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滑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统考高二语文试卷 2017.6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统考
高二语文试卷
    2017.6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本卷命题范围: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阌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考古、历史、文学、艺术、社会、民族以及自然科学中物理、化学等请多领域的知识。只有具备主动拓展多方面知识的心胸和意识,才能提高古由瓷鉴定的准确度,不至得出“盲人摸象”式的结论。
    掌握陶瓷史的发展脉络、熟悉古陶瓷文献是从事鉴定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还要弄清古陶瓷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等背景资料,这样才能把某时代、某地容口烧制的瓷器特特征汇整个时发展史的长河中,把握其发展脉络。如唐代陶瓷的造型丰腴,无论南北各地,或陶或瓷,乃至金银器等,造型都呈现出丰满壮美的艺术风格。1974年,扬州市唐城遗址出土一件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其造型丰腴健硕,肩部捏塑小双系,通体青黄色釉,器身布满褐绿彩点绘的联珠纹卷云及莲花、荷叶纹饰。这是廣代长沙窑创烧的新品种,它打破了从前以青、黑、白单色釉为饰的生产格局,在彩瓷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环境与人 们审美取向的影响下,同时代各类器物的艺术风格均有共性。某时期流行的纹饰,必然会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各类器物上,如盛行于唐代的宝相花纹饰,在当时生产的金银器、铜键、三彩器 织锦等各类产品中均有表现。
    比较研究是古陶瓷鉴定中最重要的内容,它需广泛搜集各方面资讯,进行大量实践,将待鉴品与标准器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古陶瓷的时代特征及变化规律。标准器是古陶瓷鉴定的参照物,包括考古材料中纪年墓出土的陶瓷器,文化层中的陶瓷器,古代沉船、窑藏、古窑址中出土的陶瓷器以及带年号舦的珣瓷器等,它们是鉴定古陶光的标尺和依据,将这些标准器与待签品的造型、胎釉、纹饰及工艺技法等特征相比较,就可判断出待鉴品的年代、真伪、窑口等。标准器是学习古陶瓷鉴定的基础教材,只有牢记它们的特征,才能练就过硬的鉴定本领。
    传统“目鉴”需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现察,应多找问题,不能轻易下结论。只有受鉴物的全部特点均与相应的时代特征相符,才是行内人所说的“开门儿”。 若多数特征与时代特征相符,则为真品的概率就大;如果只有少数特征与时代特征相符,就可能是赝品。所以鉴定者牢记各时代、各窑口古陶瓷造型、胎釉、纹饰等特点以及它们的工艺技法至关重要。了解得越全面,鉴定结论的准确度就越高。这需要长期积累,短时间内无法速成。常见一些收藏爱好者买进大批赝品,却少见,甚至不见真品,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资之前没有学习好相关知识,尚未打下坚实的鉴定基础就急于下手。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在研读中国陶瓷史等相关权威书籍和历代文献的同时,到各地公立收藏单位反复观摩藏品实物,并将藏品与相应的图录进行反复对照,记牢这些标准器的特征。鉴定者经过较长时间的集中学习后,就会对真品的气韵产生一种只可意会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通过接触大量真品来实现。
(选自刘明杉《古陶瓷的鉴定方法》,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古陶瓷鉴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陶瓷鉴定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要提高古陶瓷鉴定的准确度,鉴定者应增强学习意识,主动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B.古陶瓷鉴定者即使掌握了陶瓷史,熟悉古陶瓷文献,但对待鉴品所处时代的背景资料不了解,也容易下不准确的鉴定结论。
C.古陶瓷鉴定中的比较研究指的是,广泛搜集资讯,在了解古陶瓷的时代特征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比待鉴品与标准器。
D.“目鉴”是古陶瓷鉴定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受鉴物,根据受鉴物与相应时代特征相符的情况下结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整个陶瓷发展史中,唐代陶瓷很有特色,造型呈现丰满壮美的艺术风格,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不无关系。
B.扬州市唐城遗址出土的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是唐代陶瓷,由当时的长沙窑烧制它代表着唐代彩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C.受社会环境和人们审美取向影响,唐代盛行的宝相花纹饰不仅出现在当时生产的织锦上,也出现在当时生产的陶瓷等器物上。
D.标准器是鉴定古陶瓷的标尺,有的出土于纪年墓,有的出土于文化层,有的出土于古代沉船、窑藏、古窑址,来源很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牢记标准器的特征对鉴定古陶器很重要,鉴定者可参照标准器的造型、胎釉、工艺技法等特征判断待鉴品的年代、真伪等。
