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姓名:一、基础和运用(1-4题,每小题3分。第5题每空1分。第一大题共22分。)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对的是()A.伶仃(lín)酒酿(niàng)迸溅(èng)契约(qì)  B.矜持(jīng)猥琐(wěi)拖沓(tà)商酌(zhuó)C.妥帖(tuǒ)朦胧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总分:120  分     班级:        姓名:

一、基础和运用(1-4题,每小题3分。第5题每空1分。第一大题共22分。)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对的是     (     )
   A. 伶仃(lín)   酒酿(niàng)   迸溅(bèng)   契约(qì)  
   B . 矜持(jīng)  猥琐(wěi)     拖沓(tà)     商酌(zhuó)
   C . 妥帖(tuǒ)   朦胧(méng)   累赘(zhuò)   诲人不倦(huǐ)
   D .修葺(qì)   撵(niǎn)       露宿(lù)     竹篾(miè)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阴霾 疆域 无垠 悲天悯人    B.刚毅不屈 悠寂 迫不急待 迸溅
   C.赢弱 告罄  凛冽 芳草萋萋     D.遮蔽 疲倦 辐射 珊珊来迟

3、下面四句诗中,没有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
   A.箫鼓追随春社近        B.总把新桃换旧符
C.遍插茱萸少一人       D.隔江犹唱后庭花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反对奢侈浪费的各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之风在单位形成。
  B、我们王老师知识可渊博了,讲起课来海阔天空,令我们大开眼界。
   C、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D、犯罪分子被执行死刑,大家都说他死得其所。
5. 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有约不来过夜半,                    。
(2)念天地之悠悠,                    。
(3)                  ,齐鲁青未了。
(4)荡胸生层云,                    。
(5)不畏浮云遮望眼,                   。
(6)《游山西村》中表现农人热情款待客人的诗句是:
                          ,                     。
(7)落红不是无情物,                    。
(8)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                             
                                       。
二、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5分)
   “......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
“......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的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6. 上面的文字选自            (作者)的小说                   。                         
7. 书中的主人公是            (人名)船长,他的潜水艇叫 “         ”号,他是一个                    (性格特点)的人。
三、阅读理解
                       (一)      寻
①她是个极爱凑热闹的女人,街上一旦有锣鼓钟鸣,叫卖吆喝,她势必会挤到人群中去,一看究竟。
②三十多岁的时候如此,四十多岁的时候如此,五十多岁的时候,她的腿脚都没那般利落了,却还是如此。有好几次,她都被人群挤得差点出事,幸好有好心人拉了她一把,才算是有惊无险。她当时也吓得不轻,可就是不长记性,再碰到热热闹闹的场景,还是要努力地挤进去看个仔细。
③那一日,我们几家结伴到千里之外的一个小镇寻求一位老中医。说好了,那地方,我们大都人生地不熟的,必须紧紧地走在一块儿,谁都不准远离。她当时也点头如捣蒜,不远离,绝对不远离。可刚到小镇第一天,她便走失了。
④当日正逢小镇的一个传统节日,街上舞龙耍狮的、演杂耍的一个接着一个,我们不禁捏了一把汗,生怕她会在汹涌的人潮中走失,所以都紧紧地手牵着手,可人实在太多了,她又拼了命地往热闹处挤,眨眼的工夫,我们便找不到她的影子了。
⑤这可怎么办,她身上连个手机也没有,更要命的是她一出门就常迷失方向。
⑥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死劲儿地踮着脚尖,来回搜寻着,大声呼喊着她的名字。可在那一片喧闹声中,我们的呼喊实在显得太微弱了。
⑦没办法,我们只好分头在人群里询问,问他们有没有看见一个六十来岁,身着蓝布衫的老人。得到丁点可能是她的消息,我们便冲着所指的方位,扒开人群,挤进去寻。
⑧近黄昏的时候,演杂耍的都相继收队了,围观的人也散得差不多了,我终于在距我们原地千米远的地方看到了她。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焦灼之情也在顷刻间化作愤怒,平生第一次,我忍不住对这个可以做我母亲的女人呵斥不止。
