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语文试卷(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王晓声审题人:周小花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题预览
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王晓声         审题人:周小花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人类知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开始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面对陌生的自然界,开始关心自然,了解自然。客观世界是什么构成的呢,古代的哲学家们以各自的智慧提出了水成说、火成说、原子说等等不同的回答。它们启发了后人,有的还为后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深化了认识。但由于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历史的局限性,它们都未能、也不可能最终说服所有的人。于是人们进而考察人对自然界认识的过程及其能力问题。人是怎么认识客观世界的呢?人有能力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么?尽管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发展着,然而只有自觉地掌握了这个过程,才能更好地推进这种过程。然而正如同客观物质世界的纷繁复杂一样,人的认识活动也是极其复杂的。尽管许多富有智慧的哲学家们对此作了种种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富有成果的见解,认识深化了,但同样未能,也不可能得到完全一致的见解。
于是人们进而研究争论不休的原因。人有能力正确地表达并交流各自的见解吗?怎样才能保证人们正确地使用语言,以避免误解,促进正确的交流呢?20世纪的西方哲学以近百年的时间认真地探讨了这个问题,由此,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便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二个转向。但同样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至今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是白费口舌么?当然不是。通过研究,人们的认识大大地深化了,许多哲学家发表了种种精辟的见解,同对也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成果是十分丰富的。应该指出的是:有一些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是由于某些哲学家的看法的片面性的缘故。譬如,人工语言学派要求语言交流的绝对正确性,这是不正确的,是一种绝对主义。库恩的范式(语言)“不可通约性”的观点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它推进了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的深化。由于各人的立场、观点、历史条件、社会地位、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经验阅历等等的不同,对于同一个语词或同一句话的理解是可以不一样的。如对“质量”、“能量”等概念,不仅牛顿物理学家与相对论物理学家的理解不同,就是大人与小孩、中学生与大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黑格尔曾说过:饱经沧桑的老者的训词,对于一个幼稚无知的儿童来说是难以完全理解的。然而认为语言不能绝对正确无误地交流,并不等于否定语言相对正确地交流。相对正确的语言交流还是可能的,尽管误解难免发生,但是误解还是可以设法减少或克服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是同一种片面性的不同表现形式。
根据以上所述,作者认为,阅读和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观点:既应充分肯定各流派的合理内容,又应看到由于观点、方法的问题而可能产生的种种缺点或不足。同时,对于这些缺点和不足,也应有一个全面的观点:既要看到他们理论上的不合理性,又应看到这种不合理性背后可能隐含着的深刻的社会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哲学家们关于客观世界的构成说给往后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B.关心自然、了解自然是人类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
C.古代水成说、火成说等非但不能使所有人信服,反而给世界带来了复杂性与局限性。
D.人类认识活动极复杂,纵然认识能力不断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见解也很难具有一致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语言学派主张语言交流的绝对正确性体现出一种思想的片面性。
B.20世纪西方哲学因其语言学转向掀起了人们对言语表达问题持久、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C.文中黑格尔的话语形象地说明了在某种意义上,语言的交流具有“不可通约性”。
D.在人们的语言交流中,误解难免发生,但并不能由此否定语言的相对正确交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客观世界是什么构成的”到“人是怎么认识客观世界的”,这种变化反映出人类知识发展
的前进过程。
B.在作者看来,阅读和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应具有全面的观点,学会以辩证思维看问题。
C.对某一语词的理解之所以具有相对差异性,主要原因在于各人观点立场、知识水平等的不同,
文章认为这种相对差异性不属于“片面性”。
D.根据原文可推想,中医与西医虽语言体系有别却可相互沟通,这体现了语言的可相对正确交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l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移  交
约•雷丁
    “休息!统统到校园去!”    
    孩子们从两位女教师面前走过。只见粗蓝布裤和绒线衫在你推我挤,几乎看不见面孔。被踩得模糊不清的地板上立刻卷起一片尘土。
    “又粗野,又可爱,这群毛孩子。”老年女教师说。
    “这两样我都会注意到的。”青年女教师说。
    “经过一些时间,孩子们就会反映出他们老师的精神结构。”老年女教师说。
    “这是她从一本教育学的厚书上读来的?”青年女教师心里想,“也许是昨天才读到的。什么心理 社会领域和循循善诱呀,或者早熟的冲突世界呀,或者鬼知道什么的。很高兴,我能够第一次把这部书放进书架的最后一排。第二次教师考试完结了,现在这些理论家可以从我的背上滑下来了。她为什么不对我谈谈她的经验?是要证明她的知识丰厚吗?”    
