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成绩__________请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站在六月的坡上,我放眼眺望,满塘清香光影移步留墨yùn,一池诗意荷花舞风逗蜻蜓;多情花蕊羞sè吐芳心,飘散的花香随一缕
试题预览
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成绩__________
请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站在六月的坡上,我放眼眺望,满塘清香光影移步留墨yùn,一池诗意荷花舞风逗蜻蜓;多情花蕊羞sè吐芳心,飘散的花香随一缕清风舞蹈。这样的柔美静谧,让我如此juàn恋。我深情地展开双臂,拥抱着这葱lóng的六月,放飞梦想,勇敢冲刺。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
B.“很好,很好,”他说,“但这还不够,接着观察。”
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D.“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秋水的这份明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每当下雨足不出户时,海伦•凯勒会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呆在屋里用各种办法消遣。
    B.医生若不能一视同仁地照顾病人,如何成为良医?
   C.前辈们告诉我们,人生中绝对没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希望。
D.工会准备组织教职工去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励年轻人要搞生态自助游。
4.根据提示补写各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日不绝    (2)____________,仁者乐山。
(3)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冻馁之患矣。
(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明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5分)
(1)有一位同学,读了《水浒》之后,写了一副对联,请判断对联说的是哪个人物,并概述对联中提及的一个情节。(3分)
对联:打山门拔杨柳洒家自洒,闻潮信圆六和吾身非吾
人物:              情节概述: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鲁迅在《琐记》中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
读《鉴略》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B.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这部作品是俄罗斯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困难条件下写成的。
C.宋江第三次攻打祝家庄,采用了吴用的连环计,此计中关键人物是顾大嫂的丈夫孙新,他起到了里应外合的作用。
D.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因哈克得知印第安人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及时报信,救过她一命,后来道格拉斯寡妇收养了他,这反映了道格拉斯寡妇热心肠 、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性格。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我校深入开展“泰州教育大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1)【读表格  得结论】初三(1)班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将拥有的图书放在班级的图书角漂流,学生每读一本书就在这本图书的漂流卡上签名,下面的表格统计的是该班部分图书的漂流情况,请根据下列表格写出你的探究结论。(2分) 
           时间
书目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老人与海 12人 14人 25人 34人
巴黎圣母院 11人 15人 26人 36人
基督山伯爵 14人 17人 24人 38人
                                                                                
(2)【读书法  会赏析】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柳体”以瘦劲著称,点画爽利挺秀,骨力矫健,结构严紧。以下书法作品中,柳公权的作品是(2分)(    )










A                      B                       C
(3)【读好书  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阅读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2分)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4)【读启事  找错误】为便于全校同学交流参加“泰州教育大阅读”活动的心得体会,我校春潮文学社决定举办“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的征文活动。小林同学匆匆忙忙写了下面这则征稿启事,但它在内容、语言和格式方面均有不当之处,请你提出修改意见。(修改两处即可)(2分)
征  文  启  事
①通过读书活动,同学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②为展示读书活动的成果,学生会决定开展“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的征文活动。③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④来稿可以是读书故事、读书经历、读书心得等。⑤文体不限,字数大约1000字左右。⑥截稿日期为2016年6月1日。⑦来稿请送至春潮文学社办公室,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jczxchunchao@163.com。
此致
敬礼
                                                      春潮文学社     
                                                   2016年5月16日
修改一:                                                                    
修改二: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7题。(6分)
  夜雨寄北                   闻    雁
  李商隐                              韦应物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1)赏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2分)
                                                                                
(2)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都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秋雨来渲染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抒发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
B.李诗中“期”“巴山夜雨”均出现两次,既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又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C.李诗中诗人的心境既含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也有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D.韦诗中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一个“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特别一个“雁”字将全诗借景所抒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
(二)阅读《仲尼适楚》这篇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厥:“厥”通“橛”,断木。枸:曲木。枯树根。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犹掇之也  (         )            ②有道邪        (         )
③虽天地之大(         )          ④孔子顾谓弟子曰(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 “乃” 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A.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太祖乃悟(《赵普》)             D.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9.用“∕”给下列句子标注两处停顿。(2分)
吾 不 反 不 侧 不 以 万 物 易 蜩 之 翼 何 为 而 不 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1.为什么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多处引用这篇短文中的句子?(2分)
                                                                                
