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津中学高2015级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朱庆华审题人:杨启根第Ⅰ卷阅读题(71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
试题预览
新津中学高2015级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朱庆华       审题人:杨启根
第Ⅰ卷 阅读题(71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②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③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④就现代小说 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节选)
①启功先生生前有一方特别喜爱的古砚,上有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多次书写这则铭文,并把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自号“坚净翁”。
②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启功出身皇族,是清雍正帝的第九世孙,可是由于降袭制,到他曾祖父这一辈,受封爵位的俸禄已经连养家都不够。到他这一辈,为了养家糊口,启功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苦难的生活,磨炼了启功的意志。他一边教家馆挣钱贴补家用,一边寻找工作,同时跟随几位老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诗词文章,练习书画创作。他不拘一格,师从百家,如饥似渴地学习传统文化,奠定了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③启功最可贵的是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他向溥心畬学画,溥心畬总说“要空灵”。至于怎样“空灵”,他也说不上来。启功就一边临摹学习一边用心琢磨,终于有一天明白了“空灵”的道理。关于书法的结字、用笔,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这一观点流传了几百年,从来没有人怀疑。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他认为:“从书法艺术上讲,用笔与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书法的深浅阶段讲,则应是以结字为上。”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了学书的奥妙:“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④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界,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笔一画地写着自己的字。2000年4月,88岁的他在《光明日报》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就《论语》中的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003年10月,91岁高龄的他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对中国诗歌韵律来自印度的说法予以反驳。2004年7月,他出版了《启功讲学录》等三本书,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和重要观点。
⑤改革开放之后,启功先生迎来了“迟到的春天”,他的书法声名日隆,一字千金。先生并没有以此自矜,对一些修理工、服务员,他反倒是主动赠字感谢他们的劳动。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的非议。而先生毫不介意,因为他本来就没像有的人那样拿字卖钱。
⑥可是对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权贵就不假以辞色了。一位商人向他求字,说要制成匾额挂在酒楼上,但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甚是无礼。启功先生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还批评了他毫无诚意。还有一次,一位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态度蛮横。启功缓缓问道:“我要不写,你们首长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那人没想到他会这么问,赶紧回答:“那当然不会。”启功说:“那我就放心了,你走吧。”
⑦对于原则问题,先生从不苟且。1993年,他发现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造成书画市场的混乱。对此,老先生非常愤怒,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鉴定真伪,凡有以‘启功’名义在个人收藏的古字画上题签的均为假冒,概与本人无关。凡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的,属于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⑧先生对自己无情解剖、严格要求。1938年,启功失业后,为生活所迫,曾短暂地在日伪政府里做过一个比科员还低的小职工,总共不过三个多月,为此他一直深深自责,视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新中国成立后,启功主动向陈垣校长坦白了这件事,陈校长听了,只说了一个字:“脏!”这一个 字,启功记了一辈子,并且郑重地写进了《口述历史》中:“就这一个字,有如当头一棒,万雷轰顶,我要把它当作一字箴言,警戒终身——再不能染上任何污点了。”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启功不惜自曝其丑,没有掩饰自己,更没有美化自己,这不但是“不为尊者讳”,而且是“不为自己讳”了。        
                                   (徐可《启功先生的文化品格》,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某日有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启功先生堵住。作伪者尴尬恐慌无地自容,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               
②启功先生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博导”,货真价实。他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他总是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1999年,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人家告诉他这是“部级”,先生就故意打岔说:“不急,我真不急!”实际上当时启功先生还真的不是 “部级”;直到2000年之后,享受了“副部级待遇”。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震惊!可启功先生对什么级别、什么待遇从来都毫不介意、毫不在乎,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急”。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启功向溥心畬学画,证明了书法与绘画等艺术创作都有共通的审美意趣。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这说明凡学习,不可尽信权威,要敢于质疑。
