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7年5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笫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
试题预览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7年5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笫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奈》),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日月,殷人称东母与西母,春秋战国时称东皇公、西王母,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体现出诗酒风流的情趣,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
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中秋夜热闹非凡,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以酬佳节”,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弦、望、晦、朔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
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到宋代,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居于昆仑山,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
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月权之后,直至隋唐以前,一般民众无权祭月,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
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中秋节俗形态丰富,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D.在宋代,中秋已是团圆佳节,到明清时期,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们对家庭的依恋,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爷的棋
孙兆贵
    早在解故前,小铽上出了个棋王,他就是我三爷。
    我三爷长得瘦小枯干的,体始终没有超过一百斤。他对别的都没兴趣,就喜欢下棋。
    我三爷说过,他只要一闭上眼,眼前就会出现一盘棋,上面码着三十二颗棋子。没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就跟自己下棋。
    这天有个叫王虎的人表到小镇上,公并向我三爷挑战。王虎人高马大的,一脸络腮胡须,看上去像个战神金刚。
   摆上棋子,王虎瓮声瓮气地问道:“这盘棋你输了咋办? ”我三爷一怔,随后哈哈一笑:“那你就是这小镇上的棋王!”
    拱卒,跳马、出车……才一交手,我三爷不由得抬起头来,重新打量了对方几眼。这王虎貌似莽汉,但此人粗中有细,精明无比,棋技也相当的厉害。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再走十七步,我三爷忍不住问了句:“咱下盲棋?”王虎点头同意了。这时有人过来把棋盘撤走,他俩盘腿坐在炕上,开始微闭双眼口述棋步......
    这盘棋从掌灯时分一直杀到了黎明鸡叫,把这俩人累得筋疲力尽,汗水把衣服都给湿透了,有一只蚊子飞过来,叮在了我三爷的脸蛋子上,吃得肚子血红血红的,他却浑然不知。最后,这盘棋我三爷还是输给了王虎。
    从此以后.王虎就住在了小镇上,并以棋王自居。
   “九•一八”事变后,小鬼子占领了东北。我们这镇子在劫难逃,也成了沦陷区。小鬼子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对于这帮穷凶极恶的强盗,老百姓们恨得牙根儿痒痒的。
    鬼子司令官宫本也很喜欢下棋,他来到北方后战败了不少象棋高手,这家伙雄心勃勃,一路过关斩将,打算雄奋中国棋坛。
    王虎被传进了宪兵司令部,人们攥紧了拳头,瞪大了双眼,都在关注这场比赛。
    然而,王虎却接连输了三盘棋。
    宫本越加狂妄,还贴出了告示:东亚病夫,不堪一击。有谁不服,前来对弈!
    我三爷再也按捺不住了,找到了王虎,问道:“这小鬼子真有那么的邪乎?”   王虎脸色蜡黄地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心有余悸地说:“也不是,可宫本这家伙性情残暴,杀人不眨眼,听说他来到中国后没少杀人。我要赢了,他还不得把我给整死呀!”我三爷听了这话,气得一蹦老高,怒骂道:“没骨气的东西,你还算是中国人?全然不顾家人的劝说,一甩袖子去了宪兵司令部。
    宫本正坐在高背椅上,双眼眯成一道缝,洋洋自得地喝着茶水。卫兵突然闯进来报告,说有个中国人要跟他对弈,宫本鼻子下边的那撮小黑胡不由得往起翘了翘,他立即让卫兵把我三爷带了进去。
    宫本表瞥了眼我三爷,见他长得又小又瘦的,哪会把他放在眼里,傲气十足地问了句.“王的不行,你的行? ”
    我三爷往起挺了挺胸膛,大声说道:“王的不行,我的行,不信你就试试! ”
    摆上棋子,我三爷一字一顿地问道:“这盘棋,我要赢了咋办? ”
    宫本的嘴角抽动一下,用狼一般凶恨的目光重新打量我三爷几眼,“刷”地抽出军刀,重重地压在了桌案上:“你的赢,军刀的给! ”我三爷冷笑一声:“我要是赢了,你就带上你的人马上滚,滾得越远越好!”