(三)阅读钟凯的《无抗鸡来啦?别激动》一文,完成第12~14题。(10分)
①网上总有人不断吐槽,人家美国都怎么怎么了,我们还怎样怎样的。最近,他们又吐槽:人家美国人吃上无抗生素的鸡肉了!原来,麦当劳公司宣布两年内在美国逐步停止采购在饲养过程中使用了人用抗生素的鸡肉产品。
②不过,别激动!动物治病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须的。美国麦当劳停用的是某些人类使用的抗生素,并非完全停用抗生素。
③在动物身上使用抗生素,除了治病还可以预防性治疗,高密度养殖使疾病很容易传播,合理的预防用药可以减少总的用药量。另外,某些抗生素在低剂量下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出肉率。
④抗生素在农业中的应用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避免的,消费者最担心的是抗生素残留。但实际上只要符合安全标准,并严格遵守停药期的规定,这么点残留量根本不足以威胁人类健康。有较多的抗生素残留,真正威胁我们的也不是残留本身,而是抗生素耐药性。
⑤抗生素的出现拉高了人类平均寿命,但是抗生素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伴随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尤其是滥用危害更大。一种抗生素的研发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新一代抗生素还没研发出来,旧的抗生素就失效了,人类就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⑥如果兽用抗生素和人用抗生素不搭边,那么细菌对兽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对人的威胁并不大。但如果这个抗生素在动物和人身上都用,那细菌在动物身上进化出的耐药性就会影响人了。
⑦正因如此,各国在制定政策法规时需要尽可能将人用抗生素和兽用抗生素分开,但在生产实践中出于成本、易用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考虑,还是可能有些交叉。所以麦当劳在声明中提到,将停止使用“用过人用抗生素的鸡”。        
⑧中国是全球细菌耐药性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需要高度警惕。医院的抗生素滥用和院内感染可能是人类耐药菌的主要推手,但兽用抗生素的滥用同样值得重视,我国生产的抗生素一半喂给了动物。此外,我国也有一些“人兽共用”的药物,比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等,这些都是需要管理部门和产业界审慎处理的。
12.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在动物身上使用抗生素就是为了预防性治疗,还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的出肉率。
B.抗生素在农业中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消费者最担心的是抗生素残留。
C.如果兽用抗生素和人用抗生素截然分开,那么细菌对兽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对人没有威胁。但如果抗生素人畜共用,那细菌在动物身上进化出的耐药性就会影响人了。
D.文章结尾照应了文章的开头,文章既纠正了人们对美国“无抗鸡”的错误认识,又补充说明了我国也要重视兽用抗生素的滥用和人畜共用药物的问题,使说明更全面。 
13.第④段横线处缺少一个关联词语,你觉得“虽然”和“即使”哪个合适?为什么?
(4分) 
                                                                                
14.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食品安全,耐药性是其中一个重点议题,他们提出“今天不行动,明天无药用”的口号。结合本文说说如何控制耐药性发展,保证食品安全。(3分) 
                                                                                
