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郑州二中学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yùnniàng)。(2)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临人间。(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4)在众目
试题预览
郑州二中学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yùn  niàng)               。
(2)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            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4)在众目睽睽          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3.下面对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骇人听闻”的“骇”字与“骸骨”的“骇”都读hài;“骇”意思是使人惊惧、害怕。“骸”意思是骨头。
B.“惭愧”和“惊愕”都是“忄”旁,根据形声字的形旁通常表意来推断,这四个字的意思都跟心理活动有关。
C.“应和”与“随声附和”中的“和”都读“hè”,意思都是跟着说、跟着唱。
D.“隐”“藏”都有掩盖之意,“伫”“立”都有站立之意,根据同义词并列使用的现象,可以推断“藏匿”的“匿”也有“藏”的意思。
4.下面的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5.下面的语句与课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悚峙。 
C.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根据提示,填写诗句。(9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
(2)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3)《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       ,        ;        ,         。
(4)《次北固山下》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 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句子是                 ,                 。
(5)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7.文学名著阅读。(4分)
(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2分)
 A. 《范爱农》     B. 《风筝》   C.《无常》    D.《琐记》
(2)《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叙述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8-12题。(15分)
寻 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8.作者在寻春时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把感情变化的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径自寻春去了:             → 看到衰草:             → 遥见草色:            。  
9.结合文本,联系语境,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⑫段“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阴霾和霜雪”比作什么?“春天”指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15分)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3.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2分) 
15.请结合文本,分析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细读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林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并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8-22题。(15分)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 尊君在不 (             )   (4) 元方入门不顾 (        )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未若柳絮因风起。(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友人心理变化的两个字是:       ,       ,变化原因是:           。(3分)
21. “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营造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读了《陈太丘与友期行》,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30分)
在你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条漂亮的裙子等。请以“我渴望     ”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中心突出,条理清楚,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4分)(1)酝酿   (2)莅  (3)sǒu    (4)kuí  
2.A(2分)     
3.A(2分)   
4.B(2分)
5.D(2分)
6.(9分)(1)思君不见下渝州         (2)不知何处吹芦管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博学而笃志
7.(4分)(1)B(2分)
(2)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2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8-12题。(15分)
《寻春》
8. (3分)参考答案:心情急迫(1分)  后悔寻春(责怪自己)(1分)  感悟春天(或“热爱春天”、“心中有春天”) (1分,意近即可)        
9.(3分)参考答案:“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1分)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1分)
10.(3分)参考答案: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1分)傲视朔风余威,破土而出,(1分)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1分)   
11. (2分)参考答案:“阴霾、霜雪”好比是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1分) “春天”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等。(1分)
12.(4分)参考答案: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在初春寒冷的季节里勇敢地展现出一抹新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并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2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13-17题。(15分)
《大师治学》
13. (3分)参考答案: 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点明文章主旨)(1分),下面的“上课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 (2分)
14. (2分)参考答案:动作;语言。
15. (2分)参考答案: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上课时早已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1分) “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1分)
16. (4分)参考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1分),将“恶性考试”比作“煮鹤艺术”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语堂对刻板考试制度的厌恶(1分),表达了对学生遭遇的惋惜(1分)。 
17. (4分)参考答案:林老师深厚博学。文中写到林老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
林老师诙谐幽默、卓然独立。上课让学生吃花生米的情节和他把恶性考试比作煮鹤艺术,写出了对刻板考试制度的厌恶。
林老师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用自己的“相面打分”法对学生的成绩做合理的决断。
(任何两点即可,品质和分析各占1分)   
四、文言文阅读理解,18-22题。(15分)
18.(4分)(每空1分)  (1)骤:急  (2)差:大体   (3)不通“否”  (4)顾:回头看
19.(4分)参考答案:(1)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舞。(2分)
(2)简直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20. (3分)参考答案:怒、惭 (2分)小孩子都懂得讲诚信、讲礼貌,我还不如孩子。(1分)
21. (2分)营造一种融洽、欢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22. (2分) 为人处世要讲礼貌,讲诚信。要知错就改。
五、作文。略 (113.220.37.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一个『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