     马走日、象走田……也就走了十几步,宫本就感觉到不对劲了。过去他跟那些人对弈,并没觉得怎么吃力,对方就招架不住了。可是现在,棋子一个个咋就发挥不了威力了呢?宫本也不傻,他知道这是遇上高手了。
    宫本开始改变策略,以守代攻,可还是接连捎失两员大将,他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呼吸开始急促,豆粒大的冷汗珠子从脸上滚了下来。
    我三爷才不管那些呢,他步步紧逼,绝不给对手一点喘息的机会。再看宫本的老帅,已被活活困在了中军大帐,想不投降都不行了。
    接下来,宫本试图想要扳回一局,也好找找面子。可我三爷想到小镇上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死在这帮王八蛋的手里了,早已怒火满腔,他出手特重,只杀得对方片甲不存。
    连输三局,宫本有生以来还从没败得这么惨呢!日军的脸面,这次算是让他给丢尽了。 宫本的脸已经扭曲变形,像张魔鬼的面孔,突然嚎叫一声,抄起军刀向我三爷头上劈去……
    望着我三爷的遣体,宫本的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16.第9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三爷长得瘦小枯干,写王虎人高马大,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后文王虎战胜三爷赢得“棋王”称号做铺垫。
B.作者详写王虎与三爷下棋的场面是为了说明王虎棋艺高超,与后文对弈宫本连输二盘形成对比,写出了王虎面对侵略者贪生怕死,反衬出三爷的英勇无畏。
C.三爷前去和宫木下棋,宫木拿出刀来恐吓三爷,由此可以看出宫本的棋艺并不高,所以后面他输棋也是必然的。
D.三爷之所以被杀害是因为他连赢了2局,没有给宫木面子,如果他不那么固执非要全赢,就不会被杀死。
5.小说中的三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木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结尾处写到“望着我三爷的遗体,宫本的腿软就跪在了地上”,这一情节你认为合理吗?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11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明确了与一般的旅游活动不同,研学旅行是一种学生集体法动,也是教育活动。并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创新神神和实践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当前,无论从教育系统,还是从社会系统看,支撑和保障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日益成熟,研学旅行作为综合性育人的有故途径,可以有效承载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
    材料二
    “研学旅行”需要极力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要统筹好,在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安排上要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这种高要求就需要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内容上实现很好的衔接和互补,在教学形式上实现更多的拓展和创新,包括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等多种类型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相应教学方式上的跟进,更新。
    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应基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的系统性设计,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注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要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同时还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法动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增强研学旅行计划的适切性。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还需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意见》提出,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材料三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保枉,研学旅行法动课程没有明显的有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是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簡单的准备。首先,学生需审视自身的现念和能力储备的状况,没有前奏的知识,是难以很快进入“研学旅行” 学习状态的;二是在教学中寻找“关键事件”,关注关键事件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做得很精彩,有艺术感并能够增加学生的新现念;三是教师要有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能够让学生总是处在“旅行”“研学”的热爱和分享状态,让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充分激发。
    研学旅行是一门在路上的课堂,是综合实践有人的有效载体,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提高研学旅行质量的根本保证。研学旅行内涵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这个场所(基地)的选择,根据研学旅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育人目标,在载体的建设与选择上,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
    广阔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工矿企业和名院校、博物馆和科技馆等场所,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枝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内容,都可以作为让学生亲近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的载体。另一方面要加强互联互通,形成研学旅行的运营体系。要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 示范性的研学旅行基地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积极开展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尽快建立研学旅行基地的准入标准,营运规程和评价体系,发布研学旅行的相关信息和经验介绍,使全国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本文节选自2016年12月30日《中国教育报》)
7.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研学旅行是一种学生集体活动,也是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B.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研学旅行,这是综合实践育人的必出之路。
C.研学旅行是基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提出来的,应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系统性设计。
D.研学旅育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它更多呈现出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涉及到学生和教师两个力面。
8.综合上面三则材料,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当前,许多多地区和学校为了规避安全风险,不敢组织学生幵展研学旅行活动,材料一阐述了研学旅行活动和一般旅游活动的区别,提倡研学旅行的意义。
B.研学旅行应是“研”和“行”的结合,材料二要阐述如何防止研学旅行中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
