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年程溪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神
试题预览
2016-2017年程溪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药物。《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1.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A. 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
B. 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
C.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黄帝内经》
D. 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战国扁鹊
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
B. 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C. “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D. 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疾病就认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 《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C. 《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D. 《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的论点“药食同源”重点强调“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而A中“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把食物和药分开。
2. 试题分析:“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发现大黄”,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原文“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可见选项列举的两个事例“前者是药疗”后者是“食疗”错误。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曲解文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戏痴
梅寒
临城面山向水,地处水陆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小城虽然不大,城中有钱有闲人家却不少。临城的戏园茶馆也就格外多,南来的北往的戏班子,来临城,没有一家不赚个钵满盆满满载而归的。
在临城,余家是响当当的大户,余家老太太一口气连生五子,五个儿子中有四位子承父业开染坊做买卖,只有年纪最小的余五让父母大失所望。余五也生得人高马大气宇轩昂,却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倒是对游山玩水逛街下馆子挺在行。老爷子看不习惯,软硬兼施,企图把这个最小的儿子拉入商海正途,无奈余五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心思全然不在那里。老爷子也只好放手,由了他去。余五自此越发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活得没了章法。
余五爱听戏,临城凡是搭台唱戏的地方,没有一处少得了余五的身影。余五彼时年纪正轻,家世又好,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后拥。所过之处,街里街坊斜睨皱眉,心下慨叹老余家出了这等败家之子。到得戏园茶馆,余五所受待遇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老板笑脸相迎,台上扮戏的演员更是恭恭敬敬地称余五“五爷”。
这一声“五爷”也不是白白叫得的,别看余五没有经商的天赋,对戏,对台上的戏子们而言,余五可谓知己。当然,余五也不可能成为所有戏子们的知己,他爱戏,捧角儿,只捧自己欣赏中意的人儿。不入他戏眼的,他连正眼都不瞧一下。也怪,但凡入了余五的戏眼,被他着意去捧的戏子,无论花旦还是老生,最终无一不红,无一不火。也正为此,五爷这个名字在梨园界越叫越响,前来奉承巴结五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入了这一行,吃了这碗饭,谁个不想成角儿?
五爷却有五爷的标准,不肯轻易出手,他也决不轻易放弃。他不看好的戏子,哪怕将相王侯携了金玉满堂来找他也不肯叫一声“好儿”,他看好的,哪怕两手空空,他也场场都会准时前去捧场叫好儿。
有时,城东城西,两边的戏班子摆开擂台,同时开唱,刚好两个戏班子里都有五爷要捧的角儿。这下可就忙坏了五爷和他手下的那些人,东城听一半,赶紧勒马上车,急匆匆往西城赶,西城听过紧要处,再匆匆忙忙往东城赶。因为对台上的戏了然于胸,哪里出彩儿,哪里该叫好儿,五爷把握得恰到火候,一个晚上在城东城西间穿来穿去,竟然也不耽误五爷为两边要捧的角儿叫好儿。这也是一种本事。