B.启功先生 88岁时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91岁高龄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启功自曝其丑,不掩饰自己,不美化自己,表现了启功严格自律、勇于解剖自己的一面,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以启功先生的自曝其丑、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突出其“净”,照应标题。
D.有人假冒启功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他对此非常愤怒,而有人假冒他的书法去销售,他却表现得很超然。这反映了启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由于降袭制,启功这一辈已经没有优越的家境,这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也奠定了他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B. 启功经常主动赠字给一些普通老百姓,如修理工、服务员,这在客观上提高了他书法艺术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C. 某个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启功拒绝他时,语言温和中透着坚决,表现出一个学者的幽默与智慧。
D. 溥心畬认为书法“要空灵”,他也说不出怎样“空灵”,而启功通过琢磨发现“空灵”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字”。
E. 启功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
6.启功把自己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且自号“坚净翁”,请阐述其中的寓意。(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神的惩罚
[美]简•卡鲁
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没钱的时候,你总认为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过去我也常常这样认为,但现在我再也不这样看了,我从惨痛的教训中明白了这一点。
上学的时候,有一位英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经常给我们引述著名作家的话语。我对这些话语不是很感兴趣,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话不时在我耳边响起,这是那位英语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他说:“当诸神想惩罚我们时,他们就让我们的祈祷实现。”听起有些愚蠢,对吗?当时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它的意思是,如果你十分想得到某样东西,你就有可能得到,但将以一种你不希望的方式得到。我的意思是,你可能不得不付出你意想不到的代价。
事情发生在2005年11月22日,星期二,我下班回家的途中。我是个汽修工,我喜欢在汽修厂工作,我一直梦想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不用很大,只要是我自己创建的就行。如果是为自己工作,我不介意有多辛苦。所以我离开父母,去了伦敦。我想,只有那样我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父亲为此和我吵了一架。他怎么也不明白,当我衣食丰足时为什么要离开家。
丰足?什么叫丰足?我常问他。像他那样活着——终生住在一套单位的福利房里,没有一点儿期盼,只守着一只金表和养老金度日?我爱他,但看到他如此容易满足,我很窝火。他在那个嘈杂的工厂工作了那么多年,一点儿成就也没有。
那天晚上我回家时,这些想法一股脑儿都涌了上来。还记得我当时在想,要是我能摆脱这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好了,要是我能得到1万英镑就好了。然后,我在地铁外停下买了一份刚出版的晚报。我想这份报纸可以让我在回家的路上暂时不想自己的事情,我可以读读别人的麻烦事或者新影片的介绍。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报纸有些不对劲,好像头版有什么地方搞错了。于是我仔细看报纸的头版,发现上面印的日期是2005年11月23日,星期三,而不是2005年11月22日,星期二。
“上帝!”我在心里惊呼,“这是明天的报纸!”
刚开始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但上面的新闻与今天电视里播的都不一样。这只有一种解释:我买到了明天的报纸。
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了什么——我的祈祷应验了。我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几乎无法翻动报纸。但它们就在那里——明天的赛马结果。我盯着获胜的马匹的名单,仔细地从中选择号码。我挑了一匹不被看好的赛马,下注的回报率是50倍。那是一匹我永远也想不到要下注的马。
第二天一早,我从银行里取出了我的全部积蓄——300英镑,然后我在午饭的时候去下注。我分别去了几家投注站,我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下午赛马的结果与那份报纸所刊登的一模一样。我需要做的就是前去领奖。1.5万英镑,太爽了!
就等着告诉爸爸妈妈了!他们肯定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打开电视,但仍在不停地想如何去使用这笔钱,几乎没听进一个字。突然电视上开始插播新闻,播音员提到了塞尔比——我的家乡。我开始盯着荧屏。那天下午父亲工作的工厂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严重火灾,22人死亡,许多伤员被送进医院。接下来播音员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心中充满了恐惧。
昨晚买的报纸摔到了地上。我突然想起了什么。我捡起报纸,疯狂地翻阅。在“最新消息”中,我看到了这则消息:今日下午,塞尔比的工厂发生爆炸,多人悲惨死亡。我一直在忙于挑选我要投注的获胜马匹的号码,没注意到这则消息。我双手颤抖着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证实了我的猜想:父亲死了。而我本可以救父亲一命的!我把报纸撕得粉碎,号啕大哭起来。
最终,我得到了自己的事业,做得也很好。妈妈获得了保险赔款,她的生活比以前更富裕。唯一的问题是,自从父亲走后,她再也不关心自己是活着还是死去了。
当诸神要惩罚我们时,他们干得真他妈漂亮!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我”对父亲始终住在福利房里,守着一只金表和养老金度日的生活态度嗤之以鼻,所以跟他吵了一架后愤然离家去了伦敦,以求眼不见心不烦。
B.赛马的结果与那份报纸上的毫厘不爽,“我”沉浸在准备领奖的喜悦之中,就等着跟父母共同分享这一快乐。虽然电视开着,但是最初“我”梦想着如何使用这笔巨款,并不关注电视内容。
C.“我得到了自己的事业,做得也很好。妈妈获得了保险赔款,她的生活比以前更富裕”,可见,那份错刊的报纸带给我们极大的幸运和全然的幸福。
D.“我”没有注意到昨晚买的报纸上写着爸爸工作的工厂发生爆炸,并对自己没及时救父亲懊悔不已,由此可以看出“我”平时做事不能顾到多个方面。