B.鉴定者需经长期积累才能全面熟习各时代、各窑口古陶瓷的造型、胎袖、纹饰、工艺技法等特点,从而提高鉴定的准确度。
C.古陶瓷收藏者在投资前学习好有关古陶瓷和古陶瓷鉴定的知识十分重要,否则,他将难以辨识藏品的真伪,容易上当受骗。
D.鉴定者研读陶瓷史等相关权威书籍、历代文献,反复观摩各地公立收藏单位的藏品实物,就会对真品的气韵产生只可意会之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幸存者
梁小萍
   ①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
   ②埃布尔躺在横七竖八的尸体堆里,他还有一丝微弱的喘息,也有知觉,但他动不了。他没有睁开眼睛,他在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神经来感知环境。确认周围没有异常动静,他睁开了眼睛,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出是什么时辰,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和火药的味道。
   ③埃布尔不知道战斗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他只记得他们部队坚守阵地三天三夜,一个团的兵力最后只剩下一个排,而且从对方部队的火力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兵力也很薄弱了,对方的援军还没到来的黎明时分,是他们最后也是唯一的突围机会。就在突围时,一个炮弹在埃布尔身边不远处爆炸,他失去了知觉。
   ④这会儿他醒了,先看看身边的尸体,没有看到自己熟悉的战友,他想也许战友都顺利突围了。他也没有看到对方部队的活人,也许对方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或者说已经打扫过战场了,而他漏网了。埃布尔心里突然有点儿庆幸,在确定暂时安全后,他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他发现自己没有致命伤,只是伤到皮肉,也许是炮弹强大的爆破力震晕了他,突围时没人注意到他其实只是受伤晕了,并没有死。他坚信如果战友知道他还活着,一定不会抛弃他。
   ⑤埃布尔挪动一下四肢,似乎还可以动,于是他准备挪到一个相对安全一点儿的地方。这时突然传来了说话声,他赶紧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大脑仔细辨认着声音和方位,原来是对方部队的士兵在打扫战场。他顿时又是一阵绝望,双手下意识地在身边摸索,还好,还有一个手榴弹。他想就算死也要多拉几个垫背的。埃布尔没有选择,因为他是一位有信仰的军人,他从没想过当俘虏。
    ⑥一个士兵晃悠悠地端着枪朝埃布尔这个方向走来,边走边用刺刀拨弄地上的尸体。埃布尔眯着眼睛,用眼角的余光观察:这是一个年轻的士兵,估计和自己差不多大。他不禁有点儿惋惜,两个年轻的生命即将消失。这一线惋惜只是一个闪念,在埃布尔的脑子里一晃而过,他的手还是逐渐握紧了手榴弹,小拇指慢慢伸进了手榴弹尾部的拉环。士兵走到埃布尔的身边,用刺刀拨拉着他的身体,刀尖划过他的面颊,突然停留在他的胸口,埃布尔睁开眼睛,紧握手榴弹的那只手微颤而坚定地举过身体。他双目怒瞪着士兵,士兵显然也被这一突发状况吓着了。他们彼此对视着,埃布尔的心脏感觉到刺刀刀尖的锋利,他的小拇指仍旧紧勾手榴弹的拉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还有活的吗?”士兵看着埃布尔,略一停顿,面无表情地说:“没有。””远处的声音发出一声号令:“撤!”士兵回话时一直看着埃布尔,然后把刺刀缓缓从他的胸口拿开,转身走了。埃布尔的手紧紧握着手榴弹,小拇指绷紧了手榴弹的拉环,直到阵地上又是空无人声。
   ⑦战争结束了。对方部队宣称,这场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全歼敌军一个团。这一个团说的就是埃布尔所在的部队。可是埃布尔还活着。当然这个消息也是埃布尔很久以后才听说的,不过没多久埃布尔就知道自己的战友在那场战斗中全部阵亡,他是唯一的幸存者。可是他却没有向组织说过他生还的这一段经历,一辈子也没说。
   ⑧后来,埃布尔渐渐淡忘了这件事。再后来,埃布尔又常常想起这件事,而且越来越清晰。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能活着就是奇迹。埃布尔当时没有想到活。他是军人,一个刚强的军人,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与敌人同归于尽。可是当他听到敌军打扫战场的士兵,面对活着的他却说没有人活着时,他犹豫了。
   ⑨埃布尔不知道那个士兵会不会像他一样活到老,可以安逸地坐在家乡的老榕树下,喝着自己酿造的红葡萄酒,慢慢欣赏夕阳的落幕,但是他真心希望那个士兵还活着。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的环境描写有效补充了故事情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明战斗的惨烈,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为下面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B.打扫战场的士兵发现了埃布尔,先是一怔,被怒目圆瞪的埃布尔吓到,接着看到埃布尔钩着手榴弹,意识到情势于他们双方都不利,因而选择了明哲保身。
C.面对生死抉择,埃布尔没有选择马上拉响手榴弹,他的犹豫给了自己一个生存机会,也给了对方一个生存机会,他们都是战争的“幸存者”。
D.本文虽属于战争题材小说,但作家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是另辟蹊径,把笔触固定在激战之后清理战场的截面,用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构思巧妙。 
