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兼善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兼善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三(上)兼善教育集团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语言积累与运用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旁骛(wù)汲取(xī)藻饰(zǎo)狡黠(xiá)B.抽噎(yē)灵柩(jiù)诘难(jié)亵渎(dǔ)C.骈进(ián)睿智(ruì)诓骗(kuāng)煞白(shà)D.慨叹(kǎi)恣睢(zì)拮据(jié)嗤笑(ch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
试题预览
初三(上)兼善教育集团
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旁骛(wù)       汲取(xī)       藻饰(zǎo)        狡黠(xiá)
B. 抽噎(yē)       灵柩(jiù)      诘难(jié)        亵渎(dǔ)
C. 骈进(bián)     睿智(ruì)      诓骗(kuāng)      煞白(shà)
D. 慨叹(kǎi)      恣睢(zì)       拮据(jié)      嗤笑(chī)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汲”应读jí;B项中“渎”应读dú;C项中 “骈”应读pián。
2. 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章摘句    霍然贯通    强聒不舍     袖手旁观
B. 根深蒂固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前扑后继
C. 重导覆辙    轻而易举    孜孜不倦     涕泗横流
D. 廓然无累    断章取义    恪尽职守     媚上欺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 A:“霍然贯通”应为“豁然贯通”;B:“前扑后继”应为“前赴后继”;C:“重导覆辙”应为“重蹈覆辙”。
3.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初中三年的时光匆匆逝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 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C. 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D. 重庆仙女山国家级风景区,无论春夏秋冬都是人满为患,人们蜂拥而入的场景气冲斗牛。
【答案】B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青春往往伴随着成长的疼痛。此刻,每个坐在考场的初中生,都在体验并经历这样一种人生难以回避的过程。
B.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D. 被网友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答案】B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 依次在空白处填入句子,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   ①  ,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  ②   。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   ③    ,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A.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B.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C.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D.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逐项分析,采用“排除法”。明确春天和秋天的花所具有的特点。
考点:词语运用
点评:逐项分析,采用“排除法”是做好此题的关键。
6.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 鲁迅的作品,语言有的凝重,有的泼辣,有的简洁;主题通常都是深刻的,如小说《故乡》,将悲悯的目光投向了底层的苦人儿。
C.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小说有《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包法利夫人》等等。
D.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轻快明朗;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C项错误,《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作品。《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作品。
7.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别人的思想里旅行。我想与李白一同举杯邀明月,我想与陶渊明携手采菊赏南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追随范仲淹去欣赏那苍凉悲壮的塞外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    (2). 想与格列弗一起游历小人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根据此要求可仿写为:想与苏东坡相约夜游承天寺,想与格列弗一起游历小人国。
8.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四川某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下一对儿女。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某中学上高中后,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一名。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
(2)叶富源的事迹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是三位网友发帖的内容,请你以
“热爱生活”的网友身份跟帖,写几句赞美、鼓励的话。要求:不少于20字。(__________)
书虫:养育恩,不能忘。亲情浓于水,孝心感天地!相比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你是巨人!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祝愿你们一家幸福!
读来读去:感念爱,懂得爱。好娃娃,想捐钱给你!
观天下:不懈的努力,点燃亲情的颂歌,一路的跋涉不仅担起了一个家庭,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而且树立了品学兼优、自强自立、坚强乐观的典范。叶富源,你的奋斗感人至深!
热爱生活: 
(3)我校准备开展一期“做孝心少年”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
【答案】    (1). 17岁的叶富源背着父亲上学    (2). 示例:为了父亲的生活,你背负压力;为了家庭的未来,你勤奋读书;为了人生的梦想,你自强不息。你的行动温暖了亲人,感动了世人!    (3). 要求必须用到一种修辞手法。示例:感父母恩情,做孝心少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标题的拟写要简明扼要,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本题需要注意用上修辞方法。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一)古诗文积累
9. 古诗文积累
(1)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
(2)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列国周齐秦汉楚,赢,__________,输,___________。(《山坡羊•骊山怀古》)
(5)《望江南》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样是感叹人生,辛弃疾笔下是“可怜白发生”的叹惋,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将自己头发斑白渐近衰老的现实抛在脑后。
(7)《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品格。
【答案】    (1). 更著风和雨    (2). 村南村北响缲车    (3). )年少万兜鍪    (4). 赢,都变做了土    (5). 输,都变做了土    (6). 肠断白蘋洲    (7). 鬓微霜    (8). 又何妨    (9). 苟全性命于乱世    (10). 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缲,鬓。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 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会天大雨(__________)         ⑵为天下唱(_________)    
⑶楚人怜之(__________)         ⑷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章第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目的什么?
13. “天下苦秦久矣”,陈涉分析形势如是说,文章中体现这个“苦”字最集中的两句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1). 适逢,恰巧遇到    (2). 爱戴    (3). 通“倡”,首发    (4). 私自,偷着    
11.     (1).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还不如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    (2).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12. 语言描写;是为了介绍其少年时的志向;表明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13.     (1). 失期,法皆斩    (2). 戍死者固十六七
【解析】作者:《陈涉世家》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10.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会:适逢,恰巧遇到。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亡:逃跑。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2.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和写法。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这里通过语言描写,是为了介绍陈胜其少年时的志向;表明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总结。文章中体现这个“苦”字最集中的两句原话是:失期,法皆斩;戍死者固十六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③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④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⑤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⑥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⑦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⑧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⑨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⑩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让人透不过气,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4. 本文以白蘑菇为线索构思全篇,请结合全文内容将白蘑菇的“经历”补充完整。 
在宾馆,服务小姐纸箱捅洞盛蘑菇——上了火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到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车到站,青海大汉交代炖鸡煮蘑——到家后,妈妈喝汤赞蘑菇
15. 说说第(13)段中划线句子有何作用?
