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考试日期:7月10日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世界的青花瓷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在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  二  年   语文   科试卷
考试日期:7月10日   完卷时间: 150 分钟   满  分: 150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界的青花瓷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异域文化对它的影响未曾歇止,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波斯语意为“天空之色”。
“二元配方”的优势之一是高温烧造提升胎体韧性,以便制作大器,加上钴蓝釉下彩的工艺,使得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大增,且颇受皇家器重。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便拥有为数可观的中国瓷器。奥斯曼帝国的皇室更是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托普卡帕皇宫瓷器收藏。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渐渐融合,元曲故事和祥瑞图纹等开始出现于青花瓷之上,青花瓷成为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驻足青花瓷前,依然可以追寻当年文明交流的踪影:大盘、大碗等器型皆源于伊斯兰世界,又在中国瓷器上发扬光大;以同心圆放射性展开的布局,用几何图形模仿金属器、玻璃器、染织、缠枝花卉、团花纹等多层次装饰绘画的技巧也和伊斯兰文明密不可分。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正是就此意义而言,青花瓷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文明史的结晶。                                         
   (选自《人民日报》)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B. 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C. 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D. 因为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所以青花瓷是世界的。
2. 下列表述属于“青花瓷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的一项是(     )
A. 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很大,且颇受皇家器重。
B. 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文饰。
C. 中国传统瓷器相对小巧,青花瓷中却有一类装饰用的大型盘、碗。
D. 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州和泉州是南宋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其创造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
B. 贸易交流和蒙古汗国的西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并推动了元青花的出现。
C.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导致了中国艺术的孤单,不同地区的艺术无法互融互鉴。
D. 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是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更加昌盛的影响。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因为……,所以……”有误,属于强加因果;遇到选项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由于……”“因此”等词语的时候,考生应重点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属于‘青花瓷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中的要求“青花瓷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然后分析选项所说是否与之一致。A、B两项说的是中国瓷器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D项所说情况是伊斯兰世界的。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占20%的是整个海上贸易的收益。C项,原文是“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D项,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是因为丝绸之路提供了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 昏
孙玉秀
李婶弯腰抱起一捆柴火时,两只大红公鸡在院子里对峙,咯咯地叫几声,便伸长了脖子掐架。她侧过身子,将火柴倾斜抱在腋下,吃力地走着。一只大白鹅嘎嘎地叫几声,扇动着翅膀跟在她身后,好像在提醒,饿了,饿了,给点吃的。
几颗雨点砸下来,砸到她的脸上,碰到了嘴角,凉丝丝地裹着一股咸味。李婶抬头见一块灰黑色的幕布正向自己的头顶挪移过来。她加快了脚步,回到院子里。二十几只鸡鸭鹅见了她,唱着将她团团围住,甚至过分地啄起了裤脚。
雨点逐渐变大,空气里裹着一股雨的腥味。李婶转身回屋,很快提着半桶加水的食料出来,分别倒入三个木槽里。李婶望着它们贪婪的吃相,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吃吧,吃饱了好多产蛋,留给他回家吃!