5.试简要分析埃布尔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5分)
6.文章到第⑦自然段即可自然结尾,作家又补充了后两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余冠英先生传略
蔡文锦
    余冠英先生,1906年5月16曰生于江苏省松江府江南提标中军参将余道生内宅,学名冠英,字绍生,笔名灌婴、白眼。
   “五四运动”中,他带领同学走上街头向市民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编辑了《卧薪 尝胆》杂志,发动了全市罢工、罢市,查禁了英货、日货。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改国文系。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1年8月5日,清华园沦于日寇魔爪,先生一家南逃避难,于9月28日到达昆明。先生在联大任教,生活艰苦, 他不仅要走十余里路去授课,还在一家公司做文字工作贴补家用,在坡上种菜。
   在联大,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并主编了《国文月刊》。1999年7月17日,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函示冠英先生学问文章,可谈者多……独其抗战时期在昆明主编《国文月刊》对大后方学术之推动极为有功。”余先生在联大发表了《信与达》《谈雅》《谈新乐府》等论文,还发表了《潜广新承府》,运用新乐府的艺术手法愤怒声讨日寇与汉奸的罪行。
   1945年震惊全国的“一二 • 一”惨案发生,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相继被害。清华等校广大师生多次开展反内战、反独栽、反饥饿斗争,在激烈的历史命运的袂择中,余冠英坚决地站在了人民一边。他参与组织对闻一多先生的公祭,是“整理闻一多遗著委员会”委员。
    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先生任国文系教授,并主编《语言与文学》,其间发表了《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谈〈西洲曲>》等论文。
    风雨如晦,1948年6月18 日朱自清先生等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先生名列其前,虽每月损失数百万法币.影响家庭生活至巨,但仍义无反顾。朱自清先生病殁,他写了《佩弦先生性情嗜好和他的病》,并任朱先生文集编委。
    1952年先生调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为资深研究员,后任该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上世纪50年代先生有《乐府诗选》《诗经选M三曹诗选》《汉魏六朝诗选》等著作行世。《中国文学大 辞典》等书对《乐府诗选》有高度评价。《诗经选》被公认为《诗经》选注本的代表性的成果,《中国诗歌大词典》云此书为解放后较早,较有权威性的《诗经》选注本。”
    上世纪60年代初,先生是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总负责人和上古至隋文学史的主编,该书是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具里程碑式的成就,成为高等学校的教材。
    1966年8月12日,文学研究所的老专家全挨批斗。我去探望先生,他在天井里拔草,见我来了,让进客厅广文锦,士可杀不可辱,为国家岍究学术何罪之有?可如今我们这批专家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斯文不如扫地!我想到死!”我立即说:“伯伯,你不能死!”他一挥手广是啊,我不能死!《唐诗选》才编好,郑西谛先生曾要我编一部《中国大文学史》。1978年,《唐诗选》经修订后出版,成为海内外公认的最佳选本。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期间,在完成种种行政、学术研究任务的同时,还担任了《文学评论》编委《文学遗产》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会委员和《秦汉文学》主编,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顾问,无论是所里的工作还是文学方面的研究,他都做得很好。尤其是1981年由该所主持、余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这是全国文学研究规划 重点项目之一,如果说把《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各系列作为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学研究的丰碑来看,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事业心、先生因而所付出的心血,遗泽炳蔚,不可小觑。
   先生在繁忙的工作十,对于向他求教的人无不尽其所能。杨任之著《诗经今泽今注》前言云:“本书承前辈余冠英先生,故友李长之先生多所匡正,不胜感激。”杨州大学额农教授曾著文纪念先生,说在学生时代写馆向先生请教,余先生都回信赐教。
    1995年2日,先生因肺炎、心力衰竭而归道山。先生的墓碑上铸刻着“天地悠悠”四个大字,发人深省。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余冠英先生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工作。 (摘自“百度百科”)
