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密卷(二)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密卷(二)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7高考语文预测密卷二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
试题预览
2017高考语文预测密卷二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与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渐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校。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在中国统一尚未完成时,有些学者已经在做文化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认同自己是汉人,早在汉朝时,便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汉人”的身份之所以被认同并能一直维持到今天,是因为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C.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得益于中国统一尚未完成时,像吕不韦、刘安、董仲舒、司马迁这些学者的不懈努力。
D.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同时也获得了几千年中国人的认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它不同于犹太人、日耳曼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的民族。它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B.汉朝的科举制度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从而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
C.汉武帝时代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从而形成全国经济网络,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这种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D.在汉代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已经形成,各地精英都云集到中央,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人的名称源于汉朝,从刘邦到文景二代还没有呈现汉朝的特点,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使最初的动荡不安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B.汉朝的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奠定了基础,进而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C.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由于密告逃税者可得到相当丰厚的赏金,所以全国告密成风,破坏了工商业机制。
D.汉朝时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入农村,农村生产的集散功能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我这次看见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这一种光明。我自己自幼的人生观和自然观是相信创造的活力是我们生命的根源,也是自然的内在的真实。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你看那自然中何处不是生命,何处不是活动,何处不是优美光明!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蔽之,我感得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但是年事长了,经验多了,同这个实际世界冲突久了,晓得这空间中有一种冷静的、无情的、对抗的物质,为我们自我表现、意志活动的阻碍,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又晓得这人事中有许多悲惨的、冷酷的、愁闷的、龌龊的现状,也是不可动摇的事实。这个世界不是已经美满的世界,乃是向着美满方面战斗进化的世界。你试看那棵绿叶的小树。他从黑暗冷湿的土地里向着日光,向着空气,作无止境的战斗。终竟枝叶扶疏,摇荡于青天白云中,表现着不可言说的美。一切有机生命皆凭借物质扶摇而入于精神的美。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生界以入于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感觉。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美”的源泉。“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相信,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那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光波中颤动;或是来到池边柳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种感觉就叫做“美”。  
自然无往而不美。能够细密而真切地摄取自然印象莫过于照相片了。若是艺术以纯粹描写自然为标准,总要让照片一筹,而照片又确是没有图画的美。 
罗丹说:“果然!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话含意深厚,道理何在呢?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物即是动,动即是物,不能分离。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捉摸。能捉摸者,已是非动;非是动者,即非自然。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了。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
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呢?艺术怎样能表现“动”呢?我们拿一张照片《行步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步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象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了。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刻怎样会能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使我们观者能同时看见第一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这是罗丹创造动象的秘密。罗丹认定“动”是宇宙的真相,惟有“动象”可以表示生命,表示精神,表示那自然背后所深藏的不可思议的东西。这是罗丹的世界观,这是罗丹的艺术观。
    罗丹自己深入于自然的中心,直感着自然的生命呼吸、理想情绪,晓得自然中的万种形象,千变百化,无不是一个深沉浓挚的大精神。这个自然的精神凭借着物质,表现出花,表现出光,表现出云树山水,以至于鸢飞鱼跃、美人英雄。所谓自然的内容,就是一种生命精神的物质表现而已。
    “自然”本是个大艺术家,艺术也是个“小自然”。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物质化;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
    罗丹的雕刻最喜欢表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因为情感动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示。罗丹和古希腊雕刻的区别也就在此。希腊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讲求表面的美,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这是理性的表现。罗丹的雕刻注重内容的表示,讲求精神的活泼跃动。所以希腊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几何学”,罗丹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心理学”。
