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冲刺试题(五)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7中考语文冲刺试题(五)(九年级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中考语文冲刺试题(五)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静谧(mì)   拮据(jū)   沉湎(miǎn)   鳞次栉比(jié)B.山坡(pō)冗杂(rǒng)娴熟(xián)气冲斗牛(dǒu)C.犷野(guǎng)阴霾(mái)禁锢(ɡù)叱咤风云(chà)D.案牍(dù)剽悍(iāo)倒坍(tā
试题预览
2017中考语文冲刺试题(五)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静谧(mì)   拮据(jū)   沉湎(miǎn)   鳞次栉比(jié)
B.山坡(pō)      冗杂(rǒng)    娴熟(xián)      气冲斗牛(dǒu)
C.犷野(guǎng)   阴霾(mái)     禁锢(ɡù)       叱咤风云(chà)
D.案牍(dù)      剽悍(biāo)    倒坍(tān)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葱笼   矫健   难以置信   园满成功
B.门楣    执拗    痛心疾首    顾名思义
C.晒笑    殉职    莫忠一是    杳无消息
D.藉贯    憔悴    重峦叠嶂    谈笑风声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填选项)(2分)
(1)文化    (A.继承  B.传承  C.发扬)是一个民族文化内部的源与流、继承与创新关系;文化传播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文化交往与文化吸取关系
(2)徐玉兰平时注重仪表,90岁高龄,还总是打扮得精神利落,整个人     (A.气宇轩昂  B.神采奕奕  C.满面春风)。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4)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5)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6)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8)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
(9)“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10)山尖全白了,                              。(老舍《济南的冬天》)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一个松散的联合
体,不像动物那样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②所以,既然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遇
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③理论上,     有一个植物细
胞存活,这个细胞   能变成一个植株,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
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1)第②句有语病,请修改。(1分)
                                                                                      
(2)请给第③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请提取第①句划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①A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公,真个是:“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撆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西游记》)
②……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B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B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水浒》)
我选(  )段;选段中A(或B)指代的人物是           ,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                                              。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最近,学校开展了“朗读者”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朗读者”活动第一期的开场白,请仿照划线句将它补充完整。(2分)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的主题词特意选择了——遇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               ,              ;              ,            。遇见是一切的开始,希望同学们与朗读的遇见,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2)请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一篇(首),仿照示例,写一份推荐给“朗读者”的推荐词。要求:引用作品中的原话,点明本期的主题词“遇见”,语言简明连贯。(2分)
示例:推荐篇目 《出师表》
推荐词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让我们遇见了名垂千古的忠臣。
①《关雎》     ②《蒹葭》     ③《桃花源记》
                                                                            
(3)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国人的阅读状况堪忧。在手机碎片化阅读占据视线的同时,人们对经典阅读仍有精神上的需求,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朗读者》节目唱响了“全民阅读”的最强音。节目选播的内容,把人文经典找出来阅读,带领人们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过程中,集脑力智慧体验与探索、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4)根据拼音提示,将下面的话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1分)
 shū  xiāng  yǐn  lǐng wén míng yuè dú chéng jìu mèng xiǎng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善的友爱”更持久
①一位哲人曾把友爱分为三种:“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善的友爱”。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互相友爱,主要出于三种原因:一是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好处,这就是“有用的友爱”;二是对方能够为自己带来快乐,比如人们愿意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这个人能够带来快乐,这就是“快乐的友爱”;三是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希望对方好而形成的友爱,这就是“善的友爱”。从一定意义上说,友善就是“善的友爱”,它源自人们对善的追求,传递的是平等、尊重和互助。
②稍加分析就不难理解,“善的友爱”比“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更值得倡导。有用或快乐都很难持久:当一方不再能为另一方带来好处或快乐时,这种友爱就容易破裂。而“善的友爱”是基于希望对方好的利他精神,这种精神基于理性认知和自觉,能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持久、稳定的友好关系。因此,                                    。
③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就“路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亲人,我会扶吗?如果跌倒的人是我的客户,我会扶吗?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扶”。因为扶亲人是亲情使然,扶客户可能会带来好处。但是,如果跌倒的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会扶吗?对于这个问题,一些人就纠结了。因为有“扶路人反被讹”的案例在先,人们就会想:扶他不一定会带来好处,反而可能带来麻烦和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毫不犹豫帮扶的人,一定有利他精神在作支撑。在这里,选择“扶”不是期望从陌生人身上得到某种好处,而是基于为他人好的“善的友爱”。只有这种友善成为扶者与被扶者的一种共识,互信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才能得以维系。
④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友善引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寻求真挚的道德情感,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利益的同时造福他人与社会。基于“善的友爱”,来自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家庭背景、文化习惯、成长经历甚至不同语言的人们才能走到一起,共同工作和生活;基于“善的友爱”,人们才不仅“各扫自家门前雪”,而且会“管他人瓦上霜”;基于“善的友爱”,经济社会生活才不只是“有用无用”的考量和利益交换,更是在交往交流中实现互助共赢,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同时促进他人利益的增加。在社会意识多样多变的社会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用“善的友爱”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形成人与人联系的纽带,用“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友善的原因所在。
⑤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反映了人们的期望,道出了爱的力量,抑或说“善的友爱”的力量。对这种“善的友爱”,我们应当珍视,更应当践行。