⑨她不说话,只是低着头,时而抬起眼,像个孩子般怯怯地看着我。
⑩说到口干舌燥的时候,我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上前紧紧拉住她的手,叹口气,轻声埋怨起来,姨,这些杂耍你都看了大半辈子了,再说,咱是在外地,不是说好了都挨在一块儿不远离么?怎么又往里边挤?
⑪她看我一眼,轻声说,我就是想挤进去看看。
⑫看看?我的火气蓦地又上来了。你都多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好奇?要说好奇也不是坏事,但你得分分场合……
⑬我还要再说下去的时候,她抬起头,喃喃起来,听很多人说,很多被拐走的孩子,有的是被卖给了不能生育的夫妇,有的则是被打成了残废逼其沿街乞讨,有的就是被训练成演杂耍的了……
⑭听到这里,我的心蓦地柔软起来。
⑮我知道了,她其实并不是要看热闹,而是看引起热闹的主角儿是谁。
⑯我曾听母亲说过,她还有一个儿子,三岁的时候丢了。
8. 文章标题“寻”包含哪些含义?(4分)
9.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2分)
10.选文第⑦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1.阅读④——⑯段,体会“我”的感情变化。(3分)
12.读完此文,你能理解“姨”的“极爱凑热闹”吗?为什么?(2分)
 (二)   鸟语                 
①我听过一次鸟语。
②那里是一条山野间的河谷。河床低低的,塞满了石头。只剩下一点浅浅的水了,却清洌见底。流淌着的水声唤起许多歌声的记忆。又如弦,诱引着那些鸟儿们飞来飞去。
③河谷的上方,远山低垭成一条弓的背了。上面长着绿的短松和野樱桃林。密叶低垭,想那樱桃果子红了的时候,圆圆的透明,如鸟的歌声滚出河谷。
④而现在,色彩是寂寞的。雾像一件尚未睡醒的衣衫,覆盖着如梦的沉睡。
⑤这时候我听见了鸟语。只有在这时候我才听见了鸟语,却看不见她们的飞翔。这是真正的鸟语。她们是被泉水洗净了的。她们躲在那些高高的树枝密集的叶丛中间,经过苍翠的绿色的过滤,一滴滴垂挂着,淡淡地淌下了山壁。这便是鸟语,这才是鸟语。只有在无人倾听的时候,只有在无忧无虑的山野,有一点野花的香气,有雾,有流水从石间穿过,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她们才开口说话,自由自在,说她们想说的,人是听不懂的。但是却有人要冒充她们的知音。每天我都看见养鸟人提着他们的笼子到公园里去“放风”。一位驼背的老者,挑着两只高大的鸟笼,笼子边上还围着深蓝色的幛帷,他将鸟笼子挂在树上,揭去幛帷,这时阳光照进笼里,鸟儿却盲目似的并不睁开眼睛。有水,有沙子,有金黄的粟米,甚至还有一两只主人特意抓来的小虫子。驯养者给鸟的待遇是优越的。
⑥然而她们并不歌唱,不想说一句话。
⑦那个驼背老人眯细了眼睛,在打盹。他想听鸟语吗?囚者的告白、供认、诅咒,还是喃喃自语呢?
⑧什么也没有。鸟儿保持沉默。
⑨我忽然想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阴森的百万亡灵蒙难的牢狱,毒气室与焚尸房前面,一个人在拉提琴。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杀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
⑩这个不幸的囚者奏出了魔鬼的音乐。
⑾我在想:关在笼子里的鸟儿能唱出什么好听的歌儿来呢?
⑿成了游手好闲的绅士们之宠物的哈巴狗除了摇摇尾巴还会干什么呢?
⒀假如每一个人都提一只金丝鸟笼,假如每一只鸟笼里都关一只沉默的鸟,假如世上所有的鸟儿全从山林进入了市场……
⒁我还能听到一次真正的鸟语吗?
13.文章②③段描写了鸟语的背景,请概括这个背景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第⑤段,作者用“放风”一词表现了鸟儿什么样的生存状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杀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概括《鸟语》这篇散文的寓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3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节)               D.亭亭净植(种植)
18.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独怆然而涕下
B.牡丹,花之富贵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19.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D.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20.将选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1.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爱借助某种花草树木来赞美君子的高洁品质,请写出相关的一句(连着的两句为完整的一句),并作简要说明。(3分)
(四)古诗鉴赏(共4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2. 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写的景象。(2分)


23.从表达的情感看,这是一首           诗,诗歌中“    ”这一意象(饱含感情的物)正表达了这种情感。(2分)