李婶站在院子里再一次看天,那块幕布的颜色更深了,沉沉地压过来,让人透不过气来。她掰开手指头,数了又数,十天了,老头子的病也不知治得咋样了,千万不要扔下俺不管啊!李婶想着,眼角不自觉地湿润了。
一只鹅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几声,她才回过神来,打算再去抱一捆柴,刚一抬脚,被几根散落的柴棍绊了一下,她本能地伸开双手支撑到地面,方稳住了身子。李婶感觉到手掌一阵钻心的疼,起身察看,手掌已被碎小的石子咯出了红色的斑点,正一点一点从皮肤里渗出血迹。这才发现左手食指被刮了一条细长的口子,也跟着汩汩地冒着鲜红的血。
风起,雨噼噼啪啪地下起来。李婶伸出右手拍一拍衣袖和围裙上的尘土,拧开水龙头,冲洗着手掌上的血迹,转身去屋内取出一贴邦迪,小心缠到左手的食指上。
李婶低头搓一搓自己的双手,发出木锉一样的窸窣声。她从衣兜里摸出电话来打,那端却传来电话关机的声音。李婶失落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一道闪电钻出来,顿时撕开了黑幕,紧接着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滚石一般翻滚过来。
李婶赶忙将鸡鸭鹅一起赶进圈窝里。再回屋时,衣服已经湿了半截。还没等她站稳脚跟,窗外的雨水哗啦一声,从空中整个倾泻下来,白亮亮的一大片,分不清天和地的界限,只剩下一个雨水的世界。
墙上的时钟响了几声,李婶回过神来,意识到该做晚饭了。她麻利地打开那捆干柴,蹲下身子,将一大把干柴塞进了灶膛,点燃书纸,放到灶膛里。干柴碰到了火星,晃晃悠悠地燃烧起来,火苗越来越旺,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李婶将锅洗刷干净,添上半锅水,转身去淘米洗菜,熟练而又有序。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李婶赶紧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端飘过来,妈,爸的手机没电了,爸在医院挺好的,您照顾好自己就行,千万别担心。
李婶连连点头,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
她挂了儿子的电话,擦了泪,凝视着窗外。雨小了,院子里浑浊的积水淌成了小河,汇聚在大门口处,一转弯撞进门外的壕沟里,哼着歌溜掉了。
李婶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灶膛前不停地添柴。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没多久,便堆积了一些红彤彤的火炭,厨房暖和了起来,铁锅吱吱啦啦地响,四周冒出白色的热气,很快便飘出了一阵诱人的饭香。
李婶起身去打开饭桌,熟练地摆放上两双筷子,随后又摇了摇头,失落地拿下去一双,心里默念,快好起来吧,别总牵累孩子,俺在家等你健健康康地回来。
雨停了。李婶将目光挪向窗外,两道明亮的霞光射了进来,刺得她睁不开眼,再看时,仿佛老头子笑呵呵地站在大门口。她心里一惊,擦了擦眼睛,方知是自己看花了眼。
李婶推开房门,一片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也染红了她的半边脸。她低头拍了拍衣兜里的手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李婶是一个既有传统美德又有时代风范的劳动妇女,她吃苦耐劳,朴实善良,对丈夫和孩子充满浓浓的爱。
B. 小说以天气的变化为线索来展开情节,李婶的心情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构思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
C. 小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写黄昏雨势由小到大的变化,而对于雨小后的描写较为简略,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
D. 小说开头写家禽们在院子里掐架、鸣叫、讨食,一片杂乱,暗示了丈夫住院,她心里惦念丈夫,“一片杂乱”的现象与李婶的心境相映衬。
5. 文中划线的段落属于什么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6. 文中写了李婶三次流泪,分别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属于场景描写。②作用:营造了温馨的氛围;烘托了李婶内心的欣慰与希望;引出下文摆饭桌的情节。    
6. ①第一次因担忧老伴的病情而流泪,体现了对老伴的惦念和关心。②第二次因为没有拨通老伴的电话而流泪,体现了她内心失落、忧虑、焦急。③第三次是得知老伴安好,听到儿子暖心的话语,她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有欣慰,有喜悦。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有时代风范”的说法在小说中没有体现;B项,“小说以天气的变化为线索来展开情节,李婶的心情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的”有误,小说的线索是时间的推移,李婶的心情由担心到放心;C项,“这是为了突出强调儿子的来电”错误,应是前者为了衬托李婶因不知老伴病情时的忧虑,后者是体现其得知老伴病无大碍之后的心情。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划线的段落属于什么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首先回答第一问,“什么描写”,这是考查描写的方式,“李婶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灶膛前不停地添柴。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没多久,便堆积了一些红彤彤的火炭,厨房暖和了起来,铁锅吱吱啦啦地响,四周冒出白色的热气,很快便飘出了一阵诱人的饭香”,有人有景,这是属于场面描写;再考虑第二问,“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来看,这里描写李婶做饭的场景,很温馨,表现 出李婶此时内心的欣慰和希望;结构上来看,“做饭”这一内容引出下文的“摆饭桌”这一情节。