C.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就是研学旅行,因此就要精心设汁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以提高研学旅行质量,借助于一定载体去实现。
D.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场所,建设安全适适宜的研学旅行基地,有利于减少风险,有利实现活动目标。
E.研学旅行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载体的建设与选择上,不但要加强互联互通,形成研学旅行的运营体系,而且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
9.综合材料,结合实际,简要说明开展研学旅行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缙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维桢谢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瓚、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节选自《明史•杨维桢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B.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C.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D.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荐绅”即“搢绅”,“缙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带子。原意指插笏(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借指官宦。
B.“擢”,古代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等的专用词语,这里的意思是“提拔、提升”。它的意思和“陟”“署”“谪”等词的意思相近。
C.“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与“致仕”稍异;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辞官不做了,把官职交还给皇帝,称“致仕”。
D.“胃监”,国子监,亦指国子监的生员。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维桢读书刻苦。年少时,每天记诵抄写几千字;他父亲在铁崖山修筑一楼,他在楼上读书五年,未曾下楼。
B.杨维桢仕途坎坷。欧阳元功推荐他而未果,后升官,还未商人,遇到兵乱,在富春山、钱塘一代避难,后得罪士诚,被贬到松江之畔。
C.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D.杨维桢诗文瑰奇,诗风独特,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维桢谢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5分)
(2)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① (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眼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已被贬外任杭州通判三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灾民唱歌啼哭的声音都令人伤悲,远处灯火夜空疏尺渐趋喑淡,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环境。
B.“病眼不眼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万家合欢的除夕夜,诗人受命独在异乡,百姓歌哭,音犹在耳,眼疾苦思,辗转难眠,非守乐岁,悲情难抑。
C.“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盖着几条被子依然冰冷,说明天太冷了,洗头感到头轻发疏,实是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
D.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愤与忧虑,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以及被贬外放,仕途坎坷的忧伤。
E.全诗以恋情起句,以乐景节句,欲扬先抑,将诗人民生之忧、家国之痛、壮志未酬之苦淋漓以致地表现出来。豪放之情跃然纸上。
15.尾联运用了比拟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 (5分)
(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 “           ,          ”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出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情。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句,以鱼儿的欢快游荡,表现了湖光春
色之美。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人一度预言,纸质书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而现在看来,纸质书非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大有整体旗鼓之势。
②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当,就能聚蚊成雷,一呼百应,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果不加辨析,随意转发,就可能以讹传讹,危害社会。
③为弘扬传统文化,我校语文组和美术组联合举办校园书画展,师生一起舞文弄墨,大展风采。
④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由14颗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其网络实现全球覆盖计日程功。
⑤老张65岁才从单位退休,不过不断有人上门请他做事,他总是笑着说“老啦,我只有敬谢不敏啦。
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特朗普时经济走向的预测只是他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一次“出位表演”。
A. ①④⑤ B.①③⑥ C.④⑤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12306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
B.某省从今年起逐步逑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且要通过招生考试政策拓宽足球人才成长渠道,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C.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因相结合,是关系到中围特色杜会主义事业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D.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这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就 或者 或 因此 都
B 而 / 甚至 与 所以 一定 
C 当 也 进而 和 因为 /
D 如果 不仅 而且 / 那么 当然
J
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①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②可能不美③变成另外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④山雨空灌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⑥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未远当成是美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字。 (5分)
     很多人认为我们生活在大都市,“二十四节气”就和我们没有关系了。其实,“二十四节气”①,但对现代社会仍有意义。随着大自然对我们的限制越来越少,眼下都市人的生活对时空有一种超越,作息并不按照传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陕西省西安一中2017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二)语文试题』  下一个『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