那年,邻省有一个戏班来临城搭台唱戏,其中有一个唱花旦的少年,十四五岁,生得儒雅俊秀,唱腔深情婉转。五爷坐在台下,搭眼一望,侧耳一听就觉得他是一块唱戏的料。自此后,每有少年的戏,五爷一场不落。等那戏班在临城唱到第二十五天的时候,五爷同往常一样前去听戏,却发现台上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陌生脸孔。五爷急了,匆忙去后台打探,方知唱戏的少年嗓子出了问题,那会儿正神情落寞地在给班主烧水沏茶呢。看到五爷前来,少年的眼圈儿一下子就红了。
五爷去找班主,让少年继续出台唱戏。班主面露为难之色:孩子的嗓子坏了,怕是祖师爷没赏他这碗饭吃啊……五爷不知怎么的,就认定这少年日后必成大器。那晚与班主商议不成,五爷竟然做出一个平生以来最疯狂也最大胆的决定。他花了几百两银子将少年从戏班里赎出来,又花几百两银子带着少年去求名师:孩子,只要找对师傅,别看你嗓子坏了,你仍然能成名成角儿。
五爷的这一举动差点把家里的老爷子气得吐血。
少年对五爷的举动,却是感激涕零,在五爷面前长跪不起,要认五爷为义父。五爷没应承,扶起少年就俯身去掸少年膝盖上的土:演戏有三境,一要演“准”二要演“美”三要演出“味儿”,这就好比“三级跳”,一跳要比一跳难啊,难能可贵,你小小年纪,就已悟得演戏的第三境了。好好唱吧。
自此,五爷与少年以朋友相称。少年仍旧称五爷为五爷。
五爷大半辈子只爱戏、捧角儿,无心商海仕途,无心娶妻生子,家中所有积蓄几乎全部被挥霍在这上面,父母在时还好,等到父母归西,家里四分五裂,五爷自己的生活都变得困难。五爷仍旧痴迷于戏,那份痴迷却仅仅局限于自己家里那台老旧的唱机。唱机滋滋拉拉,当年他捧红的那些角儿,在咿咿呀呀地唱。年迈的五爷眯着眼睛,摇着纸扇半躺在院中的摇椅上,听到至情处,手上的纸扇“啪”的一合, “好!”那一声,气息不减当年。
却再也没有如潮的“好——”来附和了,只有院角的一树洋槐叶子在“唰啦啦”地响……
五爷病危,想念自己昔日捧红的那些角儿,老生,花旦,小生……
却无一个前来。除了那个他曾为他赎身的少年——彼时,那少年已是红透大江南北的名伶。
看到五爷老态龙钟病体恹恹,身边唱机里依然在放着师兄师妹们的唱片,名伶的眼眶儿就湿了:五爷,这些年,为这,可苦了你哇……
不苦,不苦,苦因是迷,乐因是悟,五爷好的就是这一口儿哇……
五爷长叹一声,欣然闭目……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项是
A. 余五在梨园影响巨大,只要是被他捧过的戏子,无论个人条件如何,最终没有哪一个不红火的,唱花旦的那位少年便是典型的例证。
B. 余五年轻时未能继承家业,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吋后拥,这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余五晚年悲剧命运出现的必然性。
C. 余五为了赎出已经被戏班子淘汰的少年,竟然花出几百两银子,这把其父气得叶血。这一细节暗示了余五父亲是被气死的。
D. 烘托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色。余五父亲以及街坊的眼光和态度等侧面描写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它们对突出余五对戏的痴迷作用明显。
5. 小说中的余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余五是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    5. ①执着。余五不事营生,痴迷戏曲,他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尤其喜欢听戏.在各地戏园子游刃有余,颇受人尊敬。②仗义。余五惜才爱才,仗义疏财。他爱惜花旦少年的戏曲才华,花重金为花旦少年赎身并为其寻访名师。③乐观。余五乐而忘忧,心怀坦荡。他晚年虽孤苦无依,但仍然以听戏自娱自乐,悟出苦中作乐的真谛    
6. 示例一:赞同。①对父母缺乏责任感。余五从小自私角利,只顾自己的喜爱,缺乏一种为人子的责任感。②对自己缺乏责任感。余五大半辈子不事产业,也无心商海仕途,无心娶妻生子,为了自己的个人喜好大肆挥霍家中积蓄,致使自己一辈子一亊无成。
示例二:不赞同:余五看似自私,没有责任感,其实其责任感另有体现,如对戏剧,对演员。他看似任性.放荡.实則执着于戏剧,执着于自己心爱的事业;所谓的苦中悟乐,也是痴迷于戏剧艺术的无奈之情的曲折表达。。
【解析】
4. 试题分析:A“余五晚年悲剧命运”这一说法错误,在常人看来是如此、但在余五看来,却末必是悲剧命运。B“只要是被他棒过的戏子——无论个人条件如何,最终没右哪一个不红火的”这一说法以偏概全.绝对化C“这把其父气得吐血”和“这一细节暗示了余五父亲是被气死的”这一分析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小说中人物性格概括类试题,要注意结合文本中的情节概括人物性格,本题可以概括为,执着。余五不事营生,痴迷戏曲,他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尤其喜欢听戏.在各地戏园子游刃有余,颇受人尊敬;仗义。余五惜才爱才,仗义疏财。他爱惜花旦少年的戏曲才华,花重金为花旦少年赎身并为其寻访名师;乐观。余五乐而忘忧,心怀坦荡。他晚年虽孤苦无依,但仍然以听戏自娱自乐,悟出苦中作乐的真谛。    
