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一部分基础整合(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河汉清且浅,?《迢迢牵牛星》(2),云生结海楼。(3)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4),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2、根据词语写拼音(4分)(1)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焚香操琴
试题预览
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 (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河汉清且浅,                ?《迢迢牵牛星》
(2)                ,云生结海楼。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根据词语写拼音(4分)
(1)孔明乃披鹤氅(         ),戴纶巾(          ),焚香操琴。
(2)(《凡卡》)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
(3)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          )。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3分)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B.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 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
B. 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C.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5、仿写: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抹嫩绿。(4分)
                                                                           
                                                                      


第二部分  阅读部分(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7.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9.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11、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
               
12、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
                                                                           
                                                                      

三 课外现代文阅读
阅读《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完成17— 19题。(10分)
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
①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
②阮文凭,一个残疾人,独自撑起了一所学校。1995年,阮老师被分配到广西凌云县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小学当临时代课教师。开学第一天,阮老师兴奋地拄着拐杖,沿着33道螺旋式盘山石阶爬行,4个小时后,来到了弄怀小学。然而,眼前的校舍,残垣断壁,横梁腐裂;学生一个都没有,学校已停办3年。
③没有学生,他就到瑶寨一家一家去动员。每天清晨,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动。正常人1个小时走完的路程,他却要花4个小时。渴了,爬到山沟里喝一捧山泉水;饿了,从衣兜里取出事先准备的生红薯啃上几口;累了,便在路边石阶上靠着休息一会……
④终于有5个孩子返回了课堂。虽然不算多,但却给了他一丝安慰:他仿佛看到了15个,50个……弄怀小学,又传出了久违的读书声。
⑤在崎岖的山道上,拐杖用不了,他就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爬着翻山越岭,即使3个小时跪爬半尺厚的积雪,他都没有缺过一次课。有一天晚上,暴雨倾盆,他往学校赶,心一急,一脚踩滑跌向崖边,拐杖也脱了手。他当时真想大哭一场,要是有人扶他一把该多好啊!
⑥11年,弄怀小学在校生从零发展到84人,当地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的学生还从这里起步考上了重点高中。为了这些山里娃,阮文凭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没有乒乓球台,他自制了一个;没有篮球场,他带领学生整出一块平地,并用父亲卖猪仔的400多元买了篮球圈,用木头做了篮球架和篮球板;没有水,他筹措资金3000多元修建了一口水塘……
⑦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如今,学校已成为全县同类学校中学生数最多、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最近,邻县姑娘陆兰,被阮老师的事迹所感动,与他一起当起了编外临时代课教师,并对他产生了纯真的爱情。
⑧一条山路,一个人,一所学校,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高度赞扬了阮文凭老师身残志坚的崇高精神。
  B.第②段划线句子中的数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开学第一天到弄怀小学时的艰辛。
  C.第⑤段划线部分刻画人物形象采用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D.本文选材精当,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以本段为例,说一说运用此方式的好处。(4分)
主要表达方式:                                        
例子与好处:                                                                    
                                                                     
15、阮老师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请用你掌握的一句古诗来赞美像阮老师这样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人。(3分)
                                                                                                                

四 课内现代文阅读(16分)
①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②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③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大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④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⑤可是一点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16、课文中的“我”是小弗朗士这个幼稚贪玩的孩子,这是用         人称写的,这样写的作用是                                                                                                                

                                                               (4分)
17、请用横线划出描写自然景象的句子,并谈谈它的作用。(4分)
                                                                     
18、③、④、⑤段中所列举的这许多异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异常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19、文中加点的“总”字突出了什么?                                              
                                         (2分)
20、文中加点的“偏”字,如果没有好吗?为什么?(2分)                                                                     
                                                                     



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第四部分附加题(10分)
阅读《水浒传》片段: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向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了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有人说:“水浒一百单八将,林冲的含金量最高。去掉林冲,整个《水浒传》的价值会一落千丈。”林冲绝对是给你印象极深的一个人物,根据你对他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冲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横线里。
林冲:误入白虎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怒杀王伦
3:林冲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谨慎细心,随遇而安。
小题1:林冲:误入白虎堂→发配沧州府 → 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 →怒杀王伦
小题1:林冲被高俅父子多次设计陷害,被逼上绝路,忍无可忍,走上梁山;说明了“乱自上作”,印证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②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③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④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⑤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⑥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1.本文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1)请你以“地点+人物+情节”的格式,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景阳冈武松打虎
(3)请再写出《水浒传》中的二个有关武松的情节。
如: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3.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一开始就把哨棒打断了,这个细节有何妙处?
作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武松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二)狐假虎威
1.(1)不(2)跑(3)你(4)因此
2.(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一)阅读《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完成17— 19题
17. 3分 C (该选项中的“语言描写”有误.)(3分)
18. 4分 主要表达方式:描写(1分)
例子与好处:如“挪动”、“爬”等细节(动作)描写,极力渲染了阮老师行动艰难的情景,突出他意志的顽强。又如“啃”、“靠”等动作(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为动员学生返校而不辞辛劳的场景,体现他的敬业精神。(3分)
19. 3分 答案示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能体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等方面的诗句即可)(3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14.D
15.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1 第一;用小弗郎士的内心感受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产生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2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小弗郎士的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
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写作背景
3原因是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说明人们的心情沉重,热爱祖国。
4 “总”突出了平时喧闹的一贯性。
5 不好。“偏”突出了教室的异常安静,烘托出最后一课的严肃悲愤的氛围 (125.89.162.1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下一个『2017年高考语文黄金易错点:古诗、词曲鉴赏专题(含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