8. 请给第②段补上一个文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9.文章从“友爱”的分类说起,通过阐释                      ,引出议论的话题。(3分)
10.第③段运用        以引发读者思考,并在        中突出论证“                                                         ”这一观点。(3分)
11.下面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的友爱”是建立在“有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爱”基础之上的。
B.友善是能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持久、稳定的友好关系的一种友爱。
C.利他精神基于理性认知和自觉,是践行“善的友爱”的先决条件。
D.“善的友爱”能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利益的同时造福他人与社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心底藏着艺术家 
奚  淞
父亲突然去世,我慌忙搭机飞返台北。令我惊骇的是母亲:她身着未换洗的灰布丧服,花白而蓬乱的头发上,胡乱别着一朵不成形的白棉线花,看见我,枯黄的脸微颤,仅咧开嘴,显示了无言而深切的哀恸。
①我在巴黎三年,任性地做自己艺术家的梦,不觉间,岁月竟来催讨所有积欠的债了。父亲去世后,母亲能健康而平安地活下去,应比一切都重要。
  我从旧书摊买来一大堆内容轻快的杂志和小说给母亲,希望能转移她那郁结于心的哀伤。翻开书页,她的视线茫然滑开。我这才发现:她不只是失去了阅读的习惯,视力也坏到早该配老花眼镜了。我烹煮了一些肉类食物,笑闹着端到她面前,想引起她的食欲。母亲万般无奈地咬嚼两下,趁我转身,又偷偷把食物吐在碗里。我这才发现:她不只是因悲伤而忌肉食,她的牙齿早已缺损,并没有人催促她去装假牙。
  谁想到一直照顾人的母亲,其实已经到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呢?
  配眼镜、装假牙,母亲都顺从地做了。可是,更多的时候,母亲像是无事可做,只是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抽,从笼罩的烟雾里,追寻往事的踪影。
  为逝者折纸钱的时候,母亲的手才又活了起来。②银亮的冥纸,在她的手上灵巧转动,瞬间成为平整的元宝,翻飞飘落在她膝间的竹篓里。
  看母亲折纸钱的手,学美术的我有了新的狂想:为什么不让她学画画呢?趁着一股孩子般胡闹的狂劲,我把画架、画板、画纸、画夹和彩笔都准备好,一股脑儿地堆置在母亲面前。看到这一切郑重的装备,母亲呆了。
  以后,好一段时日,我假装不在意,却偷偷观察母亲的动态。我看到她在画架前徘徊、犹疑,终于怯生生地拿起铅笔,试着在纸上轻淡地画了如花生米般大小的孩子,然后匆匆忙忙涂抹掉,生怕别人看见。
  我没想到,真有这么一天,母亲会认真而着迷地画起画来呢。她从旧书里翻出一些过时的画片,以刺绣般的耐心,一笔一笔地临摹。
  一天,母亲在房里独自大笑起来。许久没听到母亲笑声的我,惊奇地冲进房,只看她一边笑,一边遮掩画纸。
  “画得好丑,难看死了。”母亲笑着说。
  我看到了,画的是一个20世纪三四十年代穿旗袍的女人,侧身站立在镂花的窗边。稚拙的线条擦了又改,直到那苗条的女郎天真地笑起来。原来,母亲临摹的是金嗓子歌后周璇的旧照。当周璇高歌《龙华的桃花》时,也正是父亲母亲在上海相识、相恋的年代!
  从记忆深处寻到图像,母亲的郁结似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她居然一张又一张地画起画来,起初画妇人、孩子,然后狂热地画起花来,黑白的画面上,开始添加颜色,由淡雅趋于绚烂。
看母亲蓬着花白的头发,鼻端架着老花眼镜,聚精会神地凑近艳丽的花朵细心描绘,有时竟连炉上煮着饭菜都忘了,我才知道:在母亲心底,也藏着一个从未被人注意过的艺术家呢!这艺术家是待子女长成、丈夫去世后,才被释放出来的。      
                                      (摘自上海文艺出版社《姆妈,看这片繁花》)
1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不同阶段的内心。(4分)
                             →乍见绘画工具的吃惊讶异→                      →
                        →                           

