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昌十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卷命题人:李艳 审题人:徐丽莉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远去的邮驿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
试题预览
南昌十中 2016-2017 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李艳 审题人:徐丽莉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远去的邮驿 
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了。邮驿是古
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 
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车、 
船、牲畜)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唐代的官办驿 
站遍设于交通线上。一般是 30 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公元 630 年前后,
共有驿夫 18000 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十里走一马,五里一扬鞭。都护
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峰戍断无烟。”关山飞雪,连烽火台都燃不起告警的烽烟, 
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五里一邮,十里一亭”,有 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 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
1987 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邮驿。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 
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20 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 
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 
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在敦煌遗书 
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便是安史之乱后在吐蕃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从敦 
煌向肃州(今酒泉)所发出的一封求援信。可是由于战乱致驿道受阻,这封信终未到达目的地, 
而在敦煌藏经洞中沉睡了千年。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唐代杜甫也有“黔阳信使 
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同样抒发的是对民间通信不畅的感慨。
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弯,数家烟火出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 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是,所有这 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 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置的。清康熙年间,贵州 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 必蹄瘸脊烂”。古代的驿路早己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 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
 
1.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邮驿的功能以通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 
B.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 C.邮驿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直接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 
D.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的负担,清朝佟凤彩曾上书皇帝,谈论到驿夫生活的苦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和物力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走一马”就体现了物力在
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 
B.唐代的邮驿一般是三十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役夫的事务是传送公文
和军情。 
C.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
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D.处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
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 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
B.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87 年被发现。那里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 分是传递过程中的公文、书信。
C.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 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
D.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 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 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 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 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 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 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①。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 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 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 “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 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 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 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 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 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 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 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 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 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 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 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 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 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 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 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注:①格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选自《俗世奇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
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当地的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
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油
然对之萌生敬佩之情。 
D.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
拍案叫绝。 E.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
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5、“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请结合句子含意和故事的时代背 景谈谈你的理解。(3 分) 
6、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 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我的恩师黄量院士
 
