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北定州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论文化创意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相对于
试题预览
河北定州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文化创意
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比如,一盒88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唤起责任心,强化文明感。因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1. 下列关于“创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创意虽然不同于创造和创新,但是它又与创造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B. 与创造相比,创意具有“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等特征。
C. 创意虽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着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D. 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创意转化成的新型产业,它应该在文化创意的价值属性制约之下谋求发展。
B.文化创意有好坏之分,受价值属性的制约,一旦脱离了制约,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C.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文化创意事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D.文化创意与文化事业缺一不可,前者是文化发展的起点、原动力,文化创意事业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答案】1. D    2. B
【解析】
1. 试题分析:D. 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整个计划。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 试题分析:B.文化创意有好坏之分,受价值属性的制约,一旦脱离了制约,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就会”说法绝对化,应该是“极有可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56年的债务
铁凝
  父亲临终的时候,托付给万宝山一件事:1956年,就是你妈去医院生你,我找对门的李玉泽借了五块钱。后来,也忘了为什么……为什么就是没有把钱还给人家。今年是2009年吧,五十三年了。六娃,无论如何,你要亲手替我把钱还上。
  父亲见他点了头,吃力地抽出一个皱巴巴信封,这里装着该还的钱,咱就按1956年的定期利息算吧,58块左右。万宝山从父亲手里接过信封,发现“福安市人民医院”字样,不觉感慨:到底是父亲,一辈子精打细算,都病成这样了,也不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办法弄到了医院不花钱的信封。已经躺上枕头的父亲突然又奋力抬起身子,冲他的六娃张开了两条胳膊:我们爷儿俩抱了,你才算真的答应了我。
  父亲36元工资要顾八张嘴,他嘱咐上街买菜的母亲说,你买茄子,是买一个大的呢,还是买两个小的?依我看你要买一个大的。为什么?两个小的会多出一个茄盖儿,占分量。
  关于父亲的借钱不还,万宝山仿佛从记事起就知道。当年他想先吃冰棍后给钱,旁边一个大点的孩子立即揭短似的说,“他们家大人借钱不还!”万宝山已经伸出去的手,像被这喊声烫着似的赶紧缩了回来。长大一点的万宝山鼓足勇气去问父亲,他说,那五块钱啊,人家李玉泽都从来没催过我还钱,你们着什么急呢!还有就在准备好还钱的时候他调到北京去了……父亲振振有辞,但据万宝山所知,自从那“著名”的五块钱之后,父亲终生没再向别人借过钱。
  三十几年过去了,孩子先后离开了生养他们的这个城市,就仿佛共同被父亲的吝啬吓怕了,他们心照不宣地拒绝再和父亲近距离地生活。只有万宝山留在离父母不远的地方,相隔两条马路。退休以后父亲时间更多了,他曾经要求万宝山把正在读小学的女儿放在他们身边照顾,被万宝山的爱人坚决拒绝。
  父亲在春天去世,但万宝山执行父亲的遗嘱一直拖到秋天。他成人之后在一所中等卫生学校当水暖工,假若去还钱的成本超出了要还的钱数,那他决不贸然行事。秋天了,学校组织老师和职工去北京参观,这才给了他当面向李玉泽还钱的机会。
  本打算进院的万宝山,站在A8的木栅栏之外背过身去,一阵莫名地瑟缩。虽然他早已知道李玉泽父子的富裕生活,但眼前的场景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以他们今天这生活的气派,难道当真会记得五十三年前被别人借过的五块钱么?万宝山继而对自己有些怨忿起来:这是干什么,也是五十几岁的人了,不远几百公里,又打电话又问地址,最后煞有介事地向这幢别墅交出一个皱巴巴的轻薄的信封。这简直有点滑稽。
  一想到“滑稽”这个词,万宝山决意离开A8。他沿着来时的路,迅速朝着远远的那座罗锅桥走。他步履轻快,不一小会儿就行至桥下。忽地,他的腿像被施了法术似的不能动弹,几个风筝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形象忽然在万宝山脑子里复活了:病床上的父亲张开胳膊对他的那个乞望。他仰望着空中的黑鹰,该不是父亲的魂灵正俯视着他吧?