6.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和题干的把握作答本题,本题很开发,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赞同。①对父母缺乏责任感。余五从小自私角利,只顾自己的喜爱,缺乏一种为人子的责任感。②对自己缺乏责任感。余五大半辈子不事产业,也无心商海仕途,无心娶妻生子,为了自己的个人喜好大肆挥霍家中积蓄,致使自己一辈子一亊无成。不赞同:余五看似自私,没有责任感,其实其责任感另有体现,如对戏剧,对演员。他看似任性.放荡.实則执着于戏剧,执着于自己心爱的事业;所谓的苦中悟乐,也是痴迷于戏剧艺术的无奈之情的曲折表达。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3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各类功能区共监测20188点次,昼间、夜间各10094点次。昼间共有9331个监测点次达标,总点次达标率为92.4%;夜间共有7504个监测点次达标,总点次达标率为74.3%。31个省会城市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7.7%;夜间为 61.8%,交通干线两侧声污染相当严重。
  全国最“吵”的地方,并非京沪等特大城市,而是以均值58.9分贝位列第一的贵阳,哈尔滨紧随其后。长期调研显示,哈尔滨噪声强度大跟生活习惯相关,而贵阳则是由于最近几年工地较多。
  2011年3月,世卫组织一份报告首次给噪声污染“定罪”。根据世卫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也正因此,噪声成为环境污染投诉高发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其中,工业企业噪声类占16.9%,建筑施工噪声类占50.1%,社会生活噪声类占21.0%,交通噪声类占12.0%。
  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温香彩介绍,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都不同,噪声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所以即使接到群众举报,有时很难取证,投诉经常不了了之;或者当时解决了,之后又会继续。也因此,对于噪声污染,目前的状况是“民不告,官不究”。
  其实,从国家到地方都为此作出了努力。2015年,国家、地方新颁布了9部环境噪声相关标准规范,涉及风力发电机组、三轮汽车等产品的噪声测量方法,敏感建筑物项目环境噪声与震动控制规范等。2015年,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发布了21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文件,设计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与调整、绿色护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与专项整治等工作。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已开始探索一些先进的防止模式。报告显示,2015年,上海市建立起约700平方公里的外环区域城市噪声地图和数据库,声源信息及噪声数据信息的显示和查询,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了有力手段。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邻居的装修声、公路上的汽车声、小区附近的施工声……无孔不入的音波不知给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带来多少烦恼。而且噪声污染影响的不只是我们的心情,还有我们的身体健康。噪声污染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损伤听觉器官,还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环保部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在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一方面,噪声污染存在着瞬间性、分散性、随机性等特点,很难抓住现行;另一方面,噪声污染种类繁杂,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对于噪声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居民遇到噪声污染,也往往陷入不知道究竟该向谁反映情况的困境。即便是好不容易将问题反映出去,也多是泥牛入海,再无消息。最终使得噪声污染治理工作像是向空气中打出的重拳一样,虽然强劲有力,却无着力点,从而难以发挥效果。
  可喜的是,我市出台的《襄阳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暂行办法》,着重强调并纠正了上述问题。环保、公安、城管、交通等多个部门进一步理清权责,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投诉,具体划归至各个部门。今后,群众遇到相关问题可以根据法规找到直接的负责者,各个部门之间也不会再因权责不清而相互扯皮。
  该暂行办法还明确要求,受理单位应自举报受理之日起7日内告知举报人受理及初核情况,60日内将办理情况回复举报人,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一要求,保障了该暂行办法能够切实落地,切实执行。
                              (节选自《襄阳日报》)