点睛:场面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比如本题中,划线部分的描写不但展示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也自然引出下文的情节。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写了李婶三次流泪,分别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对人物形象心理的分析。应先找出这三处流泪的内容,结合前后的情境分析流泪的原因和心理。第一次,“她掰开手指头,数了又数,十天了,老头子的病也不知治得咋样了,千万不要扔下俺不管啊!李婶想着,眼角不自觉地湿润了”,可见此时李婶是担心老伴的病情,表现对老伴的关心;第二次,“她从衣兜里摸出电话来打,那端却传来电话关机的声音。李婶失落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是没有拨通老伴的电话而流泪,表现出内心的失落着急;第三次,“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手机那端飘过来,妈,爸的手机没电了,爸在医院挺好的,您照顾好自己就行,千万别担心。李婶连连点头,眼睛里又满是泪水,嗯嗯,有你们在,妈一百个放心”,这一次是听说老伴很好,内心放松,喜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极科考队,这样过春节
农历丁酉鸡年来临之时,200多名中国第三十三次南极科考队员,分布在中山站、长城站、内陆冰盖和“雪龙”号上。
  没有7天长假,没有和亲人团聚。冰天雪地中,在南半球最高纬度的他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雪龙”号上:漂泊中的年味
  年味常常是从喜庆的中国红开始。
  当地时间1月27日一早(北京时间1月28日凌晨),南极阿蒙森海域刮起了7到8级大风、伴有三四米高的涌浪,阴沉飘雪的天气格外寒冷。“雪龙”号科考船仍继续向西环南极航行,赶往下一个考察区域——罗斯海。
  “目前船上92名科考队员和船员正搭乘雪龙船行驶在距离祖国一万七千公里的地方,从地理上讲,我们是离祖国最远的一支考察队。”领队孙波说。
  舱外风雪交加,船舱内欢庆迎春。春节到了,科考队员们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着贴对联、粘福字、挂灯笼,用“中国元素”装点着生活了80多天的“雪龙”号。
  剪纸窗花映衬着舷窗外的波涛,别有一番漂泊的味道。
  从1994年“雪龙”号首航南极算起,这是水手长唐飞翔第十八次在南极过年。“今年船上年轻人多、有活力,在船上过年也很开心。”唐飞翔说。每逢在外过年他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安。与平时一样,除夕当天他例行到甲板和货仓检查,保证风浪里移动物件都绑扎牢固了。
  虽然条件有限,但为了让科考队员吃上年夜饭,大厨们使出看家本事。红烧肉、糖醋排骨、炸鱼……令很多初次在外过年的年轻队员感动不已。
  高纬度航行信号不畅,船上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不过“老南极人”都知道,除夕晚上不会冷清,过年最值得期待的“雪龙春晚”7点半如期上演。
此时在7层驾驶台上,担任二副的上海海事大学老师罗捷正持望远镜观察冰情。她是首次来南极,也是第一次在船上过年,恰好要在除夕20点至24点值班。
极昼的南极,新年的太阳在夜里11点多就升起。罗捷说,除夕在驾驶台体会了不一样的辞旧迎新,“希望在接下来的航程中收获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内陆冰盖:过个“奢侈”年
  内陆冰盖上的除夕夜,“奢侈”绝无仅有。
  这一天,昆仑站的小伙子们可以睡个懒觉,用热水洗脸或擦身、刮胡子,说不定还能理发。这些简单的事是他们“奢侈”的期待。
  南极内陆极寒低氧,被称为“生命禁区”。从2016年12月15日出发算起,第三十三次南极科考队昆仑站队25名队员已在冰盖上跋涉43天。这期间,他们克服暴风雪、白化天、冰裂隙,抵达昆仑站所在的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后,完成全部科考任务,目前正在返回中山站途中。
  昆仑站队队长魏福海在铱星电话里说:“赶在除夕前到达3000米以下,弟兄们累坏了,让他们好好过个‘奢侈’年。”
  我们或许认为冰盖上最不缺的就是水,因为融雪可作为水源。但事实上,室外零下40摄氏度低温下,颗粒状的雪即便取回屋也很难融化。住舱里有个半米多高的不锈钢融化壶,把取回的雪放进去后,直接通电加热无济于事,必须先倒入一杯“水引子”,通电让水先热起来再慢慢化雪。想要化开这一桶冰雪需要四五个小时。
  平时争分夺秒赶路或是考察,无法保证及时取雪、融水,只有厨师负责融化足够餐食的水量。除夕这天扎营休整,大家轮流融化雪水,终于可以烧些热水洗洗擦擦了。
  而内陆冰盖上的年夜饭,是一顿丰盛的航空餐。
  受限于内陆条件,出发前他们要将未来60天的餐食原料准备好,压缩、耐放的航空餐成了最好选择。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冰盖如同天然大冰箱,但难的是把餐食从“深冻”状态下解冻再加热复原。通常要先将原料放到锅里蒸,慢慢解冻后再翻炒烹饪。餐食色泽、口感不能奢望,保证味道已属难得。
  舱外,地吹雪伴着狂风;舱内,25人围坐在6米见方的空间里。忙碌一天的厨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队长会允许拿出为数不多的酒水和饮料。把酒吟诗,一瞬间热泪两行。
  除夕夜,风一更雪一更,直到天明。
  次日,一切恢复如初:“雪龙”号全速驶向罗斯海考察作业站点;昆仑站队拔营赶路跋涉于冰盖;中山站照常开展科研;长城站考察队员按计划翻越山岭取样……忙碌依然是科考的常态。尽管忙碌,一切却已是崭新的开始。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标题“南极科考队,这样过春节”,交代了人物、事件,尤其“这样”一词,设置悬念,能调动读者阅读的欲望。
B. 新闻的导语部分用词凝练,笔法简约,未运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语句,但已把最重要的信息最饱满的情感传达出来了。