②继《唐诗选》之后,我又当了《汉魏六朝诗选》的责任编辑。在注释中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不耻下问,要我帮他推敲推敲,我真有点诚惶诚恐。(摘自林东海《学者余冠英长者风范》)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西南联大及清华大学复校期间,余冠英曾先后主编《国文月刊》《语言与文学》等刊物,对推动当时的学术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B.余冠英在清华大学读书,先上历史系,后改国文系,既因为他要顾应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因为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
C.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遇难,在客观上激起了清华等高校师生的斗争激情。余冠英始终坚定地站在了人民一边,并积极处理闻一多的后事。
D.作为一篇追忆先师的传记,本文语言淳朴、亲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余冠英先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把余冠英出生的时间、地点写得详尽,除了符合传记文学开篇介绍传主籍贯等信息的体例外,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
B. 朱自清离世后,余冠英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
C.上世纪50年代,余冠英选编的《诗经选》《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等著作流行于世,其中《诗经选》更是得到一致好评,影响很大。
D.文章将余冠英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结合在一起,引用传主的语言与大量名人的评论,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的使用,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
E.余冠英近90年的人生之路是极不寻常的,既有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有饱受屈辱的“文革”时期。他去世后,墓碑上的四个大字“天地悠悠”耐人回味。
9. 作为一代学人,余冠英的一生和时代紧密相连,他的身上体现出哪些值得你去学习的精神品质?(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欧阳重,字子重,庐陵人,正德三年进士。张锐、钱宁掌厂卫,连构搢绅狱,重皆力与争。锐等假他事系之狱,赎杖还职,仍停俸。乃迁郎中。
    嘉靖六年,会寻甸土酋安铨、凤朝文反,廷议以重谙滇事,乃改云南。初,武定土知府凤诏母子坐事留云南,朝文绐其众,言诏已戮,官军将尽灭其部党,以故诸蛮悉从为乱,攻围会城。重督兵击败之,而遣诏母子还故地。其党愕,相率归之。朝文计穷,绝普渡河走。追兵至,歼焉。铨逃寻甸故巢。官军攻破其砦,执铨,贼尽平。乃散其党二万人,迁寻甸府于凤梧山下,更设守御千户所。重推功于前抚臣傅习。缅甸、木邦、陇川诸酋相仇杀,各讦奏于朝,下重勘覆。遣参政王汝舟、知府严时泰等遍历诸蛮,譬以祸福。皆还侵地,供贡如故。重列善后数事,悉报可,赐玺书褒谕。重乃恤创残,振贫乏,轻徭赋,民咸便之。
    云南岁贡金千两大理太和苍山产奇石镇守中官遣军匠攻凿山崩压死无算重皆疏罢之浮费大省。
    当是时,镇守太监杜唐、黔国公沐绍勋相比为奸利,长吏不敢问,重奏绍勋任千户[注]何经广夺民产;唐役占官军,岁取财万计。因极言镇守中官宜革。帝颇纳其言,频下诏饬绍勋,命唐还京待勘。二人惧且怒,谋去重。会重奉命清异姓冒军弊,都司久未报,给饷后期。唐等遂嗾六卫军华于军门。巡按御史刘臬以闻。劾重处置失当。张璁从中主之,解重职。重家居二十余年,言者屡荐,竟不复召。
(选自《明史•欧阳重传》,有删改)
 [注]千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议以重谙滇事,乃改云南       谙:熟悉
B.武定土知洽民诏母子坐事留公南    坐:因犯……罪
C.朝文计穷,绝普渡河走         绝:渡过
D.张璁从中主之,解重职           主:主持
11.对文中画波浪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南岁贡/金千两/大理太和/苍山产奇石/镇守中官遗军匠攻凿山崩/压死无算重皆疏/罢之浮费大省
B.云南岁贡/金千两/大理太和苍山产奇石/镇守中官遣军匠/攻凿山崩压死无算/重皆疏罢之/浮费大省
C.云南岁贡金千两/大理太和/苍山产奇石/镇守中官遗军匠/攻凿山崩压死/无算重皆疏/罢之浮费大省
D.云南岁贡金千两/大理太和苍山产奇石/镇守中官遗军匠攻凿/山崩/压死无算/重皆疏罢之/浮费大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重正直敢言。他对张锐、钱宁接连制造士大夫的冤案感到不满,竭力与他们争醉结果遭到恶意报复,被拘捕入狱。 
B.欧阳重不居功自傲。他巡抚云南时,平定了安铨、凤朝文的叛乱,乂迁徙寻甸府设替御千户所,却把功劳都归于他人。
C.欧阳重心系百姓。他在化解缅甸,木邦、陇川部落间的愁怨后,又减轻百姓徭役赋税,赈济贫穷百姓,因此获得朝廷嘉奖。
D.欧阳重不畏权贵。镇守太监杜唐以权谋私,欧阳重深感不满,向朝廷建议革去镇守太监一职,皇帝令杜唐回京听候审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文绐其众,言诏已戮,官军将尽灭其部党,以故诸蛮悉从为乱。(5分)
(2)会重奉命清异姓冒军弊,都司久未报,给饷后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帐 夜①
吴兆骞
穹怅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咨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4.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首联开篇点题,诗人梦见拱形的毡账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显示中的 “孤客”隐指梦境中的团圆。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诗人写此诗才三十出头,他竟业感到“老”的降临,可见这个“老”字包容了他所历之苦有多重。