  他脚步均匀地再一次朝着A8走,他发现,当他勇敢地把胳膊舒展开来的时候,久已潜藏在身体内的什么东西嘎巴巴地奔涌了出来,他那颗发紧的心也略微感觉到了平安。
3. 下列对父亲生前的生活环境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生活在一个贫穷的环境。母亲生子,他向别人借了五块钱;买菜也精打细算。
B. 父亲生活在一个被人鄙视的环境。他借钱不还的事情被人揭短,孩子也受到羞辱。
C. 父亲生活在一个被家人疏远的环境。孩子们不理解他,长大后大都远远地离他而去。
D. 父亲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别人无私地将钱借给他,还钱的信封是医院提供的。
4. 对小说最后一段所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通过动作写心理,表现了万宝山气定神闲,不再纠结。
B. 小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久藏体内的东西奔涌而出,写出万宝山决定还钱的内心激动。
C. 小说运用化实为虚的方法,描写了人物心理,形象地写出万宝山卸下心理负担的畅快。
D. 小说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均匀的步态”表现了万宝山想完成父亲心愿的坦然。
5. 下列对父亲形象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父亲是一个诚实的人。他临终前不忘还债,要儿子“无论如何”都要替他还清债。
B. 父亲是一个吝啬的人。他让母亲买菜时买大茄子以免分量少,用医院不花钱的信封。
C. 父亲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自从“著名”的五块钱之后,父亲终生没再向别人借过钱。
D. 父亲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欠钱未还不被人们理解,连自己的孩子也误解他而远离。
E. 父亲是一个自私的人。当万宝山的爱人想把女儿放在他身边照顾时,他坚决拒绝了。
6. 下列对小说的主旨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父亲临终前要儿子帮自己还债,儿子战胜卑怯去还债,都表现了恪守诚信的美德。
B. 父亲知道儿子赊冰棍儿被人奚落后,终生不再向别人借钱,表现了人要有尊严和自尊。
C. 万宝山发现自己与李家的巨大差距,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要消灭贫富差距。
D. 父亲临终张开胳膊与万宝山还钱时舒展胳膊,表现了爱的主题,赞美了人间真爱。
E. 父亲将全部36元工资用于家用,嘱咐妻子生活中精打细算,表现了人要有节俭的精神。
【答案】3. D    4. BC    5. BE    6. CD
【解析】
3. 试题分析:D. 父亲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别人无私地将钱借给他,还钱的信封是医院提供的。“充满爱”概括错误,“无私”“医院提供信封”文中没有依据。
4. 试题分析:B. 小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久藏体内的东西奔涌而出,写出万宝山决定还钱的内心激动。夸张错误;C. 小说运用化实为虚的方法,描写了人物心理,形象地写出万宝山卸下心理负担的畅快。化虚为实。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本题重在对手法的考查。
5. 试题分析:B. 父亲是一个吝啬的人。他让母亲买菜时买大茄子以免分量少,用医院不花钱的信封。应该是节俭;E. 父亲是一个自私的人。当万宝山的爱人想把女儿放在他身边照顾时,他坚决拒绝了。概括与分析均错误。
6. 试题分析:C. 万宝山发现自己与李家的巨大差距,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要消灭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要消灭贫富差距” 理解有误。D. 父亲临终张开胳膊与万宝山还钱时舒展胳膊,表现了爱的主题,赞美了人间真爱。“表现了爱的主题”错误。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B. 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 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 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8. 下列关于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和,年号,是为了纪年而设立的名号,一个皇帝统治期间可以有多个年号。
B. 京师,京城、京都,是中国古代国家都城的称呼,有的朝代有多个都城。
C. 庙,是为了祭祀而设立的地方。古人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D. 谥,谥号,是古人死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名号,“忠确”是贬谥。
9. 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B.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C.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D.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 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 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 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 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11. 下列对于划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A. 金兵到了,张克戬独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即使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B. 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带上兵器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退却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一直没有到来。
C. 金兵到了,张克戬独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即使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一直没有到来。
D. 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
【答案】7. B    8. D    9. A    10. C    11. D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阴:暗地里、暗中。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8. 试题分析:D. 谥,谥号,是古人死后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名号,“忠确”是贬谥。“忠确”是褒谥。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诏”“赠”“”绢“表”“谥”。
10. 试题分析:C. 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暗中”也属无中生有。
11.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至”“登陴”“虽”“援师讫”。
参考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做过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夺,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都想做到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私下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为“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最终没有获得朝廷的答复。十月初一,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各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亶,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绍兴年间,谥号“忠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鸯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鸯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2.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迥、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鸯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3. 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表达诗人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现象的愤懑。
B. 表达诗人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困惑。
C. 表达诗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隐忍。
D. 表达诗人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答案】12. A    13. BC
【解析】
12. 试题分析: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迥、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对诗歌的感情基调分析有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3. 试题分析:B. 表达诗人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困惑。“困惑”分析有误。C. 表达诗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隐忍。“隐忍”分析有误。
三、知识积累与运用
14. 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敕造(chì)    脂肪(zhǐ)    摈弃(bìn)    宫绦(tāo)      钵盂(yú)
B. 洗漱(sù)     盥洗(guàn)   笑靥(yǎn)    杜撰(zhuàn)    朱拓(tuò)
C. 间或(jiàn)   踯躅(zhí)    呜咽(yè)     咀嚼(zǔ)       渣滓(zǐ)
D. 瞥见(piē)    执拗(niù)    蹙缩(cù)     鲭鲨(qīng)     脊鳍(jǐ)
【答案】D
  
15. 以下字词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蓬蒿    泠然    洗马    锱铢必较    茕茕孑立    淹淹一息
B. 付梓    褒贬    嬉戏    怙恶不悛    不分轩轾    垂诞三尺
C. 焦躁    干噪    迄今    不落言筌    繁文缛节    高潮迭起
D. 坍塌    领衔    恍惚    桀骜不驯    名噪一时    时光荏苒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淹淹一息——奄奄一息。B垂诞三尺——垂涎三尺。C干噪——干燥。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B. 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C. 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到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势力,不要节外生枝。
D. 《美人鱼》公映12天就收获了24.65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美人鱼》票房超过30亿指日可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不足为训”是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正确。B“一见如故”形容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语境错误。C“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正确。D“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指好的事物或情况。正确。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1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央视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B. 钓鱼岛争端,是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C. 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的全新的孔子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国学刻板而僵化的思维习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D. 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不无裨益。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不合逻辑,“不日”指将来,“吸引了”指过去。B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提至“使日本”前。C项搭配不当,应将“塑造的”改为“塑造了”。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 依次填入下面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梅河口五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