自然无往而不美。普通人所谓丑的如老妪病骸,在艺术家眼中无不是美,因为也是自然的一种表现。果然!这种奇丑怪状只要一从艺术家手腕下经过,立刻就变成了极可爱的美术品了。
罗丹的雕刻无所选择,有奇丑的嫫母,有愁惨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纯洁的理想,有人类根性中的兽欲。他的眼光要深刻些,要精密些。他看见的不止是自然人生的表面,乃是自然人生的核心。他看见这宇宙虽然物品繁富,仪态万千,但综而观之,是一幅意志的图画。他看见这人生虽然波澜起伏、曲折多端,但合而观之,是一曲情绪的音乐。情绪意志是自然之真,表现而为动。所以动者是精神的美,静者是物质的美,世上没有完全静的物质,所以罗丹写动而不写静。 
罗丹一生工作不息,创作繁富。他是个真理的搜寻者,他是个美乡的醉梦者,他是个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他生于一千八百四十年,死于近年。生时受人攻击非难,如一切伟大的天才那样。 
(选自宗白华《看了罗丹雕刻以后》,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无往而不美,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让人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B.图画和照相是人们留住大自然美的方式,照片能够细密而真切地摄取自然印象,如果是艺术以纯粹描写自然为标准,图画总要让照片一筹。
 C.罗丹不仅能从自然物质的“动象”中体悟到自然的真相,而且能用创造动象来表现自然背后深藏的生命精神。注重表现自然内在的精神生命,不讲究作品外在的艺术形式。
 D.他看见这宇宙虽然物品繁富,仪态万千,其雕塑作品是以完全静态的形式来表现动态的自然之美、精神的美。
5. 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自然永远处于“动”中,照片把处于“动”的自然转变成静象,不能表现自然之真,所以照片说了谎。
 B.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的中间的过程,然后‘动象’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C.自然万象都在活动中,也就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而照片呈现出静象,不能表现自然之真。
 D.古希腊雕刻艺术注重形式,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偏理性;而罗丹雕刻注重内容,求精神的活泼跃动,偏感性,表现风格截然相反。
E. 在艺术家眼中世间万物是美的,即使奇丑无比的东西,只要经艺术家的手,立刻就变成了极可爱的艺术品了。
6.罗丹的雕刻具有哪些方面的特色?请概括分析。(5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①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
②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③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④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⑤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⑥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⑧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⑨“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⑩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⑪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⑫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
⑬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
⑭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
⑮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
⑯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⑰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
⑱桑吉一直匍匐在草地上,他的一双膝盖很快就被苏醒的冻土打湿了。他的眼睛为了寻找这短而细小的虫草芽都流出了泪水。一些把巢筑在枯草窠下的云雀被他惊飞起来,不高兴地在他头顶上忽上忽下,喳喳叫唤。
⑲和其他飞鸟比起来,云雀飞翔的姿态有些可笑。直上直下,像是一块石子、一团泥巴,被抛起又落下,落下又抛起。桑吉站起身,双臂向后,像翅膀一样张开。他用这种姿势冲下了山坡。他做盘旋的姿态,他做俯冲的姿态。他这样子的意思是对着向他发出抗议声的云雀说,为什么不用这样漂亮的姿态飞翔?
⑳云雀不理会他,又落回到草窠中,蓬松着羽毛,吸收太阳的暖意。在这些云雀看来,这个小野兽一样的孩子同样也是可笑的,他做着飞翔的姿态,却永远只能在地上吃力地奔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像一只笨拙的旱獭。
(节选自阿来《三只虫草》,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写桑吉逃学去挖虫草,写出了他的内心的矛盾,既为能帮助家人而感到欣慰,又觉得对不住老师,有些无奈和愧疚。
B.小说善于用朴素、平实的语言,描写桑吉逃学去挖虫草的内心活动,凸显桑吉细腻、善良、善解人意的心理特点。
C.文章插入放虫草假的一段与主题表现无关,是赘笔。插入的内容显得突兀,使文章结构松散,有画蛇添足之嫌。
D.小说通过塑造身处经济拮据的家庭,但聪明懂事、勇于担当、坚韧顽强的桑吉形象,抒发藏区孩子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E. 小说中写在万物苏醒的春天,好学的桑吉却不得不逃学挖虫草以济家用,反映农村学生厌学的原因,也折射出贫困对教育的影响。
8. 小说第⑩段的叙述是否是赘笔?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4分)
9. 文章结尾的文字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彭年,字永年,抚州南城人。父省躬,鹿邑令。彭年幼好学,母惟一子,爱之,禁其夜读书。彭年篝灯密室,不令母知。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为江左名辈所赏。唐主李煜闻之,召入宫,令子仲宣与之游。金陵平,彭年师事徐铉为文。太平兴国中举进士在场屋间颇有隽名尝因京城大酺跨驴出游构赋自东华门至阙前已口占数千言。然佻薄好嘲咏,频为宋白所黜,雍熙二年始中第。
调江陵府司理参军。因监决死囚,怖之,换江陵主簿,历澧、怀二州推官。在怀,深为知州乔惟岳倚任。会樊知古为河北转运,以亲嫌,徙泽州,丁内艰免。御史中丞王化基荐其才,改卫尉寺丞,迁秘书郎,为大理寺详断官。坐事出监湖州盐税,寻又停官。彭年素贫窭,居丧免职,赖仆人佣贩以济。真宗即位,复为秘书郎。乔惟岳刺史海州,及知苏、寿二州,并表彭年通判州事。
咸平三年,屡上疏言事,召试学士院,迁秘书丞、知阆州。未行,改金州。四年,上疏曰:“夫事有虽小而可以建大功,理有虽近而可以为远计者,其事有五:一曰置谏官,二曰择法吏,三曰简格令,四曰省冗员,五曰行公举。此五者,实经世之要道,致治之坦涂也。”会诏举贤良方正,翰林学士朱昂以彭年闻,召之,辞以贫乏,请终秩。
景德初,代还,直秘阁。杜镐等荐其渊博,命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又代潘慎修起居注,赐绯鱼。献《大宝箴》。
六年,召入翰林,充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同修国史。九年,拜刑部侍郎、参知政事,判礼仪院,充会灵观使。
天禧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又为参详仪制奉宝册使。正月九日,侍真宗朝天书,将诣太庙,退就中书阁中如厕,眩仆,肩舆还家。遣中使挟医诊疗,旦夕存问。进兵部侍郎,表求罢奉,不许。二月,卒,年五十七。真宗亲临,涕泗久之。又睹所居陋弊,叹息数四。废朝,赠右仆射,谥曰文僖。录子佺期大理寺丞,孙彦先太常寺奉礼郎。真宗前后赐彭年御制歌诗凡六篇。彭年妻入谒,出彭年像示之,锡赍甚厚。
彭年性敏给,博闻强记,慕唐四子为文,体制繁靡。贵至通显,奉养无异贫约。所得奉赐,惟市书籍。大中祥符间,附王钦若、丁谓,朝廷典礼,无不参预。其仪制沿革、刑名之学,皆所详练,若前世所未有,必推引依据以成就之。故时政大小,日有谘访,应答该辩,一无凝滞,皆与真宗意谐。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兴国/中举进士在场屋间/颇有隽名/尝因京城大酺/跨驴出游构赋/自东华门至阙前/已口占数千言