材料三:
20日,一场广场舞大赛在人民广场举行。赛前,市城管局人民广场管理处组织发起“广场舞文明健身倡议”。
当日上午8时,参赛的广场舞团队陆续到达人民广场。舞台一侧,一幅巨大的《广场舞文明健身倡议书》宣传板已立起来。跳舞的大妈们了解情况后,争相举起写有“噪音NO”的标牌,在倡议书上签名。一些市民见状,也积极上前参与。
市城管局人民广场管理处主任刘勇介绍,广场舞因噪音问题屡遭投诉,为了改变现状,管理处在市民中调查,并和跳舞的团队协商解决办法。
活动倡议广场舞爱好者自觉调整跳舞时间,早上7点后开始,晚上9点前结束,每次跳舞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将音量降低到60分贝。目前,在人民广场跳舞的固定团队有6支,均已自愿响应倡议。有成员还呼吁,希望更多广场舞团队也加入,大家一起拒绝扰民、舞出文明。            
                          (节选自《楚天快报》)
7. 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长期调研结果来看,因为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问题,非一线城市的噪音污染问题都比特大城市严重。
B. 襄阳市暂行办法对受理单位接收和办理回复群众举报噪音问题提出了权责要求,保障了暂行办法的顺利实行。
C. 噪声污染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同时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它已经超过空气污染成为一种更严重的污染问题。
D. 三则新闻材料都关注了噪声污染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消息内容真实可信,语言修辞手法多样,叙述方式灵活多样。
8. 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新闻中记者报道信息的侧重点有哪些异同。
9. 在解决噪音污染的举措上,材料二、三报道的重心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解决广场舞噪音问题。
【答案】7. B    8. (1)相同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噪声污染影响身心健康、环境噪声投诉居高不下、噪声投诉问题的解决十分不易。
(2)不同点:①就信息特点而言,材料一、二有宏观与具体的不同:前者就全国城市噪声环境现状以及噪声防治工作的总体情况来介绍,后者就具体的环境噪音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影响来谈。②从投诉问题解决不易的原因来看,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噪声污染的特点,材料二也报道了噪声污染的特点,但更侧重报道对于噪声的管理权限分工不明确的问题。③从报道目的来看二者不同:材料一侧重于从国家到地方防治解决噪声污染问题,材料二侧重于解决环境噪声投诉问题。(    
9. 、不同点:①材料二报道的重心在于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对噪声污染问题的介入。②材料三报道的重心在于从市民自身的角度自发配合解决噪声污染问题。方法:①市城管局人民广场管理处等各职能部门要及时了解投诉、调查并和广场舞爱好者协商解决办法。②广大市民积极拥护文明健身倡议。③广场舞爱好者自觉调整跳舞时间和时长。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的分析概括。A项“都比特大城市严重”不正确,文本说“全国最‘吵’的地方,并非京沪等特大城市”,但不是所有的非一线城市问题都比特大城市严重。B项“超过空气污染成为一种更严重的污染问题”不正确。D项“语言修辞手法多样,叙述方式灵活多变”错误。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结合题干要求,两则新闻中记者报道信息的侧重点的异同,不同点:前者就总体情况来介绍,后者就影响来谈;投诉问题解决不易的原因不同;报道目等方面不同,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点睛: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主要列举解决广场舞的举措。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紘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 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  取/与未尝为辞/
B.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B.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 “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D. “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跳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B. 崔慰祖家庭股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