颈联写虽然南国五月已属草木葳  、花开四野的仲夏,而北国边城却还未见有任何花开,有的只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15.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中的“      ,    ”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     ”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     ”,以美女衬英雄;再用“   ”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要讲诚信。国内一些汽车销售商欺瞒消费者,冷面售后服务,只能是为渊驱鱼。
B.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C.浙江省质量监督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对浙江范围内的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展开专项整治,让假冒伪劣商品在劫难逃。
D.国务院转发《关于清理规范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指导意见》强调对“驻省办”
的清理规范工作不能拖泥带水,而必须一鼓作气、不留死角。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段时间以来,个别外企撤资,外汇储备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放缓。有舆论凭个别现象就悲观地推测: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在下降,外资正在大规模流出。
为适了读戍为儿咖读的合
B.教育部推出《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数目》,是为了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成为儿童阅读的合格守门人为目的让他们从众多的图书中找到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
C.来自马萨诸塞州的维多利亚说,限制移民的行政命令同美国的传统和核心价值观念不符,因为移民是美国的立国基础,不能成为移民的敌人。 
D.近年来,该市注重农民工返乡创业引领,通过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扶持、贷款低息或免息等措施,激励农民工返乡人才大显身手。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陈淏子 ①  亲自实残,②  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并提到理论的高度。陈淏子曾举了这样的例子:③ 有的人很喜欢养花,常常从千里之外把心爱的花带回家,④ 不到半年就枯死了,或者再也不开花了。他说:“这是  ⑤  不知道它的特性。⑥ 掌握了它的特性,没有不长的树木,没有不盛开的花草,这全凭种花人的细心观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除了 还 即使 然而 由于 只有
B 不仅 而且 虽然 但 因为 只要
C 既 又 / 却 由于 如果
D / 也 固然 可是 因为 一旦

20.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起源发展的,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革书的难于辨认的不足而产生的,因此,行书是 ①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②,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革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③;而楷书是文字符号,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21.下面是城市管理徽标,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个9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大学班级里展开一场关于学车考驾照的讨论。有人认为,需要学车,因为将来要买车,驾车是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技能;有人认为,有了打车软件,打车更方便,不需要买车,也就不需要学车;有人说,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很快会成熟,相信不久的将来不需要学车…… 
    其实,类似情况还有买房还是租房,考公务员还是进企业或创业。
    请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实际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13.220.10.21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驻马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黄冈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