E.上学时,一位英语老师经常引述著名作家的话语,最常说“当诸神想惩罚我们时,他们就让我们的祈祷实现。”我之前觉得觉得这话有些愚蠢,后来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8.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9.结合全文,请你谈一谈对“神的惩罚”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夫爝火①在缥烟之中也,一指所能息也;塘漏若鼷穴,一墣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州,虽起三军之众,弗能救也。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所浼者多矣。诸御鞅复于简公曰:“陈成常、宰予二子者,甚相憎也。臣恐其构难而危国也,君不如去一人。”简公不听。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庭中,而弑简公于朝。此不知敬小之所生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而季氏为之金距②。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筑之。郈昭伯怒,伤之鲁昭公曰:“祷于襄公之庙,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无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以告子家驹。子家驹曰:“季氏之得众,三家为一。其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昭公弗听,使郈昭伯将卒以攻之。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死亡无日矣。”遂兴兵以救之。郈昭伯不胜而死,鲁昭公出奔齐。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
   两人构怨,廷杀宰予,简公遇杀。两家斗鸡,郈公作难,鲁昭公出走。祸生而不早灭,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湿,浸而益大。故蠹蝝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人皆务于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晋公子重耳过曹,曹君欲见其骿胁③ 使之袒而捕鱼。厘负羁止之曰:“公子非常也,从者三人,皆霸王之佐也。遇之无礼,必为国忧。”君弗听。重耳反国,起师而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祸生于袒而捕鱼。听厘负羁之言,则无亡患矣。
   患祸之所由来者,万端无方。是故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絓罗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夫墙之坏也于隙,剑之折必有啮,圣人见之密,故万物莫能伤也。太宰子朱侍饭于令尹子国,子国啜羹而热,投卮浆而沃之。明日,子朱辞官而归。其仆曰:“楚太宰,未易得也。辞官去之,何也?”子朱曰:“令尹轻行而简礼,其辱人不难。”明年,伏郎尹而笞之三百。夫仕者先避之,见终始微矣。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节)
   [注]①爝火:小的火焰。②金距:金属尖爪。③骿胁:肋骨并成一片。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一墣之所能塞也         墣:土块
B.所浼者多矣                浼:沾染,污染
C.人皆务于救患之备       务:致力
D.圣人见之密                密:秘密,机密
11、下列对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
A.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絓罗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
B.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絓罗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
C.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絓罗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
D.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絓罗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小的怨恨或错误就如刚燃起的火焰和池塘堤坝上的小漏洞,如果不加以重视及时处理,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灾祸。简公之死就证明了这一点。
B.在鲁国季氏与郈氏两家的争斗事件的处理中,鲁昭公偏听偏信,不听子家驹之言,最终引发民怨而亡国。一场小小的斗鸡使他失去了一个国家。
C.厘负羁识时知人,预见到了重耳的将来并指出了曹君行为的不当,可谓有先见之明,但曹君还是一意孤行,最终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D.子朱之所以能够认清令尹子国的真实面目,远离凌辱,就是因为他能够在事情发生之前从细节中预知祸患的存在并预先采取了相应措施。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蠹蝝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谓也。
(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11分)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指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引用了金日磾、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2)全诗在内容上可分为哪三层?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极 目远眺,看到远处的山岭所呈现出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一文中描写千里马惨遭埋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李梦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②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③舞台上,书法家挥毫泼墨,顷刻间一幅龙飞凤舞的大字一挥而就,现场观众纷纷举手竞价,争相把字买下来。
④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⑤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⑥多年来父母对我耳提面命,关怀备至,从未放弃过我,我之所以能从失败中走出来,完全得益于此。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部戏剧能否好戏连台吸引观众,主要看编导的水平。
B.近年来,部分中国游客在海外不讲卫生、乱涂乱画的不文明举止,遭到了当地人的批评指责,落下了素质低下、缺乏教养的坏名声。
C.每年9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D.在CBA季后赛中,南钢大华队屡遭败绩,究其原因,大华队欠缺的,一是战术不当,二是心理状态不稳定。
19.人生的智慧往往表现在弄清楚事情的先后顺序上,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自己的 体会,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2条经验。(4分)
    职场:先升值,再升职。
    执行:先完成,再完美。
    投诉: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相反,或相关,如岳飞字鹏举,意思是鲲鹏高飞。给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说明字与名的意义关联。(各不超过25字)(4分)
(1)陈璋,字□□。说明:□□□□□□□□□□□□□□□□□□□□□□□□□(2分)
(2)孙冠群,字□□。说明:□□□□□□□□□□□□□□□□□□□□□□□□□(2分)
21. 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高2015级5月月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B】由原文第二段“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扬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监测 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