五、作文(50分)
《有时,我也想            》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说真话,抒真情。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600字以上。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初一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1-4题,各3分,共12分。第5题,一空1分,共10分。)
1.D    2.A    3.D     4.A
5.⑴闲敲棋子落灯花  ⑵独怆然而涕下  ⑶岱宗夫如何
⑷决眦入归鸟  ⑸自缘身在最高层  ⑹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⑺化作春泥更护花    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名著阅读(一空1分,共5分)
6.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7.尼摩   “鹦鹉螺”  头脑冷静、沉着机智、不信任人类、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善良而富有反抗精神。(打出一点即可得分)
三、阅读理解
(一)《寻》(共14分)
   8.一是指只要上街有热闹看,她就与我们走散,我们就得挤进人群四处寻找她的身影。二是指她不放过任何机会,寻找她多年前失散的儿子。(4分)
9.交待了“她”从年轻时就一直喜欢看热闹的特点。为下文在传统节日上再度走失作铺垫。(2分)
10.动作描写。“冲” “扒”“挤” “寻”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写出当时大家在人群里艰难寻找她的情态,表现了大家十分焦急、担忧的心情。(3分)
11.着急 愤怒 埋怨 同情(理解)(3分)
12.理解。她并非是要去挤进人群看热闹,而是寻找多年前失散的孩子,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表明母亲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改变。(2分)
(二)《鸟语》(共12分)
13.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重要的是拥有自由。(2分)
答案:环境优美,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14.解析“放风”本是使用在监牢里的犯人身上的,这里用在生活在笼子里的鸟儿身上是再形象不过了。再联系一下小说的主旨以及“放风”一词的上下文,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生活在如同监狱的鸟笼中,没有一点自由。(2分)
15.解析注意这是个形象的说法,要把它改换成直接的表达,拉提琴的人为死亡涂抹“发黑的嘴唇”,无非是掩盖死亡的恐怖,粉饰太平。(4分)
答案: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者需要拉提琴的囚者为他们掩饰杀人的罪恶,粉饰太平。
16.解析文章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鸟鸣情况。在自由自在时才开口说话,笼子里发出的鸟鸣不是真正的鸟语!明白了这个,寓意也就不难理解了。(4分)
答案:只有享受着充分的自由,生命才能显示意义,生命才能有创造。
(三)《爱莲说》(共13分)
17.D    18.D    19.C    (17-19题,一题2分,共6分)
20.(共4分)
⑴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啊!
⑵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21.略(3分)
(四)(共4分)
22.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2分)
23.送别诗   柳(2分)


 
初一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1-4题,各3分,共12分。第5题,一空1分,共10分。)
1.D    2.A    3.D     4.A
5.⑴闲敲棋子落灯花  ⑵独怆然而涕下  ⑶岱宗夫如何
⑷决眦入归鸟  ⑸自缘身在最高层  ⑹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⑺化作春泥更护花    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名著阅读(一空1分,共5分)
6.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7.尼摩   “鹦鹉螺”  头脑冷静、沉着机智、不信任人类、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善良而富有反抗精神。(打出一点即可得分)
三、阅读理解
(一)《寻》(共14分)
   8.一是指只要上街有热闹看,她就与我们走散,我们就得挤进人群四处寻找她的身影。二是指她不放过任何机会,寻找她多年前失散的儿子。(4分)
9.交待了“她”从年轻时就一直喜欢看热闹的特点。为下文在传统节日上再度走失作铺垫。(2分)
10.动作描写。“冲” “扒”“挤” “寻”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写出当时大家在人群里艰难寻找她的情态,表现了大家十分焦急、担忧的心情。(3分)
11.着急 愤怒 埋怨 同情(理解)(3分)
12.理解。她并非是要去挤进人群看热闹,而是寻找多年前失散的孩子,哪怕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表明母亲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改变。(2分)
(二)《鸟语》(共12分)
13.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重要的是拥有自由。(2分)
答案:环境优美,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14.解析“放风”本是使用在监牢里的犯人身上的,这里用在生活在笼子里的鸟儿身上是再形象不过了。再联系一下小说的主旨以及“放风”一词的上下文,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生活在如同监狱的鸟笼中,没有一点自由。(2分)
15.解析注意这是个形象的说法,要把它改换成直接的表达,拉提琴的人为死亡涂抹“发黑的嘴唇”,无非是掩盖死亡的恐怖,粉饰太平。(4分)
答案: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者需要拉提琴的囚者为他们掩饰杀人的罪恶,粉饰太平。
16.解析文章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鸟鸣情况。在自由自在时才开口说话,笼子里发出的鸟鸣不是真正的鸟语!明白了这个,寓意也就不难理解了。(4分)
答案:只有享受着充分的自由,生命才能显示意义,生命才能有创造。
(三)《爱莲说》(共13分)
17.D    18.D    19.C    (17-19题,一题2分,共6分)
20.(共4分)
⑴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啊!
⑵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21.略(3分)
(四)(共4分)
22.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2分)
23.送别诗   柳(2分) (113.220.15.21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四川省岳池县酉溪学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山东省日照市高泽初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