如老司岩这样的古寨,也在错过第一波打工潮后听到了风吹草动。1992年,黄湘洁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她和姐弟三人独守家中。那年黄湘洁两岁。
“当时的乡村,穷是一种常态”。从事农村问题研究近三十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说。1984年,还是在校研究生的他跟着导师到辽宁、山东等地的农村调研,最大的体会就是农民那股想要外出谋生的深切冲动。
彼时的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才不久,粮食价格低,还需缴纳农业税费,种地基本不挣钱,有时辛辛苦苦干一年,还赔钱。尤以1994-1996年最为严峻。而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广东佛山,当时外来工已经可以拿到数倍于内地的工资。以致于农民外出务工,都被中西部地区政府视为一件大事拿到办公桌上讨论。
四川则更有趣,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四川普查办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由政府推动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后来被其它地区当作经验争相效仿。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黄湘洁的归来也让村里人不解。他们说,“一定是在外头找不到工作吧”。
2013年9月,在当了志愿者一年后,她打消了出走的念头。她说,“不要让这些孩子在被遗忘了”。
(摘编自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
材料三
材料四 2016年9月21日,河南全省法院“送法进校园暨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发放仪式”在郑州市古蒙镇实验小学举行。这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连续第五年送法进校园,为该省650万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孩子们也获得了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学习保护自己的技巧和方法。
据悉,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让爱相伴——让法律照亮留守儿童回家的路”。活动现场河南基层法官讲述了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雪梅现场授课,教孩子们如何预防性侵害,保护自己。四个留守儿童代表用诗歌朗诵《爱的礼赞》,向所有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表达最朴素的谢意。
据有关部门统计,人口大省河南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650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还多。
(摘编自2016年9月21日“中新网郑州”)
7.下列对上述新闻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总数已达6000多万,留守儿童的产生非一时一地的结果,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有20多年的历史。
B.像黄湘洁那样,在大学毕业后能够主动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当志愿者,并且最终为了那里的孩子留下来的,在当今中国还属于少数。
C.有关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易受到意外伤害,而留守女童比留守男童存在相对更为明显的负面情绪。
D.材料中提到的曾富贾云集,而今却极度贫穷、寂静的村寨老司岩,在中国大地上绝非个案,而是我国村庄的缩影,他们已成为中国留守儿童的主要聚居区。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A.四则材料来源不一,有门户网站、报纸等。报道时间也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留守儿童问题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
B.材料二中,还在读研究生的段成荣就来到外出打工人数较多的山东、辽宁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真实的生存现状。
C.材料一、四站在政府机构层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报道,体现了社会上层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材料二、三主要从民间个体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
D.如果全社会形成合力,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快乐地成长,可以适当缓解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E.相对而言,《光明日报》的调研报告采用了《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和“中新网郑州”所不具备的列图表和列数字的手法,显得更直观明了。
9.请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应当如何将关爱留守儿童落到实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才,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财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①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②,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信,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着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久之,出知歙州,徒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吏,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班:朝官上朝。②班行:上朝的位次。③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10.下列对文中画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B.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C.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D.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1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礼部会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排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的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查中央及地方官吏。
C.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因此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外放地方。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连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还是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来资助他的家人,才办理了后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苜宋诗,完成14—15题。
竹枝词 二首
姚少娥①
其一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起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其二
燕睛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红衣突展绿江畔,接袖②纷纷度小桥。
【注】①姚少娥,生卒年不详,明代女诗人。②接袖:指携手
14.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作铺垫。
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
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
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意思,“醉、销”写出了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
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但都洋溢着词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爱悦之情,给人艺术美的享受。
15.“红衣突展绿江畔,接袖纷纷度小桥”两句,在词语运用上或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每种特色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蟹作比,从反面阐述用心专一,不能急躁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峡》中,郦道元从色彩、情态的角度描写春冬时分三峡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是二手房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羨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有些网友不仅不赞一词,反而恶语相加,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追忆孙中山先生,正如中山大学校歌所唱“你是一座高高的山峰矗立在雨天”,虽然先生已逝,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雄安新区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如同一张白纸,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B.信息化正在全方位渗透制造业,智能技术也已成为制造业的关键要素,我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
C.C919是我国首款具有国际主流水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飞机,其不仅将敲开世界市场的大门,更将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化为现实。
D.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合唱团团员走下舞台,来到观众席两边的过道上,美妙的乐声在观众耳边响起。
19.下列语句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何老师劳累过度生病住院,学生一起来探望,课代表关切地问她:“何老师,贵恙可好些了吗?”
B.他一走进客厅,就看到了茶几上的照片,只见那背面写着:下属张小天敬请您惠存!
C.看见刘老师家的一对龙凤胎孩子在一起开心地做智力游戏,她不禁赞道:“令郎与令爱真是太聪明了!”
D.尽管有人在网络上引用我的作品让我极为荣幸,但我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大作而玷污泰戈尔的名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方式,最早诞生与西周,完备于隋唐。在周代,①_________,产生于西周初期的《诗经》中就有大量的记述和描写。有了酒文化,当然少不了行酒令。行酒令是筵席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其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大不相同。②_________。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是掷骰、抽签、猜数等,主要在老百姓之间盛行。而在文人雅士中颇为盛行的是雅令,对诗、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要求行酒令者机智而有文采。如此看来,行酒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③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这个学期,我们班从外地转来了一位同学。他普通话说得很好,看来一定是北京人。听说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作家,都说“虎父无犬子”,那他的文章肯定写得很好。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他努力学习了,怎么会得不到好成绩呢?
①不是只有北京人普通话才说得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一”期间,重庆杨家坪步行街,图书论斤卖。一搭建的流动书店内全场图书每斤售价为18元人民币,吸引不少市民选购。购书现场很热闹,选购者踊跃,书籍种类繁多,包括时下的畅销书、中外名著等,还有不少装帧精美的精品书。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图书当萝卜白菜卖,是不尊重知识文化;有人认为有买有卖,才能体现书的文化价值,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有人认为,这种销售方式可以冲淡人们对电子读物的喜爱,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手机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周测语文试卷
』  下一个『
内蒙古包钢四中2018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