郭 明
1949 年,黄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像许多海外知识分子一样,黄量 和她的丈夫、同为康内尔大学博士的刘金旭一起,做出了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决定。1956 年, 作为周总理邀请的科学家之一,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 11 年的黄量夫妇,告别了优越的生
活和理想的科研环境,带上 4 岁的女儿刘觉,踏上回国之路。 
那时候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黄量博士和其他先后归国的第一代“海归”一起,用自己带回
来的简陋玻璃仪器和小型设备,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中国的药学研究奉献着心血,成为共和国科 研领域的第一代拓荒者。在他们的拼搏和奋斗下,一个我们自己的药物研发及相关学科体系建 立起来,并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 1982 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报考了黄量教授的研究生。幸运地成为黄老师的硕 士生。
成为黄老师的学生后,我马上被她无比充沛的精力所感染,每周 7 天从早到晚没见她有闲 下来的时候,我们总能在图书馆看到黄老师夫妇的身影。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一直在休息日 查阅文献材料、追踪国内外最前沿的科学进展。后来我才慢慢得知,其实黄老师身体并不好。 在 1974 年从事抗癌药三尖杉酯碱研究时,她被查出患了直肠癌。但在住院期间,她一方面积极 配合治疗,一方面继续指导实验室的工作,还抓紧时间编写了药学专著《癌的药物治疗》的有 关章节。大创面直肠切除及相关手术从中年开始就给黄老师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可即 使是我们这些每天同她接触的人,也没有注意到她和健康人有什么不同。她一如既往不知疲倦 地忙碌在实验室、办公室以及国内国际所有需要她的地方。2008 年,88 岁的黄量院士又因为乳 腺癌做了手术。回家后,她又马上开始了工作。
入学不久的一天,黄老师要我到她家谈试验的事,那时她已几天高烧无法起床。当我敲开 老师的家门,迎接我的是无法忘怀的心灵震撼:一间十分拥挤的卧室,床上是靠着枕头咳嗽的 老师,旁边有一个书柜,房间里到处是书籍、杂志和文稿,一张应该是吃饭用的折叠桌也堆放 着各种资料……这就是老师的家吗?一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名望和她的真实生活环境定格成一 幅反差巨大的画面。我愣在那里,眼前的一幕深深定格在记忆深处,至今难以磨灭。和对工作 兢兢业业相反,黄老师对生活却要求不高。上世纪 80 年代初,黄老师曾代表中国科学家去参加 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而行前竟连一套像样的正装都没有,一位老师逼着她去做了一套西 服,调侃地说“不能有失国格”。
老师一生恪守科学标准,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包括代培和合作项目人员在内的一代年轻科 技人才扎扎实实地成长起来,成为我国药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把中国的学术研究提高到世界水平一直是黄老师的心愿,“我们一流的科研成果都发到国外 的杂志上,中国自己的科学杂志什么时候才会有人看!”老师最为人知的是抗肿瘤和计划生育方 面的成就,其实她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在 1956 年到 2010 年的 50 多年里,黄教授领导和 参加的新药研究涉及抗肿瘤、心血管、抗病毒、甾类激素、计划生育、抗寄生虫、肿瘤预防等 众多领域,其中多项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并获得了包括卫生部奖、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 技奖等多种奖项。
老师一生沉浸于新药研发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看起来枯燥乏味,寂寞清冷,但她自己一 定觉得浪漫无比,极其满足。她和同时代的老科学家们在以前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 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为祖国奠定了民生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片天地。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1)黄量(1920~2013),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国家培养了 30 余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 究生。她的学生在国内外学习及工作岗位上均得到好评。
(2)黄老师九十多岁了还始终保持着和同事、学生的联系,直到最后一次病魔来时告诉女 儿:一个人要是一直都在认真做事,一生其实并不长。
(郭明《悼念恩师黄量院士》)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黄量 1949 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代“海归”,是共和国科研领域的 第一代拓荒者。
B.黄量主要从事抗肿瘤、计划生育、抗病毒等新药研究,在抗肿瘤和计划生育等领域的科 研成果惠及民生。
C.黄量归国后,中国才有了自己的药物研发、相关学科体系以及科学杂志,并逐步步入良 性发展的轨道。
D.黄量促成一代年轻科技人才成长起来,使之在国内外学习及工作岗位上得到好评,成为 我国药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在周总理的邀请下,已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的黄量,和她丈夫刘金
旭共同做出了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决定。 
B.在黄量等第一代“海归”回国前,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药物研发及相关学科体系,是他们
为中国奠定了民生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片天地。 
C.黄量院士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以致先后患上了直肠癌和乳腺癌,但在积极治
疗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做实验,编写药学专著。 
D.黄量院士对生活不拘小节,将各种资料堆放在饭桌上,没有一套像样的正装,这与工作
上的兢兢业业形成极大反差,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E.作者记录了黄量院士追求科学、严谨刻苦、坚忍刚毅、成就卓越的一生,对她崇高的爱
国精神、高端学识和关爱学子的为师风范表示敬佩。 
9.请概括文中黄量院士让作者记忆深刻,“至今难以磨灭”的几种优秀品质。(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 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 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 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 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 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 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 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 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 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 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 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 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北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 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 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翛迅速 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 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 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 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 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 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l4-15 题。
定风波 • 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伴;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
蓑。
 
【注】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 ②借使,即使。③经 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意,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憾,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E.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15.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
(2)屈原《离骚》中“ ”一句,表达了自己叹息流泪的原因。
(3)苏轼的《赤壁赋》中思慕、眺望美人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 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②新近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陈忠实决定性的影响,他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
年的“典型人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醍.醐.灌.顶.。
③小说开头寥寥几句的对话,安六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掷.地.有.声.,同时他与 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④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所 以清人编《四库全书》,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
⑤小羽先前的一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更加集中精力率领团 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⑥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对于一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毋.庸.置.疑.的。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发言人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他们正在调查这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造
成的,但不会限制客机或者机组人员返回中国。 
B.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
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C.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
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D.科研工作者把水缸作为青蒿素的提取容器,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量有机溶剂,
他们的健康因此受到影响。
 
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①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 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 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①④③⑥②⑤ B.⑤①③④⑥② C.①③④⑤⑥② D.⑤③①④②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①。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 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 因“灯”与“丁”语音相同,②。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 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 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③。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 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21.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
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5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
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 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 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 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作为一名学生,你认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到什么呢?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 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透露个 人信息。参考答案
1.C(3 分)(文中说的是“《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反映了战争的内容,邮驿无法直接体现战乱带来的 灾难)
2.A(3 分)(“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错误,文章引用诗歌主要是为了说明传递军书的紧急状 况。)
3.B(3 分)(“最重要的部分”错误,原文说的是“大部分”)


4、(5 分)答案:BE。(答对 1 项给 2 分,全对给 5 分)解析:B 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 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首先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其次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 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E 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 推动情节发展。)
5、(3 分)答案:①苏大夫他心里是愿意帮助张四,但他立的规矩不能动。(表面义)②苏七块表面上面对弱 小的“冷酷”,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善良,这是他的无奈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深层义)③民国初年是一 个没有“规矩”的时代。苏七块要在没有规矩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就必须立下有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四川省雅安市2017届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