13.第①句中“积欠的债”在文中指什么?(2分)
                                                                             
14.第②句写出了母亲怎样的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15. 文章开头处母亲的头发“花白而蓬乱”,结尾处母亲“蓬着花白的头发”,对于这一头一尾两处相似的描写请作简要分析。(5分)
                                                                             
                                                                                              
                                                                             
16. 细细品读文章,谈谈你对题目“心底藏着艺术家”的理解。(3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轼诣武卫营         (4)卒全其城    
1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欣然起行             然而不胜者 《孟子二章》
B.相与步于中庭          泛于梁山泊
C.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为木岸
D.以虞水之再至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20.【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你分析诗中“落”字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蓦然回首,从来不曾忘记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从来不曾忘记拼搏的汗水,成功的欢悦,自信的笑颜;从来不曾忘记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思索……
    请以“从来不曾忘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个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
1.B(2分)  
2. B (2分)
3. (1)B(2)B (2分)
(1)4.斜晖脉脉水悠悠(2)风掣红旗冻不翻(3)烟波江上使人愁(4)晨兴理荒秽(5)水何澹澹(6)几处早莺争暖树(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江山如此多娇(9)一年之计在于春(10)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6分)
5 、(1)“既然”改为“即使”(1分)
(2)只要 就 (1分)
(3)植物体就是联合体。(1分)
6.我选(①/②)段;选段中A(或B)指代的人物是白骨精/杨志,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杨志卖刀,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示例: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到官府自首,被发配充军,宝刀遭没收。(2分)
二、7.(1)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2分)
(2)略(2分)
(3)《朗读者》节目唱响“全民阅读”最强音(2分)
(4)书香引领文明,阅读成就梦想。(1分)
三、(一)
8.“善的友爱”更稳定、更持久、更值得人们去追求。(3分)
9.三种友爱的不同含义(3分)
10.设问  对比 ‘善的友爱’ 更稳定、更持久、更值得人们去追求(3分)
11.A(3分)
(二)
12. 痛失丈夫的郁结哀伤,初试作画的犹豫羞怯,认真描摹的酣畅喜悦,细心绘花的狂热投入。(4分)
13.照顾父母,让母亲健康平安地活下去。(2分)
14.表现出母亲为逝者折纸钱时手的灵巧,表达了母亲对逝者的在意与思念。(4分)
15. 两处头发均“花白”而“蓬乱”,表现出母亲均无暇无心打点自己(1分),不过开头是因为丧夫哀恸,结尾是因为作画投入(1分)。开头处表述为“花白而蓬乱”,表现出母亲的衰老沧桑,表达了我的心痛与内疚(1分);结尾处表述为“蓬着花白的头发”,表现出母亲虽年老丧夫却依旧热爱生活、追寻艺术与生命的执着与活力,表达了我的欣喜与敬佩(1分)。首尾呼应,在看似没有变化,实则天差地别的微妙中展现人物内心的变化,突出文章主旨,实在精妙(1分)。
16.① 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当你没有压力,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就会想实现心中的梦想。②艺术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让你无论如何都尽情尽兴地活着,热爱生活,并追寻生命所可能有的最高完成。(答对一点即得3分)
(三)
17.⑴一起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4分)
18.B(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B都是介词,在C介词,给,替/做D连词,表目的,来/通“已”,故选B.)(2分)
19.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2分)
20.⑴宦途失意的苦闷。(1分)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2分)
【参考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四)
21.这首诗前面两句描写了幽静凄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  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2分)
22.“落”字给人以生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是随着秋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2分) (219.145.124.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7中考语文冲刺试题(四)』  下一个『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