16.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
17.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歌颂人与人之间宽厚无私的帮助。
B. 表达了为人子女者对母亲的孝心。
C. 赞扬了质朴而又美好的社会风尚。
D. 体现孝母之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18. 文章结尾句“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14.     (1). 上了火车,青海大汉建议床底晾蘑菇    (2). 车到中原,同室车友让桌风干蘑菇。    
15. 环境描写,渲染出车厢中闷热的环境氛围,为下文白蘑菇生出白膜及青海汉帮助我做铺垫    
16. 使用排比(“短句”也可);突出了各地的风在飞奔的列车上呼啸,写出了蘑菇在各地的风的吹拂下没有烂掉,平安地烘成标本,委婉地赞美了青海大汉和人们对“我”的帮助。    17. D    
18. 在内容上,母亲称赞蘑菇汤味道好,这不仅是汤本身味道好;也凝聚了女儿对母亲的关爱孝心;和对一路上陌生人的心灵之美的赞美。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或与文章开头“妈妈爱吃蘑菇”形成呼应);照应了标题“带白蘑菇回家”,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
14.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来理清情节。先明确“白蘑菇”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接着题目中所给出的第一个情节往下,按时间顺序去寻找事件,再按要求用分别进行归纳概括。这里缺少的情节可概括为:青海大汉建议床底晾蘑菇,车到中原,同室车友让桌风干蘑菇。    
15.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划线句子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车厢中闷热的环境氛围,为下文白蘑菇生出白膜及青海汉帮助我做铺垫 。
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16. 本题是对句式的考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短句多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运用短句,节奏明快,不仅交代了行程的不断变化,而且还形象了写出了飞奔的列车上风的呼啸。写出了蘑菇在各地的风的吹拂下没有烂掉,平安地烘成标本,委婉地赞美了青海大汉和人们对“我”的帮助。
17. 本题考查对选文主旨的把握。回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意思,其次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展开。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D项正确,体现孝母之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概括的较全面。
18. 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本句就有深层含义,“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既是说白蘑菇本身的味道鲜美;还凝聚了女儿对母亲的关爱孝心;还有对一路上陌生人纯洁善良的心灵的赞美。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或与文章开头“妈妈爱吃蘑菇”形成呼应);照应了标题“带白蘑菇回家”,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事若知足心常乐
吴建国
①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社会现实总是难以满足。著名作家刘墉对人类的贪婪本性描述得淋漓尽致:旅客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块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位置坐就好了……直到有了卧铺的人还会想,这卧铺要是包厢就好了。世上的人们,大多如乘客一样。
②遇事若知道满足的人时常感到快乐,就是要学会自我安慰,珍视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给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定好位,不空想,不妄生痴念,不盲目攀比。宋代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人生快乐与否,全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知道满足心理的平衡,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乃人生一大快乐。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
③人生苦短,岁月如流,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敞开心胸,便会云蒸霞蔚。终日为身外之物劳心费神而奔波,岂不知人生总是有许多的无奈与缺憾,与其梦想天边的玫瑰园,不如珍惜窗边的玫瑰花。在生活中,懂得知足,不贪恋身外之名,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看淡尘世的烦恼,不慕荣利,是一种难得的清醒。保持一种自然、平常心就会消解一切烦恼,生活恬然自得,则是人们众望所归的通往真正快乐的秘密通道。白石老人是深谙其中况味的。在很长的时间里,他的画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也有人责难他是挂羊头卖狗肉。但是白石老人却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只是以他的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应对。
④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祸患、过失没有大过放纵欲望、不知满足、贪得无厌的了。生活中的烦恼如同灰尘一样,无处不在,切不可揽于身堆积于心。人若能充分利用喜乐这种良性情绪和心态,对气血的调和畅达、养生保健和健康长寿彼有益处。有的人则心常忧,还喜欢用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忧愤、嫉妒的不良情绪。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做到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确是治病的良药。
⑤知足,并非不求上进,安于现状,而是要清醒地正视自己和现实。这里说的“知足”,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这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因为一生之中,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心灵、理智,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许多本来属于我们的快乐。
⑥有舍才有得,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这种境界,既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这样的心境,需要时间的磨砺,也需要坎坷人生的锤炼,更需要坦荡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态。做一个乐观向上之人,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
⑦事若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不贪婪,不强求,不攀比,明白自己的幸福,活出真实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能知足常乐呢?其实,幸福也很容易抓住——知足就可。
19.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 说说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 结合选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知足呢? 
22.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齐白石“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这句座右铭的感悟。
【链接材料】1960年3月31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遭受狂风暴雨般批斗,被免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当儿子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神态自若。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为马寅初平反,并给予高度评价。当儿子将喜讯告之当时已年届97岁的老人时,他心不在焉地“噢”了一声,心如止水。
【答案】19. 事若知足心常乐。    
20. 通过列举作家刘墉对人类贪婪的描述作为事实论据,阐述“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社会现实总是难以满足”的道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道理论证,引了宋代诗人林逋在《省心录》说的话,有力地论证了“遇事若知道满足的人时常感到快乐”,从而证明中心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    
21. 学会自我安慰,珍惜目前拥有的;不空想,不攀比;清醒地正视自己和现实,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保持平常心,心胸宽广。    
22. 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使我学会淡然处之地面对成败得失。成功时,要懂得“一笑”,笑出自信与从容;失败时,也要懂得“一笑”,笑出豁达和超脱
【解析】
19.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以及论证过程论证内容的理解概括。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事若知足心常乐”,结合首尾段以及文章内容,可以判断,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20. 本题考查事实论据和道理论证的作用。要了解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重庆市兼善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原卷版)(无答案)』  下一个『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普通班)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无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