(四)阅读《读书如“熬粥”》,完成15~17题。(10分)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文章第②③④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16.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17.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是(3分)           (    )
A.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B.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却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C.宋濂从幼时起即酷爱读书,经数十年寒窗苦读,终成学识渊博的大学士。
D.香菱听从黛玉教导,用心阅读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集,结果诗才大进。
(五)阅读牛汉的《接羔》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羊羔,多半在黑夜出生,不知什么缘故?我问过祖母几回,她不愿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不理睬我,她庄重的神情使我感到似乎她说了我也不会明白。
②有一次,我清完了羊圈,垫上干土,把要生羔的黑头羊安顿在一个比较干爽的角落。祖母夸奖了我,才含含糊糊地自言自语:“羊跟人一样,生孩子也多半在黑夜。”祖母没有说“生羊”,说的是“生孩子”,我觉得应当这么说。祖母说得自自然然,却很有道理。
③不论人,还是什么生物,在黑夜出生.比白天要平安些;一个生命从母腹出世,就该是悄悄地,决不可声张。
④听家里人说,我是后半夜出生的,几个弟弟也都出生在黑夜。四弟红汉出生的那个夜晚,正当三更天,我记得清楚。大雪在窗外静静地落着,没灯的屋里,显得微微泛白,仿佛黎明时的光景。祖母穿着齐齐楚楚,进进出出。没有一点响声,由于夜深寒冻,祖母清癯的面孔上泛出罕见的一点红润。我不敢出声,在半醒半睡中,隐约听到了隔壁母亲屋里四弟落到绵绵土上时哇哇的哭喊声。
⑤雪落了一夜。那一夜,我睡得异常深沉,仿佛被光洁的雪深深埋没。一醒来,看见祖母像一尊神一般坐在炕头上。她已经把一个生命接到了人世上。我走到她身边,她睁眼,望望我笑了,笑得十分美好。
⑥祖母的话说得真准,黑头羊生羔也在半夜,而且那一夜雪下得很大。下雪安静,生命出生需要安静。
⑦祖母早几天已经令我抱了几抱麦秸搁在我们的房子里。那几天,她让我干什么,我乖乖地干什么。我特别听话。祖母比平常说的话更少,不断地去羊圈观看母羊的情况。那几天,她夜里没有进被窝睡,像生四弟时那样穿着齐齐楚楚,坐在炕头上,宁神静气地谛听着羊圈那里的动静。严寒的冬夜,圈里的羊咩咩地叫得很凄惨,很像人的哭声,饥寒总是相连着。夜里须喂一顿夜草,都是祖母起来喂的。
⑧生羔的母羊,夜再寒冻,它也决不咩咩地哭喊,像怀孕期的女人那么安宁那么充满信心地在期待着。我一个人悄悄地去看过待产的黑头母羊,它安生地卧在那个角落,用湿润的眼睛一闪一闪地望着我,它认得我。我们家的猫狗都认得我。
⑨我不敢对祖母说,我要帮她一块儿接羔。夜那么寒冻,祖母身体一向很瘦弱,有严重的胃病,她能承受住这么多的家务吗?我夜里醒过来时,听见祖母忍受疼痛发出断断续续的哼哼声。声音很微弱,她生怕惊醒了安睡的孩子们。
⑩那个夜晚,预感到母羊要生羔了,我跟祖母一样清楚,但我晓得我不能插手,只能安安生生地钻进热被窝里佯装着已经入睡,在黑沉沉的夜里,我睁着两眼,谛听着神秘生命诞生的动静。我真想听听羔羊出生时第一声哭叫,它出生后的那一刻,眼睛是怎么睁开的,是他自己睁开的,还是像大狗那样用舌头舐开小狗的眼睛?它是怎么站起来的,又是怎么找到母亲的奶头?我在期待中入睡,仍然像被埋没在光洁的深深的雪地里。醒来时,我看见屋里的地上,母羊在麦秸上卧着。小羊偎在母羊的怀里,祖母为它们从灶膛里掏出的一堆热柴灰还没冷却。
⑪黑头母羊和它的孩子在屋里整整地休息了一天。羊羔雪白雪白,怔怔地望着陌生的我。我真想去摸摸它,但我没有去摸,不是不敢,是觉得不该摸它。几天来,我被一种庄严厚重的气氛所震慑。这庄严,静静地,默默地,来自祖母,来自黑头母羊,来自大自然的圣洁的心灵。
⑫羊,跟人一样,生命是庄严而美丽的。                     (选自《牛汉散文》)
18.作者由接羔悟出了哪些人生道理?请分条陈述。(6分)
                                                                                
                                                                                
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羊羔出生后,“我”觉得“不该摸它”,因为“我”认为生命是圣洁的。
B.作者将待产的母羊比作“怀孕期的女人”很恰当,因为待产的母羊与怀孕期的女人在迎接新生命到来时的情态相同,两者都是安宁、充满信心地在等待新生命的到来。
C.祖母的形象刻画鲜活,如齐齐楚楚的打扮、清癯的面孔、凝神静气的神态。
D.“接羔”一事主要是由祖母完成的,作者写作意图就是为了赞美祖母的勤劳。
20.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作者说“几天来,我被一种庄严厚重的气氛所震慑”,联系选文具体说说这种“庄严厚重的气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我一个人悄悄地去看过待产的黑头母羊,它安生地卧在那个角落,用湿润的眼睛一闪一闪地望着我,它认得我。
                                                                                
                                                                                
21.本文写有关“我”和弟弟们出生的一些事情与链接材料有相通之处。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上的不同点。(6分)
【链接材料】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囚绿记》)
                                                                                
                                                                                
                                                                                
三、作文。(60分)
  22.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
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58.222.209.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河南省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诊断卷(A)语文试题(答案精校版)』  下一个『2017年济南市学业水平模拟试题(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