C. 新闻的主体分两部分展开:“雪龙”号上,弥漫着漂泊中的年味;内陆冰盖上,过个能用热水洗脸擦身的“奢侈”年。
D. 新闻的结语部分,简述了“雪龙”号、昆仑站、中山站和长城站的日常工作,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科考工作的艳羡之情。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年味常常是从喜庆的中国红开始”这句话是为了照应小标题中“漂泊中的年味”,也是为了暗示南极科考队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B. “剪纸窗花映衬着舷窗外的波涛,别有一番漂泊的味道”一句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国元素”展现年味,又自然引出水手长对年的体会。
C. 为了更真实地展现考察队的生活状态,行文中引用了领队孙波、水手长唐飞翔、二副罗捷等人的话,充实了新闻内容,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
D. 文章中多次描写风雪,既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也暗示了科考队员工作环境的恶劣,更突出了科考队员为科研而献身的精神。
E. “把酒吟诗,一瞬间热泪两行”,酒是情感宣泄的媒介,诗是科考队员情感的流淌,“两行热泪”中既有对事业的自豪感,也有漂泊南极的孤独感,对家人的牵挂等等。
9. 南极科考队员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特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AC    
9. ①没有7天长假,不能与亲人团聚。②在冰天雪地中,在南半球最高纬度中度过。
③在漂泊的船上,没有电视,没有网络。④过除夕才能“奢侈”地用热水洗脸或擦身、刮胡子。⑤年夜饭是色泽、口感不能奢望的航空餐。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科考工作的艳羡之情”于文无据。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恰当的”“两项”。A.“也是为了暗示南极科考队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错,这句话并不能起到暗示的作用,是为了引出下文“贴对联、粘福字、挂灯笼”等情节。C.“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错,这些话语谈不上增强文学性。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南极科考队员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特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没有7天长假,没有和亲人团聚。冰天雪地中,在南半球最高纬度的他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高纬度航行信号不畅,船上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这一天,昆仑站的小伙子们可以睡个懒觉,用热水洗脸或擦身、刮胡子,说不定还能理发。这些简单的事是他们‘奢侈’的期待”“餐食色泽、口感不能奢望,保证味道已属难得”,找到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题,应先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的要求、区域,比如本题中,“南极科考队员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特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先找出“特别”一词的所在区域,在文章的第二段,紧跟着就对特别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考生可以接着往下文找出与我们正常春节不同的地方,比如下文提到的“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睡懒觉,热水洗脸”等都成了“奢侈的期待”,诸如此类的内容都说明了这一春节的“特别”。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B. 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C. 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D. 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字”均为古人出生后所取,名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是供长辈呼唤。
B.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始设于隋朝。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 “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在位时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 “赠”是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的行为。一般来说,所赠官职比原官衔高一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克戬的弟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B. 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C. 张克戬知任汾州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