“玛格丽特和托马斯在休息时不用到校园里去。”老年女教师说。  
这时青年女教师才注意到有两个孩子留在教室里。女孩齐肘以下装上人造假手。“先天残疾的孩子,”老妇人轻声地说,“她可以用假手像别人一样写字。只不过她不宜到校园里去。要是她摔了跤,假手摔坏了,是很费钱的。托马斯是一个邻居男孩,陪着玛格丽特,在休息时给她做伴吧。”
“这儿的人真守旧啊!”青年女教师想,“为什么不取下那个孩子的假手,让她到校园去同所有其他的孩子一块儿玩呢?”
“现在我要把我的橱移交给您,德根小姐。”老年女教师指着墨绿色橱门说,“我这五十年来都使用这只橱。”
她用手抚摩一块浅黑色的痕迹。“颜色在这儿起了泡。这要怪一只鞭炮,”老年女教师说,“爱德温用一根线把它系在橱柜的钥匙上,在休息时把它点燃的。喏,这儿的一些花瓶我也都赠给您。”
“千万别表示反对,”青年女教师心里想,“我今天就可以通知看守人,叫他把这些打扫干净。”
“不过我得把纪念品带走。”老年女教师说,“您瞧见中间的抽屉了吗?里面尽是纪念品。这一切都充满着回忆啊。”
青年女教师注视老年女同事把东西一件一件地从抽屉里取出来,放进她那空的大公文包里。其中有一块污秽的淡红色的心,一只木制的拆启信封的刀,一只打着活结的人造小花球。
从那两个孩子的角落里传来叫嚷声。女教师们转过身去一看,原来是那个先天残疾的孩子用假手打男孩的头。
“喂!”老年女教师喊道,“托马斯,朗读一点什么给玛格丽特听吧。”她对青年女教师说:“玛格丽特有时显得不耐烦。这并不奇怪,我们只好原谅她。”
老年女教师继续在放纪念品的抽屉里翻找。青年女教师走到窗口边去。
“好啦,我收拾完了,”老年女教师说,“德根小姐,您可以接收这只橱了。祝您领导班级成功。我早说过,他们统统是可爱的孩子。您得注意,您放纪念品的抽屉很快就会装满的。”
“再见,孩子们!”老年女教师大声说。
“再见,埃尔韦特小姐。”孩子们说。
青年女教师在老年女教师的身后关上门,走到橱边,橱还是开着的。这时她发现橱子的最底层一格抽屉里有只铁皮盒,盒里装满了纸条。女教师读最上面的一张纸条:“埃尔韦特,灰色老乌鸦,你滚到梅勒去吧。”在第二张纸条上有如下的韵句:“啊,老天爷。请,请您惩罚老埃尔韦特!”其余的纸盒上也都写着类似的咒骂语句。是用各种文体写的,绝大多数都写得整齐清洁,就和老年女教师给他们写的那样。
青年女教师砰的一声关上铁皮盒,向门口跑去。
“埃尔韦——小姐!”她中断了喊叫。她本想喊:“埃尔韦特小姐,您还忘掉了一点东西。”但她又反过来想:“为什么我还让她负担这只铁盒呢?也许是她故意留在这儿,留在这最底层的抽屉里的吧?可是这么多的纸条比花瓶还多。”青年女教师把铁盒放进那个空的放纪念品的抽屉里去。“这是基石。”她想。
“休息完了,小姐。”托马斯说。青年女教师没有注意到铃声响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德根并不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教育理论在她看来是“鬼知道什么”的东西,埃尔韦特的一些
观点她也不以为然。
B.“又粗野,又可爱,这群毛孩子。”从埃尔韦特对孩子们的评价可以看出她了解并热爱这群孩
子,能包容他们的缺点。
C.小说对德根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这既符合她不便多言的年轻教师身份,也便于展现其
心理意识的变化。
D.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简单的物品移交过程,小说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作者对
教育问题的思考。
5.小说塑造青年女教师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6.留下铁盒,是埃尔韦特有意为之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访谈嘉宾:杨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
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
杨庆祥: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伤痕的问题。这些作品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作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70后”“80后”等等——来划分的。我恰恰认为中国当下所谓“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憾吗?