B.太平兴国中/举进士/在场屋间颇有隽名/尝因京城大酺/跨驴出游构赋/自东华门至阙前/已口占数千言

C.太平兴国/中举/进士在场屋间颇有隽名/尝因京城大酺/跨驴出游构赋/自东华门至阙前/已口占数千言

D.太平兴国中/举进士在场屋间/颇有隽名/尝因京城大酺/跨驴出游构赋/自东华门至阙前/已口占数千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古称石头城、建康、建业、建邺。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
B.丁内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东汉以后,如是现任官员,必须离职归家守制,至丧期结束,才能重新复职。
C.兵部,六部之一。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大理寺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彭自年好学。他十三岁时就写成了一万多字的《皇纲论》,参加科举考试,在考生中有很好的声誉。
B.陈彭年敢于上疏言事。他提出的设置谏官置谏官、择法吏、简格令、省冗员、行公举五项建议,切中时弊,是治国的重要方法。

 C.陈彭年因为学识渊博而受到举荐。他曾担任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修起居注,后来官至刑部侍郎、参知政事等,深受皇帝的赏识。
D.陈彭年忠于朝廷,鞠躬尽瘁。朝廷举行祭祀大礼时,他因劳累过度晕倒,后医治无效病逝。宋真宗亲自吊丧,见陈彭年居室简陋不堪,叹息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为江左名辈所赏。唐主李煜闻之,召入宫。(5分)
  (2) 坐事出监湖州盐税,寻又停官。彭年素贫窭,居丧免职,赖仆人佣贩以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玉楼春
①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①钱惟演,北宋临安人。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谪迁随州。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③尊:又写作“樽”。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一幅春景图,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情绪。

B.“城上风光莺语乱”句写出了暮春时节热闹的春景,同时又融情于景,寄寓了作者不宁的心绪。
C.下片结尾两句,诗人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
D.上阕由景入情,下阕由情入景。“情怀渐觉”、“衰晚”,一“渐”字,表达出时间的推移催老世人的历程。
E.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含蓄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等意象无不充满的浓重感伤色彩。
15.请结合诗句,分析上片“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 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           ,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高度赞美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极写自己羁旅之愁的句子是: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2017年房价是上涨还是下跌?中国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表示,房价涨幅有周期变化,短周期大概是在三年左右的时间。2017地产严控,房子不再是老百姓望而生畏的“巨石”!
②“既然帮,就要帮到底!”沈宏飞的这句话,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人间自有真情在,哪怕只是白头如新,爱,一样可以延续下去。
③面对“互联网+”下的产业出现的年轻技术人员可能面临的浮躁、不知所措、困扰等,原公安资深技术专家李仲男以一个老技术的身份,对我们耳提面命。
④科技巨头三星电子在硬件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但是在软件上一直是该公司的薄弱之处。近日三星认为公司内部只有1%-2%的员工可以在谷歌任职,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2月12日,人们在意大利威尼斯观看花船游行,华服面具让人目不交睫。据悉,本次狂欢节于2月11日开幕,将持续至2月28日。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 ①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后“雪龙号”将后勤保障支撑为主,兼顾走航综合观测调查和数据采样;新船将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届时将大幅提升我国极地科考研究能力。

B.数据显示,在春节期间阅读人群中,30岁以上的读者受到春节影响最小,阅读时间减少较少,而26-30岁读者阅读时间下降最多,受春节影响最大。

C.作为2016宁波市制造业百强榜单首位的企业,通过“高洽会”平台推出了财务、法务、研发等上百个岗位,截至昨天,企业面试适岗人才超过400人左右。
D.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治理大气污染向纵深推进,剩下的②  硬骨头。但是,③   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④   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场蓝天保卫战,我们都必须打好。治霾⑤  是环保部门的责任,政府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得绷紧这根弦,每一位公民也需要养成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⑥全社会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打赢蓝天保卫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是 也 也 不仅 只要
B 随着 都是 无论 还是 不仅仅 只要
C / 是 无论 还是 不仅 只有
D 随着 都是 而且 / 不仅仅 只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语言简明,语句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密卷(一)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7年高考原创押题卷(一)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