杨庆祥: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
凤凰文化: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也是有照亮和疗愈作用的。这个“疗愈”怎么体现?
杨庆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中国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性的东西。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对于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性的途径。
风凰文化:“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杨庆祥:不仅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已问题的根源所在。
凤凰文化: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
杨庆祥: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每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已,然后重建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性。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茧》作了一些尝试。
(摘编自“凤凰网”,有删改)
7.对访谈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庆祥认为,“50后”到“00后”有着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表达诉求,这是“新伤痕文学”
出现的重要原因。
B.由于写作上太着力于具体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旧伤痕文学因缺乏文学价值而成
为短命的文学现象。
C.“新伤痕文学”对时代具有疗愈作用,可以通过书写创伤使现代人以理性的途径去对待自己在
时代中遇到的问题。
D.年轻作家在写作新伤痕文学”作品时采用了对话的视角,先反思和批判自已,重建自我主体性,
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
8.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相似类型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
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
B.杨庆样认为余华的作品《第七天》在内在写作模式上仍未摆脱旧伤痕文学的影响,因而不能属
于“新伤痕文学”。
C.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通过“语言化”的过程书写负面情感,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可
以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
D.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作了好的尝试,譬
如张悦然的作品《茧》。
E.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意识不足。
9. 杨庆祥为什么说“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请根据访谈材料加以探析。(4分)
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
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勑,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
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B.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
/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C.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
/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D.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
/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如周成
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这一制度取得军饷和税粮,
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
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和安众
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
   B.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说世祖
在河内,就撇下妻子和儿女追随世祖,结果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
   C.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重新上报,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盘剥
平民。
   D.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行使大司马的职权;建武三十年,被
封为慎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5分)
译文:                                                                                 
                                                                                     
(2)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乌夜啼
李  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注】  ①秦川女:晋窦滔妻苏氏。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乌夜啼”为唐时词牌,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的相思之苦,李白此诗主题与其正相似。
   B.“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乌鸦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人听了不免惆怅。
   C.第一句突出了城边景色之暗淡,奠定了诗歌的感伤基调。
   D.“碧纱如烟隔窗语”一句写女主人公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听外面树枝上乌鸦乱语的情景。
   E.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言简意赅。
15.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             ”。
(2)《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3分)
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中就要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②张謇的《家诫》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练,最终形成的别开生面的教子书。
③在高三学习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上,学霸李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复习应考方面的一得之见,同学们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下一阶段复习充满了信心。
④2017年央视元宵晚会短小精悍,创意十足,形成了除夕夜之后的又一波荧屏小高潮,成为一种新的一年为中国人加油鼓劲的强劲文化力量。
⑤中方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水到渠成地加以推进。
⑥回想大概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也曾推出过共享单车。然而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这些共享单车大多销声匿迹。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交互式是互联网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一方面可以加快信息的发布和互联
互通,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有效治理。
B.首师大创客空间配备了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在帮助学生实现创意的同时,见识和体验到一些
基本的加工技术,为创新奠定基础。
C.这个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同其他省份一样,遇到了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社会成本不断上升等
一系列问题。
D.李华以前是班里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在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鼓励下,他刻苦学习,在期末考试
中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愚兄太过矜持!”我对大我三岁、做事太过小心谨慎的老张说。
B.家妹是一个大方好客的人,只要家里来了我的同学,她都会十分热情地接待他们。
C.这是我的高足,虽然年岁不大,但在研究方面很有自己的体会,你们可以好好交流交流。
D.这是我画的一幅冬雪红梅图,烦请先生雅正,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6分)
    在周国平心目中,好学生应具备两种能力。①          ,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②          。这是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追随者,
第二学会学习,③          。相反,如果是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我国目前有52项世界遗产,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认可。世界遗产不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绝对不能追求商业利益,不能让自然和历史的馈赠在我们手中消失;只要我们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就一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
①即使是世界遗产,也应该属于一地一国,然后才属于全人类。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作家薛涌写了一篇名为《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的文章,文末有这样一段话:苏格拉底上街,是和人们论道的,由此留下的智慧,两千多年来依然让人类受用不尽。如今人们上街,拿着手机随处自拍,所见证的,则是自我的消失。
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1.答案:D(A项“以偏概全”“扩大范围”,原文为“有的还为后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B项“于文无据”“主观臆想”,原文无明确“首要问题”一说;C项“关系混淆”“因果颠倒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